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的区别精品好句69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的区别 1、④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的所有权问题________,用不着第三国来指手画脚。 2、服装可以跟风,语言却不能总是“追赶潮流”,不能无底线......

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的区别

1、④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的所有权问题________,用不着第三国来指手画脚。

2、服装可以跟风,语言却不能总是“追赶潮流”,不能无底线地迎合大众的使用习惯。

3、骇人听闻——指事情的严重程度惊人,令人听了惊恐、害怕。真实的事情。

4、第二空,根据“小题大作、哗众取宠,以制造虚假的轰动效应”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故意夸大事实,从而引起轰动之意,B项“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到了感到震惊,符合文意,当选。(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的区别)。

5、①近年几宗事故中,传媒耸人听闻的报导手法和侵犯私隐,激起公众强烈抗议。

6、B.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不容置疑    不容置喙

7、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8、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

9、②这几个混混经常在这一带出没,他们欺行霸市,为所欲为。

10、菌子老师对“空穴来风”这一词条作了比对,发现二者确实“有区别”,编者进行过难度不大的“洗稿”运动:

11、(喜出望外)望:希望。遇上出乎意料的、超出预测中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开心。

12、例:闲官之挫折,无足轻重,不足耸人听闻。(清·汪师韩《诗学纂闻·刘随州别严士元诗》)(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的区别)。

13、报纸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而致多人中毒。

14、对老师的批评,他颇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15、两者是近义词,但区别还是有的。“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或出语离奇荒诞,使人震惊,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更不一定是坏事。“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震惊的坏人坏事。

16、四岁诗词神童原来是“全才”,奶奶也站出来了

17、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使人震惊”。“耸人听闻”第一个字是动词,形容说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第一个词是形容词,形容让人听了害怕的事。

18、②现在是科技的时代了,因循守旧是行不通的。

19、菌子老师对此处改动颇不以为然。虽然语言应该按照使用习惯作出调整,但也不能因为部分人用错了,就调整某个词语的意思,损伤汉语表达的精确性。

20、②这个骇客群体专门制造________的虚假新闻,许多年轻人因此上当受骗。

21、                                               (图片来自网络)

22、同学们听说要进行拔河比赛,纷纷前赴后继地投入到火热的练习中去了。

23、有的东西今天似乎一文不值,但有朝一日也许就会身价百倍。

24、B项“天方夜谭”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符合文意,当选;

25、有些成语在运用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但结合上下文的整体意思来看,或从逻辑推理角度来看,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

26、如果是一位对词典不熟悉的人,或者眼镜恰好没擦拭,一不小心就会买了山寨版。

27、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艰苦,生活或工作条件差,困苦。

28、(2)如果用“骇人听闻”形容某事,则说明这件事情是真实存在的,而用“耸人听闻”“危言耸听”则说明这件事情是虚假的。

29、殉职(xùn) 热忱(chén) 派遣(qiǎn)  狭隘(ài) 纯粹(cuì) 鄙薄(bǐ)  拈轻怕重(niān) 漠不关心(mò) 帐篷(péng)  呼啸(xiào) 戳(chuō) 坍塌(tān)  废墟(xū) 浇灌(guàn) 裂缝(liè)  流淌(tǎng) 干涸(hé) 缝隙(xì)  琢磨(zuó) 微薄(bó) 酬劳(chóu)  山毛榉(jǔ) 白桦(huà) 橡树(xiànɡ)  xūn(薰)衣草 páo(刨)根问底 沉默guǎ(寡)言  shùn(瞬)间 chī(痴)想 yǐn(隐)秘  tiě(铁)青 níng(凝)成 yòu(诱)惑  xuān(喧)腾 zhā(扎)根 màn(漫)湿

30、最近,某学校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校园欺凌事件,一名少年被他的同班同学敲诈勒索,时间长达两年多。但在学校调查期间,有人夸大其词,耸人听闻,竟说有老师也参与其中。

