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精品好句77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角色,重要到许多人在读完“病死五丈原”这个章节后心中猛地一沉,许久都回不过味来。此后再读总觉得空落落......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角色,重要到许多人在读完“病死五丈原”这个章节后心中猛地一沉,许久都回不过味来。此后再读总觉得空落落的,总在蜀国有难的时候想:要是诸葛先生在定会解此危局。但奈何是人终究难逃一死,任何才略在生命的尽头都是无力的。至此也只能叹息一声了。不过他的智谋却让他名垂千古,也是《三国演义》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2、军中侍从步履匆匆,脸色阴沉,一连几天,丞相都在吐血。

3、他得到了当时名士庞德公的赏识,称他为“卧龙”。(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4、所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神话了诸葛亮,诸葛亮缺少随机应变的缺点,恰恰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写成了神机妙算的神仙级人物。

5、但战争岂是儿戏,稍有不慎便是败局。诸葛亮在守荆州的安排上不妥当,可以说关羽之死、荆州之失,主要责任在诸葛亮是不容置疑的。

6、    短短三章就把孔明的形象牢牢立住,通过世人的举荐初觉孔明的才智,再亲眼看见住所的清景异常,对这位神仙般的人物有了更多期待,然后通过好友的性格反衬丰富自身的特点,最后见到真人才能树立起诸葛亮料事如神的特点。

7、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向一代枭雄刘备举荐了他。

8、探马飞报玄德。玄德请徐庶商议。徐庶说:“既有敌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关公引一军从左而出,以敌来军中路;张飞引一军从右而出,以敌来军后路;公自引赵云出兵前路相迎:敌可破矣。”

9、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足智多谋的代表,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更是“多智近妖”,是一个完美无缺,智慧超群的人物。诸葛亮又被称作“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10、在刘备心中对诸葛亮的怨恨消除之前,诸葛亮关于荆州和关羽的任何建议,刘备是听不进去的。

11、即使这样,关羽始终也没有认可诸葛亮。包括张飞在内,他们对孔明的用兵用计是服气的,但不服的是孔明的为人处世。孔明这人做事太过摆谱,让人感觉不爽快。所以关羽、张飞从不把他当成与自己一样的性情中人。(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2、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13、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14、但是这样一位人们心中的智慧化身,纵有他的过人之处,也有他的不足之处,甚至还因为他的缺点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历史悲剧。

15、诸葛亮出兵之前,竟然没有做任何侦查,直接出兵陈仓道,到了跟前才发现魏军已经筑城把守,无奈之下强攻陈仓城,“二十余日,无计可破”,随后魏军后援赶到,诸葛亮粮尽而退兵。

16、再加上诸葛亮和关羽都是那种自视甚高的人,那么两人能惺惺相惜的可能性就太小了。

17、荆州的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这直接造成了后来关羽攻樊城时,顾前不顾后的困局,才让吕蒙趁机“白衣渡江”。不但失了荆州,而且让关羽丢了性命。

18、有人告诉了诸葛亮,建议诸葛亮报告给刘备进行约束,但诸葛亮却以法正辅佐刘备立了大功而不做处理,可见诸葛亮施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

19、他需要的,仅仅是执行,而且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试想,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培养人才吗,不但有才能的人不愿意受过多的制约和唯唯诺诺,而且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被消磨殆尽。

20、第二顾时,刘备就在惊喜与失落间徘徊,卧龙先生却始终不得一见,稳如关羽也渐渐开始烦躁和质疑。

21、下面的一段十分有趣。在刘备一行人到了之后刘备叩门,出来一童子,刘备见状连忙自报身份,花里胡哨的说了一大堆官职,本以为能唬住这个小孩,没成想童子直接来了一句:“我记不得许多名字。”把刘备呛了回去,见状他也不在轻浮,放下身段拜见孔明,却不想孔明不在,只得怏怏而回。简简单单一个照面,作者将君王这类人把握得死死的,善如刘备,可上来还是要赘述其身份,这是乱世的交往手段,任何同这个时代有关的有身份的人都不能免俗。但作者在叙述求贤时还不忘记人物的本质,并加以体现,这才是高水平。

22、                                   

23、谈这么多,只是想让一个被神化的历史人物回归一点他本来的面貌,虽然我们无法穿越回去确认解读的正确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以史为鉴方能知兴衰,以人为鉴才能明得失。

24、能接纳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能放手锻炼新人,能勇于承认自身不足,能积极反思总结,善于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等等,在这些方面,都是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5、厚道是诸葛亮做人的底色,更是他做事最朴素的情怀。

