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1、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将儒学上升到新高度即理学: 2、(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1、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将儒学上升到新高度即理学:
2、(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3、我们来看看儒家关于中庸的阐述,中庸的最核心理论其实是这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何为“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自然之道,在乎中和,不偏不倚谓之中和,举个例子,对应在为人处世上就是既不骄傲自满,也不妄自菲薄;既不惹是生非,也不唯唯诺诺;既不欺善,也不怕恶;既不张狂,也不甘平庸……要达到中和,非要经历一番历练不可,以中和之道立身处事,方能排除万难,克服挫折,从而超越生活,从而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从而七情六欲皆发而中节。后人将中和之道理解成了导致平庸、导致懦弱,是理解上的错误。
4、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5、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6、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7、 最后,该书选编的文章体现了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特色,揭示了儒学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为时代发展与文明对话作出新的贡献。纵观中国哲学演进历程可见,儒学及其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思想流派相互切磋、激荡而形成的文化大观,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具有丰厚的思想滋养,由此形成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马克思主义同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儒学具有科学理性精神和时代品格,从历史走向未来,更好地面对我们时代的现实问题。
8、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反对理学的繁琐回归本心。
9、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10、宋朝:儒学新发展即理学产生发展。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11、③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12、我们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一场争论,当时的论题在现在看来可能已经不成问题了,就是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是仁还是礼呢?当时有两位重要人物:一位是匡亚明,认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另外一位是蔡尚思,认为其核心是“礼”。但是,依我之见,“仁”和“礼”是密不可分的。从历史上来看,有这么一段小小的争论是非常正常的。我一直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孔子,从汉代新儒学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再到宋明理学,均是如此。这正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纵观中国历史,无数先进人物正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和激励下,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大义凛然,仗义疏财,慷慨赴死,不断谱写着正气歌,传递着正能量。在这方面,儒家思想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显然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3、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14、④评价: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15、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16、 概览该书89篇选文的主要内容,可见儒学的学术生命力与传播力,其知命知己与成己成性的精神追求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超越自我,并以面向世界、体现时代精神的思想姿态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力量。正如刘伟校长和朴仁国院长在序言中所言:“纵观儒学发展走向,研讨儒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审视其与世界文明发展的互动关系,已成为当今学界的自觉探索。”该书反映了学界这种自觉探索,其中约40%为海外儒学研究名家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亚洲学者在儒学研究领域相互交流、切磋的印记。
17、唐代韩愈提出“道统”思想,北宋形成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学,道家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这是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18、尽管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盛极一时,但是得不到统治者的认可。反而是韩非子的“以法治国”、“法术势”思想得到了嬴政的认可支持,成了秦朝的治国思想。
19、至此,历五经文革后的儒家所有学说,似乎全是恶名昭著,不屑一提。甚至于一些人一听说是"儒学"、"孔孟之道",就怒斥为"腐儒"、"孔老二",神经紧张地象似拉上弓弦的箭矢,不分青红皂白大加诋毁。
20、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21、秦朝时,秦始皇信封法家,"焚书坑儒",儒学遭重创。
22、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致良知;知行合一。
23、纵观儒学的兴衰似乎总有这样的规律:秦始皇实现了大一统,但是社会并不安定,二世而亡,短短几十年的统治中社会动荡,儒学也遭受了灭顶之灾。
24、③人对自身反省和追求:修身、慎行自省、格物正心、追求理想人格
25、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26、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27、④评价: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28、文献方面:他整理编订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29、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0、宋明理学三教合一: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1、(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32、秦国奉行以法治国,革除旧弊,提高耕战能力,得以迅速强大。这是法家“法、术、势”的优点,是强国利器,因而法家得以在诸子百家之中脱颖而出。而儒学没有这样的能力,儒学的特点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因此,兴儒学就需要足够的时间与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乱世赋予不了儒学兴盛的空间。
33、④评价: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34、儒家诚信思想对于建设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35、其次,是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发展与作用。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说:“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制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太史公所谓:‘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而于秦始皇之身而得以实现之也。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遗传至晋以后,法律与礼经并称,儒家《周官》之学说悉采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36、 期以来诸子百家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高频的考点。
37、强烈建议大家搞熟弄懂,毕竟考到的概率真的太太太太大了!!!