31、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蹴:踏步,走路。

32、这起案件中,劫匪的一切行为都是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真是骇人听闻。

33、后面所附图片,是第7版中的最新解释。因为第6版已修订多年,不再附上第5版的解释,以免混淆。

34、   “骇人听闻”只是客观事实,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震动; “耸人听闻”多是主观故意,侧重故意说夸大惊奇的话,使人惊动,强调有意为之

35、(翻来覆去)读音为fānláifùqù,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出自《朱子全书》:“横说也如此,竖说也如此,翻来覆去说都如此。”例句: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36、营私舞弊:指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营:谋求。

37、“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两个词语,曾经是中考、高考必须区分的一对“双胞胎词语”。二者都有“事情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

38、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指人或事物关系密切。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39、③本文所引古事古语几乎都是名人之事、名人之言,甚至圣贤之事、圣贤之言,其正确性是   的。

40、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汉语成语,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出自《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41、    “13岁的小学生王大勇,两年前随母亲来到继父老宋家后,又有了新的户口簿;近日学校普查户口时,竟发现王大勇“婚姻状况”一栏写着“丧偶”!继父老宋跑到当地派出所询问情况时,有关人员则认为没有必要为“这么点小事”找来找去。”

42、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

43、    耸人听闻:故意夸大事实或捏造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44、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45、②“耸人听闻”与“危言耸听”为同义词,意思一致,其中“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二者常搭配有虚假成分的事情。

46、(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  

47、按照过去的说法,“耸人听闻”的两个例句,第1个是正确的,第2个则应该改为“骇人听闻”。

48、水到渠成: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49、这两个词语,使得汉语的表述十分精确。但从第6版《现汉》开始,就将“耸人听闻”的解释改了,两个词语在表达“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方面,已经没有了区别,下面是最新的解释:

50、但是,“进退两难”可以做定语,“进退维谷”也不能做定语。例如“看样子是怀着满腹心事,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般不说成“看样子是怀着满腹心事,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51、多少英烈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时光。

52、意义 骇人听闻:指的是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所指的是“坏到使人吃惊的程度”的坏人坏事。 耸人听闻:指的是歪曲、捏造、无中生有的“事情”,或者是夸大的事态、歪曲事实的言词,所指的事实本身不一定是坏的。

53、手足无措:手足无处安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才好。常用于形容举止慌乱。

54、不过,词典要买正版,千万别被“鱼目”混了“珠”。

55、    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喙:嘴;置喙:插嘴。

56、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57、均含有“没有办法应对”的意思。“束手无策”是对事件无法处理,是针对事件的;“手足无措”是形容人的表现。

58、A项“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用于修饰现实发生的事情,根据“故意渲染、制造虚假的轰动效应”可知,文段语境含虚假成分,排除;

59、二者均有“跟随”之意,“随波逐流”侧重没有立场和主见;“同流合污”含贬义,指跟着做坏事。

60、最有意思的是商务印书馆,除了不断推出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逼着我们掏腰包之外,还出了一套“实用版”,封面上,“实用版”三个字印得很模糊,出版社则为“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看名头比“商务印书馆”还大。

61、由于不慎失误,小张在这次比赛中不孚众望,没有取得理想的名次。

62、    “坚苦卓绝”强调的是精神上的,在困难环境下的坚强意志;“艰苦卓绝”强调的是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

63、①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64、一个人一文不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身处逆境束手无策。

65、这里的“动物或自然物”能否并列呢?“动物”是否也是“自然物”的一种呢?

66、这虽然有点吹毛求疵,但《现汉》是何等权威的工具书,其中的表述必须咬文嚼字。

67、①他精心写的建议书被束之高阁,领导根本没加以研究。

68、有些成语有不止一个义项,许多考生对这些成语往往只知其不知其二;有的成语常用义往往是其引申义或具体义,一旦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往往被认为用错了。如:

上一篇:句子迷什么时候恢复精品好句61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