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篡晋精品好句69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刘裕篡晋 1、晋军一路继续追杀桓氏余孽,刘怀肃在石城追上冯该,将其阵斩。桓谦、桓怡、桓蔚、桓谧、何澹之、温楷等人都逃奔后秦。 2、晋朝皇室名誉扫地。东晋的皇帝可以说非常......

刘裕篡晋

1、晋军一路继续追杀桓氏余孽,刘怀肃在石城追上冯该,将其阵斩。桓谦、桓怡、桓蔚、桓谧、何澹之、温楷等人都逃奔后秦。

2、晋朝皇室名誉扫地。东晋的皇帝可以说非常憋屈。他们不得不与世家共天下。就是这样还常常有地方军阀因对朝廷不满而发动叛乱。就比如王敦、苏峻等人。再经历朝中司马道子乱政,司马皇室名誉扫地。等到桓玄起兵,攻入建康,废晋,自立为帝。晋朝皇室彻底丧失人心。皇帝的威严与神秘全部丧失。也便失去了统御能力。(刘裕篡晋)。

3、桓玄又兴修宫殿,建造可容纳三十人的大乘舆——这种乘舆也就一个用途,让桓玄即使是出行的途中也可以爽。

4、  北魏兴起:道武帝拓跋珪 太武帝拓跋焘 (三武灭佛之一) 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

5、针对童岭老师的报告,仇鹿鸣老师同样提及刘裕北伐与桓温北伐的比照,指出从中应再度审视北伐是否真正是“恢复志向”与理想主义的选择,避免因意图与传统的现实主义、高度政治理性计算讨论拉开距离而产生的矫枉过正;而在政治话语与实际行动中,他也认为需要有不同把握——“造宋”与“复汉”不一定矛盾,前者是实际行动,后者是政治话语,二者之间应否高度对立需要再斟酌。徐冲老师对这篇报告也提出了几点疑惑,涉及如何理解“天命”的“小”与“大”、“篡晋”说南北朝记载的史源关系,以及如何理解史书文献中赫连勃勃与刘裕在“约为兄弟”之外同样存在的丑化敌对的措辞与记述。

6、宋代张预编的《十七史百将传》,以及明代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都将长孙晟列入其中。

7、自汉武帝起,中国古代帝王便有《起居注》,用来记录他们的言行举止,多数时间都可以作为史书的补充资料。按常规说,《起居注》一般都是由著作郎来写的,但是在逃亡路上,桓玄亲自写起了《起居注》。

8、于是,他又写信骗杨佺期:“谁说粮食没了?我这儿粮食多的是!你来吧,咱一块弄死桓玄!”(刘裕篡晋)。

9、一连串的杀戮和赐死,慕容熙终于坐稳了王座。

10、可惜司马德文的好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事情要从司马德文的妻子生下一位儿子说起,在司马德文从皇位上下来后,他与妻妾居住在秣陵,后来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此事被看管人员报告给刘裕。

11、刘裕曾到京口竹林寺,并独自躺卧在寺内讲堂内。一众僧人竟看见他上面有五色龙形物体出现,大感吃惊并告知刘裕,刘裕则十分高兴起说:“僧人是不会说谎的。”有言曲阿、丹徒有天子之气,而刘翘的墓就在丹徒,当时一个叫孔恭的人擅长占卜墓穴吉凶,刘裕一次就在父亲墓前问孔恭,孔恭就言那是不平凡的墓地。

12、就在司马元显刚要出兵时,听闻桓玄军已经抵达新亭,就弃船退守国子学,并陈兵于宣阳门外。军中将士因司马元显的举动人人自惊,又传言桓玄已经抵达南桁,司马元显就想退入宫中,士兵却已经开始各自逃散,司马元显想逃跑就只有张法顺一人跟着,最后被桓玄军追上俘虏。

