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和程颐精品好句102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程颢和程颐 1、程颢、程颐勤奋好学,信奉孔子。孔子曰:“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在他们看来,不会射箭算不得六艺齐全,就决心学习射箭。射啊射啊,早射日头,晚......

程颢和程颐

1、程颢、程颐勤奋好学,信奉孔子。孔子曰:“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在他们看来,不会射箭算不得六艺齐全,就决心学习射箭。射啊射啊,早射日头,晚射月亮,风里雨里,从不间断。

2、研究学问若没有诚心,则必然杂乱;做事没有诚心,则事情必然失败;自己谋事的时候若没有诚心,就是自己欺骗自己而丢掉了自己的忠诚之心;与人相处没有诚心,就会丧失自己的道德而增加人的怨恨。

3、师徒关系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存在。从以班级为单位的师生关系,到各大高校的导师制度,从小众技艺的传承,到企业文化中的帮带……每个人都有自己称之为“老师”或“师父”的人。

4、按理说,像周敦颐和二程这样的名师高徒,应该会留下不少佳话吧?

5、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6、朱熹接到汪的信后认为这种说法不确切,《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中录有其对汪来信的评价:“汪端明尝言二程之学,非全资于周先生者。盖《通书》人多忽略,不曾考究。今观《通书》,皆是发明《太极》,书虽不多,而统纪已尽。二程盖得其传,但二程之业广耳。”朱熹认定二程的学术观就是本自周敦颐,但他同时也说,虽然二程学得了周敦颐的观念,但确实是到了他们那里才把这种观念真正地发扬光大起来。(程颢和程颐)。

7、程颐、程颢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颢和程颐)。

8、但是,母亲侯氏却并不溺爱“硕果仅存”的“二程”,而是“爱之深苛之严”。孩子小的时候刚学走路,家人惧其跌跤,常抱着不放,她见后责备说:“汝若安徐,宁至踣乎?”就是说,怕孩子摔倒,啥时候才能让他们学会走路呢?每逢吃饭时,她总是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身边,当孩子索要好食时,她就严加制止:“幼求称欲,长当如何?”意思是,小时候贪图美味佳肴,长大后如何是好?

9、但简单的暴力破坏往往在泼污水的同时,也泼掉了孩子。

10、王安石一向娇惯自己的儿子,赶忙纠正说:“儿这么说不对。”

11、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程颢)

12、  圣人之道,更无粗精。从洒扫应对至精义入神,通贯只一理。虽洒扫应对,只看所以然者如何。

13、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①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②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③,河、洛④之士翕然⑤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⑥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⑦时与游酢⑧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14、  圣人致公,心尽天地万物之理,各当其分。圣人循理,故平直而易行。(程颢)

15、还认为理是"天理",乃人类社会永恒的最高准则,并以此阐释封建伦理道德,把三纲五常视为"天下之定理"。

16、  治家之道,非至诚不能也,故必中有孚信,则能常久,而众人自化为善。(程颐)

17、富,人之所欲也,苟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也。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去也。

