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精品好句58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1、茨威格则完全相反。射手座(天蝎的死敌吧),出生于富有的犹太家庭,字里行间透露着轻松的资产阶级气息:精巧的异国玩意儿,装帧精致的书籍,有礼有节的男......

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1、茨威格则完全相反。射手座(天蝎的死敌吧),出生于富有的犹太家庭,字里行间透露着轻松的资产阶级气息:精巧的异国玩意儿,装帧精致的书籍,有礼有节的男仆“一本本拿起来用小棍和掸帚仔仔细细地掸掉书上的灰尘”。从以茨威格为灵感而拍摄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即使面临牢狱,逃亡,战争,疾病,死亡,主角也一如既往轻松地保持精致,礼仪,美。就算处于迫在眉睫的越狱关头也不忘喷上“奢华香氛”,坚守着没落时代的etiquette。

2、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完整传记显示,作者在有生之年就得到了认可。然而,他的作品获得了最大的成功是在他去世之后,特别是伟大的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承认,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唯一一位作家-心里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的老师。

3、有将他和同时代其他出色的作家作品相比较,像是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有将他看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比如意识流派;而最为流行和普遍认可的是将他看作一位思想家来解读,俄罗斯人认为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

4、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5、而现在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有非常多新的方法在涌现。

6、以上中奖者名单将于活动结束后一周内在本公号公布,敬请关注!

7、    跟你说,斯穆罗夫,我最不喜欢人家不能一下明白,老是刨根问底地问。有的人是简直没法给他们讲清楚的

8、    舍斯托夫将陀氏这种具有宗教宿命色彩的苦难意识和基尔凯郭尔的美学思想联系起来,认为与伦理学中那种永远将人置于痛苦的祭坛上不同是,美学思想观照下的苦难(страдания,переживания)之所以闪现美的光芒,是因为苦难会在苦难者的审美意识中回归为一种美,当苦难成为审美的内容时,其涵义会发生改变,苦难的内容甚至被取代,具体而言,陀氏之所以将马卡尔·杰符什金(《穷人》中的男主人公)当成苦难的祭品,是因为作家那时还没有经历流放的辛酸,他对痛苦的理解尚停留在肤浅的伦理层面,但当陀氏从流放地回到首都之时,他对苦难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换言之,对杰符什金来说,苦难并未上升为一种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思考,但对于拉斯柯尼科夫(《罪与罚》中的男主人公)而言,苦难是他理解人性和忏悔过去的一剂良药。(3)

9、(2)转引自НазировР.Г.ТворческиепринципыФ.М.Достоевского.Саратов:ИздательствоСаратовскогоуниверситета,1982,с.1

10、比如《罪与罚》中,男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太,他有一套自洽的逻辑理论:只是杀死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益处的人,一个虱子,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然而事实是他终日生活在恐惧中惶惶不可终日。

11、路易:在断根的文化传统中被“悬在半空,无所归属”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

12、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常高,熟知他作品的人们发现他的作品前后相差非常大,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经历离不开,接下来就来看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遭遇。

13、(1)(34)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满涛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第319页,第375页。

14、1873年开始他创办“作家日记”期刊,很受欢迎。

15、    美拯救世界之不可能同时表现在俄罗斯文化中对女性的态度。一方面,俄国文化将女性之美当成万物之美的最高表现形式,恰如别尔嘉耶夫所指出的那样,“俄罗斯民族不想成为勇敢的建设者……俄罗斯是温顺的女性国度”但俄罗斯民族对女性的崇拜并不妨碍这个民族的男性对女性的鄙视,即该民族对女性态度上存在一种悖论:在崇拜的同时让现实中的女性处于无任何话语权的地位,换言之,“永恒女性”一般存在于艺术的各种形式中,别林斯基在谈及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夫盖尼·奥涅金》的意义时指出,“男子在俄国社会所有的地位中,所有的阶层中始终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但我们不能说,妇人在我们这里扮演着次要的和低微的角色,因为她根本不扮演任何角色”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更能清楚地反映出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像“鸟要关在笼中,少女要关在阁楼里”、“谁给了妻子自由,就是盗自家财物”和“母鸡不是家禽,女人不是人”等诸如此类的沉淀于俄罗斯民族意识深处的谚语都是俄罗斯妇女真实地位的写照。

