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怎么被处死精品好句37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苏格拉底怎么被处死 1、所不同的是,在苏格拉底的案件上,我们在他弟子柏拉图所记的他的自辩词中,看到了他转述的起诉书,但是里面寥寥数语,既没有具体的罪名,也不知道是根......

苏格拉底怎么被处死

1、所不同的是,在苏格拉底的案件上,我们在他弟子柏拉图所记的他的自辩词中,看到了他转述的起诉书,但是里面寥寥数语,既没有具体的罪名,也不知道是根据哪一项或哪几项法律提出控告的。

2、商务合作及投稿邮箱:tjcj2004@1com

3、他的学生中有克里底亚和阿尔基比亚德这两个野心勃勃的人,只是蓄意株连的口实,指控人将他同这两个雅典的公敌牵扯在一起,容易煽动公众情绪,给人们一种苏格拉底和雅典民主制为敌的假象。

4、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苏格拉底的罪名似乎是莫须有的,没有确凿的犯罪行为,其言论也没有导致直接的伤害。但在雅典,对犯罪行为的认定不同于现代。无论什么指控,无论犯罪行为是否确凿,也无论是否造成直接的伤害,只要陪审团投票认定,罪名即告成立。    

5、但据柏拉图《申辩篇》,苏格拉底并没拒绝提出其量刑方案,而是同意支付三十米那赎罪金。在此之前,他甚至还胆敢提出,雅典应宣布他为城邦英雄,在“普吕坦内昂”里为他供应伙食直至去世。“普吕坦内昂”乃何地儿?是为雅典城邦神社大厅,里面燃烧着长明邦火,在雅典人心目中至为神圣,能够在里边享受公家伙食者,不是奥林匹克冠军就是为保卫城邦立下卓越战功的英雄。苏格拉底竟恬不知耻地说,他该在“普吕坦内昂”里享受公家伙食!是可忍,孰不可忍!几百个手握生杀大权的公民是可以随便挑衅、嘲弄的吗?

6、雅典人每天抱着幻想,会听到征服开俄斯岛和平定爱奥尼亚的消息,没有迅速获得所望的结果,他们全都感到焦虑难耐。他们从来没有考虑到亚西比德处于缺乏经费的状态,……,迫得他要离开营地,到外面寻找钱财和给养来维持士兵的生计。这时发生的状况使他的政敌获得机会,成为用来指控他的最后一项罪名。这种没有任何约束机制的政权运作机制,必然会滋生民众被情绪左右,草率行事,推卸责任。

7、由于希腊民主是一种原始民主,现代专业法庭和职业律师根本不存在,所以不仅任何公民可起诉任何被认为犯法之人,而且从理论上讲,任何公民都可在民众法庭上发言,揭发控告任何个人的违法行为。这意味着,任何手握权力者都受到密切的监督和制约。从权力应当受到制衡这一民主原则看,普通公民监督并约束公职人员以防止其滥用公权,乃天经地义,但在粗陋民主样式的实际操作中,任何担任公职者,无论贤与不肖,随时都可能陷入被动和危险。不仅任何人可以起诉任何人,而且判决结果取决于一个多达五六千人的超大“陪审团”的投票,而非专业律师和法官的理性辩论和协商。

8、然而在很大程度上,苏格拉底之死又是一种自我牺牲。若一心想要保命,他大可以在法庭上表现得谦卑、低调、顺从,而非拒不认罪,更非大言不惭地要求被视为英雄,堂而皇之地在“普吕坦内昂”里享受供奉;即便认罪,也不必表示只愿付一米那赎罪金。从柏拉图《克里同篇》可知,被判死刑之后,苏格拉底也并非没有机会逃离雅典。但他终究选择了服从法律,选择了在狱卒监视下、与朋友们交谈中饮毒芹而亡。

9、美国著名的新闻人斯东从70岁开始学习希腊文,花了10年时间完成了一本著作《苏格拉底的审判》,该书中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个结论是,苏格拉底不是被古希腊雅典城邦的陪审团制度处死的,而是他自己主动追求的结果;第二个结论是,他是为了推翻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法律而选择含冤饮鸩自杀。

