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精品好句109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1、●陈光: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展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2、让他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点”,进而进行深入的探索,获......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1、●陈光: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展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2、让他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点”,进而进行深入的探索,获得学习思索的信心。阅读会打开思考的源头。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鼓励“后进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也可谓教育的一些成就罢!

3、★第一步: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让她先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再自己想想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父母包办,孩子执行。

4、36年的学校工作使我得出这样的信念:教小学儿童,首先就是教他们观察,教他们发现世界。

5、另一方面,大家都明白教育小孩要先给一颗糖,然后在鞭策一下,有错就改,无则加勉。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6、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7、那既不能表扬奖励(恩),又不能批评惩罚(威),那可以怎么做呢?

8、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9、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10、要记住,你给人们带来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931页)

11、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12、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给教师的建议》第231页)

13、•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14、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15、•要记住,现在对人来说,如同需要空气一样,需要细腻的感情,而思想的细腻,智力的丰富,是它的源泉。

16、手能够教会头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543页)

17、人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巨大的财富。(《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662页)

18、每一朵花都应该平等的开放,我们不能因为花期不同而轻易否定这朵花所具备的开放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赋异禀之处,我们身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教给他合适的方法或者给予鼓励。

19、与道德教育紧密相连的是美育。他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从周围世界(自然界、艺术、人与人的关系)的美里,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从而在自己身上来确定这些美的品质。”

20、现在我们来一一分析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危害性:

21、在家长学校的各组里,我们都要专门讲到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影响上保持一致的问题。这种教育影响的方向就是培养关心人、体贴人、待人诚恳、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抱善良的态度这些品质。如果儿童不在家庭里从事实际活动来加深和发展这些道德品质,我们学校是很难取得什么显著效果的。

22、苏霍姆林斯基常讲这个故事,他说:“因为这反映了人类精神的完美。人类的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地善良、温和、健康、真诚,相信人的美好。

23、尼古拉夫妇有六个孩子,每当尼古拉作完手术回家,妻子总是准备好一切,叫他休息。妻子说:"世界上没有比你的工作更辛苦了。"医生微笑着回答:“世界上没有比做母亲的劳动更辛苦的。”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医生每天早晨悄悄起床,到花园剪一朵玫瑰花,悄悄插到妻子床边。朦胧中闻到浓郁的花香,妻子觉得异常幸福。孩子们长大了,于是花瓶中就出现了两朵、三朵……六朵、七朵花。后来医生去世了,六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了,四处工作去了。可是每逢母亲生日那天,他们总要回来,向母亲祝贺,并在花瓶上插上七朵玫瑰花,其中一朵是代替父亲的。

24、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364页)

25、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教育的艺术》第73页)

26、•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27、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28、•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29、这就导致了在授课过程中偶尔进行的思维拓展学生都会觉得陌生。因而,我们应该在授课之余应该引导学生多多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同时,结合教材进行相关的专题阅读对于进一步理解教材也是相当有必要的,这是对老师的要求,但如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授课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充满趣味。

30、•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31、但是,把读书变成教师的精神需要,毕竟还是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容易捉摸的、易于检查的条件和前提的。这首先是时间——供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的空闲时间越少,他被各种计划、总结之类的东西弄得越忙,那么他对学生将要无物可教的那一天就来得越快。我们的教师集体遵循着一条规则:教师不写任何总结和汇报。除了教育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外,教师不写任何别的计划。课时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文献,它能反映出教师个人的创造性实验室的情况。对课时计划不规定什么固定的格式。当然,也对它提出一定的要求。这首先就是要对学生将要学习的理论性教材进行教学论的加工。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所做的课时计划,就是对课堂上应当发生的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最大限度的预见。

32、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33、每个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帕夫雷什中学》第91页)

34、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35、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36、(陪娃读书的娃她爸)观点(第24篇):我们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享受着他们带给我们的快乐,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又在不断的因为“教育”这个让人头疼的事情而困惑和苦恼着。并且,现在的孩子又难管,经常是各种方法用尽最后又还是回到老样子,让父母很为难。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真的是个长期的“持久战”。当父母们在面对孩子通常要持续长达十二年的学校教育时,我认为知道“不该做什么”,比知道“应该做什么”要更为重要些。

37、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创造性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一年比一年丰富起来,——这是教育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里指的是教师劳动的工艺学。例如,数学教师们一年年地积累教学资料——几种不同难度(不同变式)的应用题,教师和学生制作的直观教具等。教师为每一节课积累的资料每年都在增加,因此他也就没有必要再写课时计划了。地理教师每年在充实他的各个专题的直观教具册。

38、父母的恩爱,家庭的和睦会使得孩子性格开朗,懂得礼貌知感恩。而不和睦的家庭会使孩子懦弱、胆小、自卑、偏激。

39、书中表明,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30:50: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40、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发源地的动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

41、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1页)

42、最后,我想把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的一句话送给您,共勉:我们需要对孩子表达出不间断的信心和信任,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童年任何问题的态度。孩子们需要发自内心的勇气,让我们帮助孩子们发展这种勇气,并保持终身。——END——

43、苏霍姆林斯基问他:“你具备做爸爸的条件吗?”

