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三大著作精品好句52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黑格尔三大著作 1、“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2、这时我们再看《道德经》开篇说的“......

黑格尔三大著作

1、“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2、这时我们再看《道德经》开篇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与黑格尔这里要表达的“存在”只是一个“潜在的概念”的思想吻合上了。我们知道,在《道德经》这里,道是不可说的,而最高阶段的反应道的名字也是不可说的,是无法给以一个概念的。所以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也就是说这里的“道”和“大”都是为了宣讲而勉强用的名词,其实呢?这样的名词也不能真正解释要说的这个先天地而生的“物”。《道德经》中这个“强为之名曰大”的“强”字是精准的说出了黑格尔这里提出的“潜在的概念”的思想。

3、第三个特点建立在前两个特点之上,那就是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统一”,在他那里这三者被归结为一个东西。逻辑就是理性,通常讲的是形式逻辑,但是黑格尔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它是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它给你一个方法,一个认识结构,一条线索,你按照这条线索进行认识,才能把握真理。形式逻辑不讲认识论,它只要逻辑上是正确的,至于对象如何它是不管的。而黑格尔的逻辑不是单纯的形式逻辑,但与形式逻辑有关,它本身是辩证逻辑。辩证逻辑的特点是:它既是逻辑又是认识论。你循着这条逻辑线索不仅是逻辑上正确,而且是与对象相符合或对象与你的思想相符合,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往的形式逻辑都只是讲思维与思维的关系、观念与观念的关系,但是黑格尔的逻辑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再一个,它又是本体论,他的逻辑又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的逻辑就是本体论,就是客观世界的结构。但它不是表面的客观世界,而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客观世界有很多现象,千变万化,由各种直观、感性的东西表现出来,在这底下有一个逻辑的本质在支配着它,这就是真正的客观世界。

4、直接性是没有中介的,是甲和乙直接建立起来的联系。(黑格尔三大著作)。

5、黑格尔认为,家庭是直接的、自然的伦理。家庭的基础是婚姻,男女两性之爱是“精神的统一”。家庭作为一个人格,具有占有财产和延续的实在性;家庭作为繁衍和教育子女的社会单元,决定了子女在社会中的独立人格。当家庭培养的独立人格成为公民,伦理进入市民社会。他认为,市民社会中的人丧失了家庭之爱,其社会道德是诚信和“天职”或职业道德。市民社会通过自下而上形成的社会组织而进入国家。国家是客观精神的最高体现,“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国家是在地上的精神”,是“神自身在地上的行进”。(注:同上书,253页、259页。)

6、《黑格尔全集第18卷:讲演手稿II(1816-1831)》

7、在句子中的位置发生了不应有的调换,即在句子中原本充当主词的词语被不恰当地用作了谓词,而原本充当谓词的词语被不恰当地用作了主词。”

8、《黑格尔全集第18卷:讲演手稿II(1816-1831)》

9、黑格尔认为,艺术是普遍理念与感性形象、内容与形式对立统一的精神活动。但这两个对立面的完全吻合只是一种理想,事实上,它们只能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因此艺术就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而每种类型之下又可分为若干种类,如建筑、雕刻、绘画等。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类型和种类。(黑格尔三大著作)。

10、1《反杜林论》中存在等于物质的马克思主义观

11、本质和现象都是相对而言的,是个不断追溯的过程,本质一旦被认识,就成了现象;这时候又需要追索后面这个现象的本质。

12、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的批判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对卡尔·马克思的影响也很大,虽然马克思并不赞同他观点中的机械论,马克思曾写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批判他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坚持唯心史观。

13、由于精神是无限的,而人的形体是有限的,因此导致了古典艺术的解体。有限的物质形态无法继续完满表现精神,所以精神又回到了心灵世界。它与象征型艺术是两个极端:象征艺术是物质溢出精神,而浪漫艺术则是精神溢出物质,是较高水平地回复到内容与形式的失衡。典型的浪漫艺术是近代欧洲的基督教艺术。由于精神回到心灵世界,即人回到自我,因此浪漫艺术主观性很强,主要体现个人的意志和愿望,表现人内心的冲突,是动作和情感的冲动,与古典艺术的静穆相反。浪漫艺术表现分裂的灵魂,因此古典主义所力求避免的痛苦、丑陋、罪恶等事物反而成为浪漫艺术的主要内容。浪漫型艺术典型的代表是绘画、诗歌这些艺术形式。这也暗示了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诗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14、黑格尔哲学没有真理,没有清晰,没有思想,甚至欠缺人的理解力,但却以让人恶心的胡说八道、满嘴歪理加以包装,成为被指定的、享有特权的课堂哲学,因此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养肥的只是其作者。我的哲学与其同一时间出现,虽然有黑格尔哲学所欠缺的一切素质,但由于我的哲学并不是根据任何哲学之外的目的剪裁而成,所以,在那段时间里并不适合在课堂教授,也因此正如人们所说的,无法以这种哲学达到什么目的。正如黑夜以后就是白天一样,接下来的结果就是黑格尔哲学成了一呼百应的一面旗帜,而我的哲学则既没有获得赞誉也没有学生。(《附录和补遗》)

