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谭嗣同被斩场景 1、谭嗣同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底层人士,自从被光绪帝赏识后,一跃成为四品卿衔,协助皇帝变法维新,官职实际上位同宰相,可谓一步登天,人前显贵。那么作为臣子......
谭嗣同被斩场景
1、谭嗣同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底层人士,自从被光绪帝赏识后,一跃成为四品卿衔,协助皇帝变法维新,官职实际上位同宰相,可谓一步登天,人前显贵。那么作为臣子的谭自然感恩戴德,何况光绪的变法理念还和自己一生的抱负息息相关。既能借助皇帝之手实现自己的理想,又能博得帝王欢心位极人臣,此等两全其美的事谭嗣同岂能不高兴,所以说对光绪帝的知遇之恩,谭自当涌泉相报。
2、为不连累父亲,被捕前,他将父亲写给他的信全部烧毁,然后模仿父亲的笔迹写了一封家书,训斥儿子谭嗣同不忠不孝,声言要脱离父子关系,这也许是他为开脱自己父亲做的一点努力吧。
3、谭嗣同死后,他的头颅滚在一旁,血肉模糊。几位老家人前来帮忙料理后事,鹤年堂老板端来一盆温水,将谭嗣同头颅上的泥土与血迹洗去。谭嗣同当时是两眼圆睁,嘴巴张开,像是死不瞑目、又或者是大声疾呼。(谭嗣同被斩场景)。
4、在古代处以死刑的方式中,按照残忍程度而言,最为残忍的莫过于凌迟和腰斩。而除了这两种做法,就要数“钝刀”杀人了。由于刀具没有开锋,说白了就只能往下剁、反复剌。按照胡致廷的说法,戊戌六君子中最惨的,是谭嗣同,他足足被砍了三十刀,其间无异于是在锯头。而其他五位受刑者,也都被砍了好几刀。
5、就在谭嗣同被抓前一天,还有日本朋友劝谭嗣同先逃走,之后再找机会回来,但谭嗣同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6、《药》里面讲了革命斗士夏瑜为了拯救老百姓,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不惜被押上断头台。但老百姓就像看杂耍一样去看夏瑜被斩头,还有华老栓夫妇盼着夏瑜被斩后的血,希望得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肺痨。其实,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鲁迅在夏瑜这个人物时,借鉴了谭嗣同的真实事迹。
7、最终,谭嗣同决心为变法不惜一死,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而后慷慨就义,虽悲壮且震撼世人!
8、 谭嗣同则呼唤监斩官刚毅过来,说:“我有一言要对你说!”刚毅不理睬。谭乃悲愤地用宏亮、高昂的声音朗诵起自己的绝命诗:(谭嗣同被斩场景)。
9、但其受清王朝嫉恨,死也难得痛快。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以及其他5名维新志士被拖到了菜市口,围观群众欢呼呐喊,认为此人便是造成他们生活困窘的乱臣贼子,并向这6人投掷污秽,高声唾骂。慈禧下令刽子手必须用钝刀行刑,于是刽子手在谭嗣同背上、脖子上胡乱劈砍三十多刀,谭嗣同口鼻流血,脖子和头颅仍然相连,却未能死亡,他口中喃喃:“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壮哉壮哉!”。
10、事实上,所谓的“戊戌六君子”,唯独谭嗣同一人确实是甘愿受死。正如谭嗣同临死前说的那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1、康有为辞世的前一年,在梁启超等人的陪同下寻访六君子的就义故地。一行人来到鹤年堂门前,康有为放声痛哭,哭完说道:“终于找到了六君子的遇难地!”他想起了谭嗣同,也想起了自己半生颠沛,之后长叹不已。
12、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3、晚清政局动荡。在外国势力入侵、太平天国运动等叛乱迭起的时候,清王朝在风雨飘扬中国力极速下降,连GDP都一落千丈,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人民生活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正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像洋务派、维新派这样的能人志士才提出新的想法、推动新的改革,但也收到了清王朝守旧势力的极大反对,牺牲了像戊戌六君子这样的人。
14、当时,为了推动变法,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奔走呼号,渴望能唤醒中国人血性的一面。
15、见事情不可为,周围的人都劝谭嗣同赶紧离开,留在青山在不怕没材烧,然而谭嗣同却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铿锵之言,发自肺腑,谭嗣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让人感动。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这样看起来“傻傻地”人就是最坚实的后盾,没有这样人,一个民族是没有未来和希望的。
16、谭嗣同标新立异的观点和主张,终于引起了一心希望通过变革来拯救时下病入膏肓中国的光绪帝的注意。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同年8月,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谭嗣同被光绪帝征召入京,参与变法新政。
17、然而,在处决谭嗣同等人时,慈禧太后却下了一道残忍的命令:必须要用钝刀。如此残忍的做法,自然不会留下什么官方记载,但历史却留下了见证者,把戊戌六君子受刑的场景口口相传。据当时在场的武术家胡致廷回忆:
18、虽然古代死刑逐渐简化,始终朝着人道主义方向发展,不过先秦时期的暴政余威早已深刻地烙印在百姓心中。
19、“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当年就是刽子手用这种钝刀斩首的,场面惨烈无比!不一样的富二代古代人起义,不是吃不饱饭,就是娶不上女人,都是被逼无奈才走上这条道的,像谭嗣同这种超级富二代造反还是少见的。
20、在古代电视剧中,判决犯人斩首要拉到菜市口执行,可见砍头还是一项颇具威慑力和表演性质的活动。所以刽子手的刀法是否手起刀落,也是百姓们津津乐道的环节之一。
21、在社会方面,破除迷信,改城乡祠堂、庙宇为学堂。朝廷统治天下,除了官府权力,再就是靠这些宗族的精神控制法。不要祖宗家法,只开民智,哪天都醒悟过来,老佛爷还管谁去?
