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巴顿将军评价 1、所谓“坚忍行动”,是由盟军情报局大量散播虚假情报,谎称由巴顿率领的第三集团军正在积极备军,目标正是加莱。而实际上,此时的巴顿在正躲在英国多佛尔训练......
巴顿将军评价
1、所谓“坚忍行动”,是由盟军情报局大量散播虚假情报,谎称由巴顿率领的第三集团军正在积极备军,目标正是加莱。而实际上,此时的巴顿在正躲在英国多佛尔训练部队呢。
2、1945年12月8日,巴顿将军乘车外出时,与一辆卡车发生了交通事故,由于颈部和脊髓受伤,巴顿将军被诊断出从颈部以下终身瘫痪。1945年12月21日18点左右,巴顿将军因肺水肿和心衰竭在睡梦中去世,享年60岁。按照巴顿将军“与我的人埋在一起”的遗愿,他被葬在卢森堡哈姆区的卢森堡美军公墓和纪念馆,与第3集团军的其他阵亡将士们永远待在了一起。至此,巴顿将军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终于落下了帷幕,而至于他的是非功过,恐怕只有留给后人来评说了。
3、德军在听说巴顿将要由加莱登陆的情报后,果然放松了对诺曼底的警惕,最终拱手送给了盟军一场意义重大的胜利。
4、“全能慈悲的天父,我们谦卑地恳求您节制这恶劣的天气,赐予我们战斗所需的好天气。请您开恩倾听我们这些军人的呼唤,以您的神力,助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粉碎邪恶敌人的压制,在人间与诸国为您伸张正义。”
5、正所谓“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女人”,而对于巴顿将军来说,他的爱人阿特丽丝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女人。与当时十几二十几岁就结婚的人不同,巴顿到了35岁都还没结婚,其原因就算是放到现在也非常奇葩,巴顿的择偶标准太特别了——找一个理解死的人。所以巴顿一直没有遇到能谈得来的姑娘,而比阿特丽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当巴顿谈到对战争与死亡的看法时,比阿特丽斯不但没有被吓跑,反而饶有兴致问:你认为自己怎么个死法才光荣有趣呢?巴顿津津乐道说:我想,最美好的死法是让战争结束的最后一颗子弹打在我的脑门上。与巴顿结婚后,比阿特丽斯不但提醒他如何待人接物,还帮助他控制那暴躁的脾气,甚至特意着时髦服装驾驶坦克,自掏腰包为缺经费购买坦克零件。可以说巴顿将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扬名世界的背后,比阿特丽丝完美的尽到了一位军人妻子的责任和义务。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在外人眼中天不怕地不怕的巴顿将军,唯独对自己的结发妻子百依百顺,很多熟悉巴顿的人都打趣的称“巴顿怕老婆”。这或许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巴顿将军是一位感情细腻、侠骨柔肠的铁血将军。
6、但可惜的是,这位二战时期最传奇的铁血名将,没有战死在战场上,却在二战结束后因为一场交通意外而遇难。(巴顿将军评价)。
7、历史学家特瑞·布莱顿评价巴顿“傲慢、想出风头而且有个人缺陷,但……仍然是那场战争中最伟大的将军之一”。
8、1942年巴顿受命在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中担任美军第10军军长时,布莱德雷正是他的副军长,当巴顿在集团军司令任上攻打西西里岛时,布莱德雷是他手下的第2军军长,确实是他的老部下。然而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役时,艾森豪威尔已经成为了欧洲战区美军总司令,布莱德雷则升任美军抢滩部队第1集团军司令官,巴顿却被雪藏起来看热闹!
