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异同精品好句36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异同 1、最后,两者对于神的看法也不同。孔子尊重等级制度,认为祭祀先祖是必要的,所以也就承认鬼神的存在,但是孔子对于鬼神是很理性的,他主张敬鬼神而......

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异同

1、最后,两者对于神的看法也不同。孔子尊重等级制度,认为祭祀先祖是必要的,所以也就承认鬼神的存在,但是孔子对于鬼神是很理性的,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苏格拉底则不然,在苏格拉底之前,德谟克利特的院子论与阿那克萨各拉的努斯都是机械的,所有的运动都是偶然的,但是实际上世间的运动都是必然的,所以,苏格拉底认为有神的存在,并且神是有意志的,神按照善的目的为世间万事万物做出安排。(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异同)。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常常通过一系列机智地安排好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他常以“无所知”自勉,为承认自己无知是认识真理的第一步,所以他并不是以一种对答案似乎早已了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情境,而是把教学看作是充满着疑问的,他自己首先扮演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的角色。当学生尝试着问答了一个问题之后,他又会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来证明的答案是不恰当的。通过一步步地反诘,使得学生了解他先前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先前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这样就会迫使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所着眼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激发人们自觉去探求知识,其教学方法定名为“产婆术”便深刻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指导思想。  

4、追求知识的传统与独立的批判精神的结合,应该是知识分子的特质,西方的知识分子的这种特质有利于科学的进步。中国读书人缺乏西方知识分子那样追求知识的传统,更多地流入或依附于政治领域。(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异同)。

5、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就是问答式教学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该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在今天美国的一些顶尖寄宿中学采取的“圆桌教学法”就来自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

6、重视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他们都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重要内容。

7、(1)儒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孟子提出“仁政”思想;荀子提出“仁义”“王道”“人定胜天”的观点。儒学成为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不被统治者重视。

8、本书主要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和诠释中国文化及其特质。也是作者在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前十年的学习过程与思想倾向的反映,从最早发表的学习哲学史方法论的《札记》,到方法学的自觉,从地下发掘的简帛到地上传世的文献,从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索到中西哲学比较的笔墨官司,从中国哲学的特色到华夏文化的要义,均有所涉猎。 

9、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孔子“亲亲互隐”是鼓励腐败吗?——德教及刑罚的慎重、程序化与私人领域保护

11、孔子: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2、苏格拉底身处雅典民主制面临危机的时代,公民各行其是,政客趁结d营私,造成审判的不公正,而苏格拉底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所以苏格拉底希望教育能够促进政治的发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

13、(1)相同点:都主张“仁”与“善”;都重视人文精神,关注人与社会。

14、教学中,孔子或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或采用反诘的方式鼓励、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或与学生展开讨论,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寻求结论。而且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其教学方式方法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15、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如回答错了他则用暗示性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16、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古希腊知识分子具有独立性,中国古代文人具有依附性。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思想,专制制度下的国家权威重于一切,民主制度中则人权最神圣。这样的不同社会制度与教育,也决定了中国与西方知识分子人格特征的不同。

17、古希腊文化中关于人自身的觉醒,最著名的就是那个“斯芬克斯之谜”。当俄狄浦斯面对“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走路”的疑问而回答出是“人”的时候,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首次被推上了历史舞台,之后的苏格拉底将这一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反思,终于使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天上转回了人间,如果说前者从文学的角度发现了人,这种人自身的觉醒还处于自觉不自觉的状态的话,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反思则首次从正面回答了人的问题,尽管在苏格拉底心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全能的“神”,但严格来说“神”仅仅是苏格拉底阐述其思想的一个载体而不是主宰苏格拉底的“上帝”。

18、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内圣之道,“学而优则仕”反映了孔子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想。两种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

19、《尸子·广泽》《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与《吕氏春秋·不二》中的真理史观之异同 

20、2016的9月,我的实习还没有结束,但也是因为这份所谓的需要很高“EQ”的实习,让我彻底地看清了自己,或许真的不太适合去一个需要每天扮演百面玲珑的角色的工作(这并不是贬低我的本科专业,可能更多的是工作特点本身的需要)。加上,我也不想永远处于工作状态,一年中没有几个星期连贯的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于是我不想再去从事本专业了,开始踏上了教育学考研之路。

21、《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代汉语中“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宋代名儒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22、第两者都主张修身,孔子主张修身,君子与普通人不同之处就在于可以通过修身克制自己内心私欲。苏格拉底则主张听从善的教诲,心中有了美德,有了善的概念就要听从自己内心善的教诲。

23、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这种答问方式,即有针对性又有启发性,也反映了孔子的“善待问”。有时孔子对待学生的提问,则不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出问题,或反问一句,让学生思考并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后孔子才对学生的意见加以肯或否定。有时孔子对发问者的问题,好象自己一无所知,“空空如也”,不作正面的答复,而是尽量从问题的正反两面提出问题,启发问者思考,克服疑异,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叩其两端而竭焉。”这说明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灵活而生动的。

24、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启发式教学法是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它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来进行,如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法、讨论法、谈话法等等,这些方法虽然各有特定的运用要求,特定的作用,但如果教师能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变能,运用得当,都可以起到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25、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6、接着,孔子主张温故而知新,苏格拉底则强调要不断地从已知中找出矛盾,接近真理。

27、(4)道家:老子开创、庄子继承,提出“道”的哲学思想、辩证思想和“无为”的治国思想。在西汉初年成为主流思想。

28、1-都注重研究人这个命题。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

29、在教育内容上,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和孔子所倡导的道德教育对于我们教育内容课程的设置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社会愈发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起德育。一个优秀学生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卷面上的分数,他的德行他的三观都应该是健康向上的。令人震惊的“北大学子弑母案”在令我们觉得错愕不解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为什么如此优秀的学生却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这是教育的缺失,在成长的过程中,德育没有做好,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没有达到,他或许只是一个缩影,让我们去反思当今教育的缺陷和不足。

30、“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孔子的伟大思想对于整个中国的历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也指导着我们当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作为古希腊三贤之一的苏格拉底的思想也是凝结了丰富智慧的结晶,前面我们已经详细比较论述了二者的教育思想,下面分析带给我们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

31、最后,两者对于神的看法也不同。孔子尊重等级制度,认为祭祀先祖是必要的,所以也就承认鬼神的存在,但是孔子对于鬼神是很理性的,他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苏格拉底则不然,在苏格拉底之前,德谟克利特的院子论与阿那克萨各拉的努斯都是机械的,所有的运动都是偶然的,但是实际上世间的运动都是必然的,所以,苏格拉底认为有神的存在,并且神是有意志的,神按照善的目的为世间万事万物做出安排。

32、和以上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一样,事实上的苏格拉底的确是古希腊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一个异类。

33、在教育对象上,“有教无类”的思想让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平等,虽然我们也知道教育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平等,但是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教育现状的改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进而促进到教育事业的改革和教育方针政策的调整。在教育方法上,我们力图打破那些“灌输式”、“填鸭式”的错误方法,更多地提倡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这使得老师的角色定位变得更加明朗清晰。在教与学中,“教”的内涵变得丰富起来,学生应是主体,学生接受知识不应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积极的,这就要求老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过硬才能实现,我们当今教育事业对于教育者的培养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34、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35、孔子主张温故而知新,不断的复习旧知识,以从中得到新的智慧。苏格拉底则认为过去的已知的知识不一定是正确的,追求更高知识的过程是人类理性无限超越上升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反思已有的知识,对于过去的东西有采用辩证法加以辨析,不断怀疑与批判才能更加接近真理。

上一篇:心里委屈的句子发朋友圈精品好句50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