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精品好句65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 1、孔子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逐渐衰亡,新兴封建制度逐渐兴起的历史过渡时期,他是这个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孔子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当时比较开明的奴隶主思想......

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

1、孔子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逐渐衰亡,新兴封建制度逐渐兴起的历史过渡时期,他是这个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孔子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当时比较开明的奴隶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前进的倾向和要求。

2、l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

4、l 意: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5、l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6、l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7、孔子主张德政,对君子强调三方面额修养要求,“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9、l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10、l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

11、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12、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尽管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而《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3、l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14、第三 孔子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15、     家长在制定教育计划的时候,最好能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最好经常去教育咨询机构,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基本状况。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这样做,不仅成功率高,而且成本更低。

16、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17、在教育实践上,孔子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18、l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19、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认为不论是知识学习还是道德养成,都要建立在学生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孔子的教育思想》一书仅2万余字,在这样的篇幅内就不可能对孔子的思想体系,尤其是教育思想体系进行充分的、详细的论述。

21、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建立的三大基础条件之一。《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观点中有三大立国要素——“庶、富、教”,分别指较多的人口、丰富的物质财富以及充足的教育。从三者的表述顺序也可以看出,“庶、富”是先决条件,“教”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进行发展,实现这三个方面,国家和社会才会稳定。

2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丘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二是个别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3、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其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大体是以“孝悌”为本,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则。此外还提倡智、勇、信、义等道德。

24、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25、提倡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26、l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阳货》)

2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即对于教育者而言,一要永不满足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要教育他人不知疲倦,认真教诲,使受教育者能顺利地接受知识。

28、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29、⑶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30、l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31、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32、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33、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34、庶:充足的劳动力;富: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教: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

35、l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36、孔子认为教育对象应当“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都可以入学。

37、《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

38、l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39、A.《礼记》B.《学记》C.《论语》D.《老子》

40、     孔子不赞成用同样的标准和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来确定学什么和怎样学,或者是根据孩子的自身客观条件来判断他值得教育还是不值得教育。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因材施教。

41、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

42、l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43、学习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同样要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不仅要多方面学习知识,更要经常性进行复习,即“学而时习之。”

44、全面教育即现在的“素质教育”。孔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全方位的来塑造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行,而不是让其单方面发展。也不能只学习一技之长。

45、学思并重即孔子注重启发学生先自我思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与“思”结合起来。扩展资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46、(2)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孝慈则忠。(《为政》)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3)忠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民无信不立。(《颜渊》)

47、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48、l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

49、注重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0、l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

51、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确学习的目标,才能有恒心、有毅力去努力学习。

52、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这些君子不仅要有全面的知识,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孔子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位置,将追求“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53、孔子在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具体教学内容做出了新的发展。孔子整理编纂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在学习这些文化内容的过程之中,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品行皆优的治国人才。

54、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之于个人就像老师之于学习,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省总结,才能矫正自己的不足。

55、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56、⑵、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57、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58、所以,孔子和孟子都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普通人,只要学会了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琴棋书画等娱乐技能,可以快快乐乐的过完一生就可以了。不要向智力水平低的人讲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们听不懂,也学不会,会越来越痛苦。教育不应该是人越来越痛苦,应该让人越来越字自信,越来越快。

59、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0、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61、(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人里面有的人智、有的人愚、有的人贤、有的人不贤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消除区别。

62、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63、l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64、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古代时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教育家孔子,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上一篇:关于梦想的作文200字精品好句54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