10、其实,即便他定罪阶段的机会丧失了,苏格拉底也未必一定要面对死刑的命运。

11、为了更好地了解苏格拉底之死的来龙去脉,还得知道对当时的法律制度有所了解。若把沿自氏族制度的雅典政制与现代制度作一个简单比较,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在现代社会,诉讼由一职业阶层即律师和法官来进行,在雅典情况却并非如此;在现代社会,因任何诉讼都需要专业化的法律知识,被告一般会请辩护律师,但这种情形对雅典人来说可以说闻所未闻。古希腊根本就不存在职业化的法官和律师概念。事实上在氏族制遗风远未脱尽的雅典,法律仍相当粗糙,还没有从与政治、宗教和习俗中完全分化出来,立法、司法职能与军事、政治、宗教等职能仍有很大程度的重合。相当于法官、律师和陪审员等职能由谁来履行?由民众法庭来履行,而民众法庭又由抽签产生的数百到数千名“法官”兼“陪审员”构成。从“人群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人群”中,本来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体不复存在,人们“思想和感觉中的道德约束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突然爆发”。如此这般,要总能做到公正合理,实在太难了。

12、苏格拉底作为忠于雅典城邦的公民直接参加过三次军事行动。这场持久的大战使全希腊的政治秩序陷入极度混乱,霸主们公然宣扬血和火的杀伐,弱肉强食就是“正义”和“公道”;各城邦内部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政治势力互施阴谋残酷杀戮,是当时遍及希腊的政治行为。

13、但这个罪名毕竟不够给力,得有些尺度更大的罪名才行。既然克里提亚、卡尔米德和亚西比德等一大批贵族青年追随苏格拉底,后来又对城邦犯下了大罪,为什么不能说他“败坏青年”?我们并不是因为他参与了屠杀民主派才起诉他的。但这种指控看似绕过了“宽恕法令”,却毕竟仍有点牵强。起诉者既不敢把真实动机抖搂出来,只好将就用一个看似间接的罪名。这应该是第一轮投票判他有罪者不占多数的主要原因。(苏格拉底怎么被处死)。

14、苏格拉底之死不能归咎于古希腊雅典城邦的陪审团制度

15、根据柏拉图的「自辩词」中所记的苏格拉底自辩词,苏格拉底自称控告他的起诉书“大致如下:它说苏格拉底是个做坏事的人,因为他腐蚀青年,不相信国家(城市)所信奉的神祇,而相信其他新的精神存在”。

16、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审判和处死,像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一样,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这两次审判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当时都没有法院案宗或任何其他正式记录,起诉方面也没有正式的诉状留下。有关审判的全部情况都是他们两人的忠实弟子后来转述的。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他们同时代人关于他们受审和处死情况的独立和客观的记述,甚至连一鳞半爪的暗示也没有。

17、我们且来看看雅典所信奉的是什么神祇。古代希腊的人民除了信奉奥林匹亚山上的神祇以外,整个城邦还信奉自己专有的神祇。在雅典是“说理”女神倍多和议会之神宙斯阿戈拉奥斯。这是雅典民主的象征,苏格拉底不信奉这两个神祇是出于他对雅典民众和议会制度的蔑视。公元前404年独裁专政领导人克里底亚斯的主要副手查尔米德斯是柏拉图的叔伯(舅),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曾表示在议会上讲话有些胆怯,苏格拉底教训他道:“最有智慧的人也不会使你害羞,然而你却不好意思在一批笨蛋和傻瓜面前讲话!”然后他一一列举这些笨蛋和傻瓜是“漂洗羊毛的、做鞋的、盖房的、打铁的、种田的、做买卖的、或者在市场上倒卖的,他们除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外什么也不是……而你却对这些……人讲话感到胆怯?”

