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赏析精品好句82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牡丹亭赏析 1、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牡丹亭》 2、《牡丹亭》塑造了杜丽娘、春香等典型形象,热烈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和对爱情的......

牡丹亭赏析

1、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牡丹亭》

2、《牡丹亭》塑造了杜丽娘、春香等典型形象,热烈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和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揭示了“情”与“理”的尖锐对立。

3、〔丑〕世间荣乐本逡巡(134),(李商隐)〔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牡丹亭赏析)。

4、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念白通俗幽默,故事离奇而动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表达了超越生死和时空的“情至”的主题。自问世以来,《牡丹亭》在舞台上也是常演不衰。(牡丹亭赏析)。

5、  宣传部负责现场拍摄,制作推文,记录内容,见证国学社的每一个脚印;

6、赏析:杜丽娘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起床后,站在幽静的庭院里,听到黄莺的叫声。一上场就写出她独居深闺,闷闷无聊的心情。

7、《牡丹亭》的语言具有特点,汤显祖既注意保持元杂剧语言富有“本色”的优良传统,又注意发挥自己在满怀激情创作时的“灵气”,将自然真切的语言与个别字句的精工琢磨融合起来。

8、  郑州大学国学社自成立以来,坚持“传承国学精粹,弘扬民族精神”的宗旨,致力于在校园及社会上传承国学,提高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

9、王思任《牡丹亭叙》:“若士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10、 明代传奇剧和杂剧是戏剧趋于精细完美化的标志

11、  看他春归何处归,春睡何曾睡?气丝儿怎度的长天日?把心儿捧凑眉,病西施。

12、 三是“兴尽归家”。复苏的生命意识引发了杜对自我青春的关注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词章乐府的深厚修养,春情秋恨的花季苦恼,对古来才子佳人先密约偷期后成就良缘的故事的回味和向往,都使得她喟然长叹“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这种惆怅无奈、委屈痛苦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成为下文“入梦”前奏。

13、(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14、塑造了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不仅主人公杜丽娘蕴涵深厚,成千古绝唱,而且其他几个人物,如柳梦梅、杜宝、春香、陈最良等,也个性突出。

15、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16、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

17、丹青:原指书中所用颜料,一般用作绘画的代词。↩

18、汉睢阳王收考谈生:《列异传》:“汉谈生,四十无妇,夜半读书,有女子来就生为夫妇,约三年中不能用火照。后生一子,已二岁,生夜伺其寝,以烛照之,腰上已生肉,腰下但有枯骨。妇觉,以一珠袍与生,并裂取生衣裾而去。后生持袍诣市,睢阳王家买之。王识女袍,以生为盗墓贼,乃收拷生。生以实对。王视女冢如故。发现之,得谈生衣裾。又视生儿正如王女,乃认谈生为婿。”又见于《搜神记》。

19、优秀作品的作者即可赢得“戏剧之夜”的VIP门票以及VIP专属的丰厚礼品!礼品包括戏剧之夜定制明信片、定制书签、钥匙扣等等...还有更多精彩福利在等着你!

20、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21、(前腔)吾家杜甫,为飘零老愧妻孥〔泪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老旦〕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与儿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门楣”古语为甚的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合前(85)〕〔外〕女孩儿,把台盏收去。〔旦下介〕〔外〕叫春香。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86)?〔贴〕绣房中则是绣。〔外〕绣的许多?〔贴〕绣了打绵〔外〕甚么绵?〔贴〕睡眠。〔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儿。〔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适问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绣馀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

22、刮尽鲸鳌背上霜:刻苦力学,仍然没有占鳌头,反尔刮得鳌背许多霜,贫薄更甚。霜,喻贫寒。鲸鳌,这里即鳌,科举时代,俗以中状元为占鳌头。↩

23、 《牡丹亭》之影响:该剧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当时引起了非同小可的社会反响。它问世不久,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不但为众多士人所称赞,而且在老百姓中引起了轰动。相传娄江女子俞二娘嗜读《牡丹亭》而哀感身世,含恨而死;杭州女艺人商小怜失恋之后在演出《牡丹亭》时,唱道杜丽娘临死的唱段,竟痛苦得“泪随声落,气绝而殒”。许许多多青年女子从杜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并从其爱情幸福中得到鼓舞。这正是该剧受到观众和读者的热烈欢迎,至今上演不衰的重要原因。

24、《牡丹亭》辞藻奢华、浪漫驰骋,但也未能从本质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尤其是杜丽娘还魂之后的情节,更是遵理从礼,没有表现出彻底的以情代理的思想。但总体而言,它敢于对抗封建保守思想,倡导自由、解放,有着积极的进步意义,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据着先行者的地位。