26、荆州的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这直接造成了后来关羽攻樊城时,顾前不顾后的困局,才让吕蒙趁机“白衣渡江”。不但失了荆州,而且让关羽丢了性命。

27、诸葛亮看到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同时也敏锐的捕捉到了孙权的犹豫,他说:

28、曹仁是曹操阵营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将军。在樊城之战,被关羽水淹的情况下,还能死守,一直等来徐晃,最终打败当时威震华夏的汉寿亭候关羽。

29、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

30、但战争岂是儿戏,稍有不慎便是败局。诸葛亮在守荆州的安排上不妥当,可以说关羽之死、荆州之失,主要责任在诸葛亮是不容置疑的。

31、他从躬耕隆中的一介布衣成长为一国丞相;他初出茅庐便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

32、这个安排是非常妥帖的,也足以证明对荆州的重视程度。

33、在事关国家大事的关口,诸葛亮必须尽全力劝阻刘备,哪怕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

34、这段对话看出,张飞、关羽对孔明心中多有不服。后面孔明出场也看出了这一点。他说: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

35、事实上,后来关羽独守荆州中了吕蒙之计,结果刘封与糜竺不救,感觉隐隐约约都有诸葛的影子。关羽丢失荆州之后,糜竺莫名其妙投降了吴国。按道理说,糜竺早年就跟随刘备,他是刘备的小舅子,没有理由投降的。或许其中有什么难言之隐也未可知。

36、事实上,关羽是一个傲人,张飞是一个狂人。刘备三顾茅庐,两个兄弟大雪天在门外面忍着孔明摆谱,心中自然是老大不痛快。所以诸葛亮后来虽然通过几场战役让关张二人了解了自己的才能,但始终不能让二人心服口服。

37、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38、谈这么多,只是想让一个被神化的历史人物回归一点他本来的面貌,虽然我们无法穿越回去确认解读的正确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以史为鉴方能知兴衰,以人为鉴才能明得失。

39、诸葛亮心胸开阔,足智多谋,谦恭有礼,忠心耿耿,不以貌取人,更不轻视敌人,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诸葛亮治国治军的能力,助世爱民的品格,谦虚谨慎的作风,为后世各类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可以说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和军事实践。

40、诸葛亮也是凡人,陈寿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曰“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救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也就是说诸葛亮善于管理军队,但在运用奇谋妙计方面却有所不足,他治理百姓的才干,优于当统帅的谋略,随机应变不是诸葛亮擅长的,而他遇到的对手,又碰上了人中英杰,再加上人力的多寡不相等,攻方和守方所处的差异,虽然连年出兵,却没有什么成就和战果。

41、这个安排是非常妥帖的,也足以证明对荆州的重视程度。

42、《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罗贯中神话了,还是鲁迅先生说的好“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可谓是一语中的。

43、徐庶出山,没有任何排场依仗,没有任何豪言壮语,连环三仗干净利索地拿下了樊城。这其中徐庶自然是功不可没,不过关张赵云对徐庶的命令也是执行得不折不扣,这才保证了三仗漂亮完胜。

44、诸葛亮就像一棵树,深深地扎根,不停地汲取营养,期待有朝一日能长成参天大树,国之栋梁。

45、诸葛亮死了都玩了一回司马懿,来了一个“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46、他需要的,仅仅是执行,而且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试想,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培养人才吗,不但有才能的人不愿意受过多的制约和唯唯诺诺,而且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被消磨殆尽。

47、杜甫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8、《三国志》中记载“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孬、抗衡上国者。”意思就是说,他的志向是统一天下,又认为自己一旦去世,蜀国就没有和进攻中原、与魏国相抗衡的人了。

49、他凭借做人厚道的顶级魅力,活成了一代传奇,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50、《老子》曾有言:“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51、于是就有了三十七回的司马徽再荐诸葛,其言语与徐庶并无太大出入,只是多了句“自去便了,何又惹出他来呕心血也?”乱世之中主公们对手下贤士更是多了几分要求,其中忠心耿耿便是很重要的一条,而司马徽这一句“呕心血”无疑是表明了诸葛亮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尽职尽责背后的忠心。这简直是美食对吃货的诱惑,果不其然刘备连忙问道:“先生何出此言?”前面徐庶荐诸葛时埋下的疑惑在这里爆出来了,随着刘备的疑问读者们心中的疑惑也被调动了起来,别看只是短促的一个问句,但其简短正是一种渴望,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也说明了他对此事不再是怀疑、疑惑的,而是愿意了解真相的疑问。读者也同刘备一样开始渴望了起来,此时好奇心将读者的思绪紧紧的绑在刘备的身上要与他一起请期待诸葛,追寻诸葛。而后司马徽的描述则轻松将疑问变成了期待,而且诸葛亮同这份期待深深的烙印进了读者的心中。