16、巴赫金的这种理论可能是受陀氏有关人类本质是自我矛盾的动物的观点的启发而形成的,他反过来又应用于揭示陀氏创作上的主要思维特征和水平状态,不能不说是有相当程度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的。在陀氏的小说中,作者让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物汇合在一起,对人生、世界或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主张,有时自己甚至跟自己唱反调(双影人;二重人格),这样,每个人物的心中就是一部旋律繁复的交响乐,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灵魂大交响乐中的一个声部,一条旋律,所有的人汇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多声部的大合唱,多重奏的交响乐。一个由个体声音组成的众响世界;一个由众响世界组成的个体世界。灵魂中的多调性世界构成了一个深邃繁杂的主观宇宙,灵魂间的多调性世界则构成了一个更加深淼难测的客观宇宙。犹如一部交响乐中的一个个声部,人类精神在层层缠绕的交织中,被推向步步深化和变幻不已的变奏,逐渐显现着人类生活与灵魂的神秘性,莫测性。而作者以此来安排人物的精神结构关系和人物间的结构关系的方法,就称之为“复调对位法”。正如施泰因格在1923年写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由体系》一书中所说:“陀氏用他的‘交响乐辩证法’对当代所有的相互对抗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地整理,使它们得以实现,把思想变成了一个个单体的角色,并在最后具体化了的思想中仔细考察其中的每个单体的命运。”他在建造“世界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里,人不是自己世界观的基质和体现者,恰恰相反,人的“思想”才是人的本质。对思想和人物的音乐化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是20世纪小说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列维·施特劳斯说:音乐是灵魂与肉体、空与时、感性与理性、隐喻和其他记号融合的媒体。音乐需要时间,但也否定时间。音乐把聆听时的时间变成共时态的、自律的整体。因而聆听音乐作品就是通过作品内部组织把流动的时间固定化,从而使我们接近了永恒。现代大师发现了音乐能抓住“流动的时间”的属性和表现多层次结构的能力,塑造了多个互为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无限复杂的心理宇宙:

17、   今年是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暨逝世140周年。为了推动中国陀学发展,促进国内同行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加强与国际陀学界的联系与合作,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将携手《俄罗斯文艺》编辑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心和《北方工业大学学报》,于2021年10月22-25日在温州共同举办“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暨逝世1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诚邀各位专家、学者拨冗参加。相关事宜安排如下:

18、②把人物引入一个真正的对立矛盾之中,全面展示人的外部冲突与内部冲突。

19、②、作者与人物:伊凡、拉、梅、伊、罗部分代表作家,由独立于作家:对

20、①、思维观念成了艺术描写的主要成分,开创了观念小说。

21、坦白说,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血液已经不平静;我想必有先见之明:我是不会这样太太平平离开鲁列津堡的;我的命运必定会有一个急遽的变化。既然如此,那就听天由命吧。我对轮盘赌抱这样大的希望,看来似乎很可笑,但是我觉得更可笑的是一般人的传统成见,他们认为寄希望于赌博是荒谬的、愚蠢的。为什么赌博比别的挣钱方法(比如说做生意)更坏?是的,一百个人中间只有一个人会赢钱。但是,这跟我有什么相干?

22、那么,200年后,我们为什么依然需要陀思妥耶夫斯基?

23、    俄语中索尼娅(Соня)是索菲亚的指小表爱,其名字本身就指向“圣智”。所谓美本身所具有的拯救力量只有和神发生联系时,换言之,只有当美处于神的位格时,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拯救功能。所以有学者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永恒女性的艺术家和报信者,因为索尼亚(即索尼娅)和拉斯科尔尼科夫(即拉斯柯尼科夫)的故事是永恒女性引领我们上升的最好例证”

24、(14)(16)(17)(20)(21)(22)(23)(2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朱海观、王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第12页,第233页,第322页,第320页,第320页,第322页,第533页,第328页。

25、(27)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上),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第92页。

26、现在我孤零零的一个人。秋天来临,树叶渐渐枯黄。我待在这凄凉的小城里(啊,德国的小城都是那么凄凉!),没有去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心头却充满了刚过去的事件的种种感受,鲜明的印象,不久前这一事件的旋风还在影响我,这股旋风当时刮得我晕头转向,而后又把我不知抛扔到何方。我一直觉得我似乎还在旋风中打转,这场风暴眼看又要过去,顺便将我席卷而去,我又将失去分寸感,没了头绪,旋转得晕晕乎乎,晕晕乎乎,晕晕乎乎……

27、陀氏在挖掘人的灵魂深度上,主要在于其小说展示了人类心理的畸形变态、神秘莫测和痛苦而崇高的精神体验。

28、之前在听看理想出品的审美的乌托邦系列,主讲人刘文飞教授分享了一个点该如何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分享了米尔斯基的四种阅读方法。

29、ФёдорМихайловичДостоевский(11ноября1821-9февраля1881)-русскийписатель,мыслитель,философипублицист.Достоевскийвыступалвкачественоваторавруслетрадицийрусскогореализма,чтонеполучилодолжнойоценкисовременниковприжизниписателя.

