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谭嗣同经典名言 1、 10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谭嗣同经典名言)。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
谭嗣同经典名言
1、 10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谭嗣同经典名言)。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谭嗣同经典名言)。
6、出自《周易·坤》。大地厚实和顺,君子待人接物要像大地一样,以厚重的德行来接纳、负载。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8、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9、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10、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1、敢于放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宣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吟咏“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他们是一个个的“大丈夫”。
1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1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5、①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16、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专项练习(书写规范+视频讲解+练习题)
17、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9、(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2、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26、(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8、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
29、 2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清·袁枚《品画》)
30、 10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31、(20广东韶关·七年级期末)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3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出师未 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34、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3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37、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38、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1、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辛弃疾《贺新郎》
42、④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4、(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5、出自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46、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47、 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48、“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和谐的生态景观图;
49、(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1、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5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