52、刘备屏退随从,和诸葛亮进行密谈,他请教匡扶汉室的计谋。

53、诸葛亮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曾想世事皆变化,哪怕是一次战役,不去做好侦查工作也是致命的。民间总是传说诸葛亮如何如何戏弄司马懿,可实际情况是司马懿对诸葛亮研究深入,诸葛亮屡屡败于司马懿之手,而诸葛亮对司马懿的认识仅限于“司马懿深有谋略”。

54、关羽之死,荆州之失,是刘备发兵攻打东吴的主要原因。而攻打东吴这一战失败,导致了蜀国国力大损。因为关羽的死,作为兄弟的张飞,脾气更加暴躁,出征前被末将范疆、张达所害,还携张飞的头颅投了东吴。这让刘备征伐东吴的决心更加坚定。

55、但是这样一位人们心中的智慧化身,纵有他的过人之处,也有他的不足之处,甚至还因为他的缺点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历史悲剧。

56、他主张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他五次北伐,稳固了蜀汉政权。

57、第一顾到此算是失败了,毕竟是三顾茅庐的开头,所以节奏比较慢,越是这样读者的好奇心越是强烈,到最后失败了,先前的兴高采烈的期待在此如潮水般退了个干净,一个大起落,先前绷紧的神经断了弦,空听余音许久,不能回神。而这一缓过劲来对孔明不禁望眼欲穿,只得兴致盎然的读下去。

58、可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却让他自己“事无巨细”、“皆专之”。没有充分的信任和授权,没有建立良好的制度去管理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想扭转乾坤。

59、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60、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么以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导致他“用人也疑,疑人不用”,手下人要么窝火,要么窝囊。

61、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为刘备多次出谋划策,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62、诸葛亮终其一生,是以厚道为圆心,忠诚为半径,画出了他忠君爱民的拳拳之心。

63、谁知,他刚走到草庐门前,诸葛亮的弟弟就告知他,哥哥出门远游了。

64、我们看,徐庶安排的第一条原则,是“迎敌于境外”。跟敌人打仗不在自己的境内打,要在境外迎敌。结果这一仗简单又漂亮,赵云单挑了吕旷,张飞单挑了吕翔。

65、如果诸葛亮能诚恳地向刘备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谋划更合适的报仇方案,刘备怎么可能听不进去呢?毕竟从关羽身亡到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中间隔了两年时间,毕竟刘备非常清楚兴复汉室比给关羽报仇更重要。而夷陵之战的惨败,不但将蜀国的军事家底几乎败光,还搭上了刘备的性命。战将折损、国力大损是后来蜀国历年伐魏均无功而返的重要原因。

66、事必躬亲是针对他能掌控的事情而言,但是这种特点放在他不能掌控的事情上,则变成了弱点。

67、他的忠厚之举,历经18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为世人所称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68、这点他与诸葛亮、庞统等人是不一样的。诸葛亮与水镜先生应该是师生之谊,而徐庶与水镜先生是朋友之谊。

69、曹仁虽然轻敌,但他绝非酒囊饭袋之辈。第二仗,曹仁给徐庶摆了一个八门金锁阵。结果被徐庶窥破阵眼,破了此阵。

70、马谡是马良的弟弟,诸葛亮很喜欢。平定孟获时,马谡的意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诸葛亮也一直将马谡带在身边,马谡也发挥了很好的参谋作用,但是马谡并没有单独领军作战的经验。

71、大家看,徐庶安排关张赵云迎敌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人有不服和牢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严格说起来,徐庶这个人不光能排兵布阵,而且是一个侠义之人。书中借程昱之口介绍,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人报仇杀人,披发涂面而走,为吏所获;问其姓名不答,吏乃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今市人识之,虽有识者不敢言,而同伴窃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

72、这个安排是非常妥帖的,也足以证明对荆州的重视程度。

73、三是足智多谋。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运用自己渊博知识和智慧,准确分析预测天气变化。在一个大雾的清晨,用扎满草人的小船,骗到曹操十万多支箭,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了蜀吴大军缺少武器的重大难题。他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无所不通啊!

74、诸葛亮出兵之前,竟然没有做任何侦查,直接出兵陈仓道,到了跟前才发现魏军已经筑城把守,无奈之下强攻陈仓城,“二十余日,无计可破”,随后魏军后援赶到,诸葛亮粮尽而退兵。

75、说到诸葛亮治国“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其实并不尽然。

7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上一篇:黑格尔经典名言精品好句57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