13、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之乱爆发,建康被叛军占领,陶侃的儿子陶瞻被叛军杀害。平南将军温峤邀请陶侃出兵一同勤王,陶侃不愿去。温峤便在书信中以苏峻杀害陶瞻的事来责备他。陶侃的妻子龚氏也力劝他出兵,陶侃连儿子陶瞻的丧礼也没有来得及参加,就戎服登舟,昼夜兼程,与温峤、庾亮等人会合在石头城(今南京)下,大家推举他为盟主(主帅)。就要展开决战时,陶侃认为贼兵强盛,不可硬攻,当等待时机以智而破之。监军李根建议在白石修筑营垒,陶侃采纳了。于是,大军连夜修造,天亮时就造好了。叛军看到新建成的营垒,感到惊奇和害怕。叛军只好转过头去,猛攻东晋都城大业。陶侃诸将要求回去救援,长史殷羡建议:“陆战我们不如苏峻,如果派人去救大业,大事难成。现在应该急攻石头城,苏峻必定会再次回头救援,这样大业就解围了。苏峻来回折腾,变成疲惫之师,我们埋伏在半道就好消灭他了”。陶侃听从了殷羡的建议,苏峻果然丢下大业赶回支援石头城。诸路大军和苏峻大战,杀死了苏峻。苏峻一死,叛军大乱。陶侃与诸军乘乱攻入石头城,斩了苏峻的弟弟苏逸。

14、回顾刘牢之的凄凉遭遇,一向“人间清醒”的刘裕可不愿意重蹈覆辙。

15、但即使如此,经过两次北伐,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皆为东晋所有。将南朝的防线推进到了潼关、黄河一线,保障了江淮流域。此等北伐之功,也已经是东晋自偏安以来,最大之战果,历数东晋名将: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他们皆无法与刘裕比肩。当然,之后的南朝数代,就更无人能够与之相比了。纵观中国历史,在北伐这件事儿上干得比刘裕更出色的,估计也就朱元璋一个了。

16、谢琰、刘牢之,是当年淝水之战中的关键人物,可以说没有他们俩,就没有淝水之战的大获全胜。

17、当时刘裕与何无忌、刘毅合谋起兵讨伐桓玄。刘裕攻克京口,进入建康,司徒王谧推他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义熙元年(405年)刘毅攻破桓振军队,三月,晋安帝司马德宗返回建康,任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刘裕坚辞不受,多次要求回地方上去。虽然朝廷百官劝请,安帝亲自到他住处相留,他也不答应,于是授都督荆司等十六州诸军事,兼兖州刺史。次年冬,又被封为豫章郡公。

18、永嘉七年(313)四月,晋怀帝司马炽被刘渊毒死的消息传到长安,司马邺才正式登基,是为晋愍帝,改元建兴。

19、没办法,众大臣只好改弦更张,上奏请慕容熙进位。

20、后来,刘裕篡晋,建立刘宋。疆域没有再扩张,反而是刘义隆还丢了黄河北岸的土地。但整个南朝,宋的疆域是最大的,军力也是最强的,可与鼎盛时期的北魏争锋,这都是刘裕北伐奠定的基础。

21、邀访学者论坛| 仇鹿鸣:唐代藩镇变乱模式的演化——以晚唐昭义军为线索

22、桓玄没搭理他,挣开马鞍,一路狂奔到石头城与殷仲文会合,随后乘船沿江南逃。逃跑路上,桓玄好几天吃不下饭,左右侍从进献粗饭,桓玄咽不下去,几乎噎死,幸得桓昇还有点急救常识,好歹救了过来。

23、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他要真有十万大军,早就扑过来了。后来发现当时后秦只有一万人马在洛阳,而且死活不肯出兵。刘裕识破计谋后,一直不肯撤兵,这老脸算是撕破了,后秦也表示比较尴尬。慕容超想要投降,却被刘裕严词拒绝。

24、刘裕本身能力极强,难逢敌手。不得不说当时的刘裕绝对是世间少有的军事天才。再加上恰逢天下大乱,正是他大展拳脚的机会。尤其是越到后期其用兵越是老辣。世间没有能够与之匹敌的对手。就连如日中天的北魏都只能退避三舍。这样的强人有什么影响?就是哪怕刘裕遇到任何的困难,总能以自己强大实力平息动乱,加快了其抢班夺权的速度。

25、  刘裕改朝换代还未完成,一但北伐,远离东晋朝廷权力中心,结果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

26、他向北攻灭南燕,尽杀南燕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后来又灭亡后秦,收复了故国王都长安城。当时如果不是东晋后方不稳,东晋朝臣们大都胸无壮志,不赞成继续北伐,刘裕很可能就一路横推,定鼎中原了。

27、姚兴坐在汾水西岸,眼睁睁看着姚平他们走投无路,却没有力量能够救援他们,全军上下不禁失声恸哭,哭声震撼山谷。随后,姚兴又多次派遣使节去向北魏国请求讲和,拓跋珪坚决不许,乘胜对蒲坂发动进攻。后秦守将姚绪坚守不出。