30、(3)在舍斯托夫看来,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把苦难和宗教捆绑在一起,作家认为人只有通过类似受虐的赎罪才能获得某种灵魂上的慰藉。参见ШестовЛ.Избр.Соч.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АСТ,1993,с.159-1

31、由于我自己狂热地一心想赢钱,当我跨进赌场的时候,这种贪婪以及诸如此类的丑恶心理可以说是正中我的下怀。大家不必互相谦让,可以公开地为所欲为,倒也是件痛快的事情。为什么要欺骗自己呢?这是一种无聊透顶、挥霍无度的玩意儿!

32、③整部书是各种思想的交响乐,将思想观念引入文学,成了文学主要表现的对象,思想的音乐化对位成了小说的又一手法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形象化的单一方式之中。演奏思想,感性的超感性化。超感性的感性化。显示人类思想的深宏博大与幽淼复杂。人类与灵魂的经纬织毯。人类间的张力与绞缠。

33、陀思妥耶夫斯基28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政治活动被判处死刑,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执行,但是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又被强迫从军,服刑十年对他的应此昂非常大。直到他39岁的时候才被允许返回家乡,第二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便完成了他重的自由后的第一部作品——《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34、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

35、①把读者引入一个平等相待积极参与“思考”的空间之中。

36、1792年8月,普鲁士王国、奥地利帝国及其他几个君主制国家组成盟军入侵法国,企图对那些叫嚣著推翻君主制、砍掉国王脑袋的巴黎市民实施镇压。愤怒的巴黎民众闻讯后突袭了杜伊勒里宫,并把皇室成员投入监狱,推翻了近一千年的君主制度,也结束了自攻占巴土底狱以来3年的君主立***体,进入了吉伦特派(工商资产阶级)统治阶段。恐惧和愤怒同时充斥着巴黎的大街小巷,煽动民心的政治家以为"攘外必先安内"--必须先清除内部的反动者。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也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七个孩子中排名老二。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军医和彻彻底底的酒鬼,工作于莫斯科的玛利亚济贫医院。父亲工作的医院地处圣彼得堡的荒郊野岭,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便是仅有地标式建筑。这些景象给年纪尚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穷困者的怜悯深深刺痛着他的心灵。虽然父母不允许,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喜欢去医院花园走走,看看那些晒太阳的病人,听他们讲故事,因而接触到了农奴的实际生活

37、    将女性之美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是俄罗斯文学的一种范式,俄罗斯思想家和哲学家索洛维约夫用“永恒的女性气质”(вечнаяженственность)这个概念为俄罗斯女性崇拜范式命名。据考证,此概念在俄罗斯哲学和神学里“与圣智索菲亚等同”而且通过拟人化的过程,使得某些女性渐渐地“与圣母相等同”在俄罗斯文化里,女性天然地与大地相连,女性所携带的悠远的神话“灵氛”(本雅明语)从未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消散。女性所充当的能够包容和拯救的功能不但有效地使俄罗斯原始土著宗教的玛科什和东正教圣母马利亚相互对等,而且成为神创造天地之始的背景因素,因为在神说出“要有光”(13)这个“要……就……”句型的时候,索菲亚(София)就已经存在,或至少是同时存在,她先于圣子,因此,她具有获得神之位格的资格。

38、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通常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39、22декабря1849года–переломнаядатавжизниДостоевского,таккаквэтомгодуегоприговориликказни.Многоепредсталовновомсветедляписателя,новпоследниймомент,передсамойказнью,приговорсменилинаболеемягкий–каторжныеработы.ПрактическивсесвоиощущениятогопериодаДостоевскийпопыталсявложитьвмонологкнязяМышкинаизромана«Идиот». 

40、陀氏的描写秉承了天蝎座作家一贯的风格:过度敏感,窒息的压抑,每一丝感情波动都神经质地夸大。此段描写中情感的关键词全部是激烈且负面的:不快,懊丧,烦恼,疯狂,激动,害怕,大发脾气,心慌意乱,张皇失措。陀氏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几乎无一例外地体弱多病,深陷贫穷。男性大多是彻头彻尾的酒鬼,在犯罪的念头间摇摆不定,女性则神经过度敏感,甚至随时可能休克。米兰昆德拉因此一向厌恶陀思妥耶夫斯基。1968年苏联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一位朋友向失去生活来源的昆德拉介绍了一份出演《白痴》舞台剧的工作。在《一种变奏的导言》里昆德拉写到:我因此重读了《白痴》,我明白就是我饿死,我也不能干这工作。那个世界充满了过分的举动,阴暗的深刻性,和咄咄逼人的感伤,令我厌恶。与昆德拉不同,山本耀司曾在采访中表示他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的书,还特别强调“所有的”。联想到他做的衣服,山本耀司喜爱陀氏也不足为奇。