18、三字经中有言:“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说的就是早教的重要性。

19、程朱传义《周易》二十四卷,明嘉靖福建建宁府知府曲梁杨一鹗刻本,卷首

20、流矢变鱼离双凤亭约一里远,有一个“流矢湖”。为什么叫流矢湖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程颢、程颐勤奋好学,信奉孔子。孔子曰:“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在他们看来,不会射箭算不得六艺齐全,就决心学习射箭。射啊射啊,早射日头,晚射月亮,风里雨里,从不间断。这天,兄弟二人又来到习射的地方,对准湖心的一棵野草,嗖嗖嗖,连发数箭,支支射中,湖水溅起千层波浪。箭都射完了,便叫家人去打捞,准备明日再用。家人来到湖边,只见一个巨浪,把竹箭托起老高,接着又甩入水底,翻了一个滚,不见了。家人觉得奇怪,忙告诉程家兄弟。程颢、程颐来到湖边,一看,竹箭果真不见了。湖里本来是冇得鱼儿的,眼前倒出现了一群形似箭杆的鱼儿,悠悠游动,原来,箭都变成了鱼。打这以后,程家兄弟射的箭就百发百中了。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流矢湖。这种鱼叫做箭杆鱼,为了顺口,干脆叫它“杆鱼”了。直至今天,黄陂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习射箭落湖,竹箭变成鱼,先有流矢湖,后有箭杆鱼。” 讲述者:乐章搜集整理:魏云乔流传地区:黄陂城关搜集时间:一九七三年水涨台高有一年,程氏兄弟正在凤凰台读书,长江发了大水,谌家矶溃了口,三丈高的洪峰奔来,凤凰台已成了茫茫大水中的一叶孤舟。这时候游来了十八条红鲤鱼,围着凤凰台四周游动,好像护卫着凤台一样。洪水涨,十八条鲤鱼就抬着凤凰台往上长,洪水落,凤凰台也就往下落,就这样,不管水涨水落,程氏兄弟稳坐书台读书。从此这里传说这样一句口语:“十八鲤鱼沿台走,把得凤桥锁住口。” 讲述者:李庆生搜集整理:程伯涛流传地区:黄陂城关搜集时间:一九七三年 

21、从此之后,儒学的每一次大变革几乎都离不开这片土地。

22、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急,则侵夺而

23、由这个故事似乎可以看出,做哥哥的程颢把书读活了,不拘泥小节;弟弟程颐倒似乎把书读死了,处处显出“道学先生”的样子。

24、1086年,经司马光的举荐,五十三岁的程颐被朝廷任命为崇政殿说书,专门为宋哲宗做老师。

25、二程在其“天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他的认识论。二程还以其“天理”论发挥孔子“克己复礼”的命题,提出了自己的修养论。

26、有人看不下去,问他:“文潞公九十岁的人了,站在皇帝面前,还毕恭毕敬。对比之下,您在皇帝面前是不是有点倨傲啊?”

27、而程颐呢,立场和程颢一致。程颢去世后,他被召为秘书省校书郎。然而进宫后,他总以师道自居,对哲宗皇帝正色训诫,又主张一切都用古礼,由此引起诸多朝臣不满。比如苏轼便对其大加讥讽,二人矛盾一度十分尖锐。程颐先是主动辞职回乡,后来又被变法派流放到四川,直到67岁才被赦免还乡。

28、程颢、程颐兄弟,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洛学”代表人物,世称“二程”,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二程”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现均收入《二程集》。

29、周敦颐具体教授过二程什么,史料大多语焉不详。后人推测,周敦颐所传授的,应是其代表作《太极图》。这是周敦颐流传至今的极少数作品之历来被认为是周敦颐著述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其开篇的“无极而太极”更是周敦颐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思考心得的核心阐释。

30、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31、由于程珦官小俸微,为官清廉,又乐善好施,程家贫穷的经济状况一直不曾得到改善。但侯氏勤俭持家,安于贫约,自己带头做表率,“服用俭素,观亲族间纷华相尚,如无所见”。己身正,则人正,程家家风由是端严。

32、学生时代的师生关系无疑是最单纯的。而校园之外,在那些涉及到资源和利益分配的行业,招揽徒弟常常意味着培养潜在对手,有些时候甚至会上演“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同行三分仇”的悲剧。

33、它外表古朴、简陋,却记载着这样一段佳话:公元1093年,一个冬日的午后,一对求真求实的学友来到这里,他们就是游酢和杨时。彼时二人已是年近且早已登进士第,可谓成名已久。他们为什么要到此地呢?

34、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

35、程珦为官清廉。在汉州做知州时,州府拥有自己的竹园,历任知州都将竹园的收入作为自己的私财。但程珦却一毫不取,他对家人说,“竹园是公家财产,我岂能中饱私囊?”

