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精品好句78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1、(14)(16)(17)(20)(21)(22)(23)(2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朱海观、王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第12页,第233页,第322页,第320页,第320页,第322页,第......

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1、(14)(16)(17)(20)(21)(22)(23)(2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朱海观、王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第12页,第233页,第322页,第320页,第320页,第322页,第533页,第328页。

2、刽子手的特性存在于每一个现代人的胚胎之中,然而人的兽性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的兽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胜过了他的其他特性,这个人自然就会变成一个可怕的怪物。(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3、在他的作品中会看到人性的深刻、信仰的力量、一股全新的生命力在内心闯荡。

4、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陀思妥耶夫斯基

5、百度百科——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6、有人时常听见形容野兽般的残忍,其实这对野兽很不公平,也很委屈;野兽从来不会像人那样残忍,那样巧妙地、艺术地残忍。

7、《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研究对象的人的思维》

8、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9、人生是能够在感情和家庭中尽善尽美地复活的。

10、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准备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2月9日他的笔筒掉到地上,滚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结果导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弥留前妻子为他朗诵圣经。葬于圣彼得堡。

11、比如在《白痴》中的梅诗金公爵,他就是陀翁所塑造的基督般圣洁无暇的人物。比如至纯至善的阿廖沙在尘世间经历着信仰的挣扎。

12、一个人是什么事都会碰上的,甚至连他做梦也从来没有梦见过的事也会碰上。——《被欺凌与被侮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13、    这种描写的艺术特点使人想起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画家亚历山大·伊万诺夫穷其一生所创作的《耶稣显灵》。在这幅隐喻的宗教思想的杰作里,“画面上,是一群来到约旦河洗澡的人们,构图中以预言者约翰为中心,在他的身后是一群未来的圣者。”(18)值得注意的是:中心人物基督耶稣并未置于画面的中央,而是远远地出现在画面的右上角。画面的视觉中心有三个:第个中心为约翰,第二个视觉中心为蹲在地上正在为主人穿衣服的奴隶第三个视觉中心为耶稣。整个画面,由一个完整的艺术综合体构成最左面是一对正在爬出水面的孩子和持棍的老者,最右边有准备穿衣,突然为约翰的预言所激动的父子。他们恰好与左边的老者和孩子形成呼应而共同稳定的画面。按传统构图法,中心人物往往置于画面的中心,但是在这幅画中却是预言者约翰和神态各异的人群,耶稣则远远地出现在朦胧的背景之中如梦如幻。人们对于基督的到来,虽不乏欣喜之情,但更多的却是惊奇、恐怖或无动于衷。正如前苏联当代作家田德里亚科夫在其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他们(指约旦河边洗澡的人们)等待的基督,上帝之子耶稣的身躯隐在深处。他们等待的这个人应该与众不同,但看起来却平庸呆板、了无生气。他们的欣喜是尴尬的……”

14、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次是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

15、环境能毁掉我们身上的许多东西,但并不是全部;有些狡猾而又饱经世故的骗子手,往往巧妙地把一切都推诿于环境的影响,他们不仅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弱点,而且常常以此掩盖自己的卑鄙行为,特别当他们是一些能说会道和善于舞文弄墨的家伙的时候。——《死屋手记》

16、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7月30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

17、作者简介:傅星寰,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硕、博研究生导师,辽宁师范大学3级特聘教授。学术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从事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二十余年,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学术专著3部、译著2部。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多项,其学术成果多发表于A&HCI收录期刊和CSSCI期刊,学术观点曾被《新华文摘》摘编,多篇论文被《人大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近年来,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莫斯科文本”与“彼得堡文本”研究。

18、19世纪20年代,十二月d人起义爆发,俄罗斯知识阶层与沙皇专制集团之间漫长而血腥的决斗拉开序幕。正是在这个知识分子深陷自身道德与精神危机的年代,挣扎于自我异化的人们试图寻找能够寄托生命意义的全新价值。1821年11月11日,命运将这一时代使命悄然交付给一个新生儿,他的名字是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19、    别尔嘉耶夫是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十月革命后不久被迫离开祖国流亡西方。在西方,他的知名度几乎是俄国有史以来的哲学家中最高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第一个在西方赢得了巨大名声的俄罗斯基督教哲学家,我的名声甚至超过了索洛维约夫。”在汉语哲学界,他也是使国哲学家当中最幸运的,他的著作被翻译成汉语的最多,可以说,他也是“第一个在中国赢得了巨大名声的俄罗斯哲学家”。

