最佳答案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图片 1、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致良知"。它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万物一体之仁等几个方面。而其思想体系的基点和出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图片
1、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致良知"。它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万物一体之仁等几个方面。而其思想体系的基点和出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上面。
2、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3、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4、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5、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6、惟恐吾侪尚有一善成名之意,未肯专心致志于此耳。
7、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8、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9、(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10、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11、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12、当王阳明没有看到那块地时,他的心没有动,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看到地之后,生出了“风水宝地”的想法,这是“有善有恶意之动”,当他发现自己有后悔的念头又感到羞愧时,是“知善知恶是良知”,最后克服了私欲,心情复归于平静愉悦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13、语出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意思为有志学好圣人贤者学问的人,却摒弃孔孟之道,妄图在其他地方找到追求,就好比舍弃日月的光辉,而希冀于萤火虫那微不足道的亮光。这是一件极为荒谬的事情。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于孔孟之道的极为尊重,以及自身的谦逊,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心学大家的缘由之一。
14、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15、悔悟是祛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16、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
17、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18、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悟道,了解到了做人的真相,那就是做事一切都从良知开始。
19、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20、有点像绕口令。我曾经也百思不得骑姐。这话要是放在日常伦理里面说得通。王阳明也举过例子,一个人,如果没有孝顺父母的行,那就说明他没有掌握孝顺父母的知。
21、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22、王阳明据此而把他的理论传播给他的学生,建立了新的心学,并提出了“知行合一”理论。他认为,真正的“知”,是一定能够“行”的;而真正的“行”,也一定是包含“知”的。王阳明说:“我今说个知行合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传习录》)知与行其实都是一种功夫,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当然,二者既有区别,又是本质一致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和行是不能隔离的,先知而后行是不对的。
23、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24、这种时候,我们的知行合不再单纯的是“想法”和“行为”保持一致,而是“想法”和“行为”都可以被归类为“心”的“念头”的结果。近乎到了“一念不善,便是行恶”,便是“本心被蒙蔽”的体现。
25、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26、(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27、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28、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29、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30、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如上,大家可以好好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思想,可以说是顶级人生智慧,带您寻找内心深处的光明,或许对于大家面对的一些人生问题有些帮助。
31、源于《静心录之七》。(译文)繁华过眼仅有三更那么短,名利牵人也仅有一根线那么长。
32、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33、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善恶之分。它所有的善与恶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34、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35、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心中照管不及者多矣。
36、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37、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禅宗的经典嘴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K“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王阳明的心学也一直被质疑外儒内禅,这里暂且不讨论。
38、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39、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更是毫不避讳的在自己的员工面前说:我两次两次创业都将公司带到世界五百强的秘诀,就是知行合一。
40、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41、源于《知行录之传习录上》。(译文)善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扩充它;恶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制止它。
42、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43、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44、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45、静不静,动不静。当心恐惧是思想。为什么要区分动和静?
46、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47、释文:悔悟是祛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中,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48、面对命运,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只是前者因不屈而奋斗,后者因屈服而束手。-王国真
49、王阳明: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50、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51、取自《传习录》,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意思是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52、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53、这个词被用的有点滥,通常大家容易理解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要学以致用巴拉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