36、对于自己的贡献,一向谦虚谨慎的程颢曾这样说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37、他们提出"万物莫不有对","动静相因,物极必反",承认事物是相互制约、发展变化的。洛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38、②程颢与弟颐:程颢和其弟程颐并称“二程”,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

39、  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矣。(程颐)

40、这个故事讲的是杨时等人拜师求学心意之诚,似乎也讲了程颐的威严,以及当时人们对孔孟之学的向往。

41、这样,张载以物质状态的“气”为宇宙本原的本体论就被否定了,精神性的“天理”就在理学体系中被确立了最高本体的地位。

42、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43、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立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一同跟从程颢学习的人。

44、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45、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46、程颢和程颐: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47、由此可知,二程也是洛学的创始人,因此卢连章在《程颢程颐评传》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结论:“程颢、程颐是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洛学学派的创始人,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48、  德盛者,物不能扰而形不能病。形不能病,以物不能扰也。故善学者,临死生而色不变,疾痛惨切而心不动。由养之有素也,非一朝一夕之力也。(程颐)

49、  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程颐)

50、二程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们的先祖乔伯在周代时就任大司马,后被封于程,故其后世以程为姓。而二程兄弟的高祖、曾祖、祖父等也都做到了尚书一级的高官,他们的父亲程珦也于朝中任职。程颢在出生时就表现出了他的不凡,《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二中有如下一段话:“明道元年始生,神气秀爽,异于诸儿。未能言,叔母侯氏抱之,不知其钗坠,后数日方求之,先生以手指,随其所指而往,果得钗,人皆惊异。”这里说的“明道”指的就是程颢,因为文颜博在给其写的墓表中这样称呼他,故“明道先生”就成了后世称呼大程的敬语。

51、第“天理”又是封建道德原则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

52、兄弟二人上承孔孟儒学,创立以天理论为哲学基础,以正人心、修道德、明义理为核心的理学,为命悬一线的儒学开启了汹涌澎湃的思想闸门,为河洛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这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大创举。

53、苏轼最初极佩服周敦颐和二程学说,曾经写诗颂扬周敦颐,“夫子岂我辈,造物乃其徒”。受其影响,黄庭坚也写过“西风壮士泪,多为程颢滴”这样的诗。

54、但对于真正的理学观念,二程却否认是从周敦颐那里继承而来者,程颢曾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乃是自家体贴出来。”程颢承认周敦颐给他们以启迪,但其却认为理学最重要的观念——“天理”二字却是他兄弟二人独自发明者,那言外之意则是,他兄弟二人才是这一派的创始者,而非继承人。

55、虽然如此,但在二程那个时代,同时还有着其他的理学派别,陈来在《宋明理学》中接着说:“传统把两宋正统理学看作由四个学派代表的,即二程的老师周敦颐(濂)、二程(洛)、与二程相互影响的张载(关)和继承二程学说的朱熹(闽),可见二程的思想可以说代表了两宋理学的主流。”

56、程颢、程颐的思想及其洛学学派程颢、程颐兄弟(一般简称二程)开创的洛学学派,是北宋时期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理学学派。张载的思想学说,对二程思想体系的构造和发展影响很大。但二程的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新创见。二程把“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57、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山西太原一侯姓人家诞下一女,因当时女子无名,所以称为侯氏。其父侯道济,乃五代时盂县守将侯詗之子。山西归宋后,侯道济弃武从文,专攻儒家经典,后参加科举,及第任润州(今镇江)丹徒县令,累官至尚书比部员外郎。女儿侯氏自幼聪慧过人、博闻强记,“好读史书而不为词章”,深得父亲喜爱,“常以政事问之,雅合其意”,父常感叹:“恨汝非男子。”

58、  唯仁与义,尽人之道。尽人之道,则谓之圣人。

59、杨时是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去见程颐的。那天,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假睡。他们不敢惊醒程颐,便毕恭毕敬站在一旁,一直等了大半天。天上下起了大雪。程颐睁开眼睛后,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惊叹二人的诚意。此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

60、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曾任黄陂县尉,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着称。

