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是哪一位哲学家提出的精品好句59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我思故我在是哪一位哲学家提出的 1、甚至可以说,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理解不仅决定了近代西方哲学的主流走向,而且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这门哲学发展的各个分流。......

我思故我在是哪一位哲学家提出的

1、甚至可以说,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理解不仅决定了近代西方哲学的主流走向,而且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这门哲学发展的各个分流。

2、笛卡尔主张,认识一个复杂事物,首先需要把事物整体拆解开来,把整体分成一个一个的部分,先认识事物的局部或部分,最后再综合起来,认识事物的整体。这种分析主义方法,构成了西方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培根提出的经验归纳法法,非常相近。

3、作为原子唯物论的思想先驱,阿那克萨戈拉凭借自己的哲学活动和哲学思想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赢得了足够的尊重。(我思故我在是哪一位哲学家提出的)。

4、一次生病,幼小的笛卡尔几乎夭折,父亲的悉心照料使他转危为安。其名字中的“勒内”一词,在法语里就是“重生”的意思。

5、笛卡尔在《方法论》中说,绝不先行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实和真理,除非我能够清晰明白地理解它,只有对于我完全不予怀疑的事物才认为是真理。

6、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可以说在他那里,哲学家、预言者、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等等身份经常交错出现,以至于我们无法确切地勾勒出他的形象。

7、人的心灵就如同一块没有任何标记的“白板”,只有在经验在上面留下印痕之后,我们才形成了观念和知识。

8、笛卡尔从小就表现出勤于思考的特点,他对于许多事物都喜欢刨根问底,决不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笛卡尔的父亲很早就发现了他的才华,并经常以“我的小哲学家”来称呼他。

9、他明确地将自己哲学的目的定位于道德上的至善,即达到人生最高的完美境界。

10、除了笛卡尔的哲学、科学成就外,还有一个伤感的爱情故事和笛卡尔的数学贡献有关,即美丽的心形曲线。

11、本栏目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介绍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脉络,认识到数学并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联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另外,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算变形24点,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

12、当有人问他什么是哲学的时候,他回答:“哲学就是一帖治疗灵魂疾病的药剂。”

13、从总体上看,发表较早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偏重于对“自我”存在的确立,因而为第二种解释提供较多的依据。笛卡尔在这里明确地说:“我存在着,我生存着,这是确然的。”(注:R.Descartes,MeditationesdeprimaPhilosophia.S.重点号是原有的。)而第一种解释则可以在发表较迟的《哲学原理》,笛卡尔在这里似乎更多地偏向于将“我思”理解为思维活动本身,而这个活动的主体可以被撇在一边。例如,笛卡尔在这里谈及“思维”一般、“精神(mens)对自己的确认”以及“我们的意识(conscientia)”等等。(注:R.Descartes,PrincipiaPhilosophiae,1,8,9,)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说法最终并没有被笛卡尔看作是相互矛盾的,因为所谓“自我”,在他看来就是“一个思维的东西”,就是“精神(mens)、心灵(animus)、智慧(intellectus)、理性(ratio)。”(注:参阅:R.Descartes,MeditationesdeprimaPhilosophia,S.)也就是说,“我思”既是“我”,也是“思”。正是这种说法的含糊性才导致了后人的不同解释。

14、笛卡尔后来当过兵,退伍以后,他卖掉父亲留给他的财产,开始了动荡的游历生活。后来,笛卡尔定居在北欧地区的荷兰、瑞典,在此期间发表了很多重要的哲学和科学著作,像《方法论》《沉思录》《哲学原理》《屈光学》《气象学》等,尤其是提出了解析几何原理——笛卡尔坐标系。