20、陀翁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无论行凶的理由是多么正当,无论那人是如何卑贱低劣,谁也没有审判的权利。生命是崇高而平等的。

21、   陀氏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形形色色的“怪咖”,诸如阿尔卡季、伊波利特、拉斯科尔尼科夫、伊凡、斯塔夫罗金……抑或本身就是一个少年人,抑或曾经拥有一个早熟的、痛苦的、激愤的、玩世不恭、“看穿”一切的叛逆时代。陀氏的“梗”戕害他,同时也成就了他。   

22、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选择题材和截取物象瞬间效果的手法上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风格最为相像。凡·高继承荷兰风俗画家的传统,多选取底层受奴役、被摧残的人们的生活为题材。画家的主观个性和激情使他创作出一幅幅为命运所撕裂的悲剧场景和形象怪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吃土豆的人们》、《自画像》《向日葵)等。两个艺术家相似的风格,尤其体现在凡高的《夜间咖啡座》中:混浊昏黯的灯光下,孤伶伶的台球桌置于广角的视觉中心。远处朦胧的光影下,情侣的狎呢和主人公的落寞形成对比。在凡·高的画面上,强烈而刺激人的视觉和感情色调与他那种急速蜿蜒的粗大笔触是相得益彰的。艺术家不能容忍在自已的画面上有任何平衡安静的气氛。色彩和光的笔触是相互追逐的,象急流中的旋涡与浪花一样,以紧张的运动和旋律谱成了他的画面。

23、    小说尽管是语言的艺术,但通过语词符号的透义性是可以再现画意的。别林斯基说过果戈理不是在写,而是在画,他的描绘呈现出现实世界的奇颜丽色。”(9)在视觉世界里一组不表现实物的色彩,像不模仿实物而构成一种图案的线条一样,可能丰满或贫乏,典雅或笨重色彩的不同配合不但给人们以不同的印象,同时它自有一种内在的生命。陀思妥耶夫斯基注意运用绘画中色彩、空气和光的表现,使其作品中的具象产生独特的魅力。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具有某种色味感觉(除了作品基调的“灰色”意象外),语词色彩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黄”字,如发“黄”的雪,昏“黄”的灯,斑驳而泛“黄”的壁纸等。“穷人”们常常身穿“黄”迹斑的褴楼衣衫,撑一张“黄”疸色相的枯脸,在被涂着“大清皇帝圣袍”色的陋室里悲叹……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实际上是对客观色彩特征及涵盖象征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所把握的色彩关系含有主观丰富的想象与创造,对色彩的感知也必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行为。画家往往将客观物象色彩的特殊把握转变为主观色彩。因此,主观色彩最能体现画家的个性和风格,也最具感染力。在欧洲文化中,黄色象征着嫉妒、背叛、怀疑及肮脏和下流的意绪。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选取这样一种色味象征主人公人生处境的尴尬、生存空间的压抑和龌龊、社会环境的阴冷和泥泞。一个“黄”字将十九世纪中后期彼得堡下层人民的生态百相,勾勒得维妙维肖、入木三分。

24、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下简称陀氏)的艺术世界里,人若想摆脱苦难的宿命,就该学《白痴》中的梅什金公爵样子,以圣愚的面貌降临到这个罪恶的世界。不过实际情况是,梅什金不具备拯救世界(即现实)的能力,反被世界所毁灭。陀氏对美的理解别树一帜,他通过对苦难的沉思来寻找苦难的形而上意义,从而获得了某种只有从痛苦中才能提炼出来的哲理思辨之美。

25、译文1-14发表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文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2019);译文15-23发表在期刊杂志和文集里。

26、为了做到尽善尽美,务必先对许多事不明白!如果明白得太快了,也许倒明白不透。

27、“同志们!”萨弗隆诺夫开始总结大家共同的感觉。“躺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没有知觉的实际的社会主义。从广播喇叭和其他文化资料中我们听到的只是路线,可是什么也看不见摸不着。而现在躺在这里的是创造物和d的目标——即将成为全世界一分子的小孩!为此,我们必须尽快挖好基坑,早日建成大厦,用石墙让孩子们免遭风吹雨淋,感冒害病!”

