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1、(案语):儒家非常重视治学,《论语》里提出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四个方面的治学方法;本条经典金句是《中庸》给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1、(案语):儒家非常重视治学,《论语》里提出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四个方面的治学方法;本条经典金句是《中庸》给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方面的治学方法。
2、清代学者胡文英说庄子:“开口就说没要紧的话,人往往竟当作没要紧看。”孔子,何尝不是这样。
3、乾卦文言传说:元,众善之首;亨,美的会合;利,义的体现;贞,做事的根本。元、亨、利、贞,是君子的四德。
4、 所谓“书同文”,即语言文字的统一。吕思勉先生在其《中国民族演进史》里提到,团结的源泉“是要追溯到既往的”,而“惟有本族的语言,最适宜于表示既往;惟有本族的语言,最能使人了解既往。”“书同文”横亘了整部中国史,狭义地说是秦统一六国文字之后的中国史,广义地说是自汉字产生开始的整个有文字可考的中国史,其意义之巨大,怎么说都不为过。文字统不仅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了基本的条件,而且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后,都以宣扬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正统为荣。如西晋灭亡后,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政权以及与宋并存的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都是如此。如果文字不同,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就会变得困难,隔阂在所难免。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书同文”,历代政权都下过大力气,其目的是使汉字成为书写“大一统”文明的载体。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最直接是说君子之交,以心相交而不是以利相交,才能长存心中,不想起却从不忘记,在岁月中缓缓流淌成久远。延而广之,这更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论相隔多远、关系亲疏,见了来了,都是好友亲朋。
6、(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出自《中庸》。意思是:先要施行善政要得到贤臣,要得到贤臣必须先修正自身,要修正自身必须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要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必须以仁义为首。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9、 所谓“车同轨”,两轮之间的距离为轨,车轨相同则车辙也等宽,车同轨实际是道路标准化的一个措施,这其实也是古代交通在政治上的一种延续。“车”在当时是先进交通工具的代表,“车同轨”则是交通之政统一的代表,也可以泛指一切以交通为代表的政治上的统一。
10、“天命之谓性”。钱穆说:天命所与你的,就是人之禀赋,这就叫做性。人受了此性,这就在人之内有了一份天,即是说人生之内就见有天命,这不就是通天人了吗?(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11、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12、(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出自《中庸》。反:违背。意思是:君子能够顺常理处事,做到中庸,小人的行为却是违反中庸之道。
13、(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中庸》。致:达到。中和:不偏不倚。意思是:如果达到理想境界中的不偏不倚,中和状态,那么天地间的位置就会安排的很恰当,世上的万物就会顺利地生长发育了。
1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中庸》。豫:有准备。立:成功。废:失败。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做好准备,有了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15、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这种笔法又被称为——微言大义。
16、《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
17、译文:别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别人十遍能做到的,我做一千遍。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
18、.........................................................................................
19、“明明德”是内心源点,“亲民”是努力过程,“止于至善”是方向的灯塔。这是唯一的光明正道,而走在这条路上,本身就是一种圆满。
2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自《中庸》。意思是: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21、“止于至善”,达到最好的完美境界,这是“明明德”和“亲民”的目标。完美和极致注定只是一个理想,永远不可能达到,所以君子修行、大道之行永无停歇。虽无止境,你却实现了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22、(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23、(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出自《中庸》。反:违背。意思是:君子能够顺常理处事,做到中庸,小人的行为却是违反中庸之道。
24、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开口就问你奔波千里而来,可以对我的国家有什么利处?孟子则开口就回答了这一句。简单的一句,提出的却是儒家的重大命题,乃至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重大命题——要仁义,还是利益?