28、后来刘裕已经无法满足极高的封赏名号,悄悄派出心腹王韶之去杀死了晋安帝,随后将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推上皇位,显然,司马德文是一位傀儡皇帝,史称晋恭帝。

29、所有的心腹、亲人都在力劝刘牢之不要站在桓玄那一边。

30、檀道济,东晋太尉刘裕麾下将领之一。其时,东晋的邻居后秦败西秦灭后粱,成为了中国西北地区最强大的国家。而东晋,也完成了国内平乱。接下来,便是后秦与东晋的两虎相争了。

31、  可是,战乱来了,不保护行吗?数数东晋立国后的各种叛乱起义,先是王敦,逼得晋元帝白衣投降,后是孙恩卢循,打得经济一团糟,后又有桓玄,刘毅等,尾大不掉,东晋巴掌大的地方,就没停过战火。

32、被围城两月之后,吕隆终于熬不住了,这两个月内,想杀了他给后秦纳投名状的人数不胜数,他只好亲自派遣使者向后秦请求投降。姚硕德经后秦朝廷批准,任命吕隆为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建康公。吕隆派遣子弟及文武大臣五十多家到长安去做人质。

33、凉州人不干了,他们派主簿胡威前往长安拜见姚兴,请求让王尚留任。

34、但每次在贵族圈内举行骑马射箭比赛,长孙晟都独占鳌头。

35、而对于李晓红老师的报告,仇鹿鸣老师指出,研究东晋末年历史时,学者们往往将门第门阀看作高度稳定的概念,但事实上,东晋前期门阀都不是一个稳定的概念。概念可以是流动的,甚至可以在当世人的例子中得以重塑。田余庆先生解析东晋门阀政治的精彩之处,正在于将门第视为流动的(尽管也有一个大的框架),并非严丝合缝,而是在一个格子里有上下滑动的余地。徐冲老师则从史源学角度出发,关注报告中刘毅事迹表述对比中与《宋书》有别的《晋书·刘毅传》,认为《晋书·刘毅传》很可能来自于刘宋国史,其记述并非完全排除了刘宋王朝的政治性影响,亦有可能在刘宋国史中对于刘毅事迹的记述有一定的可靠性,《宋书》的反映并非遮蔽而只是详略的不同。

36、当夜,慕容德病情加重,紧闭双目,说不出话,眼瞅着就要不行了。

37、刘裕进入长安后,本想好好经营关中,不料,健康突然传来刘穆之病死的消息,刘裕害怕丢失根本,布置好长安防务之后匆匆返回。

38、同时,桓玄称帝后为消除隐患,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杀北府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39、于是,汉武帝在当地设朔方郡、五原郡,移民10万屯垦,又重新修了秦代的旧长城,派兵驻守。卫青升为长平侯。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骑兵赶走了匈奴的右贤王,生擒匈奴王子10余人,凯旋而归。汉武帝破格提升卫青为大将军,成为全军的统帅。又称为河南之战

40、最重要的是,长孙晟在突厥跟随沙钵略可汗游猎之时,将突厥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等等要情悉记于心,对突厥之事了如指掌。

41、五月,沮渠蒙逊率大军抵达张掖,田昂的侄儿田承受砍开城门,段业的左右侍卫们也都跑散了。沮渠蒙逊顺利进城,段业乞求活命,沮渠蒙逊没有答应,还是把他杀了。

42、刘裕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部署,那是因为当初刘敬宣伐蜀的时候,就是走的内水。所以这次谯蜀一定会认为东晋大军从外水进攻。这是正常思想,可刘裕又一想,对方肯定知道自己足智多谋,故布疑阵。所以谯蜀一定认为刘裕还是从内水进攻。所以谯蜀铁定会把重兵安排在内水。

43、这个时候得罪刘裕这颗冉冉升起的强大将星,绝对不是什么好的选择。跟刘裕交好关系,回头万一北魏打过来,东晋还能帮帮忙不是吗?