25、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26、从史料看来,汤显祖创作《牡丹亭还魂记》时就准备给江西的一个宜黄腔戏班上演;清朝中叶,《牡丹亭还魂记》主要以昆曲、折子戏形式呈现于私人厅堂、宫廷舞台和近代戏园;上世纪30年代,京剧大师梅兰芳、昆曲泰斗俞振飞曾联袂出演《牡丹亭·游园惊梦》;纽约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陈士争曾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演出;美国导演彼得·塞勒斯也将其改编成歌剧,轮回巡演。

27、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28、撒吞:妆呆。这里有疑心妄想的意思。吞,疑呆。↩

29、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思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30、 昆曲: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31、《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32、  外联部负责学生社团赞助与外部交流工作,沟通对话,与其他学生社团和社会群体合作,展现你的魅力。

33、休禽犊:不要吝惜送给教师的礼物。禽犊,很小的小年,指送人的礼物。《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注:“禽犊,馈赠之物也。”↩

34、钮君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编室副主任,国风讲团”讲师。文学硕士,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编著有《若问生涯原是梦——纳兰词注评》《总持风雅有春工——蔡正仁》。

35、萤:晋代车胤好学不倦,家贫没有灯油,夏天以练囊装很多的萤火虫,用来照明读书。见《晋书》卷八十三本传。↩

36、(22)锦屏人:幽居深闺中的女子,此为丽娘自称。忒(tè):太。 韶光:春光。 

37、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38、(前腔)后堂公所请先生则是黉门腐儒〔老旦〕女儿啊,怎念遍的孔子诗书,但略识周公礼数〔合〕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谢女班姬女校书。〔外〕请先生不难,则要好生管待。

39、(29)呖呖:形容声音清脆流利。溜的圆:形容莺声婉转圆润。

40、(2) 贴:贴旦,扮演次要女角。此指丫环春香。炷:焚烧。沉烟:借指名贵的熏用香料沉香。 

41、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42、(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郁郁寡欢的杜丽娘到了繁花似锦的花园中,花园中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杜丽娘心中被压抑的人生欲望。杜丽娘看到花园里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赞叹中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既是赞叹花园春天的美好,也是反诘不肯走进自己生命欣赏自己美丽的人,具有着双重的意味。杜丽娘抒发了古代待嫁女子普遍的幽怨,在古代诗词中这种主题非常多,“劝君惜取少年时,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感叹形成了女子“伤春”的传统。备受压抑的杜丽娘内心深处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使得初入园林中的她心潮起伏。如此美好的春光却无人观赏,杜丽娘由此联想到自己,不仅悲从中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观赏,由物及人,一种自怜的情绪油然升起。这句话出于谢灵运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锦屏人”指幽禁在深闺中的女子,即杜丽娘自指,杜丽娘在想象中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向了外面的世界,那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人们在涂金错采的游船中赏春游玩,直到把三春看尽。这段(皂罗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杜丽娘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在昆曲演员们慢回首低沉吟的缠绵哀婉咏叹下,杜丽娘的内心情怀被反复地抒发。

43、登科:唐代设科取士,有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科。后来考取进士的就叫登科。↩

44、《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45、读《牡丹亭》留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美,文字美、故事美、人物也美。《牡丹亭》是我国四大戏曲之对其后世的文学作品有深远的影响,如《红楼梦》。《牡丹亭》是其作者汤显祖在遭遇困顿后所作,而汤显祖人生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学史的大幸,也是我们普通读者的大幸。这可能也是一种“缺憾产生美”吧!

46、说到《牡丹亭》,一定绕不开昆曲。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而汤显祖是昆曲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由明至今,汤翁的《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的代名词。最后一节课,钮老师就来与大家分享如何欣赏昆曲《牡丹亭》。

47、 分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哑剧、滑稽戏等等(中国古代戏剧主要是戏曲);从内在情绪上,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48、青春的躁动使她在梦中与情郎相会,体验情郎的怜惜和温存,虚幻的梦境开启了她少女的情窦。梦醒之后,回到无情的现实中,痛楚和执着终于使她一病不起。《牡丹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杜丽娘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塑造了这样一位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性形象。

49、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50、宝黛共读西厢,到最后黛玉独听《牡丹亭》曲,书中、戏曲中那些有情有景、消魂落魄的诗词,暗示了宝玉和黛玉的结局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宝玉独留人世,黛玉魂归离恨天。

51、“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52、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53、(24)啼红了杜鹃:到处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 

