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著作精品好句58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卢梭的著作 1、还有一种信念也对伏尔泰不利,因为他在反驳孟德斯鸠——“一部著名作品的品德高尚的作者”——时说,美德“不是任何事务、任何政治责任的原则”。另一种非常具......

卢梭的著作

1、还有一种信念也对伏尔泰不利,因为他在反驳孟德斯鸠——“一部著名作品的品德高尚的作者”——时说,美德“不是任何事务、任何政治责任的原则”。另一种非常具有伏尔泰色彩的观念是,人是从激情中获得动力的,激情是“驱动整个机器的”真正的“轮系”;但这种观念让反革命者和雅各宾派都很反感,对于他们,伏尔泰实在是个“品性败坏之人”。

2、家庭教育的进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在《爱弥儿》中,卢梭所倡导的家庭教育原则包括:

3、  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动物所处的状态和人类文明及社会出现以前的状态)下,人本质上是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noble savage)。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所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不幸的继续。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 1750)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卢梭的著作)。

4、一切动物,既然都有感官,所以也都有观念,甚至还会把这些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联结起来。在这一点上,人与禽兽不过是程度之差①。某些哲学家甚至进一步主张,这一个人和那一个人之间的差别,比这一个人和那一个禽兽之间的差别还要大。因此,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人的主要特点的,与其说是人的悟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自然支配着一切动物,禽兽总是服从;人虽然也受到同样的支配,却认为自己有服从或反抗的自由。而人特别是因为他能意识到这种自由,因而才显示出他的精神的灵性。因为,物理学能够在某种意义上解释感官的机械作用和观念的形成,但是在人的意志力或者勿宁说选择力方面以及对于这种力的意识方面,我们只能发现一些纯精神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不能用力学的规律来解释②。

5、(20)ArthurMelzer,TheNaturalGoodnessofMan(施派解读)

6、“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的事情”。儿童只有凭借自己的力量满足欲望,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7、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

8、①这是一句名言。有人认为卢梭并非反理性主义者(参看包拉翁校刊的:“萨瓦雅副主教发愿词”和1948年出版的德拉戴所著:“卢梭的理性主义”),但从卢梭著作中某些地方看来,这种主张似乎是难以成立的。譬如,反理性主义在这里显然地透露了出来。然而我们应当承认卢梭自己也意识到这是一种标新立异之说,所以他说:“我几乎敢于断言”。他的目的不过是要证明:社会在发展着理性的同时,也发展了使人成为不幸的一切生理上的痛苦。这是人类进步中发生的矛盾。如果我们因此断定卢梭反对思考和沉思,则是不正确的。

9、该书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可看作是卢梭全部思想的基础,并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绪论。

10、大多数时候,人们都觉得不可能在各种相互矛盾的体系和敌对的作者之间实现和解,除非采取功能性的分类法,如可以根据任务、时代或思想进行划分。

11、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地发挥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建立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国家建立的目的之一。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由政治革命而社会革命,再由社会革命而道德革命,规模和程度远超英美的一个渊源。

12、  这种思想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事实上,说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在社会契约上的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毫不过分。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被称为“行走中的卢梭”。 卢梭是最早攻击私人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见马克思)的始祖之一。同时,他质疑多数人的意愿是否一定正确。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见民主)意愿的影响,捍卫自由、平等和公正。

13、(4)FrederickNeuhouser,Rousseau’sTheodicyofSelf-Love:Evil,Rationality,andtheDriveforRecognition(继承并发扬了Dent的解释,偏向于康德-黑格尔式的卢梭解释)

14、胡晓慧.《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5

15、卢梭的一生比较坎坷,他唯一的一次正规学习是在波塞学习了两三年的拉丁文,数学和绘画,后来迫于生计,他就来往欧洲各地,从事各种下层的职业,接触了城市和乡村的各种社会阶层。在此期间他一直保持着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憎恨,年轻的他还大量接触了当时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成果,阅读大量的古代名著。

16、“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实践是孩子获取知识最好的途径,通过实践孩子能够深刻的理解知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17、家庭教育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采取合理的方法,能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对孩子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的家庭教育方法主要如下:

18、(13)ChristieMcDonald&StanleyHoffmann,RousseauandFreedom(论文集)

19、卢梭所强调的“自然人”是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自主独立会生活的人。卢梭呼吁家长要指导孩子怎么做人。卢梭认为,如果只有一门学科必须教给孩子,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家长应该承担起指导孩子做人的天职,让孩子更好地成为一个“人”。

20、《透明与障碍》是法语世界中文艺批评巅峰的无可取代的明证。  

21、——朱迪丝·施克莱(J.N.Shklar)

22、十八世纪是个经院主义教育影响极盛的时代,经院学校的教学主要是向儿童灌输宗教思想,儿童所学的学科都具有神学色彩,都是为宗教服务。卢梭对这种教育深恶痛绝,他认为这种教育压抑儿童的成长,违反儿童的天性,阻碍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经院学校那种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儿童的智力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爱弥儿》中,卢梭明确提出要采取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不可否认,《爱弥儿》的出版给封建统治者当头一棒,在当时的社会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歌德称《爱弥儿》为“教育的自然福音”,康德因为阅读《爱弥儿》,自己的散步实践都被改变了。