15、4“存在”的直接性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留下一个接口

16、首先,这些译著都是根据德文原著翻译过来的。

17、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宣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思想体系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把辩证法从他神秘的哲学体系的束缚下解救出来,同时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吸取了他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

18、既然“存在”是无法界定的,那么从存在的概念中分出什么“存有”、“存在者”这样的意思来,就都是没有必要的。任何的进一步的界定,都不再是开端,都不再是直接的,因为你只要界定了什么,那么就是发展了,就自然不再是开端了。

19、《黑格尔全集 第6卷:耶拿体系草稿(I)》

20、这个“三统一”的观点是独一无二的,在西方哲学史上除了黑格尔,再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重视这个东西,但他们也是从黑格尔那里来的。由此可以引申出来,黑格尔的哲学有一种历史主义的倾向。客观世界不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是一种规律、本质,它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逻辑和历史是一致的。因为逻辑不仅仅是主观的一套思维方式,逻辑也体现在客观的历史中,历史本身有逻辑层次,历史按照逻辑的阶段发展。这就是“三统一”原则引申出来的重要原则,它为马克思主义所继承。后来的人就没有这个思想,如海德格尔也主张历史主义,但他把逻辑去掉了,认为历史中不存在什么逻辑规律。真正的黑格尔传统中的历史主义是有逻辑的,从低到高有一个逻辑的层次,历史的发展与逻辑结构是同步的。这是很重要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是非常重视的,恩格斯甚至说黑格尔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是一个“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思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继承自费尔巴哈,而辩证法观点就是从黑格尔那里改造吸收过来的,其精髓就是历史和逻辑一致的观点。通常讲辩证法的人不太强调这个方面,但实际上这正是辩证法的一种最根本的表现方式,辩证法的本质就是在历史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动的上升过程,这种上升过程是由历史中的人的自由意志所推动的,历史的逻辑规律实质上是人自由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这个自由活动的层次的不断提高的轨迹。所以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历史、逻辑、自由、实践这些东西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21、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观批判的具体的例子是徐长福是这样介绍的:

22、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获得了“实践”的观点之后,就抛弃了西方哲学对“存在”的形而上学的抽象的哲学思考,因为机械大工业的历史现实和人类的进步,已经把坐而论道的抽象玄思的对世界的考察的方式排挤出去了。

23、有时这种“窒息感”似乎也会有催眠效果,有时,当他的好友雷蒙·格诺专心做着笔记时,巴塔耶则会在科耶夫的课上睡着。

24、幸好还有另外一幅肖像,风格迥异,简朴却充满生气,惹人喜爱。作为一位优秀的素描画家,汉塞尔(Hensel)为他所见过的每个名人都用铅笔做了人物速写。在这一千多张速写中就有黑格尔,而画中他几乎是微笑的。

25、什么是“潜在的概念”?潜在的概念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尚未显露出来的概念。也就是未成型的概念,实际上就不是概念。

26、19世纪德国的叔本华(相比还有一大批哲学读者)被黑格尔的著作搞得很痛苦,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也是如此。

27、从人类的认识发生来看,正是最开始的感觉、感知让人们产生认识,所以后来误打误撞,在恩格斯的引导下,将存在等同于“物质”、客观存在,也是有暗通款曲之处。

28、作为哲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黑格尔不仅在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就成为了耀眼的哲学明星,在后来的一代代哲学家中,黑格尔仍旧一直是哲学讨论的焦点人物,颇多借鉴、批评、争议,甚至轶闻,都由他引发。

29、认识作为整体看,具有三元运动。认识始于感官知觉,感官知觉中只有对客体的意识。然后,通过对感觉的怀疑批判,认识成为纯主体的。最后,它达到自认识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和客体不再有区别。所以自意识是认识的最高形态。当然,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必得如此,因为最高一种的认识一定要是“绝对”所具有的认识,既然“绝对”是 “全体”,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要它认识了。