28、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

29、    明暗光影的配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融通视觉艺术的形态之它缘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多维观照和深刻理解。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不是理想化的宗法制世界而是病态、不和谐的现实连同它的明暗面,激烈冲突和不安,黑暗的深渊和对理想的突发激情成了他永不枯竭的创作灵感的源泉。因此,伦勃朗似的明暗光影配置,既反映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诗学的现实主义特征,又更有一种建构在历史回顾和未来前瞻之上的上帝般的凝视和超越。这里汇集的是作家终极关怀下的大悲哀、大忧患意识。

30、(14)《群魔》,南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86页。

31、文学复古浪潮,梭罗、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为何要读经典?

32、    将女性之美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是俄罗斯文学的一种范式,俄罗斯思想家和哲学家索洛维约夫用“永恒的女性气质”(вечнаяженственность)这个概念为俄罗斯女性崇拜范式命名。据考证,此概念在俄罗斯哲学和神学里“与圣智索菲亚等同”而且通过拟人化的过程,使得某些女性渐渐地“与圣母相等同”在俄罗斯文化里,女性天然地与大地相连,女性所携带的悠远的神话“灵氛”(本雅明语)从未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消散。女性所充当的能够包容和拯救的功能不但有效地使俄罗斯原始土著宗教的玛科什和东正教圣母马利亚相互对等,而且成为神创造天地之始的背景因素,因为在神说出“要有光”(13)这个“要……就……”句型的时候,索菲亚(София)就已经存在,或至少是同时存在,她先于圣子,因此,她具有获得神之位格的资格。

33、   40年代年中期,陀氏参加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倾心于空想社会主义,深层原因恐怕还是与他的“梗”有关。当然,此时的他已超越创作《穷人》时的眼界,试图通过寻求社会方案解决穷人的“穷”和尊严问题。但这条路随着1849年的彼得特拉舍夫斯基小组被沙皇政府的捣毁和全体组员的被捕戛然终止了。在经受了行刑场上由死刑改判为苦役流放的精神刺激之后,“那神圣的病”——癫痫从此成为他逃离逼仄、丑陋的现实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通道。据他自己说,他常常在那发病的“震颤”中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光亮。那个世界没有贫穷和病痛,只有祥和和欣悦。西伯利亚的十年,陀氏经历了苦役、流放、服兵役,又娶了朋友的有些神经质的寡妻……总之,整个50年代陀氏经历了约伯式的种种磨难,之后,他的世界观转向了,由一个空想社会主义的追随者,变为一个虔诚的东正教徒。个中缘由太过复杂,但其中必有对“概念扭曲人、控制人”的初始警觉。   

34、《密尔格拉得》中包括《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尔巴》、《地鬼》和《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等4部中篇小说。

35、这一切、一切过去了的痛苦算得了什么呢!现在,在初次的精神振奋中,他觉得一切,甚至他的犯罪,甚至判刑和流放都是身外的、奇怪的,甚至仿佛不是他亲身的遭遇。——《罪与罚》

36、    但是,索尼娅并不能拯救世界,作为一个偶在的生命个体,她的力量仅仅能够拯救拉斯柯尼科夫,而且这种拯救需要许多外在的因素,如他误杀的丽莎维塔恰恰是和索尼娅一样笃信上帝的女人,他的恐惧源自他对神性的践踏,“我必报应”将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

37、(2)(法)纪德《关于陀恩妥耶夫斯基地几次谈话》,引自《世界文论》(4),社科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22页。