15、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16、而这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笛卡儿是个举足轻重的哲学家,甚至可以说是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虽然他起初曾受到严厉的攻击,却仍是许多关于身体、脑部和精神世界等新观念的创始者。然而他在探索思考方面的杰出表现,从后人的眼光看来更显现出他在对于人的身体看法上的薄弱。因为他认为身体只是头部的累赘附属品罢了!这位精神的机械师用冷酷的口吻对他的读者说,所有生物的身体都只是一个肢体机器、一个自动装置或是精密的推进装置。身体上的器官如同17世纪水景花园里的自动给水装置一般运作:神经就是水管,脑部的空间像是储存容器,肌肉可比作机械表里的弹簧,而呼吸就是表内的运动。而这一切都受脑部里的一个小人“松果体”控制。将人类的身体解释为一个物理的机械装置,是当时自然科学界最时兴的方式,也是笛卡儿最擅长的。他几乎在一夕之间被视为身体新观点的思想权威。而在面对他的批评者时,他感觉自己是客观、时髦和前卫的。倘若笛卡儿活在现今这个时代,他将肯定是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或是一名杰出的脑部研究学者。

17、在西方哲学史上,他开创了用事物量的变化来说明事物在性质上的区别的历史。

18、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本性所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19、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尔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笛卡尔的宗教信仰在学术圈中一直被严格地争论着。他声称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以及“沉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信仰。但是在他自己的时代,笛卡尔被指控宣扬秘密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信仰。

21、一方面,无论是内感知(对自我本身的感知),还是外感知(对外部事物或其他自我的感知),它们都带有“超越”(或“共现”、“预设”)的成分。因此,自我与他人、事物一样,都是意识活动“构造”的结果,在认识论上并不具有优先的地位。较为具体地说,对空间事物之感知(外感知)的本质在于“超越”:原本拥有的只是事物的一个部分,但感知的意向所意指的却是一个整体。对他人的陌生感知的情况略有不同,但也可以说是一种“超越”:一方面,他人的躯体不可能全面原本地被给予:另一方面,他人的心灵生活则永远不能原本地被给予。最后,在自身感知的情况中则可以说,自我这个本质范畴的本己特征在于,从属于它的本质只能时或地或眼下地被给予,但永远无法全时地被给予。超越在这里意味着:原本拥有的只是自我的当下瞬间,但感知所意指的则是作为总体的、全时的自我(自我连同它的所有属性和习性)。这里所列举的三种基本感知类型都带有同样的超越结构:超越出原本被给予的范围,意指一个由原来被给予之物和一同被给予之物构成的总体。——这个结论实际上已经证明,笛卡尔在确定了思维的明见性之后进一步推出自我的明见性之做法是不能成立的。(注:对这个结论的详细论述可以参阅拙文:“超越笛卡尔——试论胡塞尔对意识之‘共现’结构的揭示及其潜在作用”,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22、而在笛卡尔之后,近现代各派哲学的代表人物实际上都曾或多或少地对“我思故我在”作出过自己的理解和表态,几乎没有一个例外:在“我思故我在”的准备工作方面,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或者被批评为怀疑得太多,如梅勒·德·比朗,他因此而将“我思故我在”称作是“自相矛盾的”语句;或者它被指责为怀疑得太少,如近代形而上学的坚决反对者尼采,他进而认为笛卡尔在语词的圈套中停滞不前。而在“我思故我在”命题本身方面,康德从一开始便认为不是推理,而是同语反复;费希特虽然将它视作“所有知识的最高原理”,但又不同意笛卡尔对“自我”的理解;谢林一般被看作是对此命题思考最深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他将“我思故我在”解释为假言推理,但又像海德格尔一样批评笛卡尔未能确定“我在”的存在意义;而对于黑格尔来说,“我思故我在”是始终有效的第一原理,而非推理。接下来,在费尔巴哈那里,“我在”并不能合法地等于“我,笛卡尔这个人,是存在的”。(注:关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分段解释史可以参阅:H.Brands,Cogitoergosum.InterpretationenvonKantbisNietzsche,Friburg/Munchen19)而在“我思故我在”的总体评价方面,叔本华将“我思故我在”确认为分析判断,并讥讽笛卡尔并未因之而提供特别的智慧;如此等等。即便被看作是或多或少沿续了笛卡尔路线的莱布尼茨和斯宾诺莎,也并不完全在笛卡尔的意义上理解和继承“我思故我在”。(注:参阅:C.-A.Scheier,DieSelbstentfaltungdermethodischenReflexionalsPrinzipderneuerenPhilosophiv.VonDescarterzuHegel,Freiburg/Mulchen