22、1851年7月29日傍晚,广东街头贴出份告示,其内容大概是第二天傍晚将在菜市口将抓到的33名太平军叛逆公开砍头。而这份告示恰巧被在当时英国的一位翻译密迪乐看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密迪乐早早的来到了菜市口,全程目睹了这一场令他终身难忘的画面。
23、谭嗣同起于微末,在没有什么功名的情况下,被光绪皇帝直接任用,地位如同宰相一般,因此受到了许多清王朝守旧势力的极大反对,在维新运动不过百日,中国的君主立宪尝试宣告失败,而谭嗣同则被清王朝下令在菜市口砍头处死。
24、除此之外,犯人站着受刑也让刽子手找不到受力点,会造成囚犯的血液胡乱喷溅,很有可能喷到围观百姓身上。所以为了不引起人群大骚乱,犯人跪着受刑也就逐渐演变成必然。
25、(2)古典中国的死刑:一个文化史与思想史的考察
26、王五被洋人枪杀后,清军官吏派人把他的头颅挂到城门上头示众。
27、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大刀王五率领弟子参加义和团,舍生忘死攻击洋人教堂。
28、因此,谭嗣同临刑时大叫是在表达自己的无奈之情,其中“无力回天”,既是对黑暗统治的无奈,也有对群众不醒的无奈。
29、在许多电视当中,大家也都有看到过,每当罪犯被斩首的时候,总是有无数的围观者,老百姓们他们麻木的看着这些,甚至有的人真的是拍手叫好,因为他们都是愚昧的,所以当戊戌6子会在刑场上的时候也是围满了看热闹的群众,他们嘲笑这乱臣贼子,谁又能想到他们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国家。
30、戊戌变法爆发后越演越烈,而身担重职的谭嗣同被召唤到北平商议事情,之后被封为四品军机章京,而大刀王五知道兄弟的险恶困境,出于兄弟情义就一直跟随在其身边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可惜变法不能成功,慈禧太后暴怒起来就下令屠杀所有参与者,而首当其冲的就谭嗣同,有一次谭嗣同意外被清兵抓走,王五知道后异常焦虑,于是拿出身家财产想让狱兵通融一下。
31、少年时谭嗣同师从欧阳中鹄,后在其影响下加入维新派。他经历了大清帝国衰落腐败的过程,目睹了列强践踏下的中国到处民不聊生的情景,内心感触颇深。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还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对当局和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加讨伐,呼吁国人团结一致,共御外辱。
32、王五里劝谭嗣同逃出京城,遭到谭嗣同的拒绝。谭嗣同说:“各国的政治改革都是流血冲突的结果。今天,中国还没有听说任何因改革而发生的流血事件。这个国家并不繁荣。是的,请从他下定决心要死的继承人开始,以唤醒那些想在以后变得强大的人。后来,谭嗣同在家被捕。谭嗣同入狱后,王武仍设法管理狱卒,使谭嗣同少受痛苦。在狱中,谭嗣同写下了“我微笑着从横刀向天空,离开肝胆两座昆仑山”的诗句。包括谭嗣同在内的1898年运动的六位先生都被判斩首。
33、在押赴刑场的路上,戊戌六君子受到围观百姓的唾骂,很多人向他们身上扔烂菜叶、臭鸡蛋,骂他们是“国贼”,好像这囚车上的人迫害过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围观群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中,六君子凄凉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34、“当然,我们并不认为他们的一切计划都聪明,但他们的动机是高贵的,他们的光荣因此也是不朽的。”
35、维新斗士谭嗣同将年仅33岁的生命,献给了国家、献给了民族、献给了维新变法。
36、砍了39刀时,忍着剧痛的谭嗣同仰天大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7、现场很惨烈,“就刑时,血喷涌丈余”。为了加重对官吏谋反的处罚,慈禧下令行刑时使用钝刀,据说,第五个问斩的谭嗣同,被砍数刀后才死。
38、“戊戌六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后,全国陷入恐怖当中,唯独上海租借英文报纸《字林西报》(NorthChinaDailyNews)给予六君子大肆赞扬:
39、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40、谭嗣同等人入狱后,张之洞等人曾想搭救他们中的杨锐、刘光第,但未能奏效。而开始置身事外的杨深秀,冒死为谭嗣同等人说清,并援引古义,恳请慈禧撤帘归政,令慈禧大怒,惹来杀身之祸。六君子被斩后,谋反案板上钉钉,于是更无人敢出头。
