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谭嗣同被处死图片 1、(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谭嗣同被处死图片)。 2、台下的百姓最爱看砍头的场面,一堆人簇拥而上,仿佛在看一场戏,却不知这六人......
谭嗣同被处死图片
1、(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谭嗣同被处死图片)。
2、台下的百姓最爱看砍头的场面,一堆人簇拥而上,仿佛在看一场戏,却不知这六人到底在为谁感伤,为谁献身。(谭嗣同被处死图片)。
3、在当时一妻多妾的时代,尤其封疆大吏们,子女众多,那时的父子感情远远没有如今来的深刻。谭嗣同被抓捕后,谭继洵深知儿子必死无疑,也就没有为其求情,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官职。
4、谭嗣同在被捕后,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戊戌六君子是被押往菜市口行刑的,当时有很多人亲眼目睹了行刑的整过程。据说谭嗣同被钝刀砍了几十刀,也有说是砍了五六刀,这已经不能算是砍头,而是锯头,用钝刀真的及其不人道。谭嗣同为了救国真的承受了太多,最后还落得如此下场。
6、对于谭嗣同被杀,有一个小细节一直被人所忽视,就是他的父亲谭继洵为何不出手相救?有人说,这哪里敢救,慈禧太后这就是要以谭嗣同之血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不错,慈禧太后确实是这样想的,任何人求情可能也不行。
7、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8、戊戌变法前,谭继勋的思想趋于保守,而受戊戌变法思潮影响的长子谭嗣同则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通过改革自强的道路。
9、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谭嗣同非常不满,开始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被处以死刑。一般而言,当儿子面临绝境的时候,谭嗣同的父亲还是有一定的帮助能力的。
10、当时有一位武林好汉,叫做大刀王他在谭嗣同生前就很钦佩谭嗣同变法的勇气,在谭嗣同身死菜市场之后,为了给谭嗣同报仇,与义和团众并肩作战,后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头被挂在城门上。
11、同年9月5日,谭嗣同、杨锐、徐琳、刘光迪四人被授予军机张静参加变法称号。但改革并不顺利,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极力阻挠光绪改革。9月底光绪皇帝去天津参观兵时,慈禧太后等人策划发动政变废黜光绪,推行新政。谭嗣同为了新政顺利制定,不顾个人安危,投奔掌管新军的袁世凯。他希望自己能带兵入京,以此来摆脱保守派,看着光绪一直信任、重用的威武皇帝对他的恩情,让“日月回归未来”。鼠头两端的袁世凯假惺惺的答应了,说要回天津除掉慈禧心腹荣禄。另一方面,他回到天津,就告诉了荣禄,荣禄在慈溪也不敢怠慢,不敢声张。(戊戌六君子)
12、从中至今,对清镇府怎么灭亡的原因,都是众说纷纭,以戊戌六君子的事件,是由此可见,清政府的灭亡正是来自于中国人民思想上的麻木。
13、因为当时民众文盲很多,文化低的同时道德低下,对清朝朝廷的认同感很强。
14、谭嗣同既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又是一位侠义之士。革命d人历来对改革者抱有偏见,但他们称赞谭嗣同是“伟大的英雄”。
15、当时的刽子手扛着一把无刃大将军刀,在砍死其他五人时仅用了五六刀,可在对付谭嗣同的时候,却整整砍上三十刀,血流成河,红了百姓的眼。尽管如此,谭嗣同在还喘着一口气之时,仍对天疾呼着死得其所,着实是一条汉子。
16、然而,可悲的是,中华历史五千年,却从不缺乏那些扔菜叶的群众,至今依然没有改变。明朝时他们吃过袁崇焕的肉、清朝时他们饮过革命d的血、民国时他们整死过抗日名将……后来,他们不惜与自己的父母亲人划清界限,像疯狗一样狂咬无辜者以证明自己的政治正确与忠君爱国。而如今,在打砸抢烧日系车(车主)的群众中,在污蔑正义人士的行列中依然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