41、本次会议收取会务费800元,学生凭学生证减半。缴费采用现场缴费方式。差旅自理。

42、184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1849年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宣布于1849年11月16日执行死刑,但是在行刑之前的一刻被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癫痫症时常发作。1854年他终于得到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直到1858年升为少尉后他才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与写作。这十年的经历让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

43、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罗斯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时评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的创新者,但是在作家的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同时代人对他的充分肯定。

44、③、人物与人物:《罪》拉与卢仁、索尼亚、杜尼亚、马美拉托夫、大学生、

45、(4)(9)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上卷,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第324页,第329页。

46、苏珊:迷失于母性和妻性中的人,被男人使用过了。

47、伯纳德:迷失在家族祖先安乐椅和自我茫然中的人。我是谁?几个我?

48、③、小说的全面对话性,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的平等对话形成全书的复调性结构。

49、11月11日当天,在中华商务图书专营店购买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书目累计订单金额前10名的读者,可获得PUP新年礼盒&VIP权益,详情如下:

50、《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什么错》其实就是文学的学术论文,有人反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后期创作思想,他们认为作品《***》、《罪与恶》等小说中的氛围太过感伤和异常,并且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小说中人物的精神活动上升到太高的境界,他的艺术思维让人很不能理解。而另一部分认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风格的艺术家,则对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反驳。他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表现出的美学特点是独一无二的,小说中对哲理和信仰的求索和追寻是其特色。

51、(33)Н.А.別尔嘉耶夫:《俄国魂》,参见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思想》,贾泽林、李树柏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第263页。

52、结束在西伯利亚的流亡生活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重归故土。在他缺席的十年间,车尔尼雪夫斯基引导的“合理利己主义”统治了俄国思想。这一融合了费尔巴哈的无神论思想、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以及英国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思潮成为俄罗斯激进主义的基础。

53、    不需要任何物质形态来表现的某种空灵之美对于陀氏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小说家所青睐的美需要借助某种载体来显现自身的价值,而陀氏之美的载体是“女性”,因为在俄罗斯文化视阈下,女性能和宗教产生直接的联想,如女性的“孩童性”和“圣智索菲亚”。

54、迪尔西:19D:洞察一切的爱,历经沧桑的慈爱。

55、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小贵族家庭。作为19世纪俄国文坛最为闪耀的明星之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陀氏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人物灾难性的行为常常与其巨大的精神危机相伴而生。而伴随着小说人物的失智、谋杀或自杀等行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常常探究其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因此被誉为意识描写的一代宗师。曾有人评价,如果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56、而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中,高尔基的对他的评价非常著名,高尔基将他和莎士比亚比较,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才华只有世界级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才能与之相提并论,可见高尔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高度评价。

57、    揭开苦难深处的形而上意义的钥匙是在阿廖沙整理出的“已故司祭佐西马长老的生平”中找到的。在这一部分里,长老回忆了他在北方某省B城度过的童年。最能震颤长老心灵并影响到他对人生态度的是其哥哥马尔克尔在肉体承受极度苦难的情况下说出的他关于天堂的理解。在一只脚已经迈进坟墓的哥哥心里,天堂并不遥远。他对自己的母亲说:“妈妈,你不要哭,生活就是天堂,我们都活在天堂里,可是我们却不愿意知道这个,如果愿意知道,那么明天全世界就都会变成天堂了。”(4)意识到生活就是天堂的真理需要付出死亡的代价,这并不是人们常常所说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简单。罗赞诺夫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苦难理解为“人的心灵极化的特征,这是神秘的和无法解释的特征”作家企图用孩童的痛苦来赎买成人世界的罪孽,因为“孩子们苦难的功课将伴随他们一生,如同落入地里的种子,在他们将要临到的人生境遇中提示他们孩童的真诚和善良,使之成为救赎的希望。”(6)只是,任何人都有过纯真的孩童时代,所有人都具有孩童性,即便在费多尔·卡拉马佐夫的身体里,也应该具有这种善的因子。但作家在费多尔·卡拉马佐夫的身上预设了无法更改的“恶”之基因,他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给他人制造苦难,“恶”作为一种遗传特征很自然地表现在“偶合家庭”里出生的孩子身上,如柯里亚·克拉索特金的行为里表现为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他的语言中有一种和儿童不相称的阴谋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