23、“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24、而王渊源同学为我们分享的是《哲学与幼童》这本书,这本书既是给儿童看的,也是给成人看的,幼童与生俱来就具有运用哲学的能力。

25、谢林——人类能够而且应该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26、原发期刊:《开放时代》1999年第02期第45-50页

27、在这种基本思想的引导下,笛卡尔创立了坐标几何学,将代数与几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17世纪之后数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8、尽管“我思故我在”这句话被部分学者认为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而遭到批判,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怀疑精神则是积极的、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历史上哲学体系之间更替、科学史上不同范式之间的更替都以这种怀疑精神为基础。

29、经过苦苦思索,笛卡尔终于找到了一个坚如磐石的落脚点,即人的心灵及其思想。这就是笛卡尔哲学的出发点,也是他替人们找出的唯一一个个确定无疑的认识支点,就像撬动物体的杠杆一样。

30、“与自己的思想对谈”背后其实有着一个挑战性很高的目标:当外面这场即将彻底摧毁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爆发时,这名男子想追求安静、秩序和清晰。他要追求关于自己和世界绝对与最终的确定性。他第一步先规定,只要不是清晰明白的事,都不认为那是真的。他也怀疑一切可疑的事物。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其他的感官,因为人太容易出错了。带着怀疑的心,他慢慢向前摸索。即便是思想也不可以不经审查就加以采信,因为恶灵有可能影响我做出错误结论。等一等!难道就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容怀疑的吗?因为就算我怀疑一切,我还是不能怀疑“我在怀疑”以及“我是那个怀疑的人”这两件事啊!而如果我知道当我在怀疑的时候正在怀疑,那么我必定想着我在怀疑。也就是说,有一个不容怀疑的确定性,一个高于所有其他原则的首要原则: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当他想到这句话并且脱口而出时,壁炉里的火还没熄,但是哲学的世界却已经完全改观。

31、在狄德罗的领导、组织和坚持下,《百科全书)》成了启蒙思想家们向封建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

32、只承认个体的能动性,却忽略了客观现实的存在影响力。

33、笛卡尔认为科学的本质是数学。他说:“我尤其对数学推理的确实性和明了性感到高兴。”

34、勒内·笛卡尔(Rene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一同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35、自笛卡尔以降,哲学才得以可能借谢林之口而申言:“整个哲学都发端于、并且必须发端于一个作为绝对本原而同时也是绝对同一体的本原,”(注: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北京,1983年,页2)我们同时也可以说,自笛卡尔以降,自我才作为绝对的本原,以理论理性的姿态踏上了自身认识之途。故而我们在这里将求自识视作西方近代思维的一个根本特征。用弗兰克(M.Frank)的话来说便是,“自身意识不仅是近代哲学的一个课题,而且就是近代哲学的课题。”(注:M.Frank.VorwortzuSelbstbewuBtseins-TheorievonFichtebisSartre.hrsg.vonM.Frank,Frankfurta.M.19S.)这个说法与黑格尔的理解是一致的,黑格尔认为:“笛卡尔事实上是近代哲学的真正的创始人,因为近代哲学是以思维为原则的。”(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王玖兴译,四卷本,北京,1981年,卷而3)

36、22岁时,书中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笛卡尔的求知欲。经过一番思索,他开始到欧洲各地旅行,沿途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仔细地做笔记,并反复思考。