17、在古代处以死刑的方式中,按照残忍程度而言,最为残忍的莫过于凌迟和腰斩。而除了这两种做法,就要数“钝刀”杀人了。由于刀具没有开锋,说白了就只能往下剁、反复剌。按照胡致廷的说法,戊戌六君子中最惨的,是谭嗣同,他足足被砍了三十刀,其间无异于是在锯头。而其他五位受刑者,也都被砍了好几刀。
18、慈禧突然发动事变,各方势力都是措手不及,从囚禁光绪到斩杀戊戌六君子才不过7天,9月25日谭嗣同被抓,28日就被处斩,期间也没有经过正规流程的审讯。短短3天时间,远在武昌的谭继洵即便是得到了消息,也来不及展开救援。谭嗣同“犯的罪”太大,慈禧必杀谭嗣同
19、1875年(光绪元年),谭嗣同10岁时,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有才华。他对传统的时文八股非常反感,在课本上写下“岂有此理”几个字。他仰慕那些锄强济弱的草莽英雄,曾和当时北京的一个“义侠”大刀王五结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挚友。
20、谭继勋父子谭嗣同政见不同,既不赞同也不反对谭嗣同的改革思想。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也曾弹劾谭继勋“迂腐”。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和谭继勋一起驻守武昌,诸侯之间矛盾很深。张之洞凡事独断专行,而谭继勋“不敢战,只想自保”。张之洞对诺诺还是那么被动,可见他的谨慎性格。儿子谭嗣同因变法失败被捕后,谭继勋反复权衡,总督做不到。为了保住官职,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被人掐死。
21、谭嗣同,在北京菜市口牺牲。牺牲前,谭嗣同在狱中留下了一首诗《狱中题壁》,百年来被广为流传,我们熟知的版本是这样的:“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2、本来在这6人中,谭嗣同也是有机会逃走的,但是他为了激起当时民众的反抗之心,拒绝了逃去日本的机会,悍然赴死。
23、袁崇焕,是一位在明朝做出丰功伟绩、杰出的军事家。国难当头,挺身而出救国家于水火的民族英雄,如岳飞一样,当年被冠以莫须有罪名被陷害。
24、“(慈禧太后)所杀害的六个青年改革家,他们个个都具有舍身成仁的意志。我们常常对中国表示灰心和绝望,但是任何一个国家能产生像这样一些烈士,是没有理由对它绝望的。”
25、梁启超也曾做出评价,谭嗣同死的时候,那种慷慨的神情甚至没有一点的变化。这是他对革命的不悔,是心甘情愿的为革命献身。刑场上的他更多的是想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想让他们明白,改革的意义。
26、谭继勋一生的事业相对顺利。咸丰十年(1860年)进士,一路稳步升迁,长期在北京为官。直到光绪三年(1877年),由谭推荐给左,由京官派到地方,任甘肃巡抚兼政府特使。光绪十五年(1889年),任湖北巡抚,后任湖广巡抚,成为地方官、省政府官员。
27、9月28日,古都笼罩在一场阴沉的沙尘暴中。在首都宣武门外菜市口的刑场上,立着六根木柱。他们是谭嗣同、刘广迪、杨瑞、林旭、康广仁、杨胜秀。
28、虽然六君子都是维新派的中流砥柱,光绪皇帝是中坚
29、当时的慈禧下令,要用钝刀行刑,“当时所用的无刃大将军刀,落在谭嗣同的脖子上,无异于锯头,比斩首痛苦千百倍;其它五君子身受数刀而死,而谭嗣同足足被砍了三十刀才断气。”
30、其实,张自忠的牺牲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他一直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就是为了洗刷自己“汉奸”的罪名来证明清白。一个人被老百姓误解到这种地步,心中苦闷可想而知,似乎除了以死明鉴别无他法。一句话,被逼的。
31、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和其他五人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被刽子手用钝刀子砍死,终年33岁。后来人都知道谭嗣同是光绪重用的维新派,但是却少有人知道他有一个当湖广总督的爹。谭嗣同的父亲名为谭继洵,谭嗣同死的时候他正担任湖广总督,这可是顶级的封疆大吏,按理说在朝堂之上也应该是颇有能量的,为什么不去救谭嗣同呢?
