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白话全文精品好句50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曾国藩家训白话全文 1、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

曾国藩家训白话全文

1、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2、在通览了曾国藩的相关图书之后,郦波发现,这些书基本上是编选本,即使是评点解读,其面对的也是有一定接受能力和基础的读者。因此,他在讲解的时候,注重了面对普通大众阅读的情节性和故事性。但恰恰是这一点,引来不同的看法。

3、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以行善除恶,这是自己的表现。内心是不是自欺,别人无从知道。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天,下无疚于心,所谓养心一定要清心寡欲。所以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感到愧疚,可以面对天地,和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无悔恨而心却退缩的时候。(曾国藩家训白话全文)。

4、  我平生于科名之事上极为顺利,只是小考时考了七次才中。然而每次不中,未曾说过一句怨言,只是为自己在考场上写的诗文太差惭愧而已。至今想起来,仍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觉。当时我不敢口出怨言,这件事你们问父亲、叔父、朱尧阶就可以知道。因为考场之中,只有因为文章太差而侥幸得中的人,绝对没有文章写得好而被埋没的,这是理所当然。三房十四叔并不是读书不勤,只是因为太傲气,自满自足,所以没有能中。   

5、60佛教晚会:2018佛教祈福晚会《华严颂龙华会》

6、  士大夫之家有的很快衰败,往往还不如乡里耕读人家家运持久。造成衰败的原因,大约不出这样几个方面。家庭衰败的原因有四:彻底废弃礼仪之家衰败,兄弟相互欺诈之家衰败,妇女淫荡秽乱之家衰败,子弟骄傲轻慢别人之家衰败。一个人衰败的原因也有四方面:骄傲自满、欺凌别人的人衰败;昏暗懒惰、轻信下人的人衰败;贪婪刻薄的人衰败;反复无常、不讲信义的人衰败。从来没有见过没有这些弊病而无故败家覆身的事情。   

7、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8、3佛教故事:若至心精进,求道不止,必能取得成果

9、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10、  然而,认识的转变过程,如同经历炼狱再生一样,需要经历痛苦的自省,每当他自悟昨日的是与非时,常常为追忆昔日“愧悔”的情绪氛围所笼罩。因此,在家守制的日子里,曾国藩脾气很坏,常常因为小事迁怒诸弟,一年之中和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都有过口角。在三河镇战役中,曾国华遭遇不幸,这使曾国藩陷入深深的自责。在其后的家信中,他屡次检讨自己在家期间的所作所为。如,在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十一月十二日的家信中写到,“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生嫌衅,实吾度量不宏,辞气不平,有以致之,实有愧于为兄之道。千愧万悔,夫复何言……去年我兄弟意见不和,今遭温弟之大变。和气致祥,乖气至戾,果有明证”。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十二月初三日,又提到“吾去年在家,以小事急竟,所言皆锱铢细故。而今思之,不值一笑。负我温弟,既愧对我祖我父,悔恨何极!当竭力作文数首,以赎余薄愆,求沅弟写石刻碑……亦足以摅我心中抑郁悔恨之怀”。   

11、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为事也。今定汝为嗣。   

12、“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高阳的《胡雪岩》一度成为现代经商人士必看的图书之一。

13、  因此一年以后,当他再次出山时,他则变得善于应酬,左右逢源,他自己也承认,“余此次再出,已满十个月。论寸心之沉毅愤发志在乎贼,尚不如前次之志;至于应酬周到,有信必复,公牍必于本日完毕,则远胜于前”。以前,曾国藩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及腐败十分厌恶,不愿为伍,为此所到之处,常与人发生矛盾,从而受到排挤,经常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曾国藩从宦有年,饱历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气,盖已稔知之。而惯尝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怨尤,丛讥取戾”。   

14、  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四月,曾国藩参加翰詹大考,题为《远佞赋》,以“请问下民常厥德”为韵;《君子慎独论》;《赋得“澡身浴德”》。曾国藩列二等第四名。至此,他才最后通过了仕途上层层的八股制艺考试。六月初二日,他六迁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擢次如此之快,连曾国藩本人也深感意外。他于十七日写信给祖父说:自己“由从四品骤升二品,超越四级,迁擢不次,惶悚实深”。话虽然这般说,实际上他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同一天,给叔父母写信说:“常恐祖宗积累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15、《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16、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17、  朱元璋非常敬重信赖马皇后,对她提出的建议常能认真听取接纳。他曾赞扬马皇后的见解是至理名言,嘱咐女史官记下,让子孙世代遵守。马皇后以她特殊的身份,卓越的见识和杰出的才能,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悉心补救朱元璋在政事上的弊病和过失,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发挥重要作用,作出有益的贡献。   

