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数学小知识大全精品好句59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有趣的数学小知识大全 1、"+"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

有趣的数学小知识大全

1、"+"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2、《算经十书》中国汉唐以来陆续出现的十部数学著作的汇编册。唐代在国立大学设置了算学,以十部数学著作作教科书使用。这十部算经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辑古算经》。

3、要是想量树的高,影子也可以帮助。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了。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

4、用四个“重要数”,可以运用最少的加减,就能得到另外六个“非重要数”。比如1+2=2+2=5+1=5+2=5+2+1=5+2+2=这就是区别“重要”和“非重要”的原因。用10这四个“重要数”作为人民币的面值的原因就是,可以用最少张数的人民币,实现人们的交易。

5、照理来说,一样的硬币会有一样的周长,所以在刚好转完一圈的时候会转回原点。可做出实验的过程中,却观察到,转了一圈才刚好转到固定硬币一半的位置。等转回原点的时候,已经转了两圈。(有趣的数学小知识大全)。

6、假如“一拃”的长度为8厘米,量一下课桌的长为7拃,则可知课桌长为56厘米。如果每步长65厘米,上学时,数一数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多远。

7、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8、◆一年级数学上教学顺口溜合集,打印给孩子记记背背!

9、传说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刻漏来计时。

10、为什么有的人学数学很吃力,而有的人很轻松?原因就在这儿,因为有的人遇到难题没有解决时,就感觉如同水里放入了苦丁茶,把数学看成了烦恼;而有的人把找到答案后的乐趣看成把果汁放入的水里,数学就成了乐趣。

11、以上的这些趣味小知识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同学们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相信你们也会成功的!

12、这下确实把我愣住了,因为我怎么思考都感觉此时的概率是1/因为这种情况不就等于是排出了一扇门,在两扇门里作出选择吗,二选一究竟怎么得出个2/3来的?无苦苦挣扎,就是跳不出的死循环。

13、数学是什么?它有什么用?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14、小朋友们一起试试上面的这些题目吧,相信你很快就会给出答案,但是,你的答案真的对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对对答案,相信你会大跌眼镜。

15、精品资料丨初中易错题集锦+公式大全+知识点汇总,免费领取了

16、首先,主要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因为大多数测试出于基本问题,较难的题目也是出自于基本.所以只有调整学习的心态,尽量让自己用一个清楚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就没有太难的题目.考试前要多对习题进行演练,开阔思路,在保证真确的前提下提高做题的速度.对于简单的基础题目要拿出二十分的把握去做;难得题目要尽量去做对,使自己的水平能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17、我国却在1240年前就已创造了“0”,我国的零,当时是“○”,它是根据写字时缺字用“□”来表示缺字,“0”表示这个数没有,或这个数位上没有,用“○”表示,随着人们长期不断地记数,慢慢发展演变,最后确定为今天的“0”

18、其实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大家一定要开心学数学!

19、  人体的胸部有12块胸椎,分别与12对肋骨相接

20、竹竿问题:5米长的竹竿能不能通过一米高的门?

21、◆一年级语文(上册)学习重点、难点及容易出现的考查项目!

22、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23、假设你在参加一个由50人组成的婚礼,有人或许会问:我想知道这里两个人的生日一样的概率是多少?此处的一样指的是同一天生日,如5月5日,并非指出生时间完全相同。”

24、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洗衣液一共四袋,每袋5元,所以直接用乘法就行了;卫生纸一共十包,每包5元,只需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来算便行了;自动铅笔只有一支,在最后时加上便可以了;还有三支钢笔,也用乘法来算。

25、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的数学家,叫克拉维斯。

26、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27、初中数学110分以上,必须掌握的辅助线口诀,拿去收藏不谢

28、    原来,一个图形是否能够一笔画出不取决于图的复杂程度,而是由图形中奇点的个数决定的。欧拉对于“七桥问题”的研究开创了数学上的新分支——图形与几何拓扑。

29、数学如同空气,没有味道,却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和发展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生活中的数学小知识汇总2数学看起来是一门很深奥学科,有的题目就算你想死了几百个脑细胞,还是云里雾里,晕头转向,但其实数学是离我们是很近的,它就在我们身边,仔细观察,生活处处都有数学的痕迹。

3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了第7位数。

31、莫比乌斯环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界。可以用一根纸条扭转成180度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就形成了莫比乌斯环。

32、将两枚一样的硬币放在一起,固定住其中一枚硬币,使另一枚硬币绕其旋转,那么,旋转的硬币究竟要转多少圈才能转回原来的位置呢。

33、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一开始就从学生身边选择素材并制成录像片段作为课堂引入,这三段录像分别是学生称体重、农民卖菜和在水果摊买水果。使学生通过对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回顾,感受到质量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消除对这一知识的距离感。