44、人最大的胜利就是能战胜自己。(《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25页)

45、什么叫和谐发展?他说:“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和显示。”

46、几十年的学校工作使我确信,劳动在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

47、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48、家长的以身作则,遍及生活的每个方面。这里着重谈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49、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

50、在学校里,智育当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获得知识是为了以后能创造性地工作,造福于人类,成为一个文明的人。

51、     杂志上半月期聚焦:课程、教学、教材、评价及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下半月期关注:学校、学科、教师、资源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欢迎订阅、投稿(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及编辑费)。

52、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53、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它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超凡脱俗”的爱。帕夫什雷中学的教师们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他们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们的成长,在这上面也倾注了大量的爱心,对每个学生都给予关注和尊重,对每位学生都要做到不偏不倚,这就是他们的爱心的一个集中体现,因为每位教师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对学生的一个启示,点拨以及一个鼓励,都可能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也许老师的一声呼唤完全可以唤醒一个尘封的心灵。

54、当今推行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原因很多,有些是学校和教师无能为力的。但作为教师来讲,教育思想是否需要端正、教育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55、他还认为,劳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是变“我要”为“我给”的重要途径。要学会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艰难及分享劳动的成果,决不允许孩子只做一名消费者,只能“取”而不能“给”。

56、•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

57、当今推行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原因很多,有些是学校和教师无能为力的。但作为教师来讲,教育思想是否需要端正、教育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58、他强调,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

59、      他要求家长: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良好环境,学会爱孩子。

60、1960年他写了一本书,就叫做《要相信孩子》。这是他的教育信念。他说:“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创造条件使这些学生能最充分地发展这些长处。”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这种信心。

61、所谓真正地有知识,这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地反复思考过;而如果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反复地思考过,如果知识变成了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变成了他自己的观点,那就意味着知识已经成为信念。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一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由此我们还是得出那个同样的结论: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知识——这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方面之一。

62、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63、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当我们感到内力不够需要充电时,马上打开这本教育名著,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不虚此行。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陪伴下,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全身心呵护孩子幸福的童年。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5利用暑假的一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的感受颇多。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和中肯的劝告。

64、绝对不要放松对孩子早期的教育工作,要慢慢把孩子引向我“应该”服从别人的“需要”这样一个正确的轨道。让孩子敏感地从大人的眼神中看到大人的情绪。孩子应该知道大人今天高兴还是不高兴,是累了还是不累,是病了还是没有病。要让孩子知道,我有愿望,别人也有愿望,为了别人的愿望,我要克制自己的愿望,并肯为别人的快活而牺牲自己的快活。要让孩子懂得,我长得这么大,父母为我已付出很多,生活当中的许多幸福应留给父母,因为生活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就这样逐步引导孩子关心周围的小朋友,鼓励孩子为集体、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限制自己的愿望,从小爱父母、爱小朋友,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65、如果你想使你的学生也写出这样的文章来,那么首先就要引导教师热爱书籍和语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692页)

66、孩子,这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育人三部曲》第28页)

67、讲到这里,当我们的父母改变了之前的传统方式后,孩子有可能会不习惯,可能会用“变本加厉”的行为来试探父母的回应——你们这又是用什么新把戏来对付我。

68、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232页)

69、但是管教必须满有爱心,可以让孩子有肉体上的疼痛,但是不可以让孩子有心灵的创伤。

70、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树立家长威信,家庭成员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采取一致意见,不要在教育孩子时发生矛盾,甚至在孩子面前吵起来。这样会降低家长的威信,且效果很不好。因为父母意见不一致,就意味着父母自己也不清楚什么对,什么不对,那么父母的话就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孩子就会养成不听话的习惯。假如有老人的话,还要说服老人持一致意见。意见一致,家长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教育效果就很显著。

71、•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

72、在苏的观点中,他提出了“学习上的成就”概念。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认真体会这个概念的深层次的含义:学习上的成就,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定。而针对这样不同的标准,我们需要做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冷嘲热讽。