18、4佛教说的“三毒”是指什么?源于人性的黑暗,会消耗福报

19、郦波是如此投入于每一个靠近的历史人物。讲张居正时,除了大量阅读张居正的图书,还跑到湖北荆州张居正的故居实地揣摩,直到感觉张居正的形象在心中鲜活地浮现,有讲他的冲动;他给学生讲《孔子的眼泪》,反复阅读体味孔子,以至于梦见孔子边哭边唱,醒来便把哭的调子记下来。孔子临终前见到子贡,哭问“汝来何其迟也?”他解释说,“孔子的眼泪”不是哭自己,而是着眼在他人,看到不是生死,看到的是理之不存,乐之将崩,他的理想谁来实现?谁能兼济天下?这样有诗意的题目,后来被改成《孔子的教育观》。

20、3佛教故事:跪在庙前的猪,看故事,明因果,得福报

21、  第四条,习惯于勤劳,则神都会钦佩。人之常情,没有不好逸恶劳的,不论贵贱、智愚、老少,都贪图安逸,害怕劳苦,这是古今都相同的。人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饭,与他一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称,那么旁人就会认可,鬼神就会赞同,认为他是自食其力了。至于种田的农民,织布的妇女,一年到头勤勉辛劳,不过获得几石粟,几尺布;而富贵人家,终年安逸享乐,一件事都不做,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豢养很多奴才,高枕而眠,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鬼神都不会赞同,这能够长久吗?古代的圣明君主,贤德宰相,比如商汤通宵达旦地工作,周文王无暇吃饭,周公废寝忘食,坐待天亮,都时时以勤劳激励自己。《无逸》这个篇章,推论到人若勤劳,便会长寿,人若贪图安逸,便会夭亡,这是屡试不爽的。为自己着想,则必须习练技艺,磨炼筋骨,遇到困惑,不断地学习,不断勉励自己身体力行,居安思危。这样,才会增加智慧,增长才干。为天下着想,则必须自己忍受饥饿劳苦,只要有一人没有收获,就应当视作是自己的罪过。大禹治水,历尽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为天下人谋福利;都是自己非常节俭,拯救百姓却不辞困苦。荀子偏爱大禹、墨子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勤劳的缘故。   

22、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   

23、  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24、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5、7佛教短片:邪淫的果报极其惨烈!!!(震撼推荐)

26、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27、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

28、  父亲大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元觉说:“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怎样做。”父亲悔悟了,忙把老人接回家,从此十分孝敬他。   

29、  所有事情都有至深至浅的道理,片刻都不能离开,因此想命名所居之堂为八本堂,其条目为:读书以训话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晚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古人的格言很多,关键是每件事都有其至关重要的意义,不能不竭力去做的。得到了它就好比探骊得珠,失去了它则好比舍弃根本而贪图枝叶。古人的格言虽然很多,也在于我们谨慎地加以选择。

30、8佛教短片:末法时代,为什麽90%的人修行不着道?

31、曾国藩说“读书以训诂为本”。就是说,读书做学问,应该逐字逐词的了解意思,才能正确理解,而不至于曲解误解。训诂就是一种求真求实的读书方法。欲要学而有成,训诂是读书的根本。

32、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33、百家讲坛 ‖《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汇总合集

34、400、佛教电影:印度国宝(楞严经的故事)

35、在通览了曾国藩的相关图书之后,郦波发现,这些书基本上是编选本,即使是评点解读,其面对的也是有一定接受能力和基础的读者。因此,他在讲解的时候,注重了面对普通大众阅读的情节性和故事性。但恰恰是这一点,引来不同的看法。

36、百家讲坛 ‖《孙子兵法》第二部合集(共15期)