37、黑格尔认为,在中世纪,真正的哲学是从爱留根纳开始的。

38、笛卡儿给了“从何得知我是谁”这个问题一个答案,那就是:透过我的思想!而这个答案比从前的所有答案都好得多,即便神学家圣·奥古斯丁于4世纪就已经提出类似的说法。不过,这个论证后来也显示了一些不足之处,因为他的说法并非如其所说的一样完全没有前提。为了描述我对世界一切事物的怀疑,我必须具备一个充分可行的语言,而笛卡儿并未怀疑语言。他在使用语言时,不曾怀疑过人们也有可能在字词、句子和语法上产生错误。其他的哲学家更批评笛卡儿没有区分知性(Verstand)和理性(Vernunft)。符合知性的是否就必定同时符合理性?这两个意义在这里是不是被混为一谈了?笛卡儿遭受的第三个批评,在于他花了极大的工夫去探究“思”,却没有想出什么来解释何谓“在”。

39、这位对古老的中国充满敬仰和好奇的学者,就是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

40、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因为事件发生时不存在观察者,盒子里的猫同时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状态中(既死又活)。薛定锷最早提出这个实验是在回复一篇讨论量子态叠加的文章时。薛定锷的猫同时也说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多么令人无法理解。这个思想实验因其复杂性而臭名昭著,同时也启发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奇异的就属“多重世界”假说,这个假说表示有一只死猫和一只活猫,两只猫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有交集。

41、许多脑部学者认为,他们探索心灵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而从前被认为是哲学的领域,今天则应该归属于神经生物学的范畴。如果人类要知道自己是谁,就必须学习去了解他的脑部。脑部研究以一个冷静理智的自然科学研究取代了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感觉、思想和行为的臆测。然而许多脑部学者都容易忽略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也并非走在通往绝对真实的道路上。每个自然学科本身都是人类精神的产物,而人类精神是自然学科想以自己的方法探究的对象。人类精神的认知能力端赖于人类演化过程中适应的需求。我们的脑部之所以会像现在这样,正是因为它显然在演化的竞赛中通过了考验;而它在雨林和热带草原里的任务也从来不是要全然客观地认知这个世界。如此一来,要说脑部并不是被完美设计来完成这个任务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42、摘要:笛卡尔所提出的“我思故我在”之命题被视为在两方面开现代形而上学思维之先河:一方面是它在理性中心之确立上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在自我中心之确立上所起的作用。然而对此命题从一开始便存在着两种解释的可能性:笛卡尔所确定的所谓思想之阿基米德点究竟是个体自我的存在,还是思维一般的存在?而这两种解释无疑会导致原则不同的结论产生。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基本上便是沿第一种解释的路线进行。本文试图再构笛卡尔的原初意图并重审对现代形而上学的解构方案。

43、伏尔泰——幸福是由若干快乐感觉构成的一种抽象概念

44、然而唯一真正的事实是:心灵和身体是不容分离的!因为任何想在脑中试着将两者加以区分的人都将徒劳无功。脑部并不是一个把心灵作为软件配备的硬件,这两者是以一个不可分割且至为复杂的方式共同作用的。虽然“我思故我在”这个句子的名气如此响亮,但是当中却不幸地掺杂了一些瑕疵。因为这句话不仅说明只有借助思考才能知道我和我的存在,它还主张思考以及思考的意识两者是存在真正的基础。而由于这个思考应该在严格与身体分开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这个句子便强调了精神世界和身体的彻底分离。另一个自我在当时写下的,已经无法得到今日脑部学者的认同:“我认知到,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整个本质和天性都只存在于思想里,且其存在不需要一个空间,也不依赖任何物质的东西。因此这个我,亦即让我成为我的灵魂,完全与身体不同,即使没有了身体也不会停止成为它要成为的一切。”如果这段话是对的,那么心灵便成了存在于一具机器里的鬼魂。但这并不正确,因为在脑中并没有一个名叫心灵的一个独立的地方。这无稽的程度,大致就像如果我们相信有一个名叫大学的地方,它却独立地存在于大学楼房、街道、草坪和人群之外一样。

