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00句名言精品好句73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王守仁100句名言 1、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

王守仁100句名言

1、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2、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王守仁100句名言)。

3、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4、明镜之应物,妍者妍,媸者媸,一照而皆真,即是“生其心”处。妍者妍,媸者媸,一过而不留,即是“无所住”处。

5、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6、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守仁

7、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8、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王守仁100句名言)。

9、此‘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见到这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10、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终年走风尘,何似...

11、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

12、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

13、10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14、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16、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17、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18、我今说个知行合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1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20、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21、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22、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

23、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守仁

24、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25、诚是实理,只是一个良知。实理之妙用流行就是神,其萌动处就是几。

26、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27、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

28、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29、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30、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3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2、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3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34、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

35、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删述“六经”,孔子不得已也。

3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守仁

37、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38、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39、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40、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41、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42、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3、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44、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45、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46、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守仁《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7、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48、(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

49、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50、《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5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

52、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53、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54、(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55、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56、因为你们在平日收到了各种杂事的纷扰,不知道自己真正静心修行的功德,而想着用静坐去弥补始阶段的收敛放逸的工夫罢了。

57、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58、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王守仁

5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

60、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61、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守仁

62、(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63、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64、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65、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6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67、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68、人固有见其父子兄弟之坠溺于深渊者,呼号匐匍,裸跣颠顿,扳悬崖壁而下拯之。

6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0、孔子无不知而作;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圣学真血脉路。

71、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守仁

72、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

上一篇:追思亲人的句子精品好句46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