38、    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伊万对上帝存在真实性的质疑和阿廖沙因佐西玛长老尸体腐烂所引发的对信仰的动摇使该作品更像一部有关痛苦的百科全书。痛苦会破坏人对天国的想象,人因痛苦而失去理智,从而可能丧失被拯救的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将人从痛苦中拯救出来是否有可能,或者直接按伊万·卡拉马佐夫的方式来表述,将人从痛苦的苦海中打捞出来是不是值得。借伊万之口说出的这个问题似乎处于一种无解的状态,陀氏实际将苦难的问题和儿童联系在一起,他声称自己找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39、一个活生生的人总是想得到一点人生的乐趣。——《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40、(1)(34)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满涛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第319页,第375页。

41、以上内容节选自JosephFrank为浓缩了 Dostoevsky五卷本的精编单行本Dostoevsky:AWriterinHisTime作的前言,编译时有改动

42、他的处女作是以《穷人》命名的。莫斯科陀思妥耶夫斯基博物馆内的展品中,有一张作家的出生证明,夹在记录穷人孩子姓名的出生名册里。

43、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44、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45、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一条色欲的虫子在兴风作浪,使人动摇于上帝和魔鬼之间。

46、上当了!上当了!只要听信一次骗人的深夜急诊铃声——就永远无可挽回了。

47、好奇心日报网站2019年11月1日载《最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的缩编本,关于作家和他的时代》,作者曾梦龙(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47html)

48、然而正是这种痛苦,让我们看到了自己,读到了人性。

49、   或许陀氏呼吁的“顺从”都是约伯式的?正因为约伯所经历那重重苦难,才使他的“信”如此令人敬畏、如此震撼人心。又或许,这就是陀氏的“伟大秘密”?套用陀氏在1880年纪念普希金雕像落成仪式的庆典活动中那篇著名的讲演中的一句话:“Пушкинумер……ибесспорноунесссобоювгребнекоторуювеликуютайну”,陀氏走得太突然(1881年2月9日),他的那些伟大的秘密也随之带进了棺材,所以现在,我们只能在他“缺席”的情况下,猜解它们。   

50、这个人物几乎是文豪野犬里塑造得最富有矛盾的角色了,高傲与谦卑,阴险与真诚,邪恶与神圣,毒辣与温柔,冷淡与癫狂,不修边幅与从容优雅,看似不能共存的元素全都糅合在一起,造就了从不同角度揣摩能得到完全不同体会的立体效果。

51、   博物馆内陈列的所有家具,诸如书柜、椭圆形桌子、烛台、茶壶以及其他物件都属于陀氏家族。在客厅的椭圆桌子后面摆放着一些家庭读物。书架上,有普希金、茹科夫斯基、卡拉姆津和司各特等俄罗斯和欧洲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激发了少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初的文学兴趣,也是在这所房子里他产生了对普希金的热爱并将这种爱贯穿了他的整个一生。这种爱尤其表现在1880年纪念普希金的庆典活动上他那著名的演讲里。       

52、    尼采反对人道主义,认为人是卑鄙的,耻辱的,是应该被超越的,结果导致超人理论,直接反对基督教的人学和上帝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别尔嘉耶夫也都反对近代人道主义,也指出了人性的弱点,人的叛逆等,但他们最终都走向了基督教的世界观,走向了神人。然而,别尔嘉耶夫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反对人道主义,但他并没有直接返回到历史上的基督教关于人的真理那里去,也没有返回到教父们关于人的真理那里去,这些关于人的真理只知道人的本性的罪恶,但还不懂得经历自由之后的人精神本性,或者说,传统的基督教人学没有经历自由的诱惑,而这个诱惑是必须经历,然后才能被克服的。这样的诱感是不能简单地忽略,或视而不见的。因此,可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教人学是一种独特的基督教人学,他所理解的基督教因此也是一种独特的基督教。别尔嘉耶夫从这里获得了一个新的启示:新基督教意识。这是别尔嘉耶夫及其同时代人,如梅烈日科夫斯基、罗费诺夫等人,不懈追求的宗教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新宗教意识运动。到底新基督教意识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新宗教意识的主要代表们意见并不一致。别尔嘉耶夫关于这个问题最终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观念。但是,他承认,他所接受的就是《宗教大法官》里的基督。这就是别尔嘉耶夫宗教思想的根源。像别尔嘉耶夫这样的大哲学家,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返回到历史上的基督教之中去,他不可能安于这样的基督教。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待基督教的态度,无疑对别尔嘉耶夫的基督教世界观富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53、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特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54、   60年代,陀氏的世界观转向开始在创作中显现。在《被侮辱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等作品里,对于人性善与恶的探究日渐深入,那个“梗”还在刺激他。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一时期的陀氏作品在叙述每一段人间惨剧之后,人性中善与恶的问题似乎更加胶着,界限模糊。我们能够读出在作家悲悯、同情的背后还藏有一丝固执的追问:善在本质上是孱弱的,还是孱弱的善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性的不足与缺陷?自童年起就困扰着他的一个问题开始在他的创作中凸显出来:在人群中,为什么有人天生强悍、有人命定的卑微?强悍的人置命运于股掌之上,而卑微的人却永远被命运牵着鼻子走?人是因为强悍才自由,还是因为自由才强悍?人是因为卑微才顺从,还是因为顺从才使人卑微?  