9、当时的参谋马丁布莱曼森记录了当晚的场景:当晚巴顿将军巡视了部队,走在街上,他谦卑地跪在街头独自向神祈祷。场景如同古希腊英雄阿奇里斯在特洛伊城墙前,向天神宙斯祈求给予晴天、把浓雾驱散的祈祷一般,他念了祈祷文:
10、而以法国总统戴高乐为代表的大多数人则是力捧巴顿,称其可以取得与拿破仑相提并论的成绩。
11、美国军乐的出现因为巴顿是美国军人,而在美国军乐中短笛和小鼓特别突出。大概是在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军乐相当简陋,就是短笛和小鼓。二战期间有一幅很有名的宣传画,高大的老爷爷吹短笛,矮小的小孙子,头带纸叠的三角帽,他打小鼓。当巴顿在凭吊古战场时,远处又传来那军号声。而在他的第一次战斗前披挂戎装的镜头中出现的是管风琴,这一段音乐的运用留待后面分析阿尔格塔之战的节奏处理时再着重讨论。
12、当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在1944年12月21日在德国海德堡去世时,它的遗愿是“生与军人同在、死与军人同葬”,而作为对巴顿将军有重要影响和感情的部队,巴顿将军的遗孀选择了安葬美国第三集团军将士的卢森堡美军公墓作为这位将军的最后安息之地。
13、一提起巴顿将军,可能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暴躁的脾气,以及他率领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与第3集团军横扫欧洲的事迹。但正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在盟军中的口碑却是褒贬不一。英国指挥官大多对巴顿的评价不高,例如英国陆军元帅艾伦·布鲁克就曾表示,他认为巴顿虚张声势的个性远超过其想像,他对巴顿没有什么好评价,也没有在将来改变这一看法的理由。而法国却对巴顿将军的评价非常高,1945年巴顿被艾森豪威尔解除职务后,法国方面不但邀请其到巴黎出席国宴,还接受了总统夏尔·戴高乐的授勋。在国宴上,戴高乐总统甚至在演讲中把巴顿的成就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与盟军相比,德军高层指挥官自1943年后倒是敬重巴顿胜过其他任何一位盟军将领。有报告显示阿道夫·希特勒曾称巴顿是“那个疯狂的牛仔将军”。而埃尔温·隆美尔则认为巴顿达成了“机动战中最震撼人心的成就”。至于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处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大将更表示“巴顿是美国的古德里安”。正是由于德国高层对于巴顿重视,使得盟军成功实施了下面这个战略欺骗行动,从而保障了史上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的实施。
14、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五星上将说:“我们一旦行动起来,巴顿才是那种有魄力、有创造性、迅速果断、敢于迎着危险上的人。”英国陆军元帅亚历山大说:“巴顿是一个推进器,随时准备去冒险,他应该生活在拿破仑战争年代——他会成为拿破仑手下一位杰出的元帅。”英国陆军元帅、巴顿的老对头、自视甚高的蒙哥马利在列举杰出的将领作为典范时,很露骨的连一个美国将军都未提到。但当他举出战争中伟大将领的主要特点和资历时,几乎是按照巴顿将军来对号入座的。蒙哥马利说:“渴望晋升到高级指挥官地位的人要认真研究军事艺术,用他所需要的全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一旦时机出现,他便应付自如了。他必须是个坚决果断、敢作敢为的人。他必须临危不惧,行动果决。他必须知人善任。在处理战争中不称职事件时,必须有铁石心肠,毫不留情。他必须了解自己的士兵,为他们所爱戴。”蒙哥马利总结道:“他必须准备在局势有利于大胆行动时抓住战机。”斯大林更当着红军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面毫不客气的说:“像第3集团军横跨法国的进军,对红军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肯定是做不到的。”