30、例如海德格尔专门开过黑格尔讨论版,巴迪欧则说:“我喜欢黑格尔的一切,因为他让哲学贯穿万物。”

31、在这所保守思想占主导的神学院,对哲学感兴趣常常会带来各种烦恼,因为与学校的正统神学精神和严格管理相抵触。幸好黑格尔在这里,遇到了他生命中需要遇到的“贵人”,那种共同塑造时代精神所需要的志同道合者,即诗人荷尔德林和未来早熟的哲学家谢林,人称“图宾根三伙伴”。卓越人物的这种相遇不仅对他们个人而言是天赐的机缘,而且对于人类精神而言,也同样是一种幸运,因为没有他们翱翔于云端的思想交锋,绝对精神就失去了承接它的伟大灵魂。他们为图宾根神学院带来了永久的荣耀与光彩。被各种哲学史书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他们一起欢呼邻国爆发的法国大革命(1789),当时他们一起植树庆祝,把酒欢庆。大革命中出现的雅各宾派专政,罗伯斯庇尔的恐怖统治也促使黑格尔后来把“恐怖”“犯罪”与“绝对自由”联系了起来,开始对法国大革命做出批判反思。这种反思和批判实际上贯穿在黑格尔一生的思想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法哲学或政治哲学就是对法国大革命进行反思的产物。但法国大革命在他前后期思想中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与《精神现象学》中依然保持着的赞美不一样,“对法国大革命的一种正面的敬重不再内含于1820年《法哲学》中了”。黑格尔是把法国大革命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性事件来分析的,他既看到了“大革命”促成“理性自然法”突破性地被认同确立的成功,同时也看到了它作为“抽象的自由”“主观性思想”是造成“恐怖”与“混乱”的根源,他就是以此方式把“时代”“现代性”“把握在思想之中”。

32、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33、而传统上我们恰恰是将黑格尔,以至于西方哲学史上的“存在”看作一个“概念”。这才是我们对“存在”的认识的最大误区。

34、事物的本质就是“现象”,本质是通过现象之间的联系来体现的。

35、这个名字在哲学史上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黑格尔是一个“大全”式的人物,他的出现宣告哲学到达了一个顶峰。他的哲学体系旨在将所有他以前的哲学都容括在内。他甚至代表着哲学的“终结”。

36、英文翻译是:What is reasonable is real; that which is real is reasonable. 另译:What is rational is actual and what is actual is rational.

37、黑格尔认为,艺术是普遍理念与感性形象、内容与形式对立统一的精神活动。但这两个对立面的完全吻合只是一种理想,事实上,它们只能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因此艺术就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而每种类型之下又可分为若干种类,如建筑、雕刻、绘画等。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类型和种类。

38、1《反杜林论》中存在等于物质的马克思主义观

39、第二个特点就是彻底的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西方自古以来强调能动性的哲学家不少,喜欢用火来打比方的也不少,但黑格尔所说的能动性与其他哲学家都不同。他强调的是把它纳入纯粹理性的概念中,把能动性逻辑化。这种能动性不是一种神秘的、不可把握的、偶然的冲动,而是一种逻辑化的、可以学习、可以掌握的力量。神秘主义的最高哲学是不可教的,它讲究悟性、慧根,诉之于非理性的意志或启示,或神秘直观,这就是神秘主义。黑格尔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把这些非理性的、不可传授的东西逻辑化,变成可以传授、可以用语言表达、也可以通过严格的理性推出来的东西,使一个没有悟性、没有慧根的人也可以学习它。理性是每个人都有的,理性不是慧根,天才才是慧根,灵感才是慧根。但是最平庸的人都有理性,都懂得逻辑思维,不会的都可以学会。所以这不是少数人秘传的,而是一切人都可以学习、可以教的,是有普遍性的。黑格尔的逻辑学讲的也是神秘的东西,但是它是可以传授的;你当然要“悟”,因为它包含了非理性的因素,但是他讲的东西有一条路指导你去“悟”。所以它蕴涵了非理性的因素,但不是归结为非理性,而是把它看作一种“规律”。所以它又被看作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不只是主观内心的妙悟。黑格尔的哲学不是单纯地去感悟,它有一个固定的对象,你可以不断去考察它、琢磨它。

40、因此,我们说,在黑格尔的“存在”这里其实给后来的马克思的“实践观”留下了一个接口、一个理论发展的可能、一个新的方向。

41、其实不过是因为这里的“理念”乃是一个与“存在”本质一样的概念,即无法界定的、无法规定的概念。按照正常的说法,能够给他规定的概念的外延要比这主词(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汉语的主语,这样更有利于初次读本文的朋友理解问题。)大,可是,谁能比“理念”、“存在”这样的概念外延还大?