55、    《罪与罚》创作于《白痴》之前,但以“美”为中介的“苦难美学”思想已见雏形。小说中的索尼娅是退职的九等文官马美拉多夫的女儿,她温柔善良,在“赤贫却是罪恶”(14)的碾压之下,不得不领一张“黄色执照”,靠出卖肉体来换取微薄的收入以维持全家的开销。马美拉多夫通过类似自虐式的对女儿职业的讲述来描绘下层市民的生活状态。而索尼娅在这种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面前表现出只有圣徒才拥有的品格。

56、(3)《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第12寒,第93-94页,引自格·弗里德達杰尔《陀思安耶基的现实主义》,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5页。

57、    然而,在作家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创作中,这种理想价值观又必然显得苍白,缺乏真正的说服力。作家心目中的“基督”们往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束手无策,“美即和谐”的理想在丑恶、病态的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理想的幻灭,现实的沉重,使作家逐渐清醒,他不禁愤愤地说:“给人类送面包的大车的辘辘声,比《西斯廷圣母》更有用!”(11)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他那个时代的社会早已失去了宗法制的淳朴、完美与“和谐”如惊悸的“三套马车”正处于历史性的混乱和骚动的状态,同时又狂热地奔向不可知的未来。陀思妥耶夫斯基感到,生活就本质状态而言并不是和平与稳定的,它如失律的历史脉搏,时而风转浪急又出人意料;时而了无声息却危机四伏。这一感觉,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所特有的二元对立冲突以及边缘性、开放性的基础。因此,他宁愿舍弃美而再现丑,宁愿回避“和谐”而醉心于混乱。他寻求的不是美学上最高意义的完整性,而是把他那个时代复杂而混乱的现实连同它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我们看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对《西斯廷圣母》的崇拜,又是与他对女性卑鄙龌龊的禽兽心理相交织的。可见,《西斯廷圣母》所涵盖的意蕴,并非如作家所希望的那样圣洁而单纯。现实中,“圣母的理想”常常同“所多玛的理想”纠葛在一起,那些闻名于世的宗教绘画,就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上,以某种哲理意味引起他的思考,并形成他日后艺术构思中的灵感和兴奋点。

58、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

59、既然人是照了自己的模子创造出了上帝的,那么你的上帝还能好到哪里去?

60、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陀思妥耶夫斯基

61、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为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62、《作为哲学家的伊万·卡拉马佐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中的形象》