61、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病逝于临潼,时年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62、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

63、事实是否如朱子所言,在这里不再做争论。但从历史记载看,周敦颐对二程确实有着不小的影响,比如《言行龟鉴》卷二中录有这样一段小故事:“明道先生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后自谓今无此好。周茂叔曰:‘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潜隐未发,一日萌动,复如前矣。’后十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乃知果未无也。”

64、虽然二程兄弟常在一起探讨学问,但两人的生活之路却并不完全相像。

65、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66、至正九年(1349年)农历闰七月,复出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农历四月,脱脱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

67、程颐在宫中不受欢迎,被贬谪回洛阳。李邦直在洛阳做府尹,不计嫌疑,把程颐请去做客,临别时派人给程颐送一些黄金。程颐仍坚决拒绝。程有一弟子纳闷地问:“先生为什么不收他的礼啊?”

68、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69、仁宗皇祜四年(1052年),48岁的侯氏病逝于江宁(今南京)。因父亲侯道济、丈夫程珦均在朝为官,且学问人品及官声都很不错,朝廷按旧例追封侯氏为寿安县君。这个时候,程颢21岁,程颐20岁,兄弟俩尚在南安军(今大余县)跟着周敦颐求学,虽然才名俱已在外,而且程颐18岁时还上书宋仁宗,希望“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曾引起朝野学术界的巨大震动。但毕竟两兄弟均人微言轻,没能在母亲去世时彰显出母亲的“教子有方”,而使母亲获得更显贵的朝廷册封。

70、侯氏19岁那年,随父亲在镇江居住。恰好此时,河南洛阳籍青年才俊程珦在镇江做观察支使,与侯道济有了交往。程珦是名臣之后,其曾祖程羽乃太宗朝给事中、兵部侍郎,祖父程希振曾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程珦为人、为官、为学,均很出众,《宋史》评价说:“珦慈恕而刚断,居官临事孜孜不倦,温恭待下,率以清慎。”

71、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72、宋朝学术圈,就出了一对让人难以捉摸的师徒。为师者,乃“独爱莲”的理学鼻祖——周敦颐;为徒者,乃“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令人诧异的是,这对千古流芳的名师高徒,居然互!不!承!认!

73、按理说,像周敦颐和二程这样的名师高徒,应该会留下不少佳话吧?

74、第“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

75、第“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

76、尽管从二程开始,“天理”一词成为宋代新思想的核心语汇,但这一概念在先秦典籍中早有所见,在魏晋玄学、隋唐佛学那里,也都有谈到。但在他们那里,“天理”或“理”始终未成为思想体系的根本概念。直到北宋熙宁、元丰之际,一批儒者为了破释氏虚妄之学,无不致力于从“天道”与“性命”之间确立儒家真实无妄的世界。“天理”这一概念,正是伴随着当时诸儒对“天道”与“性命”之讨论的展开而提出的,其最终目的,则是为了使“天道”与“性命”之间贯通为一。在二程之前或与二程同时代比较重要的思想家,如司马光、周敦颐、邵雍与张载等人,也都或多或少地对“理”与“天理”展开了讨论。但在他们那里,所讨论的更多是一种天道之理,并没有真正做到“天道”与“性命”的贯通为一。直到二程出,才将人道上升到天道的意义来论证其普遍性与必然性,从而真正确立了“天理”在哲学上的本体地位,并由之决定了此后八百多年学术发展的方向。

77、二程,即北宋的程颢和程颐,河南洛阳人,他们创立的理学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才成为一代理学大家的。

78、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79、程颢说:“学至于乐则成矣。笃信好学,未知自得之为乐。好之者,如游他人园圃;乐之者,则己物尔。”程颢觉得“孔颜乐处”的关键就是知识不要向外求,而要从内在的精神层面去寻找。由这句话就可看出,他的理解已经有了心学的雏形。