23、①弗朗索瓦·柯勒阿著:“西印度群岛旅行记”,1722年从西班牙文译出。卢梭可能曾在“旅行纪事汇编”里读到过这篇旅行记。

24、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25、(10)渠敬东,《自由的历程:卢梭解读》,收录于《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

26、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弊端。独生子女家庭的居多导致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多的溺爱,使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自私自利的现象明显。同时,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忽略孩子的道德品质发展。单亲家庭的不断增加,也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等等问题。

27、《透明与障碍》一书的独创价值和精彩程度至今仍未被超越。

28、这次庆典催生了不可胜数的演讲、题词、小册子和各种仪式活动,它们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对这个伟人的想象。在这次行动的组织者看来,伏尔泰首先是吹响革命号角的先锋。在被人笼统地鼓吹为具有预言能力的作家中间,伏尔泰尤其值得一提,他在1764年4月2日给肖夫兰(Chauvelin)的信中写道:“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在为一场必定会到来的革命散播种子,我将很高兴能见证这场革命。”(他在津津有味地回忆被自己的“小侄子们”大加利用的“美妙吵嚷”时备感欣慰。)

29、①卢梭不承认笛卡儿派所主张的理性和感性知觉的对立。他写这段文字是受了感觉论的启发。

30、托克维尔的名著DelaDémocratieenAmérique(上卷1835年,下卷1840年)。在中文世界一直译为《美国的民主》。但由于中文“的”字的所有格性格,这个译名容易导致误解,即以为此书主要是关于“美国的”政治制度等,这就会大大模糊了托克维尔此书的主旨是关于“民主”的普遍性问题。正如托克维尔在该书的著名导论以及他在1848年革命期间为该书第12版所写的前言中都特别强调的,他这本书要表述的只有“一个思想”(asinglethought),这就是:“在全世界范围,民主都在不可抗拒地普遍来临”。换言之,托克维尔的中心问题首先是民主的问题,并强调民主问题将是“普遍而持久的”(universalandpermanent),唯其如此,他才反复强调,他这本书要提出的问题,“并非仅关于美国,而是与全世界相关;并非关乎一个民族,而是关乎全人类。”(DemocracyinAmerica,tr.Lawrence,Harper&Row,19p.311) 

31、《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32、这部作品主要用五个朋友相互间的通信这一单纯的手法构成,紧紧围绕朱丽、圣普乐、沃尔玛三个人物的友谊和婚恋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情节,竟将全部内容有机的糅进主人公们的故事中去;

33、如果只考虑论文或书籍章节的话,目前收录最全、最有参考价值的是JohnScott编写的CriticalAssessment系列四卷本。在这套书中,编者收录了到2006年为止,过去数十年中最重要的卢梭研究论文。如果希望深入研究卢梭,这套书是必备书。

34、  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35、革命期间的每次情节转换都会很好地揭示这一点。

36、更有意思的是政治上的划分。在路易·勃朗、比谢和奥古斯特·孔德眼里,伏尔泰的追随者属于“资产阶级”,是吉伦特派,有时候还加上埃贝尔派:这是消极的哲学派别,他们对罗伯斯庇尔的敌视本质而言是对卢梭的敌视。反过来,山岳派——但奥古斯特·孔德把丹东派排除在外,认为他们信奉的是狄德罗——则是始终不渝的卢梭的信徒。

37、正如卢梭自己说的那样:“这部作品在全欧洲只有很少的读者能读懂,而在能读懂的读者中又没有一个愿意谈论它”。伏尔泰曾嘲讽说,读了此书“使人不禁想用四肢爬行”。  

38、①卢梭多病,经常依赖医生。参看“忏悔录”。

39、首先,卢梭是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之在歌剧界享有盛名。他的代表作是《乡村占卜家》。该剧一经问世,即轰动法国。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对该歌剧如痴如醉。在狄德罗等人主编的《百科全书》中,卢梭负责的就是音乐领域的词条。

40、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41、大革命对于伏尔泰的享乐主义者形象显然更为反感,他本来可以用另一个带点美德色彩的、更为欢快的词来定义愉悦(plaisir)(“人啊,正因为你们的愉悦你们才认识神”)。伏尔泰不信任“苍白病态的推理者”,他承认自己更喜欢热爱感官享乐的人,这在很多人看来就被罗伯斯庇尔排除在其群体之外了。

42、因为很明显,如果置卢梭作品所要抗争的那个世界于不顾,我们就无法解释这些作品。正是在与一个不可接受之社会的冲突中,内在体验方获其独特功能。进一步来看,只有在同外部现实的一切令人满意的关系均告失效的地方,专属于内在生命的那片领地才得以被界定。卢梭渴望心灵的沟通与透明(transparence),然而他在这份期待中受挫了。于是,他选择了相反的道路:接受乃至挑起障碍(obstacle),这障碍使他得以退隐到逆来顺受的状态以及对其清白无辜的确信之中。