42、婚姻的幸福带给黑格尔一生的好运,一扫耶拿之后的低谷、坎坷与困苦,迈入了事业和人生的上升通道。黑格尔一直最为渴望的东西———大学教授职位,终于在1816年秋成功取得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大学,而是德国最为古老、始建于中世纪的享有盛誉的海德堡大学。这所大学传统深厚,影响深远自不必说,但之前一直没成功聘任斯宾诺莎的遗憾,现在通过聘任黑格尔也算得到了弥补,因而黑格尔就职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岗位,是一个对双方都十分满意的好事。当然可惜的是,黑格尔在这里就职实在太短。1818年,厚积薄发、声名鹊起的黑格尔得到普鲁士国王的任命,成为普鲁士首府皇家柏林大学的哲学教授。这就是说,黑格尔只在海德堡大学履职了两年教授生涯,就受诏到了柏林。

43、1816年~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1818年他应普鲁士政府聘请任柏林大学教授,主持哲学讲座,开始形成自己的学派,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

44、因此,马克思反对从逻辑到具体这个思想,也就是主谓词颠倒的逻辑。而只有丰富的具体的现实的生动的事物的概念才可以做主词。

45、《辩证理性批判》出版几年后,抨击也随之而来。

46、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黑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已往一向是很大的,而且不仅限于德国,也不是主要在德国。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的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即使(据我个人认为)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可是因为他是某种哲学的最好代表人物,这种哲学在旁人就没有那么一贯、那么无所不包,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47、在这张速写上有他的签字,其中的词句很晦涩,就像图画本身样,没有做什么准备,但是却反映出一个建立已久的理论:

48、所谓的“纯思”,就是纯粹的大脑的思维,大脑的运动。思维活动的特点就是天马行空,甚至可以什么也不想,大脑一片空白。而纯粹的思考,其实就是一片空白,无所可想,大脑空转。如果是有问题可以想,反倒不叫“纯思”了。既然无所可想,大脑一片空白,如果用古希腊的哲学说叫“白板”,那么当然是什么也没有规定了,也就是具有“无规定性”,也就是没有任何的界定,没有任何的具体的东西。这在我国哲学称之为“混沌”,《老子》里面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也是这个意思,就是都是无法说清楚的,如果能够说清楚,自然就可以有规定了。

49、现在来谈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奇妙特色,这是他的哲学与柏拉图或普罗提诺或斯宾诺莎的哲学的区别。虽然终极实在是无时间性的,而且时间无非是由于我们没能力看到 “全体”而产生的一种幻觉,可是时间过程却跟纯逻辑的辩证法过程有密切关系。事实上,世界历史一向就是历经从中国的“纯有”(关于中国,黑格尔除知道有它而外毫无所知)到“绝对理念”的各范畴而进展的,绝对理念看来在普鲁士国家即便没有完全实现,也接近实现了。根据黑格尔自己的形而上学,我不能了解世界历史反复辩证法的各个转变这一看法有什么理由,然而这却是他在《历史哲学》(Philosophy of HisA tory)中所发挥的论点。这是一个有趣的论点,它使人间事务的种种变革获得了统一性和意义。这论点也和其它历史理论一样,如果要想说来似乎有道理,需要对事实作一些歪曲,而且相当无知。黑格尔同他以后的马克思和施朋格勒一样,这两样资格都具备。奇怪的是,一种被说成是宇宙性的历程竟然全部发生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而且大部分是在地中海附近。

50、黑格尔从知识论的角度,将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所谓的直接知识是:“直接知识论的主要兴趣乃在于指出从主观的理念到(客观的)存在的过渡(有如上面§64所表明的那样),并断言理念与存在之间有一个原始的无中介性的联系。”(见《小逻辑》第69节)此外,他还特别举例来说是“本能,天赋观念,或先天观念、常识、和自然的理性等等,总之,系指这种自发的原始性而言,不管其表现的形式是什么。”(见《小逻辑》第67节)

51、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但是他讲这话时,他的“现实的”一词并不指经验主义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上一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精品好句38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