15、特别注意的是,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是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他们俩比巴顿整整低了六届!如果回头去看,当1941年巴顿成为美军首个装甲师少将师长时,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这俩西点师弟的军衔才仅仅是中校,按照军校毕业的时间和军中资历,这样的军衔差距也是基本合理的。
16、 1942年,巴顿带领美军将士在北非战场通过入侵卡萨布兰卡进入地中海战场,之后他在这里快速恢复了美国第2军团受挫的士气,从而建立了自己是一位有效率指挥官的名声。巴顿随1944年诺曼底战役而指挥第3集团军回到战场,他领导了一场非常成功的行动快速穿越法国。突出部之役期间,他带领第3集团军解救了被围困在巴斯通的美军,并在战争结束前率先带领自己的部队进入德国本土。战争结束后,巴顿曾短暂担任巴伐利亚的军政府首长,然后成为美国陆军第15集团军指挥官。1945年12月21日,巴顿在欧洲发生一场车祸后逝世,享年60岁。
17、毕竟在巴顿看来,战场看似是武器与武器的竞争,本质核心仍是人与人的竞争,或者说意志与意志之间的较量。恐惧,很有可能就成为绊脚石。而战胜恐惧,往往是赢得胜利的最基本元素。
18、这封信的背景是于1944年6月6日凌晨,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线头部队总计十七万六千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
19、尤其是巴顿最后在镜前的两句独白竟也开始在定音鼓鼓点上。要知道,制作的顺序一般都是在粗剪以后才轮到作曲家上场。这也就是说,那一段的节奏不是作曲家给的,而是剧本、导演、摄影师、演员给的。真是太棒了。这一段给我的震动很大。这是在1970年拍的片子,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制作达到这个水平了吗?这一段才可以有资格称作精品,不是什么东西随随便便就可以冠以精品的美名的。
20、某种意义上,巴顿强烈的反苏情绪也是美国人刻意包装他的理由,算是第三个半原因吧,因为这符合战后美国的政治立场和全球利益。事实上就算巴顿没有过早死去,将来也没有可能佩上五颗将星,他只是一员善战的骁将,却是一个不懂政治的军人,难以成为陆军参谋长或者参联会主席这样的军政大员。
21、要做一名优秀的士兵,你要读点历史,要客观地读。那些日期和烦琐的细节没什么用,你必须知道人们是怎样作出反应的。武器在更新,但使用武器的人并没有变。要想赢得战争,你要打败的不是武器本身,你要摧毁那些使用武器的人的精神。你应该多读些人物传记,尤其是自传。这之后你会发现,战争很简单。找准在你能力范围之内,你能给敌人造成的最大打击是什么,然后去做。在谋算之后可以冒险,那不同于鲁莽行事。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有百分之五十胜算,就可以去试。我领导下的优良善战的美国士兵,可以为你加上必须的那百分之一的胜算。
22、而在这样一封写于烽烟中的书信中,他以父亲的形象,但又同是将领的身份,展开了一场与儿子的对话,亦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对话,充满着他个人战争理念的延续与传递。
23、可惜巴顿有着跋扈的性格以及一张啥话都敢说的“大嘴巴”,多次被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惩戒,最严重的一次“殴打伤兵”事件,几乎终止了他的军旅生涯。所以这也是巴顿名声在外的第三个原因,爱惹事和瞎说话,通常来讲这样的八卦将军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好奇心,诚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比如在公开场合信口评论战后政治格局,以及盟军和苏军会师后的口无遮拦。