41、狱吏答应可以花钱雇人替死,但是,谭嗣同坚决要当为国家变法流血第一人。
42、但是即使如此,谭嗣同仍然是神态自若,大义凛然,没有露出丝毫怯懦!谭嗣同死前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时隔多年之后,我们仍然被谭嗣同英勇就义的大义凛然所折服,也为他行刑时的痛苦而感到痛心。谭嗣同死后,他的遗骸被人冒死抢出,后叶落归根,葬在家乡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谭嗣同的妻子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43、所有的犯人都是跪在台上,然后整张脸压在地上与地面保持平行,这样可以让脖子露出来,方便刽子手动手。在密迪乐的日记中还描述了当时的刽子手其实并不是像影视作品中那样的彪形大汉,而是外形很普通,只是比当时的一般老百姓看上去要健康一点。
44、在军事方面,改用西洋军事训练,削减军饷须支,举办民兵,允许私人开设军事工厂,制造军火。
45、我们知道,但凡改革都伴随着流血和牺牲,戊戌变法也不例外。此次变法之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逃脱,而最终只有戊戌六君子落入慈禧的手中。在这些人之中,令人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谭嗣同了。他当时只有二十几岁,却说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誓要用自己的血来唤醒国人的血性。事实上当初的谭嗣同本可以不必死的,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愿,才出现在了行刑台上。
46、谭嗣同被捕的消息传开,向来拥护、支持谭嗣同变法的大刀王十分着急。
47、1951年3月31日,上海第一份英文报纸,发行长达百年的《字林西报》因“不实报道”受到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警告,随后自行停刊,其办公大楼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其实,在当时环境下,不管有没有“失实报道”,《字林西报》作为一份民办报纸都必须停刊,因为,我们已经“解放了”。
48、只不过有的犯人个子很高,站着砍头很不方便。所以为了减少刽子手的表演失误,也为了减少犯人受刑时的痛苦,一般都要求犯人跪着受刑。
49、在古代“下跪”非常频繁,小辈见晚辈要下跪,百姓见官员要下跪,官员见皇帝更是要三跪九叩,行最高下跪礼节。这也是古代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方便等级管理的做法。
50、 第一个被杀的是康广仁。当时行刑的刽子手所用刀,杀官员的与杀平民的不一样,杀官员的刀称“大将军”,较少用,刀口较钝,一刀下去,鲜血汨汨然冒出,脑袋却没有掉下,必须第二刀、第三刀!这不叫砍头,叫锯头。锯头比砍头更要痛苦几几百倍的。康广仁因痛苦挣扎,全身衣裤尽裂。
51、多么流畅的白话文,这报纸难道不是大清朝的?多么直白的话语,难道写文章的人不怕被朝廷治罪?如果说这是同盟会写的,甚至是后来的国民d人或共产d人写的,也绝不会有人怀疑。可是,这文章却是写在六君子被斩的不到两个月后,载于《字林西报》周刊,时间是1898年11月7日。
52、当然这只是电视剧理想化的场景,在古代真实的砍头场景中不仅没有人劫法场,犯人甚至连反抗都不敢,还很配合地自觉下跪,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被斩首的人本身就不想活了吗?
53、古代在斩首犯人之前有一个步骤叫押解犯人。先把囚犯从牢狱中提出来,押送犯人时要乘坐露天敞篷车,戴木板枷锁,一路上游街示威,场面十分震慑百姓,具有让人们安分守己的效果。
54、 清廷在逮捕康广仁、谭嗣同等人后,曾几次会议,讨论对他们的处置。刑部以事体重大,请求军机大臣会同审问,以昭慎重。但在荣禄、刚毅等人的怂恿之下,慈禧下令不经任何审讯,将谭嗣同等六人立即斩决,下达“圣旨”,称:
55、清兵将大刀王五的顺源镖局层层包围,王五及其弟子们寡不敌众,全部被捕。
56、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家里有人犯罪了,胆敢包庇,你的亲人和邻居都会遭殃,这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57、这个道理,谭嗣同岂能不知。所以说他才在康梁如惊弓之鸟般亡命天涯时,尚能稳坐钓鱼台。不是不想走,而是不能走。当初不听父言已是心意难安,如今变法失败若是逃之夭夭岂不要祸及家人,如此失德之事谭必不能为之。惟愿以己之身换家人平安,如此,九泉下才能心安矣!
