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曾国藩家训名言子若不如我 1、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听到一些家长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只要老师能教好孩子,我们做家长的花多少钱都愿意!”其实,这样心甘情愿的表白大错......
曾国藩家训名言子若不如我
1、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听到一些家长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只要老师能教好孩子,我们做家长的花多少钱都愿意!”其实,这样心甘情愿的表白大错特错。错在只知学校教育,不知家庭教育。孩子该由谁来教?谁该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怎样的教育,才能教好孩子呢?
2、 郾城之战刚结束,岳飞又令岳云火速去颖昌(今许昌)增援部将王贵。岳云连续作战,率800铁骑长途奔袭,冲入数万敌兵之中,负伤100多处,人、马都被鲜血染红了。这次战斗,岳云斩了兀术的大女婿,又立大功。以后岳云在父亲严格要求下,征战南北,打了无数胜仗,直至他们父子被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3、曾国藩说:“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即: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这两种行为都是因为心得不够厚道,见识和气量过于狭小!
4、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5、2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6、1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7、研文。一是每天剖析一段或一篇文章,并记录纳入知识体系。二是不看任何参考资料、用手写文稿的方法检验学习成效。
8、2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9、 曾国藩一生最辉煌的成就虽是军事,但他的爱好读书也是为时人传诵的。从曾国藩一生读书的经历来看,他在道光十五年入京参加会试前,读的是“子曰诗云”,习的是帖括制艺,眼界不广,学识不宽。会试报罢,暂留京师,开始涉猎诗、古文,尤好韩愈的文章。第二年会试又报罢,他买回一套二十三史,孜孜细读,将近一年。这才使他的学识逐渐开拓。道光十八年入翰苑后,清闲少事,他更励志学习,广泛阅览,且勤作笔记,分“茶余偶谈、过隙影、馈贫粮、诗文抄、诗文草”等5门,手抄笔摘;加上他在京都有不少良师益友,切磋扶持,不间时日,因而学识大进。可以说,京宦12年,是曾国藩后来成为一代大儒的坚实的奠基期。
10、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姬旦《诫伯禽书》
11、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12、从古到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懒惰而导致失败,从古到今天下的有才之人,都是因骄傲而失败。大体概括军事上的失败,不是骄傲就是懒惰,二者必有一个;大家王朝的衰败,不是骄傲就是懒惰,二者必有一个。戒骄傲,以不轻易嘲笑别人为第一要素,戒懒惰,以不晚起为第一要素。傲是不好的德行,惰是衰败之气。两者都是失败的原因。
13、你对于“厚重”二字,须立志,改变过去的缺点。古人说金丹换骨,我说立志就是金丹。
14、我想我应该把“勤、俭”当作人生宝贵的财富,勤奋学习、努力修身、参与实践、提高本领。“少年强则国强”,我也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的一份力量!《曾国藩家训》读后感篇9读了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郦波的《曾国藩家训》(上下),感受颇深,特别是讲到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每天持之以恒的践行,非常受益。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也存在比较突出的七条问题和恶习。一是抖脚;二是无事看手机;三是不善总结;四是不细心;五是不能从容;六是臆测行事;七是不耐烦。等等
15、中国的父母总想着要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但最好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情感。现在中国文化教育土壤贫瘠,家庭教育缺失,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从家庭教育入手,培养情感。
16、2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7、 学问,以每日增长新知而不忘记为关键;文章,以多读书多懂道理为关键。
18、不教孩子孝道,他会有一种态度,叫「应该的」。
19、当时不杂是指做一件事的时候,需全神贯注去做,万万不可分神,你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这件事的同时,又在想另一件事,那么你会两件事都做不好。
20、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21、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22、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23、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4、 朋友有了过错,蕙西不指出来,那是蕙西的过错;朋友指出了过错,曾国藩不改正,那是曾国藩的过错。现在是一个直言不讳,一个表示痛改前非,正如朱熹《四书集注》中所说的:责善朋友之道也。
25、 此次曾国藩弃军奔丧,已属不忠,此后又以复出作为要求实权的砝码,这与他平日示人的理学家面孔大相径庭。因此,招来了种种指责与非议,再次成为舆论的中心。朋友的规劝、指责,曾国藩还可以接受,如吴敏树致书曾国藩,谈到“曾公之事,暴于天下,人皆知其有为而为,非从其利者。今贼未平,军未少息,而叠遭家故,犹望终制,盖其心诚有不能安者。曾公诚不可无是心,其有是心而非讹言之者,人又知之。……奏折中常以不填宫衔致被旨责,其心事明白,实非寻常所见。”
26、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27、公文写作是注定是一种“想大事”、“谋公事”的行政活动,干好这项工作天生就需要从大处着眼,只有格局足够大了,才能在分析问题时站得高、看得远、顾得全、想得深、跟得上,做到心居高位讲政治,胸怀宽广顾大局,与时俱进立潮头。作为文字工作者,若想练就“大手笔”,写出“大稿子”,就得学习曾国藩“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培养大历史眼光、长周期思维,既能提出技术性的解决方案,还能在大的时空格局下思考谋划,这样才能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发挥“以文辅政”的作用。要想撑大思考的格局,首先要善于学习,拓宽知识面,打开视野。其次要解放自己的思维,转换看待问题的角度。
28、关于曾国藩家训中孝敬父母的哲理句子(篇二)
29、(5)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30、第一是眼到眼勤。眼勤,是多观察;眼到,是看得准。一是眼光,一是眼界。多观察,才能看得准;有眼光,才能有眼界。曾国藩一生混迹环境恶劣的晚清官场,却能位极人臣、全身而退、极尽哀荣,必然与他的眼勤与眼到功夫有着极大关系。
31、第三是身到与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不论多么艰难,一定要亲自去感受,知行合一。
32、1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33、“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备受推崇。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梁启超称其“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34、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在中国文化环境下,家庭就是每一个人的立足存身之所,曾国藩说人生有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很晚才起床)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而家是这八本的根本。失了这个根本,其他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5、 从曾国藩关于道德品德修养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就是他特别喜欢把修养的要求、目标、做法具体化,罗列成条。他这么做,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更好地便于实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从事道德修养的心路历程。从各种记述来看,曾国藩并非从小就是个好孩子,长大以后在德行上也并不出众,但是他刻苦好学,闻过则改,终于成就了品德。
36、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具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37、2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