24、室内,静,巴顿在着装,我们看见,他的钢盔和马鞭在背景的台子上摆着,还有他的念经台靠墙立着。注意听音乐,接连敲出1和低八度的5的定音鼓在四下之后,管风琴奏出主题(11231),再接两声定音鼓,切。其实定音鼓在这一段落的第一个镜头就开始了,不过很轻,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可是从现在起,可以十分注意定音鼓,每个镜头的切都是在定音鼓的点上,镜头中的人物的每个显著的动作也都是在点上的。
25、就这样,在巴顿的祈祷下,隔天天气放晴,并且连续六个晴天。然后就有了展现神迹的巴斯托涅战役。由此,“巴顿的祈祷”也成了名满天下的神迹。连续的晴天,帮助巴顿的第三军团得以顺利解救了被困在巴斯托涅地区的101空降师。巴斯托涅的胜利,导致了法西斯德国西线战局失败的不可避免,同时也葬送了东线的德军。由此,第三帝国大厦将倾,希特勒用尽了自己最后的努力再也改变不了早已经注定的败局。如果说巴顿的祈祷换来了神奇的力量,不如说巴顿就是神的像征。战后,巴顿并不贪天之功,他说:这是神助我完成使命,我个人微不足道。
26、巴顿的骁勇善战众所周知,名气一点不输于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为什么军衔就落后了呢?简单点说,巴顿的这俩西点师弟之所以晋升迅速,艾森豪威尔靠的是马歇尔的欣赏,而布莱德雷凭借的是艾森豪威尔的提携,美帝的人情也很厉害。
27、提起巴顿将军,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念头应该是那部经典的同名电影《巴顿将军》。电影刚刚开场,在巨大的美国国旗背景前,简洁明了的几个镜头,就把巴顿将军好胜、自信的性格勾勒出来。
28、1944年冬季,对二战时期的美军而言是一段最为煎熬的日子。虽然纳粹德国已逐渐走向败亡,但是这个时期美军面临着欧陆数十年来最艰苦的寒冬,前进的每一步都艰苦万分。
29、他找来了奥尼尔牧师,巴顿对牧师说,一个人要想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得作出三种努力:周密的计划、辛勤地工作和虔诚地祈祷。在计划和执行中间存在未知的东西,决定着胜败输赢。有人称之为运气,巴顿说这是上帝的旨意。
30、如亨利·吉罗将军1945年底听说艾森豪威尔解除了巴顿职务时深表怀疑,并邀请巴顿到巴黎出席国宴,还接受了总统夏尔·戴高乐的授勋。国宴上,戴高乐总统在演讲中把巴顿的成就与拿破仑相提并论。
31、以英国陆军元帅布鲁克为代表的英国指挥官,普遍对他没什么好感,“巴顿虚张声势的个性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我对其没有什么好的评价,在将来想必也没有改变这一看法的理由。”
32、该影片堪称经典,讲述了巴顿将军辉煌的一生,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将巴顿将军一个美国军事强人的典范的形象在银幕上演活的活灵活现。
33、马顿请牧师写出一篇祈祷文来请求神的帮助,并制作了祈祷卡片发给全体25万官兵。上面写着"巴顿祈祷词"。巴顿向全体官兵发出倡议书,吁请大家在关键时刻专心祈祷。「我们必须一起来仰望神,全力寻求主的帮助。」
34、这样一位统领者,有着近乎偏执、难以驾驭的个性,但也同时具有在战场上身先士卒的领导风范。而巴顿将军为激励部下,用对第三集团军的这类演讲来鼓舞士气,已经成为美国军官队伍中新的领导哲学。
35、骆驼的强烈的运动的近镜头冲进画面,天已大亮。节奏跳上去了。骆驼队从左边的斜坡冲下来,横过大道,从右出画。一只落伍的小羊跑下斜坡,镜头在定音鼓的鼓点上切。
36、PS:假如这个世界堕入黑暗,那么,吹灭最后一盏灯的,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
37、希特勒原以为盟军主将一定是巴顿,而登陆地点也会在加莱地区。他未能料到当时自己紧盯不放的巴顿将军所领导的,只是一支影子部队,而这只部队的所有调度不过是佯装要在加莱登陆的“假动作”。
38、他回答说:“我承认我的膝盖在发抖。如果它们知道今天的目的地,会抖得更厉害。”就是这样。你的双膝也许会发抖,但它们仍然会带着你冲向敌人。好了,不谈这个了。
39、巴顿将军是二战时期美国个性最鲜明的将军之一。