80、朱熹说,“以二先生昌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之后,可谓盛矣。”冯友兰更是高度赞誉“二程”,“程氏兄弟二人,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亦可谓罕有者矣。”这里所说的“开一代思想之二大派”,指的是程颢、程颐被认为是理学开创者的同时,程颢往往还被认为是理学的一个支流——陆王心学的开创者。

81、伊河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经熊耳山、伏牛山蜿蜒而下,穿伊阙,入洛阳,至偃师与洛水合流,合称伊洛河。伊洛河奔流不息,在不远处汇入黄河。周公曾在此营建洛邑、“制礼作乐”,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礼乐文明,肇始了泽被后代的儒家文化。

82、  二程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当政者有为天下百姓谋利益的“公心”,做到至公无私,大同无我。

83、传说,程颢为官时曾巧妙地处理过一件民事纠纷。有一次,一个人借居在他哥哥的宅院中。他挖地窖时,挖到了很多埋葬在地下的钱,并把这些钱据为已有。他的侄子到他家索取,叔叔说是自己近年所存。于是他的侄子到程颢处告状说:“叔叔近日在地下所挖的钱,都是我父亲早年所埋葬的。”程颢问:“你父亲埋葬这笔钱财有多长时间?”回答说:“已经四十年了。”程颢问:“你叔叔借居在这所宅院多长时间了?”回答说:“已经二十年了。”程颢随即派官员去取来一些在地下挖出的铜钱,查看以后,程颢就传唤此人前来官府,并对他说:“现在朝廷所铸铜钱,不到五年就流通全国各地,但你挖出的这些钱都是你借居宅院之前几十年所铸,这是什么原因呢?”借居的人只好承认,这些钱并非自己所藏。程颢随即判令他将这些钱退还,并按律法将他责打十杖。

84、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已者,皆自弃也。孝其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85、洛学,以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学派。二程同受业于周敦颐,他们提出了"理"的哲学范畴,认为理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一草一木皆有理"。

86、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出生于湖北黄陂。嘉祐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87、程颢、程颐来到湖边,一看,竹箭果真不见了。湖里本来是没有鱼儿的,眼前倒出现了一群形似箭杆的鱼儿,悠悠游动,原来,箭都变成了鱼。打这以后,程家兄弟射的箭就百发百中了。

88、父母之于子,爱之至也。子不孝,则爱心弛也。

89、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

90、程珦娶了侯氏,八九年间,侯氏连生五子一女,但活下来的只有最小的程颢和程颐兄弟两个。为何说程颢和程颐最小呢?按照年谱来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程颢13岁、程颐12岁,那么,这一年,侯氏应该是40岁,程颐之后,侯氏再无所出。

91、程颢上任以后,立即派人将这伙人的首领捕获归案。经过审理,又抓获五十余人。程颢看他们是为生活所迫,就既往不咎,让他门在河沿分散居住,以当纤夫为业,而且令他们维护沿河的治安秩序。