43、图灵奖得主、“硅谷教父”约翰·汉尼斯重磅力作,

44、(法)夏尔▪多尔菲斯亨利▪布歇∣编著 袁俊生∣译  

45、第一个真理是,应该给予人性具有的独立才能以一切展现的机会;第二个真理是,人只能在其本性范围之内施展他的才能。

46、当巴卜可(Babouc)将那座小雕塑献给天使易迪列(Ituriel)时,他向后者提了一个重要问题:真的因为这雕塑不全是黄金和钻石做的就要把它打碎吗?故事中提示的回答是否定的,这就让人明白,伏尔泰同时认为两种真理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大革命可能愿意接受其中的一个,但对另一个则抱有深刻的拒斥。

47、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1805—1859)以往在西方思想史上虽然也占一席之地,但其地位历来都不是特别高。唯晚近20年来,西方学界对托克维尔的历史评价不断提升,许多学者甚至将他和马克思以及密尔(J.S.Mill)并列为19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想家(认为三人分别代表资本主义批判家、自由主义辩护人、民主时代预言家)。这里的原因无疑在于,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本身的民主化发展以及非西方社会的民主化潮流,似乎再次见证了托克维尔对民主化时代的种种预言和分析。   

48、(英)约翰•艾略特•加德纳∣著 王隽妮∣译

49、这样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革命者利用伏尔泰的方式既带有象征色彩但又漫不经心:伏尔泰的人性不变论对革命者的抱负是一种深层的抗拒,因为,正如路易·勃朗敏锐地指出的,更新这个世界在伏尔泰看来是“道学家的狂想”。

50、卢梭在1754年回日内瓦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仍然回到了法国致力于文作,这一时期出版了很多的作品。卢梭以其50岁自身躯八年之中先后逃亡于瑞士,普鲁士及英国等欧洲各地,最后隐姓埋名于法国的乡村770年卢梭获赦而重返巴黎,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声望日著,1778年卢梭在贫病中与世长辞。

51、在面对巨大的困难时,卢梭既没有表现出排山倒海的气魄,也没有表现出惊天动地的力量,但这却正是其非凡之处的真正体现。他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意志力,决不是那种勇不可挡的勇士所具有的力量,而是另外一种特殊的东西。

52、或者用以歌颂自由(“我的心中镌刻着自由,对国王心怀憎恶”);

53、(1)AllanBloom,LoveandFriendship(收有布鲁姆对《爱弥儿》的长篇解读和对《新爱洛依丝》的简短解读;中译本收录于《爱的设计——卢梭与浪漫派》,该译本在术语方面翻译有些瑕疵)

54、处在自然状态中的人,既然疾病的来源那么少,因此,几乎不需要药物,尤其不需要医生。在这方面,人类的情况并不逊于其他各类动物的情况。从猎人那里我们不难了解,他们在打猎的时候,是否遇到很多有残疾的动物。他们曾经遇到不少的动物受过严重的创伤而已很好地结了疤,有的曾经折断了骨头甚或肢体,但它们的痊愈并不是由于外科医生的治疗,而是由于时间的经过,除平常生活外,也没有任何生活上的护理,同时,它们也不曾受过手术的痛苦和药品的毒害以及忌食的折磨,但它们的痊愈还是同样完好。总之,无论精良的医术,对于我们能有多么大的效用,但总可以断言,害病的野蛮人,虽然无人照管,除把希望寄托于自然外,别无指望,可是另一方面,他们除自己的疾病外,也别无畏惧,这就往往使得野蛮人的状况优于我们的状况。

55、野蛮人的身体,是他自己所认识的唯一工具,他把身体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我们由于缺乏锻炼,已不能象他那样使用自己的身体了。因为我们有技巧,所以我们已经没有野蛮人因实际需要而养成的那种体力和敏捷。假如已经有了斧头,他还能用手腕去折断那么粗大的树枝吗?假如已经有了投石器,他还能那么有力地用手投掷石头吗?假如已经有了梯子,他还能那么轻捷地攀援树木吗?假如已经有了马,他还能跑得那么快吗?如果一个文明人有充分时间把这一切工具收集在自己身旁,毫无疑问,他会很容易地战胜野蛮人。但是,如果你有心观看一个更不势均力敌的战斗,使这两种人赤身露体赤手空拳地较量一番,你马上就会承认:具有随时可以使用的一切力量的、永远在准备着应付任何事故的、也可以说本身自始至终就具备了一切的那一个人,占着何等的优势〔六〕。

56、(5)恩斯特·卡西勒,《卢梭问题》(ErnstCassirer是新康德主义的大家,他的卢梭解释当然也康德色彩很浓)

57、最后可以指出,严格的计量方法表明,提到伏尔泰的次数随着大革命的进展而不断下降。R.加利亚尼曾仔细翻阅17171793年的4500份小册子,他注意到,1791年伏尔泰被提到的频率比卢梭更高,这很可能是因为攻击天主教的缘故;1792年这两位作家大体持平;1793年卢梭超过了伏尔泰,而且,总的来说,提到他们二人的总次数在逐渐减少,好像大革命已经越来越不需什么庇护人了。

上一篇:激励性的名言精品好句51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