32、谭继洵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意思是说,作为大清的子民需要做的是守护祖宗之法,而不是改革敢为天下先。用历史教科书中的评价语言来说,谭继洵是一名彻底的顽固守旧派。
33、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34、1870年(同治九年),谭嗣同五岁,时得重病,昏死三日,竟又奇迹般复活,故名“复生”。
35、其实谭嗣同也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二代,谭嗣同的父亲就是湖北的巡抚,不过这个官二代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从小谭嗣同就胸有大志,而且也是写了一手好文章,但是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旷世奇才。后来谭嗣同又游历了中国十几个省,所以见识到的东西也是非常的多,和很多的英雄豪杰都是有来往的。
36、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了新的照法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光绪帝对这次的变法支持力度很大,甚至允许他们可以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而且他一定要改正才可以,但是因为光绪皇帝名存实亡,没有真正的权利,而谭嗣同等人变法的过程有极为的激进,打击了当时的旧贵族,甚至危害到了慈禧的利益。所以在同一年的9月,慈禧发动了政变,废除了光绪皇帝便将他关押起来,同时也要处决参与变法的所有人。
37、想要把存在于人们心中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主义制度彻底连根拔起,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维新派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触及当时近代社会中国的根本问题,他们推行变法运动仍然要依靠封建主义统治阶级的力量,并没有真正摆脱封建社会主义制度。
38、谭嗣同是第五个行刑,由于慈禧有交代,刽子手拿出了号称“大将军”的钝刀,“特别关照”谭嗣同。
39、当时的光绪皇帝是最高执政者,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想自己的变法维新能够顺利执行,就必须要获得光绪皇帝的首肯,其实本来当时的光绪皇帝是支持他们这样做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当时的政治环境,毕竟整个大清王朝是谁说了算,难道真正就是光绪皇帝一个人的天下吗?事实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40、所以即便是谭继洵豁出性命来就谭嗣同也必然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慈禧必杀谭嗣同。或许在谭家看来,这件事情如果能不连累家族,不摊上个满门抄斩就谢天谢地了!实力不够
41、袁崇焕,一个为大明王朝拼杀一生,令清军丧胆的明朝英雄,却落了如此下场……
42、可是谭嗣同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的父亲谭继洵可不简单,他是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清朝时地方官制的最高两级是这样的,总督为最高之衔,辖一省或数省之军民要政,全国总督常为八人,官从一品;巡抚略低于总督,总揽一省民政,官正二品;布政史略低于巡抚,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管财赋、田土、户口、地方官员考绩等,官从二品。
43、但是没有任何人听得懂谭嗣同,或者是他们不想懂,只知道一味地谩骂。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早已深入人心,尽管清朝腐败不堪,但是老百姓仍然无法发自内心的摈弃天子平民的思想。唯统治者为尊,统治者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既愚昧又无知。
44、(来源:头条号历史李老师 参考资料:《戊戌六君子》)
45、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5月2日,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上书清政府,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深重的民族灾难,焦灼着谭嗣同的心,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坚决反对签订和约,对清政府“竟忍以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的妥协行径极为愤慨。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详考数十年之世变,而切究其事理”,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他感到“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必须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改革,才能救亡图存。
4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话直到今天,依然令人钦佩不已,为之动容。然而,如此豪迈的诗句在慈禧看来,却无意于是在向自己挑衅。慈禧太后痛恨维新派,更恨谭嗣同,当时康有为和梁启超均侥幸逃走,所以慈禧便拿六君子出气,决定严惩谭嗣同等人。就这样,六位爱国志士,在菜市口被杀,留下了一段带血的佳话。