37、3佛教故事:孝顺的儿子诚心念佛,在冥府的父母得以往生极乐净土

38、  京城中也有很多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知道了,也就对此发一声冷笑而已。又有那些自认为是名士的人,鄙视科举,如同粪土一般,有的喜欢作古诗,有的喜欢讲考据,有的喜欢谈理学,气焰嚣张,自认为压倒了一切,而在有见识的人看来,他们所做的事,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也只值得发一声冷笑而已。所以我们这些人读书用功,要努力除掉傲气,戒掉自满,不要被人冷笑,然后才会有进步。   

3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0、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

41、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可见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本期节目请来南京大学副教授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本期主题为“谁来拯救笨小孩”,原来曾国藩在湖南湘乡老家读书的时候是家人和私塾先生眼中的笨小孩,然而正是这个笨小孩组织湘军,兴办洋务运动,让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延长了六十年的寿命。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华丽转身,梁启超认为曾国藩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他的家书甚至比《颜氏家训》还要影响深远。

42、  “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质之吾兄,以为何如?前者已矣,今日为始。昔吾好独立蹊径,今乃知其非。学校分数奖励之虚荣,尤所鄙弃。今乃知其不是。尝见曾文正公家书有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做文章;做文章时,又参以他务,以致百不一成。’此言岂非金玉!吾今日舍治科学,求分数,尚有何事?别人或谓退化,吾自谓进化也。”   

43、  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意。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44、致力于为喜欢传统文化、热爱健康养生的身心灵修行人士,提供更多咨询与帮助。

45、70佛教短片: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46、  金陵攻破后的一个月中,朝廷又是追问天京财产的下落,又是追问李秀成的下落,使曾氏兄弟心惊肉跳。“归功于己”而趾高气扬的曾国荃此时患有“湿毒”,左肩下乳上生一毒,又肝旺气虚,“病在水不能生木”,“非药物所能为力”,加上连日遭此政治上的重大打击,更是郁郁不自得。常生无名之火,勃然恼怒。他虽为得胜之臣,实似丧家之犬。曾国藩在金陵见到曾国荃的此种情状,心痛似绞,七月廿八日回到安庆后,于廿九日,八月初二日、初五日、初六日、初九日、十四日、十六日、十九日接连写信给曾国荃,一方面反复表示自己的“实深廑系”,一方面对老九进行多方的劝慰和关照,极力吹捧说:“弟所成就者,业已卓然不朽。”他甚至不惜屈己以谀弟,说:“从古有大勋劳者,不过本身得一爵耳。弟则本身既挣一爵,以赠送阿兄一爵。弟之赠送此礼,人或忽而不察,弟或谦而不居,而余深知之。顷已详告妻、子知之,将来必遍告家人宗族知之。”又说:“天下之道,无感不应,无诎不伸。以吾心之且怜且敬,知外间亦必千里应之,亦必怜弟敬弟,万口同声。”与此同时,又对老九稍加规劝:“弟不若就现有之功,而加之以读书养气,小心大度,以求德亦日进,言亦日醇,比如筑室,弟之立功已有绝大基址,绝好结构,以后但加装修工夫。何必汲汲皇皇,茫乎无主乎?”但曾国藩所说的这些言辞,曾国荃似乎都听不进去。曾国藩也就按捺不住,骂道:“弟若不知自爱,懊怒不已,剥丧元气,则真太愚矣!”   

47、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敬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48、  “曾国藩自通籍后服官侍从……讲求先儒之书,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其清修亮节,已震一时。平时制行甚严,而不事表暴于外;立身甚恕,而不务求备于人。故其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无前人讲学之流弊。继乃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勤以率下,则无间昕宵;俭以奉身,则不殊寒素,久为众所共见。其素所自勖而勖人者,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亦在此!”

49、  曾国藩生活的晚清社会,旧秩序行将崩溃,而社会前进的方向茫无头绪。国内,太平天国义旗一举,应者云集,烽火燃遍十余省,清王朝顿失半壁江山。国外,列强环伺,极尽威迫讹诈之能事,处处侵夺中国主权和领土。可谓内忧外患,百弊丛生。而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崛起于湘楚之间,纵横捭阖,以残酷的手段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不仅如此,他的崛起还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权力格局,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走向。虽然后人对他有“毁之则为元凶,誉之则为圣贤”的评价,但他毕竟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   

上一篇:同学录留言大全画图类精品好句79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