63、活动价 ¥1433   预估到手价 ¥1193

64、《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基督教世界观(节选)》

65、    蓝色(голубойцвет,这是按耿济之的译法)具有神性,蓝色是通过神的语言说出的能够和真理相匹配的色彩。如果说索尼娅的名字和圣智产生联想仅仅是一种偶然,那么她那天蓝色或蔚蓝色的眼睛表现出神性的光辉就是某种必然了。但是,这种色彩和名字所传达的灵性依旧可能是表象,真正使索尼娅具有拯救力量的是她非同凡响的经历、她在苦难中对信仰的顽强坚守和她本身的“孩童性”。拉斯柯尼科夫能够跪在她面前,吻她的脚,就像圣经中圣徒们吻基督的脚一样,因为基督注定要通过惨烈的死亡来换取对人类的救赎,而索尼娅用年轻稚嫩的少女身体来赎罪。所以,拉斯柯尼科夫才能说出“我不是向你下跪,而是向人类的一切苦难下跪”(20)的话来。拉斯柯尼科夫不明白,索尼娅是如何平衡自身中污秽与圣洁这两种情感的,他坚信这样的人一定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所以他劝索尼娅“干脆投河自尽,了此残生”索尼娅之所以没有“了此残生”,是因为“她想到了罪恶,想到了他们,那些孩子们”(22),此处的грех(罪恶)其意为“винапередБогом”(人在上帝面前的罪过)。虽然小说中对这个罪恶并没有深入解释,但从上下文中不难看出,这个词表示人的原罪,但更多地表示人之所以有罪恶,是因为抛弃了上帝,在她眼里,拉斯柯尼科夫对信仰的怀疑恰恰是他身上存在罪恶的原因,而摆脱罪恶的唯一办法是相信奇迹,就像拉撒路在基督耶稣的呼唤声中复活一样,人只有彻底将自己献给上帝,诚心忏悔,必将清洗罪孽。苦难是奔赴天国的第一道门槛,只有近距离触摸苦难,才能与神同在,因此,索尼娅愿意佩戴被拉斯柯尼科夫杀死的丽莎维塔的十字架。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拉斯柯尼科夫并未真正理解苦难的价值,在西伯利亚服刑期间,“他那变得冷酷的良心并没有从他以往的所作所为中找到特别可怕的罪恶,除了那个任何人都会碰到的简单的失策之外”如此看来,索尼娅并没有真正拯救拉斯柯尼科夫,她这个人物所具有的神性价值就打了折扣。

66、但他并不认为信仰上帝是唯一的救赎解决之道,透过笔下的人物不断质询。

67、巴赫金的对话性和复调式结构理论的基础是他的镜像论,他认为,人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是“我之自我”,即具有自我意识,在自我中体验着的主体自我,亦即自我心中之我。另一种是自我之外的客体化的“他者”,这“他者”既包括别人,也包括他人眼中之我,肉体之我,还包括主体经过创造客体化了的自我,如小说中的人物、戏剧中的角色、水中的倒影,镜子里自我的映像(镜子:自我意识的自省镜面)。“我中之我”异于:a镜中此时的我;b、主体客体化了的“他人中之我”;c、主体性的他人之我。而“镜子中的映像永远是某种虚幻;因为从外表上我们并不像自己,我们在镜子前体验的是某个‘不确定的可能的他者’,因此,我们试图寻求自我价值的位置,并从他者身上在镜前装扮自己。”即借镜像而装扮自己,因为在镜中的自我映像是自我与他者(世界)结合的产物,是已经客体化了的自我,因此其与自我就形成了既否定又肯定的关系。“当我看到镜中的自我,我就被他人的灵魂控制住了,”(回声女神科厄被那喀索斯控制住了,那喀索斯被自己的影子控制住了),借此“我可以像体验自我一样体验他者”,他者、世界,借此进入了自我,“在他人身上才给我活生生的审美的(和伦理的)对于人的肢体和经验的具体内容令人信服的体验”。经过客体化了的自我——这种既有部分自我,又有部分他人的镜像中介,人在自我与世界间才建立起了相互沟通又相互排斥性的联系,由此才能自我理解和理解世界。这种主体自我与外部镜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的思维与语言的分化矛盾性质和对话交流性质。人通过分化的自我,在进行着人与自我、人与世界的对话。而人与自我、人与世界虽能相互沟通和转化,但却永远也不能完全重合,永远处在理解的极限和中途,不能完全理解,通过镜像中介,人只能部分理解别人和自己。人与自我,人与世界就这样在差别中互证着,矛盾着,对抗着,由此显示出人与世界、人与自我关系的全部复杂性和可能性。客体化的自我的这种既肯定又否定的关系便是一种对话性。这样巴赫金就得出了对话性是思维和语言的本质特征的结论。不过在巴赫金看来,小说语言的全面对话性在陀氏之前还不充分(古希腊《厄特科特拉》与《对话录》),以前作家创作的人物都还未获得彻底完全的独立状态,多是作家的一种内心独白,是作家任意摆布的工具,只有到了陀氏,人物才摆脱了作者,具有了与作者、与观众,与其他人物平起平坐的地位,人物才有了一个“一体双声”的灵魂,因此才有了响彻全书的对话性,人物的内心世界才真正成了一个“众语喧哗的世界”。