58、王五的确厉害,在这个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刺杀行动,据说是为了给谭嗣同报仇。后来参与义和拳北部,被德国人枪杀在北京前门,脑袋被挂于城门,后来的霍元甲趁夜将王五头颅取下缝好,并妥善安葬。这样,两个人就可以泉下相见了。至于两个人相见以后怎样,就不得而知了。你觉得这样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呢?
59、在场观看的人群发出很大的惊叹声,场面一阵骚动。
60、 我自横刀向天笑,
61、1898年9月28日午时,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这一天,北京城里的百姓倾巢而出,谭嗣同等人在囚车中赶赴刑场之时,沿途百姓纷纷把烂菜叶、臭鸡蛋扔到他们身上,大骂不止。被押赴刑场的谭嗣同大声疾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62、王五力劝谭嗣同逃离京城,但被谭嗣同谢绝了。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下定死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有志图强的人。
63、光绪帝继位以后一直想变法维新,他想改变朝廷的现状实行新的政治改革。可惜的是光绪帝的维新变法只维持了一百零三天。慈禧太后是故意坑光绪帝的,光绪帝傻傻的上了当结果让慈禧太后抓住了小辫子,一举把他打入了尘埃,最终还给软禁起来了。
64、这个当然是假的了。你想想在古代劫法场是一件多么轰动的事情,且不说在清末的时候报纸杂志已经兴起,没有的故事,都可以给你编出来,这样的事情要是真的有,那么,报纸杂志不给你描绘得绘声绘色才怪。但是,在当时的报纸上却没有大刀王五劫法场的只言片语。也即是说,王五没有劫法场,也肯定不会是行刑者。这就是一段后人编写的故事而已。
65、1895年,谭嗣同听闻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悲愤万分,写下一首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66、如果是大刀王五对谭嗣同行刑的话,不用刀也可以很快将谭嗣同置于死地,不可能让谭嗣同临死还受很多痛苦,当然更不会让谭嗣同惨叫。
67、在富丽堂皇的紫禁城大殿里,怀有忐忑之心的谭嗣同第一次见到了印象中似乎“软弱有余而魄力不足”的傀儡皇帝。
68、“殉道者的鲜血是教会的种子。同样地,这六个青年的鲜血也将是新中国的种子,他们的名字是应当被记住的,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享受崇高的荣誉……”
69、9月28日,在未经刑部审讯的情况下,六君子被慈禧下令押赴菜市口问斩,问斩顺序为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
70、然而“好事多磨”,光绪帝一厢情愿式的变法最终触动了以慈禧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疯狂反扑。
71、梁启超劝谭嗣同与自己一起东渡日本。但是,谭嗣同却说:
72、可是,赵舒翘没想到,三年后《辛丑条约》签订时,他被八国联军指为拳乱“祸首”之逼迫清廷严惩。慈禧为让洋人满意,先是将赵舒翘革职,再改“斩监候”,最后定“斩立决”。慈禧命将其赐死于门第,令陕西巡抚岑春煊监督执行。“赵素来体健,试吞金、服砒霜,皆不死,痛苦不堪。后岑春煊命武士以烧酒喷纸,糊其七窍方才窒息身亡。”
73、不过,对于将戊戌六君子的悲壮赴刑当热闹看的国人,鲁迅看得很清,他在《上海所感》一文中这样写道:“初看见血,心里是不舒服的,不过久住在杀人的名胜之区,则即使见了挂着的头颅,也不怎么诧异。这就是因为能够习惯的缘故。由此看来,人们——至少,是我一般的人们,要从自由人变成奴隶,怕也未必怎么烦难罢。无论什么,都会惯起来的。”
74、后来谭嗣同有着自己的思想于是就投身革命,大刀王五则开了一家镖局,两兄弟从此天各一方,没想到再相见之时,却是王五要斩谭嗣同的时候。当年革命事发,光绪皇帝被囚禁瀛台,谭嗣同等人谋划一个行动想打进去救出光绪,此时正需武林高手们的帮助,谭嗣同就想到了多年的好兄弟大刀王但是后来一想,王五跟他联手虽然能打,但面对的是为数众多且装备武器精良的士兵,他们想拖着光绪这么一个大活人杀出重围,确实很难,所以此计划最终选择放弃。
75、台下的百姓最爱看砍头的场面,一堆人簇拥而上,就像一群无知的看客,根本就不知道这6个人在为谁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