54、 魏晋南北朝的小型歌舞戏——代面、踏摇娘等

55、《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创作的传奇,“临川四梦”之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讲述深闺少女杜丽娘在梦中遇见书生柳梦梅,一见钟情,进而欢会。醒来之后,寻而不得,忧思成疾,伤情而亡。其魂徘徊不去,与柳梦梅人鬼相恋。柳梦梅感其深情,掘坟使丽娘复生。两人又经重重磨难,终成良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表达了超越生死和时空的“情至”的主题。

56、中郎学富单传女:中郎,指蔡邕,东汉末著名学者,做过中郎将的官。他只有一个女儿蔡琰,字文姬,有名的才女。参见《后汉书》卷九十下《蔡邕传》、卷一一四《董祀妻传》。↩

57、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58、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59、其艺术特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 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60、寸草心,自报的春光一二:比喻父母的恩情很深,报答不上了。犹如小草报答不了春光的化育之恩。孟郊诗《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1、(前腔)吾家杜甫,为飘零老愧妻孥〔泪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老旦〕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与儿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门楣”古语为甚的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合前(85)〕〔外〕女孩儿,把台盏收去。〔旦下介〕〔外〕叫春香。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86)?〔贴〕绣房中则是绣。〔外〕绣的许多?〔贴〕绣了打绵〔外〕甚么绵?〔贴〕睡眠。〔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儿。〔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适问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绣馀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

62、赏析: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这句话将杜丽娘的情感描写得十分真实且详细。

63、(尾声)说与你夫人爱女休禽犊馆明师茶饭须清楚(101)。你看俺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

64、玉茗堂:汤显祖为自己的住所取的名称,以玉茗(白山茶)花而得名。↩

65、(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66、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是《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

67、从《闺塾》中春香的明闹与杜丽娘的暗闹,到《惊梦》中由思春产生的虚幻与现实的交合;从《闹殇》里陈最良与石道姑的插科打挥,到《硬拷》里盗墓贼到状元郎,“提葫芦认了吧”的无奈,作者精心设置的突发事件将步步激化矛盾冲突,将故事推向高潮。

68、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汤显祖《牡丹亭》

69、(醉扶归)是杜丽娘自怜的集中表现,当春香从外在的衣物饰品上赞美她“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时,杜丽娘却表白道“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抛开外在装饰的陪衬,直接指向对自己不加任何雕饰的天生丽质美的欣赏,她认为自己的天然之美可使鱼沉雁落鸟惊喧,花羞月闭花愁颤,极写杜丽娘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美丽的欣赏爱怜。春香并不能真正理会杜丽娘的美丽,杜丽娘的美丽也正是“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了,“恰”,如同。杜丽娘用美丽的春天自喻,为后文伤春埋下伏笔,暗示“伤春”即是“自伤”。自己如花的美丽无人了解更无人欣赏,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反差造成了杜丽娘心灵深处的强烈失落,一种孤独无偶的情绪沁满了心灵,这就点明了上文杜丽娘所感喟“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这种郁郁寡欢心情的来由。    

70、伯道暮年无嗣子,(苗发)女中谁是卫夫人(104)?(刘禹锡)

71、(14)艳晶晶:光彩夺目。 花簪八宝填:意为镶嵌有多种珍宝的发簪。 填:镶嵌。 

72、杜丽娘:受限于身分与教养,却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73、  首先,由国学社学术部分享昆曲的源流沿革、艺术特色,并介绍昆曲名剧、昆曲大家与新兴昆曲剧社。

74、往年何事乞西宾(102),(柳宗元)主领春风只在君(103)。(王建)

75、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76、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兼得罪权贵而四次科举考试失利,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压人、恶意报复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之路上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坚持自我、重视德行的做人准则,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风格。

77、(11)没揣:不料,不在意。 菱花:镜子。

78、(18)姹(chà)紫嫣(yn)红:姹、嫣,本为形容女性娇艳之词,此指各色娇艳的鲜花盛开。 

79、故事的女主人公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她游园的时候触景生情,回来后在睡梦中与男主人公书生柳梦梅在牡丹亭幽会,从此一病不起,与世长辞,其埋葬的墓地建为梅花观。书生柳梦梅机缘巧合借宿观中,偶然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才惊觉这就是自己在梦中梦见与自己牡丹亭幽会的女子。夜里杜丽娘的魂魄向书生说明原委,于是柳梦梅掘开坟墓,杜丽娘得以起死回生。俩人结为夫妇,相伴前往临安。后来虽然两人遇到重重困难险阻,但他们克服难关,感情坚定,得到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

80、(3) 恁(nèn):为什么。此句意为:为什么今年的春情比去年的浓呢?

81、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