68、社会上神秘的东西太多了,你尽量去试解这些谜吧,看你能不能出污泥而不染神秘的东西真的太多了!有许许多多的谜压在世人的头上,你尽量去试解这些谜吧,看你能不能出污泥而不染。——《卡拉马佐夫兄弟》

69、比如在《死屋手记》中以西伯利亚被流放的经历为原型,他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悲悯的心,看到在死刑犯麻木阴冷的表象下一颗颗隐藏着的受伤的灵魂。

70、    卡拉瓦乔曾有一幅作品,叫《多疑的多玛》,画面中性格乖戾的基督徒多玛显然并不完全相信他的老师真的能死而复活,他正用手挑拨基督身上的钉子眼。这些钉子眼是基督被钉上十字架的伤口。多玛看得是那么认真,他眼中的怀疑是显而易见的。无独有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屋手记》中对米哈依洛夫之死的描述中将这种反叛进一步深化了:“他喘气的声音越来越嘶哑,最后他用一只颤巍巍的软弱无力的手去摸胸前的十字架,并想把它扯下来,仿佛那小小的十字架也使他感到沉重感到不安和有压力似的。人们帮他把十字架解下来。十分钟以后,他就死了。”(16)这里没有出现上帝的字眼,只有十字架作为指代。米哈依洛夫一生虔诚地背负着生命的“十字架”,但终究没有逃离贫困、病痛、罪孽的苦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意欲将压在胸前的十字架挣脱开来,表明了他对上帝存在的怀疑和被救赎的无望。他一身无挂地死去,灵魂的涅槃”在无所羁绊中超脱。可见,陀思妥耶夫斯基高明的能力正在于将自己世界观的矛盾和宗教信仰的游移从绘画主题中生发,同时又从中去寻找某种形象而又意蕴丰富的指代,借助于绘画语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传递自己思考和情感的复杂性,表达某种“意犹未尽”的感受。

7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72、1872年,完成了《群魔》。1873年开始他创办“作家日记”期刊,很受欢迎。1880年他发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他后期最重要的作品。

73、阿贝尔加缪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给自己带来震撼心灵般的感受。“并在他的诸多作品中留下印记。

74、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快地处死,竭力要放他们活得长久。(鲁迅评)

75、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群魔》

76、    这是一幅由文字组成的绘画。整个房间被昏暗的低调色彩所充斥(这是作家惯用的心理色彩),只有从三个小窗中透进的微弱光线在画面上形成亮点。但我们的焦点并非凝聚在光影之间,而是要透过房屋的空间所在,看到作品表述的实际涵盖。把房间比作板棚,暗示着一种非人的生存状态外形上的怪异正象征着索尼娅因贫困被迫为娟的畸型生活。一个为社会伦理所不齿的卖身女,同时又怀有一颗“基督”般仁爱之心,因而,这一视点上难免让人看起来“怪模怪样”,因为这一切都难以与其所属阶层的特定含义相符。昏暗的光线,不仅使室内物象隐隐绰绰,充满不祥的神秘色彩,也增加了空气的混浊度和光线渐渐熄灭的绝望感。在丹纳对伦勃朗画风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陀氏在构思这一情节时对形与色把握的类似风格:“他画出本乡的日色,微弱的,似黄非黄的,象地窖中的灯光。他体会到日光与阴暗的苦苦挣扎,越来越少的光线快要熄灭,颤巍巍的反光硬要逗留在发亮的护壁上而不可能……”(7)

77、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上一篇:海德格尔是谁精品好句78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