34、 “天象记录员”珊瑚虫科学家们发现,珊瑚虫会在自己身上记录时间:它们在体壁上每天“刻画”一条环纹,一年“刻画”365条,既不多也不少。

35、(1)100kg的羽毛和100kg的煤炭,哪一个比较重?(2)地上有一个长6m、宽2m、深6m的大洞,请问洞内泥土的体积是多少?(3)一个羽毛球拍和一个球要128元,球拍比球贵120元,那么一个球要多少钱?(4)有位农夫的玉米田里野兔肆虐。一天晚上,他带着猎枪去田里捕杀野兔。到了田里,他发现有13只野兔正在啃食他的玉米,于是开了一枪,一只野兔中弹身亡。请问田里还有几只野兔?

36、普乔柯是原苏联著名的数学家。1951年写成《小学数学教学法》一书。这本书中有下面一道有趣的题。商店里三天共卖出1026米布。第二天卖出的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卖出的是第二天的3倍。求三天各卖出多少米布?这道题可以这样想:把第一天卖出布的米数看作1份。就可以画出下面的线段图:第一天为1份;第二天为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为第二天的3倍,也就是第一天的2×3倍。

37、“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

38、工资的计算。财务收入与支出,日常的消费管理等等。

39、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上的数字以及数学符号单单是老师在课上讲解可能印象不是很好,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为他们讲一些数学的趣味小知识。

40、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身高是150厘米,那么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50厘米。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

41、其实,生活无处不数学,只要留心观察,这高深的科目就在你身边。生活中的数学小知识汇总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哦。

42、切西瓜问题:三刀切7瓣,吃完剩下8块皮,怎么切?

43、欧几里得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为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

44、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在数学上的领先地位。

45、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6、世界上数学发展史最长的国家要算我们的祖国-----中国。我国的数学发展史,自公元2700年算起,到今天为止,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日本著名的数学家三上义夫在.《中国算学的特色》这本书中说:一个国家有如此长久的数学史,这是世界其他各国所不能比拟的。

47、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情况,是因为在用大拇指轻弹时,有些时候钱币不会发生翻转,它只会像一个颤抖的飞碟那样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选出将要抛钱币的人手上的钱币在落地后哪面会朝上,你应该先看一看哪面朝上,这样你猜对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个人是握起钱币,又把拳头调了另一方向,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与开始时相反的一面。

48、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不是太幸运,但是如果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肯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49、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50、如果你想学好数学,你需要提出更多问题,熟悉各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想法.首先,我们先从课本的题目为标准,反复练习基本知识,然后找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开拓思路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掌握解决的规律.对于一些易于查找的问题,您可以准备一个用于收集的错题本,编写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在日常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会让自己高度集中精力,使大脑兴奋,快速思考,进入最佳状态并在考试中自由使用.

51、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1~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五个五个地数余七个七个地数余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52个。算式是:1×70+2×21+3×15=157157-105=52(个)请你根据这一算法计算下面的题目。新华小学订了若干张《中国少年报》,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1张;五张五张地数,余数为2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2张。新华小学订了多少张《中国少年报》呢?

52、数学的故乡在哪里?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数学史最长呢?

53、   如果无法实现“一次不重复完成”,如何尽可能的减少重复是你需要思考的问题。

54、947年,匈牙利数学家把这一原理引进到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当年匈牙利全国数学竞赛有一道这样的试题:“证明在任何六个人中,一定可以找到三个互相认识的人,或者三个互不认识的人。”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你懂得抽屉原理,要证明这个问题是十分简单的。我们用A、B、C、D、E、F代表六个人,从中随便找一个,例如A吧,把其余五个人放到“与A认识”和“与A不认识”两个“抽屉”里去,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三个人。不妨假定在“与A认识”的抽屉里有三个人,他们是B、C、D。如果B、C、D三人互不认识,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三个互不认识的人;如果B、C、D三人中有两个互相认识,例如B与C认识,那么,A、B、C就是三个互相认识的人。不管哪种情况,本题的结论都是成立的。由于这个试题的形式新颖,解法巧妙,很快就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使不少人知道了这一原理。其实,抽屉原理不仅在数学中有用,在现实生活中也到处在起作用,如招生录取、就业安排、资源分配、职称评定等等,都不难看到抽屉原理的作用。

55、骑自行车的时候用脚蹬一圈脚踏板自行车行走的米数。我们可以去测量车轮的半径,再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来。

56、12这个数字跟人类有缘,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57、   根据需求,提前有重点的选择几个必去区域。必要的舍弃会使你的行程规划更有效率。

58、竹竿问题:5米长的竹竿能不能通过一米高的门?

上一篇:新生家长写给老师的话精品好句88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