45、“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当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

46、司各脱意识到了理性对信仰的威胁,并力图通过放弃理性对信仰的证明,限制认识,为信仰保留地盘。但这种作法,在客观上却为哲学摆脱神学束缚创造了条件。

47、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48、德行是友谊的基础,也是友谊的孕育和保护者。

49、这个发出者或者认识主体就是我呀,所以我就算再怎么怀疑这个世界,我也无法怀疑我自己存在。相反,我越怀疑世界,就越必须确信自己的存在。

50、19Ⅰ-Ⅲ,S.13-)我们在这些理解和解释中实在不难看出这些理解者和解释者自己的哲学意图。“我思故我在”就好像是一面古老的铜镜,每一个人在观察它时都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形象映现出来。

51、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像《黑客帝国》,那么你说对了。这部电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并思考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实验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尔。在他的《MeditationsontheFirstPhilosophy》一书中,笛卡尔提出了能否证明他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个“邪恶的魔鬼”产生的这样的疑问。笛卡尔用他的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脑”实验更为复杂,因为连接着电极的大脑仍然可以思考。这个实验被广泛的讨论着,有许多对于此实验前提的反驳,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

52、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53、从这些简单、初步的“疑点”出发,笛卡尔把他的怀疑推到极致:“我愿意假定,一切真理的源泉不是仁慈的上帝,而是一个同样狡猾、同样有法力的恶魔,施尽全身的解数,要将我引上歧途。我愿假定,天空、空气、土地、形状、色彩、声音和一切外在事物都不过是那欺人的梦境的呈现,而那个恶魔就是要利用这些来换取我的轻信。我要这样来观察自己:好像我既没有双手,也没有双眼,也没有肉体,也没有血液,也没有一切的器官,而仅仅是糊涂地相信这些的存在。”

54、这位在三十年战争开始时的一个初冬夜晚为哲学带来革命性改变的人是谁呢?他的名字就是勒内•笛卡儿(ReneDescartes)。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位于雷恩布列塔尼省最高法庭的法官。22岁时,他追随荷兰统帅莫里斯•冯•欧拉年从军,踏上冒险旅程。他在那期间学到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至于军人的生活则乏善可陈。随后不久,他游经丹麦和德国,并再次入伍从军,这次跟随的是马克西米里安•冯•拜恩。笛卡儿参与了这支军队攻取布拉格的战役,并在当地参观了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的工作室。他顿时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一名为黑暗的科学界带来光明的启蒙者。他充满自信地梦想着一个清晰、符合逻辑和“普遍的方法来探索真相”。而他,笛卡儿,便身负找到这个方法的使命。

55、李睿同学为我们介绍《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说是推动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儿童拥有无限的求知欲,而好奇心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起了重要的作用,就像一个动力火箭头。

56、“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己的景仰和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57、什么是哲学吗?可能大家都不是很说的清楚。看看下面这些“史上最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可能你对哲学会有自己的理解了。

58、与究虚理在伽里略那里所获得的根本展开相似,求自识在笛卡尔哲学中成为哲学思考的中心趋向。而在此之前,求自识与究虚理一样,在古代思想中,甚至在中世纪的思想中都不乏先例。但无论是苏格拉底所解释的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或中纪世费其诺(M.Ficino,1433-1499年)的“认识你自己”,还是中国古代老子的“识人者智,自识者明”或明代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没有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那样依据严格方法的论证,得到纯粹理论理性的奠基。笛卡尔对自识的追求,与他对唯一的、具有最高和绝对的确然性的原则之追求融为一体,它们都立足于理论方法的基石之上。在这个意义上,笛卡尔不仅是“求自识”取向的主要代表,而且同时也是“究虚理”方法的倡导者和实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