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 1、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
1、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2、要有独立的职业。作为教师,除了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积极向上的学习、做事态度,还要为教育事业“生利”。
3、其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些学生已经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以更直接的方式参与学习。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学生不再是听老师在那枯燥乏味的讲,而是自己亲自做试验得出结论。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
4、凡是成功的人,都有很高的境界。自古以来境界不高的人,贪婪算计的没有一个能成大事的。追求知行合境界高,宽阔的胸怀可以广纳贤才,收获人心,成就伟业。在追求高境界过程中,才能更有动力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5、 为了更好地推进平民教育,陶行知决心从城市走向农村。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
6、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乐,似乎要把教学合而为一。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三个理由。
7、(语出)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8、要有健康的身体——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9、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10、陶校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好啦!我们今天的民主探讨到此结束。”
11、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12、我们必须建立“健康堡垒”。要建立健康保垒,必须注意几点:
13、 “教的法⼦必须根据学的法⼦”,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的能⼒进⾏细致的了解,从⽽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创造能发挥他们⾃⾝能⼒的学习情景,使每⼀个学⽣都能达到学习⽬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避免学⽣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失去兴趣,产⽣厌烦⼼理。
14、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
15、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16、越加艰难的时局,使得陶行知不可能再有条件创办晓庄师范那样的基地,他唯有通过这些朴素而实用的制度,才能维系自己的教育理念——即便到了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他依旧没有忘记“教育救国”——他创办的育才学校即是明证。
17、在经历过动荡时代之后的陶行知,全身心投入中国教育事业,将毕生所有的研究与先贤之学,倾囊而出地奉献,这就是他的终生信仰,正是印证了北宋张横渠四言中的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18、第教学做合一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数学的学习活动,情感与态度方面有新的发展的理论,其实与陶先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建构主义学者也认为,“学习数学”应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现实、有趣、开放和具有探索性的数学教材和学习内容才是学生“做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在招考营业员”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在“我是小顾客”活动中,通过付币、找币巩固了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之间的互化。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怎样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19、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20、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21、1946年4月21日,陶行知在育才中学讲演《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短短几日在大任小学、圣约翰大学、大同中学、沪江大学……到处都留下了陶行知的身影。6月23日,上海各界争取和平反对内战代表团赴京请愿,陶行知在北站五万人欢送大会上发表演讲。
22、“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23、 疫情期间,我读了《陶行教育名篇》,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平民教育家,他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特别他的乡村贫民教育践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调整和改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简单说一下自己的体会:
24、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是一种讲内心“省察克治”的唯心主义道德修养学说。他所谓不曾被私意隔断的知行本体,就是指“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的良知,认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行。他的“致良知”即知行合就是“去恶为善”、“去人欲,存天理”的工夫。他声明:“我今说个知行合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25、“社会即学校”是对待统教育中的封闭性的一种挑战,是在批判杜威“学校即社会”基础上提出的。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应当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围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茶馆、戏院、破庙、茅棚等,都可以成为大众的课堂。这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在这里教育不是少数贵族的事,而是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事。他主张把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26、 这些观念对陶行知影响极大,余子侠教授说:“所谓‘知行合一’的行,并不涉及对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仅仅是内心修养功夫的一种行为意念或意志方向,丝毫无意助益社会环境的改造和客观世界的变更。”而西方教育理论则表现为“一种外向扩展进取的意志的培养和锻炼”,“有了这种理论武装,陶行知早年积蓄的‘内圣’功夫,开始转化成真正实现‘外王’之道的内在动力。这种‘外王’之道之根本目的,即在于成为改进社会改造环境的真主宰。”
27、 众所周知的是年级越高,体育课时越少,到了高三或初特别是进入了最后一学期和冲刺倒计时的高压学习阶段,几乎都是取消了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一味的把学生圈在教室里,不停歇的听课和无间断的刷题。
28、不知道大家对“知行合一”这个词,有什么自己的认识。”知行合止于至善。“什么意思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29、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自己幸福而办的教育。
30、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二理由。
31、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32、斯人已逝,但其关于教育,关于生活的许多真知灼见至今仍值得人们学习、借鉴和思考。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重温陶行知教育小故事,以此缅怀,并与大家共勉!
33、他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34、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师傅同意了。
35、 学生成为农民,自然放下身段,和周边的乡村连成一体,下意识地参与乡村建设。晓庄师范开办后不久,就在周围开办了平民学校、乡村医院——“改造社会”的口号,此时已经完全落实到行动中来。
36、 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杜赞齐曾说,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人都有可能成为甘地式的人物,但他们最终都没能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政治和权力的产生使得他们必须首先获得权力才能实现理想”。
37、陶行知把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博学多识,严谨治学,一切为人民大众教育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留给我们的教育思想需要我们去执行和发展。《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初闻“爱满天下,知行合一”,还是在大学军训时,懵懵懂懂,只知它是校训,要记。却不知这几个字如随风潜入夜般陪伴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润物细无声般深入我心。
38、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著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的国情,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使我为之折服。
39、 因此,我在“考前加压,高效冲刺”的咨询中,根据不同性格特征和心理情绪的学生,不同程度要求并反复强调的“加强运动和娱乐”也是最难贯彻的。
40、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41、 1923年8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成立,陶行知开始大力推广——从他写给妹妹陶文渼的信里就可见一斑,“我过几天还要到军队里,工厂里,清节堂里,监狱里,济良所里去推广平民教育”。由于陶行知等人的工作,南京一地就出现了126所平民学校,学生近5000人。日后,陶行知还组织编写《平民千字课》、编辑出版《平民丛书》、《平民周刊》等。此时的陶行知,通过平民教育运动,似乎已经看到当初“以教育促共和”的理想正慢慢实现。他说:“我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我深信平民教育一来,这个四通八达的社会就要来临了。”
42、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自己幸福而办的教育。
43、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定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知先生,走进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细细品读文集,崇敬和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先生对教育的这份执着和热爱所感动。
44、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45、 他舍弃了所谓的“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直接喊出“大众教育”的口号。
46、王阳明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王华曾任礼部左侍郎,在1499年,王阳明中了进士,先后任刑部、兵部主事,1506年由于与大宦官刘瑾(因残害忠良,最后被陵迟处死)结怨,贬到了贵州。1510年升为知县,到1516年又升任右佥都御史,浮后做到了右副都御史。晚年聚众讲学,在世时著作就被弟子们刊刻印行。
47、 董必武有诗曰:“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我们当踏着他为我们修筑的阶梯继续攀登,而不是消闲地站在山下袖手观山,望山而拜。
48、 在这之后,“民主”就变成了一种实践。他加入民盟、参加“上海人民呼吁和平入京请愿代表团”,都是为了表达“我们不要假装的民主”。直至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曾经预料李闻惨案之后的“第三颗子弹”会打在自己的身上,不料,却因脑溢血突发而逝世。
49、 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已到了人的手上,就全变坏了。”就是对当代教育的最大警示。
50、事实告诉我们,大人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人。
51、通过陶先生改名,我们可以看出他教育理论认识论的转变。从盲目---到“知行合一”---到“行知论”。
52、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53、立心天地,恒以一德,继承先贤之学,笃定一个时代信仰。
54、第一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55、毛主席称赞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用四个字概括他为“万世师表”,董必武更是称赞其为“当今一圣人”
5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57、他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