18、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虽写下大量有关苏格拉底的文字,但仅在《第七封书信》里顺便提及“三十僭主”。这封信虽也提到克里提亚,但对其所犯罪行却只是轻描淡写,对亚西比得的罪行更是一字未著。不仅如此,此两人还被柏拉图安排为其大量“对话”里的主人公。同样,色诺芬在其《回忆苏格拉底》中也仅一次间接提到克里提亚、卡尔米德和亚西比得等人在雅典人当中引起的怨恨。不难想见,色诺芬是要让苏格拉底与他的弟子脱钩,以证明他清白无辜。这些人是犯了罪,但那是他们的秉性使然,与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薰染何干?如果说柏拉图和色诺芬的其他文字多少尚能做到“客观”,为何偏偏在克里提亚和亚西比得等人的问题上如此讳莫如深?二人到底有何难言之隐?

19、我们应该按照上面的方式来理解苏格拉底的死亡,才算对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审判建立了一个可能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

20、按照雅典的陪审制度,即便被告人激怒了陪审团被定罪,也并不一定会得到死刑判决,因为量刑阶段仍然有保护被告人的第三道防火墙。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控方和辩方有权各自提供一种量刑方案,然后由陪审团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但是陪审团不能在此之外作出第三种判决,只能作非此即彼的选择。

21、苏格拉底的这种想让有知识的人担任领导的思想动摇了古希腊雅典抽签式民主制度的基础,动摇了古希腊雅典政治的正当性基础,所以才出现了雅典城邦对他的三项指控。

22、苏格拉底的最亲近的弟子赫尔摩奇尼斯求他准备一份雄辩有力的辩护词,因为陪审员很容易为口才所折服。但是苏格拉底却拒绝这么做,反而口出狂言,自称不同常人,有自己个人的神灵指导,还说神谕说他是世界上最贤明的人,而所有别人,不论多么出名,不论是政治家还是诗人,都是一些笨蛋。他的狂妄自大态度两次引起全场人群哗然,这可不是采取无罪开释的办法,以致第一次投票以280票对220票表决他有罪。

23、苏格拉底的死是一个悲剧,也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一个悲剧。起诉苏格拉底的是三个雅典公民,他们依照法律、以怠慢神灵和蛊惑青年人的罪名,在法庭指控苏格拉底。而审判苏格拉底的陪审团是由500个雅典公民组成的,在第1轮投票当中,苏格拉底因为280票比220票被判是有罪的。

24、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孜孜追求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不畏强权,致力于揭露当政者见不得人的政治隐秘,成为美国新闻界唯一的荒野呼声。有不仅不容于当道,而且在主流同行中也被侧目而视。但他们也不得不佩服他人格的高尚,认为他不愧是那种苏格拉底所自况却又没有做到的牛虻。(他的长期订户名单读起来仿佛是一本思想学术界名人录,其中有爱因斯坦、罗素、罗斯福夫人、吴丹……甚至玛丽莲•梦露有感于该刊对政府所起的舆论监督作用,私人出资为全体国会议员订阅一份,供他们免费阅读。)

25、当然,苏格拉底最为出名也最让人心生疑惑的还是他的死亡。“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神”是苏格拉底面临死亡宣判时说出的千古名言。

26、柏拉图原来是想从事戏剧创作的,但在见到苏格拉底之后就拜倒在这个老头子的脚下,转而从事哲学的探讨,为了表示决心,还烧掉了所写的悲剧诗作。可是他并没有丢弃他的文学才华。正是靠柏拉图的文学才华,苏格拉底才得以在西方文明史上占据不朽圣人的地位;但是也是靠苏格拉底如簧之舌,柏拉图的著作才得以世代传诵。

27、书中他对在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原因问题上长期以来已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柏拉图的解释提出了质疑并且也提出了他自己的解释:

28、他如果辩护获胜,这也不是他的胜利,而是他所蔑视的民主原则的胜利。无罪开释只会证明雅典才是正确的。

29、苏格拉底不仅蔑视雅典的民主制度,而且也蔑视雅典的司法制度。

30、后人要解决这个谜,直接的记录既告阙如,间接的证据又极其有限,所能做到的只有从这些有限的二三手资料,根据我们对历史的一些极不完整和极不确切的了解,来作一番常识性的推测,难免以今拟古,穿凿附会。但话又说回来,历史上有多少事情完全是原来的面目而没有后人的穿凿附会的成分呢?甚至近在我们在世之年发生的事尚且如此,何况二三千年前的古人!尤其是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物的生平、学说、审判、殉道的有关著作多如牛毛,浩如烟海,当然其中不乏严谨之作,但穿凿附会者亦大有人在,久而久之,就很难辨别真伪了。