25、傅雷有个学生叫吴尚宗,曾经跟着傅雷学习美术。吴尚宗喜欢画佛教主题的油画,但是他的作品总是得不到认可,在很多美术展览上落选了。傅雷看到他的画,感觉画上的佛像人物既不庄严、也不脱俗,用的色彩也是既不鲜艳、又不含蓄,让人看不清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傅雷就问吴尚宗:“你是不是真的有宗教感情或佛教思想?”吴尚宗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宗教情绪,只是喜欢富丽的色彩,所以画宗教画。”傅雷就批评说,必须是先有宗教的思想和情感,然后想到用相应的色彩去表达,自己都没有强烈的思想感情,怎么可能打动别人呢?也就是说,没有真诚的情感做根基,硬要追求一种高远的境界是不可能办到的。
26、中庸之中起源于“允执阙中”,这里的“中”释为一种政治上的公平。孔子以之为为政的物种美好德行:“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食,泰而不骄,威而不猛。”④如果作为度量来看,则中庸之“中”可理解为中点、中心之意。若以性与道论,则只能将其理解为至善之意,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极致境界,而不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的“乡愿”。
27、(言顾行,行顾言)出自《中庸》。意思是:说话时要顾虑到行为,行事时要顾虑到说话。
28、 在《中庸》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方面的治学方法是随着“诚”提出来的。读书人的治学之道就是读书人的至诚之道。《中庸》里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如果我们翻译一下,就是:“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得到,从从容容地就能符合中庸之道,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的人,就要择善并执著追求。广博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如果我们换个说法来讲,即:天道就是真理,人要做的就是追求真理。圣人是追求真理的楷模。追求真理的人,择善并坚持。为此,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五个方面,就是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应该坚持的原则。
29、《礼记》是礼仪之书,礼仪关乎的则是教养。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体现在他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礼记》开篇这九个字,所说的正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的整体状态和表现——待人恭敬有礼,态度端正稳重,言语温和沉静。
30、..........................................................................................
31、守得住性,把得住道,做得成教,就是那条天人合一之路。
32、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高潮也有低谷,只有庸庸碌碌的人才会没有波澜,生活像死水一样。只要高峰时不过分亢奋,低谷时不过分颓废,追求一个相对的平衡,就是比较好的状态了。
33、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余年的形成、发展、积淀,在如此宏大深邃的文化体系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实现“舍”与“得”便成为了中华文明兴衰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实践中才能出真知。
34、(君子素其位而行)出自《中庸》。意思是:君子依照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
35、(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出自《中庸》。赞:帮助。化育:生长变化。意思是:能够帮助天地发挥对待事物生长变化的作用的人,就可以列于天地之间。
36、编者按:传播祖先经典是我们的责任。(经典金句)里的这些句子,是上千年以来,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那些人们反复读过的;是两千多年以来,我们的列祖列宗们反复读过的。何为“道”?前人反复走过的路,就是道。所谓不离道,沿着道走,就是这个意思。
37、(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出自《中庸》。赞:帮助。化育:生长变化。意思是:能够帮助天地发挥对待事物生长变化的作用的人,就可以列于天地之间。
38、文头“经典金句”印章为专属印章,有版权,他人请勿使用。
39、(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出自《中庸》。意思是:“中”是天下正确的道理,“庸”是天下的永恒真理。
40、这需要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去做。《礼记》开篇九个字,给出的则是大方向。
41、希望今天你看到了之后,也把这份幸福快乐共享给朋友们,大家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42、(经典金句514 · 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43、在曾国藩家书里,也有一段相似的观点。有一次,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因为一次考试落榜而发牢骚,感慨自己命运不好,曾国藩在家书里就批评六弟的志向和忧虑太小了。他认为,君子的志向是为天地、为民众立命,所以君子忧虑的是德行不够、学问不深、百姓疾苦。这些还忧虑不过来呢,君子哪有功夫去忧虑个人的得失、委屈呢?这一段关于“君子忧虑”的看法,与傅雷家书里说的“大我”和“小我”的苦闷是如出一辙的。
44、(经典金句5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比如登高必自卑。
4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意思是:广泛地学习知识,周密地探究它,谨慎地思考它,明晰地辨析它,坚定地实行它。
46、(仁者,人也)出自《中庸》。意思是:仁爱就是爱人民。
47、“故君子慎其独也”――由践仁到尽性的个人修养功夫