44、刘毅得到讯息,加速行军,先至巴陵斩杀王稚徽,又派何无忌、刘道规进攻驻守马头(今湖北公安县东北)的桓谦和驻守龙泉(古水,即龙川)的桓蔚,皆大破之。

45、眼瞅着孙恩的部队距离建康已经越来越近了,满城百姓人心惶惶,非常恐惧。

46、檀道济与谢晦为何如此了解彼此?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47、 一年后,褚灵媛的哥哥来找妹妹,褚灵媛在外室和哥哥谈完话,回到内室时,司马德文已经倒在血泊之中,一命呜呼。。

48、婚后不久,臧爱亲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刘兴弟。没有子嗣并不曾影响刘裕对结发妻子的情意,而臧爱亲面对奢华所表现出来的节操,更深得刘裕的敬重。但夫妻重聚后的日子并没有多长久,义熙四年正月,臧爱亲病逝于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年四十八岁。

49、这样,长孙晟在突厥停留了一年多之后,坚请回国了。

50、骠骑将军吕超劝吕绍尽早除掉吕纂,吕绍也不听从。

51、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

52、如此“不嫌事儿大”,结果就是出大事儿:刘裕前脚刚走,沈田子与王镇恶后脚就窝里反,先是王镇恶被沈田子所杀,然后沈田子又被刘义真的幕僚王修正法,没多久王修又被刘义真冤杀。强悍的东晋大军陷入内乱,被趁虚而入的夏国军队一顿吊打,好不容易拿下的关中平原丢了个精光。如此被司马光叹为“得之艰难,失之造次”的闹剧,就是刘裕的猜忌心惹得祸。

53、公孙五楼虽然得到慕容超的宠信,但慕容超给予他的封赏并不能满足他的野心,再加上慕容钟和段宏等人始终对他存有威胁,因此他不断地向慕容超进献谗言,污蔑慕容钟,一方面想要除掉对手,一方面也能够独掌朝政。

54、因为这家伙虽然能力很强,但是非常缺乏政治远见和大局观。

55、胡威哭了:“我们凉州离中原遥远,土地又荒僻,全靠陛下英明神武,州牧施行仁政,百姓同心协力,这才保全至今。可如今陛下却用凉州子民换了三千匹马、三万只羊,如果说国家需要马羊,只要一道公文,我们凉州三千多户百姓,每户捐献一匹马、十只羊,一天之内也便办妥了。陛下如此贵畜轻人,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啊!当年汉武帝用尽天下财力,开辟河西疆土,从此斩断了匈奴右臂。现在陛下却无缘无故地放弃了五郡忠良,反而资助残暴的敌虏,这绝不只是我们一州官民坠陷于生灵涂炭的深渊,也将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巨大忧患啊!”

56、为啥汉朝延续四百年且有较长的稳定发展的时期,而魏晋早期就开始乱得一塌糊涂?

57、其时,檀道济正准备从都城建康回到他镇守的寻阳,继续为国守一方平安。檀道济被逮捕时目光如炬,一边摔下帽子一边大喝:“乃坏汝万里长城!”据记载,檀道济死日,建邺地震白毛生,似是天地同哀。

58、桓玄得知前线战败的消息后,大惊,派桓谦与何澹之率军两万前去抵御。刘裕破釜沉舟,抛弃粮草,率军直抵覆舟山,以老弱残兵登至山顶,多插旗帜以迷惑桓玄。桓玄得到斥候报告,说刘裕军队难以计数,桓玄惊慌,一面派兵增援,一面准备船只逃亡。

59、在江乘、罗落桥之战结束之后,桓玄派出迎战刘裕的先锋部队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了。

60、叛军一看,对面闲情逸致、神情自若,这是有事儿啊!

61、刘裕对门阀制度的担忧也非常大,害怕对皇权造成威胁,于是刘裕开始大面积选拔录用寒门子弟,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寒门士子开始参与到朝政当中,这是后来“寒人掌机要”的开端。

62、传说刘裕出生时,有神光照亮室内,当晚还降甘露。

63、历数荆州刺史桓玄的罪状,任命尚书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加授黄钺。

64、 天出异象,刘裕岂能不理,当时传有谶语,“昌明之后有二帝”,是说昌明~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后,晋朝还会有两任皇帝,这时候,东晋的皇帝是司马曜的儿子司马德宗,刘裕哪有时间等待两任皇帝死后,再去篡位。

65、更为过分的是,桓玄开始安排手下人给他进献祥瑞了。

66、注释2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3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著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4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5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6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7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8猛志:勇猛的斗志。9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十讵:表示反问,岂。读山海经·其十鉴赏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67、地方军阀被迅速扑灭,其他国家的援助也没能到位——北魏国正忙着收拾高车部落余孽,南燕国主慕容德本来已经调集步、骑、车三军合计三十七万众,意欲讨伐桓玄,也在公卿大臣的劝阻下没有出动。

68、宋室内哄是指南朝宋时因中央威权下移,宗室掌握地方权力而导致的内讧。

上一篇:家长的话简短精品好句110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