47、所以光绪皇帝为了救亡图存,采取了康有为等人的变法想要发奋图强,但是变法动摇了以慈溪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很快的就受到了打压,光绪被囚禁了起来,而康、梁等人则逃到国外去避难了,而谭嗣同等六人则没有那么好运了,被处死了。他们6个人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48、那个年代的人们,只会单纯的相信清政府,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想要变革的原因。
49、谭嗣同是第五个被斩首的人。行刑前,谭嗣同兴高采烈地向军政部部长喊话:“先生,请上前。我有话要说。”但坚决就是置若罔闻,马上走开。然后他大摇大摆地走到浸满鲜血的木墩前,笑得仰天大笑。
50、林旭,在参与维新变法和戊戌变法中,陈书上表最多的一位。后因戊戌变法北部后惨遭杀害。
51、而这些觉醒的人分为很多形式,有保护国家的“洋务运动派”和“维新变法派”,也有推翻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派”。除了后者,前两个都在时间的流逝中走向了消亡,而最为可怜的还是“维新变法派”,他们的失败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光绪皇帝的无能。
52、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53、诗的后半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更是张显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54、慷慨赴死,一刀了命,实在是壮士风范,豪气万丈,但真实的情况远比豪言壮语要残酷得多!古代刑场比生意场还黑古代刽子手,斩首时有很深的门道,一刀下去,咔嚓一声,脑袋搬家,那叫一个干脆利索,犯人还没有感受到痛苦就已经身首异处了,但是,这种待遇可不是谁都能享受到,这需要犯人家属花钱打点或者是上面开恩开能有的。
55、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2月,谭嗣同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和等人。
56、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2月,谭嗣同回到湖南,在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的支持下,与唐才常等倡办时务学堂,他首先加强了时务学堂中维新派力量。自己担任了分教习,又安排唐才常任中文教习,协助任总教习的梁启超,在教学中大力宣传变法革新理论,“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败”。孔子改制、平等、民权等学说由此而乘风扬波,日益恢张。他还把《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含有民族主义意识的书籍发给学生,向他们灌输革命意识,使时务学堂真正成了培养维新志士的机构。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57、维新派做鸟兽散,康有为、梁启超早早开溜,日本使馆曾派人联系谭嗣同,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被他回绝,他也回绝了梁启超的好意,慷慨陈词:“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58、同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并派出官兵四处搜寻改革派。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在100天内结束(又称“百日维新”)。谭嗣同得知光绪皇帝下狱,变法失败,本来是可以逃出北京的,但他抱着变法失败就等于死亡的心,用自己的牺牲与封建顽固派进行了最后一次斗争。他对那些劝他离开的人说:“所有国家的政治改革都是流血造成的。今天,中国没有人因为政治改革而流血。这个国家不繁荣的原因也是。如果有,请从同一个开始。"
59、这六人里,要数谭嗣同死得最为惨烈。毕竟,康有为等人抓不到,谭嗣同就成了首犯,被慈禧看作成自己统一江山的一只拦路虎,唯有死能泄下自己的心头恨。为了体现谭嗣同犯下罪行的严重性,上头提前给刽子手打过招呼,明确表示要好好用刑。
60、谭嗣同热爱新学,还是一个武术高手,曾跟随通臂拳师胡大刀王五和父亲的属下刘云田学艺。
61、那些扔菜叶的人们,请你们睁大眼睛,让良心唤回你们的正义和勇气,醒来吧!莫做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62、慈禧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63、在光绪皇帝接见他的第二天,,光绪就下诏授予刘光第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行走,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合称"军机四卿"。
64、何为钝刀?顾名思义,钝刀即为尚未开锋的刀具。与削铁如泥的快到相比,用这样的刀来杀人,无异于就是在折磨刑犯,是故意加大受刑者的痛苦,以示惩罚。就这样,当六君子被押赴刑场后,所将要面临的便是“无刃大将军刀”,势必饱受磨难。
65、可以看出,谭继洵心里还是向着谭嗣同的,并不觉得他是在谋反。当时他还觉得谭嗣同昭雪无望,谁能想到不过短短十几年之后,谭嗣同就从钦犯变成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