48、《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础和终极,而乾卦居于开始。之所以如此,其中的分量,开篇四个字,已足以说明。
49、中庸的“中”字很好解释,居于中间,中和、均衡,而“庸”字一般人理解为平庸,普通,平平常常,其实也不算错,“庸”还有一种说法是“用”,那么合起来就是“中用”、“中和之用”,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凡事不要偏激,不要去走极端。
50、君子得此大道与四德,元、亨、利、贞便正是人生成功的四个阶段——合于善,是最好的开始;集合美,路就亨通;讲究义,就能得利;保持这些,事业就能稳固。
51、其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指诚之心性功夫相关开物化物之德,故而后谓‘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以而推崇至诚修为。
52、解释《春秋》的“三传”,只有《公羊传》对这句话有解释。就是在这段解释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对中国历史极为重要的概念——“大一统”。
53、接下来,双方应该如何相处?傅雷认为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理想和看法,正视自己和对方的不足,能够互相包容和忍让。世界上很少有热情如火的情人成为白头偕老的夫妇的,只有温和、平静的感情才能持久。伴侣到后来应该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终身伴侣”。
54、 只有先把做人的格局、胸襟尽量发展出来,开拓好自己的精神园地,才能了解任何艺术形式,才有可能成为对人类真正有贡献的艺术家。
55、(仁者,人也)出自《中庸》。意思是:仁爱就是爱人民。
56、“四书五经”的开篇,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提出的都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命题,提供的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最高依止,乃真正的精华所在。
5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也不简单,关键在“不知”二字上。可以理解为无心——冒犯和伤害如果是无心的,便不必生气,这是宽容;也可以理解为无知——世间种种人的不堪,说到底都是因为不明大道,智慧和境界不够,自己也受着其中的苦,其实都是可怜的,若生气只能说明自己也是这样的层次,真正的君子只会悲悯,这是慈悲。
58、(译文)自然形成的禀赋叫做人性,遵循各自的人性叫做道,修明并推广这些道叫做教化。
59、“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及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60、(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出自《中庸》。均:平定治理。蹈:踩。意思是:天下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好的,官位和丰厚的俸禄是可以辞去的,刀刃是可以用脚去踩的,但要完全做到中庸的境界,是非常困难的。
61、(经典金句5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62、(案语):本条经典金句出自于《中庸》。君子所坚守的道,是在日常中体现的,虽然体现在日常中,但是往往人们察觉不到,因为君子之道是很精微的。所谓“费”,即日常所用。因为是日常所用,所以也是形容“道”的广大;因为隐不易察,所以也形容“道”的精微。《礼记·系辞上》中也有:“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同样的意思在《黄帝阴符经》表述为:“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这句话说得挺好的,人们都知道去教堂拜上帝,去寺庙拜佛,去道观拜神仙,这就是“人知其神而神”,人人都知道所拜的是“神”,但是人们却不知道自己这些日常所用而没有拜的其实也都是神,即“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常中的事物,无不蕴含着至道。《道德经》里讲:“道隐无名”,至道的隐藏的,甚至都没有名称来称呼它。《道德经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我们来翻译一下:上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就去努力奉行;中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是将信将疑的,不确定道是否存在;下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就哈哈大笑,很是嘲笑。如果不被下等根器的人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为“君子之道费而隐”)。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看不到洁白;最方正的东西,反而看不到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是听不见的;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它的存在。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63、挫折和苦闷,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傅雷认为,需要区分“小我”的苦闷和“大我”的苦闷。总的来说,“小我”的苦闷是狭隘的、对自己有害的,不容易解脱的,而“大我”的苦闷是有可能有益的。什么叫“小我”的苦闷呢?就是从一己之私出发的苦闷。这种苦闷是最伤人的,害人害己。那什么是“大我”的苦闷呢?就是从社会、从人类福利出发而产生的苦闷,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正义、善良的。所以即使苦闷,也不会有害处,反而可能会激发自己做出一些真正的贡献。
64、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从不停留,面对流逝的时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转而追求生命的厚度。
65、..........................................................................................