92、二程晒书程氏兄弟带了几箱子书到凤凰台来,有一天,乘着大日头,搬书到外面的一个土台子上晒。突然,天空打了个响雷,乌云密布,顿时大雨倾盆,要想收书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程颢提笔在纸上挥了一个“一”字,程颐叩头将纸焚化,只见一缕青烟升起,直达上空,把正顶的一朵乌云冲散了,现出了青天。到处都在下雨,唯有晒书的土台子上点滴不落。 讲述者:李庆生搜集整理:程伯涛流传地区:黄陂城关搜集时间:一九七三年 双凤亭黄陂县城关河东岸鲁台山上,有座双凤亭。相传很久以前,省城派来一个县令,姓刘名财。他有两个姑娘,大的叫金凤,小的叫银凤。姐妹俩花容月貌,心地善良,天资聪慧,琴棋书画,样样来得。其父刘县令却是一个贪赃枉法、搜刮民财、鱼肉百姓的昏官。一天,县令因公出差赴省城,启程前唤来家人,吩咐说:“我上省城有公事,几天就回,要周全照料女儿。”说着上轿走了。这一年又是久旱不雨,颗粒无收,穷人们被官府的税赋、地主的租债逼得走投无路,靠野菜、树皮度日。有的卖儿卖女沿门乞讨,有的背井离乡,流浪漂泊,抛尸异地。整天关在绣楼读经诵古的金凤、银凤,趁家人不妨,偷偷下了绣楼,来到大街上,从成群结队衣服褴褛面黄肌瘦的穷人口中,听说了爹爹鱼肉百姓所带来的悲惨情景,不由恨起爹爹的所作所为。姐妹俩将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摘下来,全部送给了穷人,并将自己扮成农家姑娘,淌过县河来到鲁台山颠,对着苍天诉说爹爹的罪恶,发誓不再回家。正在这时。县令和夫人闻讯赶来。哭丧着脸说:“回去吧!我的好女儿。”姐妹俩双目怒视爹爹怎么也不肯回家,县令喝令家人强行拉回去。正在这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两个姑娘忽然变成一对美丽的凤凰,向东海飞去。这天下了一夜大雨,落得满塘满堰,枯萎的庄稼活了,变绿了,结出了沉甸甸的金灿灿的谷子,农民们喜出望外。为了纪念这两姐妹,老百姓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助力,请来名师、巧匠,修建成一座工艺精湛的亭子,耸立在城关县河东岸鲁台山颠,人们取名叫双凤亭。讲述者:黄 文搜集整理:王超群流传地区:黄陂城关                       搜集时间:一九八八年

93、传说,有一年春天,皇宫内苑百花含苞待放,杨柳已吐出绿芽。一天上午,程颐进宫给皇上讲经结束,还没有离开。结束功课的皇帝起身活动,见到窗外垂柳依依,就临窗伸手拉住一柳枝,折断玩耍。程颐一见,就劝皇帝说:“春天时万物刚刚发育生长,皇上不可无故摧残折断柳枝,不然就有失天道正义。”皇帝一听,好心情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把手中的柳枝扔在地上,不高兴地回内宫去了。

94、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95、跟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一样,程颢、程颐两兄弟也属于自小勤奋好学,博闻强记的神童。熊孩子是难有思考和著述出息的。熊孩子一般是打打杀杀,踢踢球泡泡妞之类。

96、王安石告诉神宗:程颢讲的只是一些大道理,但并不实用,而我现在对外出售度牒能得一大笔钱,如果发生灾荒,这一笔钱就能救15万人的性命。神宗觉得王安石说的有道理,于是渐渐就不再听程颢的意见。再后来,程颢就被外放到了地方。

97、至元六年(1340年)农历十月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98、然而并没有!他们的师生关系,在后世看来,相当的微妙。

99、二程在嵩阳书院的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如在教育目的上,提出“教育为王化之本”,把教育看作是封建政治的组成部分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主张培养重人生品行、求道传道和建设国家的实用人才,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转变气质,熏陶德性;关于道德教育,二程作了系统的发挥,把它提到“天理”的高度,进而总结出了一套道德教育规律,提出“存诚”、“居敬”、“集义”等道德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在教材上,二程主张要以学习儒家经典着作为主,并开创了《四书》与《五经》并列的局面,从“四书”探幽发微,创造了一个从孔子到曾子,再到子思至孟子的义理道学体系。在教育方法和原则上,二程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以致用、学贵自得、以约取博、循序渐进等。在嵩阳书院,二程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作了深入的探索,将其哲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创立了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我国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00、苏轼听后哭笑不得,反驳说:“明堂是吉礼!书上说哭则不歌,并没有说歌则不哭呀!”

101、从统合的角度看,“三教合一”的含义无疑要比“三教”更进一步。关键在于对“合一”的理解。如果将“合一”视作儒、道、佛三家的内在义理上,特别是在道德标准取向上走向融合的一种趋势,当然可以,但此至少在明代之前是称为“三教合流”或“三教归一”的。其实一般的学术着作中在说三教合一时,也就是这个意思。

上一篇:笔走龙蛇造句六年级精品好句19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