73、学校的教学不是干巴巴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搬入另一个头脑,而是每时每刻在进行心灵接触。

74、作者又举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公开课,由于他上的太出色,听课的教师与视导员听得太入迷竟然忘记了记录。课后,听课的教师对他说:“你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有感染力,你花了多长时间准备这节课?”那个老师老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75、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76、      本文为小编精心整理,篇幅较长,内容非常生动有价值,希望读者能耐心阅读,欢迎收藏转发。

77、对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经验证明,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给教师的建议》第427页)

78、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79、我们全体教师敢于正视真理,虽然这个真理是严峻的。我和教导主任又去记录了几节课,又把在其他课上(历史、物理、化学课上)的逐字逐句的记录读了一遍。情况并不像生物课上那么严重,但是几乎在所有的课上,教师的讲解都不符合语言修养的许多基本要求。而最主要的、使全体教师深为忧虑的一点是:对于概念的解释不够明确,教师力求用语言手段创造的那种表象模糊不清以至有些混乱,然而没有清晰的表象,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由具体到一般的过渡就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得不深感遗憾地、痛心地承认:是的,我们还不会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而鲜明的形象正是儿童思维的出发点和源头。

80、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27页)

81、再想想自己的备课,我只是在单纯的为准备一节课在备课,单纯的在备学习活动中的素材点,怎么样和这个老师一样,将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与教学结合起来了,这是我要思考的东西。

82、因此,只有当劳动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需要时,它才能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应当让孩子从童年开始就领略到劳动的乐趣。在帕夫雷什中学,不同年龄儿童都选择了相应的劳动。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保健工作。

83、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家长要爱孩子,要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

84、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也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非常热爱教育事业,非常热爱儿童。

85、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

86、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与情感教育相提并论。他认为,所有在德育手段不能达到的精神世界,美育的手段都能触及它。听一支曲、看一幅画,能给人以“无言的”陶冶和感染,打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进入精神世界。

87、不要教孩子去空讲漂亮的言辞,也不要让他们在没有任何需要付出精神力量的具体情况下,去表露强烈的感情。如果驱使孩子们按指定意思去表露感情,就会把他们培养成喜好吹嘘、不讲原则、只善辞令的空谈家,也就是说,最终让他们成为冷漠无情的人。

88、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89、任何时候也不要满足于一般成绩,要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867页)

90、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做父母后如果愿真正担负起责任的话,就会有“第二次诞生”。

91、什么叫和谐发展?他说:“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和显示。”

92、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被所谓的‘’爱和赞美‘’的教育理念所充斥。实际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味的表扬和赞美,培养的只是一批批脆弱的,缺乏意志力的瓷娃娃。

93、我们父母和孩子本来就是一条战线上的,可是当有问题出现的时候,却经常见到的是,父母拿着问题想要来搞定孩子,结果就是矛盾骤起,鸡飞狗跳。父母们把孩子放在对立面上时,孩子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对立,想对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跟你是站在一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吧。

94、•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95、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非常公平的路,不计较天赋和出身,只看重努力和付出。奖惩分明,赏罚有度,让小孩有了正确价值观,才能认真学习!

96、如果没有童话,儿童的完满的智力发展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30页)

97、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

98、教师上好一堂课要做毕生的准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663页)

99、每个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学科的出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802页)

100、2-3岁:儿童开始学习语言,并能独立行走,开始用身体探索这个世界。这时家长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儿童足够的探索保护。他们喜欢挖洞,就让他们挖个够!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规则意识可以初步建立,家长可以适当使用恩威并施的方法,但提前讲清楚道理,坚决不能体罚孩子。奖励可以是孩子喜欢的东西,惩罚可以是剥夺孩子喜爱的玩具或游戏时间。

101、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帕夫雷什中学》第10页)

102、“怎样解释天空这个概念呢?”一位教师惊奇地说。“那里,那就是天空……”——他用手指着说。但是难道可以一直让学生用可以看见的形象来思维吗?我们的语言的缺点就正在于此:由于我们不善于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我们就使得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感到困难,——需知抽象思维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的,而概念又是在以语言创造的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103、所以很多家庭会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施恩,一个施威,在恩和威找到平衡制定规则,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从而健康的成长。

104、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2页)

105、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106、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在人的和谐发展中,他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

107、他还提出:“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蕴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就是使每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表现,这就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108、对祖国、对劳动、对长者、对别人的关心,都应在孩子开始观察、开始认识、开始评价周围世界的时候就着手培养。

上一篇:祝福老师的句子简短8个字精品好句37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