66、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因为这平实的几句话所承载的,正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真正修养。人的自我超越与世间修行,都要以此为基本。
67、《易经》开篇是乾卦,乾卦卦辞是“元亨利贞”。对中国文化的最高概括是“道德”二字,“元亨利贞”则同时包含大道至德。
68、 “中和”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作为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最本征的至道,在时空的任何一处,“中和”都不会改变它的根本性和通用性。因此,天地稳住,各在其位;万物繁育,生生不息。动静刚柔之象在其中。对于“中和”,不能从某一地、某一时来体察。要放在更加广大的空间和更加漫长的时间里来体察。经过几千年历史检验的传统文化,更接近于“中和”。
69、“亲民”通“新民”,意为不断改故向新、自我求新,在修身就是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是“明明德”的方式。人要通过更新自我、刷新成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70、人性皆由天命所下贯,而人性皆显于“仁”。《中庸》的“五达道”、“三达德”皆是仁之一端,可见“仁”之大用。因此,要通过践行“仁”,才能是人回归其本性。要践仁,“慎独”的功夫必不可少。正如《中庸》所说:
71、其次,要达到理性与感情的平衡。傅雷认为,艺术表达的理性与感性平衡,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感性认识,有个初步印象和大概的认识;第二个层次是理性认识,深入了一步,了解到本质。但这还不是终点,必须要再深入下去,进入第三个层次,傅雷把这个层次称为“爱”或者叫“感情深入”。在这个层次上,艺术家把理性的认识再用心灵去体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原作者的喜怒哀乐融为一体,附着在原作者的神经上,引起了共鸣和反响。
72、(案语):本条经典金句出自于《礼记·中庸》: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思是,君子奉行中庸,小人违反中庸。君子奉行中庸,是时时刻刻按照中庸之道去做,而小人违反中庸,是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什么是“中庸”呢?“庸”即“用”,“中”即不偏不倚,考虑全面。只有关照到通盘整体,才能保证任何时候都“居中”,例如,如果无穷大的平面(即将一切应该考虑的因素都考虑全,不遗漏)来讲,无论你站在什么位置都是“中”,所以“中”的前提的“全”。《中庸》开篇就讲:“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作为君子,所担心的是不能看周全,不能听周全,君子谨慎于专而不周。有很多人把《中庸》里的“君子慎其独也”理解为“君子谨慎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能不准确,将“独”解释为“专而不周”更符合“中庸”本义所想要讲的,“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对于独断专行是很警惕的”(言外之意就是要“兼听则明,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另外,“独”在经典里也确实有作为“专”的例子,《易·晋·象传》“独行正也”,孔颖达疏曰:“独,犹专也。”《庄子·人间世》“其行独”,陆德明释文引崔云:“独,自专也。”可见,“独”与“兼”、“全”有反义,可以成为一对待。
7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既是讲学习之道——经常温习、反复琢磨、嚼烂吃透,是学有所得、内化于心的不二法门。延伸到做人则就是经常自省和反思,正是不可或缺的修养之法,乃慎独的基本功夫。
74、傅雷认为,当然不应该做吝啬鬼、守财奴,过分无度地追求物质,被金钱奴役,但是艺术家要想保持人格上的独立,只有建立切实的经济保障才有可能。所以,瞧不起金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因为不重视金钱而不会处理,最终吃了金钱的亏,成为物质的奴隶。重视理财,做好计划,总结一套预算决算的方法,这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处理好生活上的细节,都是为了更完美地享受人生。
7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性:本性。意思是:上天赋予的秉性,叫做人的本性;人能依照这种本性行事就是顺应天道;能够修炼好天道甚至推广它就叫做教化。
76、(言顾行,行顾言)出自《中庸》。意思是:说话时要顾虑到行为,行事时要顾虑到说话。
77、退休后要牢记这九九口诀表,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心情也越来越愉悦!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78、从精神意义的层面看,诚是仁的全部显现。《中庸》中的“诚体”便是“仁体”。含有运动和创造的性能。因此便有了:
7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出自《中庸》。意思是:在上位的领导者不骄傲的话,下面的人就不会悖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