31、社会政治动乱又使得希腊精神世界发生极大的混乱与危机:人性普遍堕落,生活行为准则乖变;狂热的野心和贪婪的私欲成为合理的动机和判断美德的标准,是非颠倒,黑白混淆。柏拉图后说:希腊人的传统道德“以惊人的速度崩析堕落”。

3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亚西比得。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能言善辩、精通音律,为当时雅典城的头号酷哥,粉丝无数,连口齿不清都有人模仿。当时坊间有流言,说亚西比得与苏格拉底关系爱昧,是他的“情人”。这个说法在柏拉图的著述里也不难找到证明,在有关对话中甚至可以看到,亚西比得向朋友们夸耀:他与身材矮小、扁塌鼻子、皮肤黝黑,但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的苏格拉底在练身馆里调过情!他甚至当众色诱苏格拉底,无奈后者并不领情,使其阳谋未能得遂。记载表明,亚西比得是一个野心勃勃、傲慢无礼、富于攻击性的家伙。正是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公民大会上煽动群众忽悠群众,使其所提远征西西里的动议在“公投”中获得通过,本人被任命为远征军总指挥之但远征军离港后不久,便因故叛逃到雅典的头号敌邦斯巴达,为其高层出谋划策,给雅典造成了重大伤害。

33、这时候,佩西安那克斯之子攸里托里姆斯和其他一些人,提请大家对卡里森努斯提出控告,坚称他的建议是违反宪法的,他的动议在会场上引起一阵鼓掌喝彩。但是,大多数人不断地大声叫喊,说如果人民的任何意愿因受到阻扰未能实现,那可是荒谬绝伦的。

34、对当时情势既已有所了解,不妨把目光再次转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的雅典政局。西元前403–402年,雅典通过了一项旨在使两派达成和解的法令。僭主暴政被推翻以后,民主派为了稳定局面,也考虑到斯巴达随时可能进行军事干涉(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斯巴达在雅典城派驻了一只占领军),决定不搞秋后算账,而是打起了统战牌,其重要成果之一便是跟寡头派达成了一个既往不咎的协定,并以“宽恕法令”的形式将之固定下来。根据这一法令,民主派不得对寡头派提出政治起诉,不得追讨僭主统治期间被其没收的财产。这就意味着,民主派虽然翻身了,但碍于“宽恕法令”,也因斯巴达的军事威胁,却难以申冤。既然如此,想要报仇雪恨,就得想办法绕过“宽恕法令”。

35、一直以来国人崇拜希腊民主,崇拜一切希腊事物,这使很多人对希腊民主的毛病视而不见。激进民主兴起后,雅典精英刻意迎合群众,使后者权力越来越大,不仅几千人聚集于公民大会以公投方式选举领导人,以公投方式就军政和外交大事进行表决,而且在民众法庭以公投方式对被告做出生杀予夺的判决。于是,阿里斯提德、地米斯托克利、米尔提亚德等杰出军政人物被判流放或被“扔进地坑”,里克利虽侥幸逃脱死刑却仍被控为窃贼并被罚款,指挥阿吉纽西海战获胜的八将军返回后立即被判死,更遑论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了。尤其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苏格拉底被处死后不久,主要起诉者之民主派干将美勒托本人也被判极刑,被乱石砸死;八将军被判死刑后仅仅几天,主要起诉者也被处死。 

36、唯独在讨论政府基本问题时,“站起来向他们提供意见的,却可能是个铁匠、鞋匠、商人、船长、富人、穷人、出身好的、不好的,没有人想到责备他”对正在讨论中的问题没有受过训练。

上一篇:程门立雪的启示精品好句40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