38、先说明一个成语“男尊女卑”,这个词汇没错,为什么说没错呢,上文也说了,尊卑原意并不是指高贵和卑贱,只是后来人们将尊卑用于形容地位高低,为什么说男尊女卑,因为男性阳盛阴衰,女性阴盛阳衰(当然阴阳反背的同性恋是例外),男主动,女主静,男女有别,阴阳体现在身体器官上也有着明显不同,表现为男女在性格、思维方式、脑细胞差异、强壮程度、外部刺激反应能力、社交能力等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因此男女就像阴阳的一体两面,属性不同,却是缺一不可。而在古代,冷兵器时代,两国交战或者群体纠纷都是靠的武义和拳头,所以男主外,女主内是社会发展需要,在母系时代,因为当时人类人口稀少,部落之间靠的是人口基数决定地位,当时医疗水平又低,人口存活率很低,所以表现为女尊男卑。
39、 值得提及的是,作为“国际儒学论坛”代表性成果选粹,该书可谓亚洲儒学对话的一个缩影。其中既包括韩国儒学、日本儒学、越南儒学研究的新论,也有比较视域中的儒学研究,从中可见阐释儒学的多样视角。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与海外文化的中国传播过程中,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已经走向世界,并不断面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时代魅力。可以说,儒学发展历程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一种独特样态,在整合传统基础上实现文化再创造,反映了以创新性发展的儒学促进现代文明转型的自觉。
40、(7)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抨击。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这就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1、说起墨家兴衰的根源,我认为在于墨家思想本身的局限性。
42、毫无疑问,儒家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世界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不然儒家思想也不会在历史上如此跌宕起伏,或被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或被打下九层地狱。从儒家的实际功能来说是对我们中华民族,对我们汉人的性格与价值取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44、所以武帝接受的是“天人感应”理论中的“君权神授”、“天子”概念,董仲舒赢得了与刘彻三问三答的机会,儒生们从此走上仕途,参与安邦兴囯,而始作俑者的董仲舒却被发放到地分封国当了文官。
45、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把儒家经典看作是真理的标准,对理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46、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百家之与其它诸子百家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47、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48、墨家虽不能跻身正统,但墨家的侠义思想却流传了下来。侠客的一诺必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侠义之辈,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肥沃的思想土壤。
49、②现代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被民众广泛认同
50、提出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仁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1、在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政府当局曾经带头“打倒孔老二”,但儒家思想在国人价值观中的主流地位并不可能去除,并因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影响至今,但改革开放以后儒学重新受到部分人重视,当今亦有所谓新儒学。
52、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53、论语都是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如果我们不研究每个与孔子对话的学生。怎么会明白孔子为何如此说。读不懂论语是没有研究孔子的学生。所以对于孔子的论调大多数都是为搏名吸引眼球的妄论。
54、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儒家也留下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学著作如《考工记》、《天工开物》等等。
55、明清之际中国社会转型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具有民主色彩。但是他们仍然属于儒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属于儒家的改革派,是批判中的继承与时俱进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56、文字很多内容和经典,化是修行,把经典运用在生活中。这才叫文化。有知识没文化,意思就是从来不按照经典要求自己做事生活。却去教孩子经典,那就是真正的祸国殃民的文化败类。
57、然而“礼乐崩坏”之后,各国之间开始互相蚕食,生产力也大大提高,再守着周礼那一套思想确实有点儿落后了啊,儒家是“基础学科”,但是应用层面需要更先进的操作和管理制度,光讲一些思想品德的大道理已经无法继续适用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进入战国之后,各国君主迫切的需求是“集权”和不是“分封”,各国开始变法,“分封制”的制度开始逐渐地转向更加先进,基于法家主义思想的“郡县制”。
58、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59、先秦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秦汉时期,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沉重打击。
60、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61、二程主张:世界观。理是万物本原,理先物后。伦理观。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人伦者,天理也”。“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认识论。格物致知。朱熹主张: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62、②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观念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63、核心思想是“仁”,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学说;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民本思想。
64、②维新派: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利用儒家思想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从根本上否定了洋务派的“体用”观,是“用旧瓶装新酒”。
65、面对冲击,儒学也作出反应。康有为、陈焕章创立孔教会,欲将儒教国教化。而学衡派的学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做出了深刻的研判,产生了新儒家。
66、④政治建设:大一统思想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仁和德治、民本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67、隋二世而亡,但短短十几年唐朝便实现再次统随后便开启了繁盛的唐王朝。科举制度更加完善,甚至开启“殿试”,这愈加鼓舞了天下的读书人,人人读圣贤书,人人梦想科考做官,人人以读书为荣,儒学大兴。这再一次体现了儒学的春风化雨。
68、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
69、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70、(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必然会遭到压制。
71、上文说了,儒家文化为做人的文化,这种文化必定会受到其时代背景的影响而制定,比如男女职责的细化分工,再比如一些丧葬文化,皆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应综合分析,权衡利弊。
72、(作者:臧峰宇,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
73、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74、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