40、虽然巴顿将军在军事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但终归仍是一名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凡人,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巴顿将军也曾因为儿女私情,做出过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1945年3月26日,巴顿将军命令美国第3集团军所属的美国第四装甲师,组成鲍姆特遣队从阿沙芬堡突破德军防线,去40英里之外的哈默堡,解救被关押在该地的德军第13B战俘营的美军军官。虽然这次解救行动使得部分被俘美军军官重回军队,但更多的美军战俘则被早有准备的德军重新俘虏,甚至还搭上了许多美国第四装甲师的官兵。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巴顿将军为何要安排这次军事行动呢?原来,在哈默堡战俘营中有一位特殊人物,他就是巴顿将军的女婿约翰·K·沃特斯中校。事后,约翰·K·沃特斯曾向自己的岳父巴顿将军询问,您知道我被关在那里么?巴顿将军回答,我不知道你在那里,只是以为你可能在那里。虽然巴顿将军的回答很婉转,但有一个细节却让人们回味无穷,在营救行动中,巴顿将军的副官亚历山大·斯蒂勒少校,参与了整个营救行动,而在营救队伍中,只有斯蒂勒少校一人认识沃特斯中校,这或许可以证明巴顿将军对于家人那份无法割舍的亲情吧。
41、呵,永别了!别了,宁静的心灵!心满意足的永别! 别了,人间的一切! 别了,自豪的军队和那化野心为美德的大战! 呵,别了,萧萧嘶鸣的战马! 凄厉如诉的军号! 振奋人心的战鼓! 尖锐刺耳的长笛! 别了,皇家的战旗,和那光荣战争的一切素质, 骄傲和壮观的场面! 呵,你这平凡的躯体, 古罗马不朽诸神的庄严呼唤 与你那粗犷的吼叫是多么相似! 永别了,一去不返的奥赛罗的业绩!
42、德军司令部的最后一个镜头是隆美尔的中景,他身穿深色军服,光区是右上角到左下角的一道很弱的光,隆美尔的第一句话强,第二句弱下来,切。
43、1968年曾担任驻越南美军最高司令官、1972年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克莱姆.艾布拉姆斯,二战时期是巴顿手下精锐第4装甲师第37坦克团团长,一直充当第三集团军在西欧战场作战的进攻矛头。1944年12月26日,正是艾布拉姆斯带领的第四装甲师坦克群突破德军对巴斯托涅长达近10天的包围,解救了重围之中的101空降师。巴顿将军曾这样与众不同的公开夸奖爱将:“毫不自夸的说:我将肯定会成为坦克指挥官中的第一能手,但我又有了一个竞争者-----艾布拉姆斯。如果你们想采访这位军官,最好抓紧时间,他这么出色,活不了多久。”
44、巴顿的军事指挥思想、个性、作风,包括他总是高扬着的紧绷的脸、头戴闪闪发亮的钢盔、脚蹬大马靴、紧系武装带、屁股上挂着两支珍珠柄左轮手枪的武士形象,都是典型的美国西部牛仔作风,只有美国的大工业力量、西部拓疆传统、尚武强悍的进取文化,才能孕育出巴顿这样的一代悍将。1945年4月14日,巴顿应邀参加美因茨的莱茵河大桥通车剪彩,部下递给他一把剪刀,被他轻蔑的拒绝了,他咕咕哝哝道:“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裁缝师傅吗?他妈的,给我拿把刺刀来!”
45、这一番别具匠心的下马威的确在一开篇就震撼了银幕外的观众,由此带来的对巴顿将军的印象久久挥散不去,贯穿于影片后面对这位“铁血将军”的征战指挥中。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番异乎寻常的开场,影片只是一部普通的关于伟大人物的传记片。
46、1944年初,盟军设计一套名为“坚忍行动”的欺敌计划,在该计划中,巴顿成为了盟军入反攻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关键人物。盟军让德国情报网大量收到假情报,使其误认为巴顿已经被任命为美国第1集团军的指挥官,并且正在对登陆加莱作准备。但第1集团军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而是在多佛尔附近地区使用道具和无线电信号等手段做诱饵来误导德军的侦查,让轴心国领导人相信这一地区有大批部队集结。整个1944年初,巴顿遵照上级命令保持低调,使德国人以为他人一直在多佛尔,而他实际上正在英国训练第3集团军。“坚忍行动”的效果卓越,德国第15集团军一直在加来省等待着巴顿率军进攻,甚至在1944年6月6日盟军进攻诺曼底后还继续等待。一个月后,巴顿飞往法国回归作战指挥任务。美军攻克圣洛后,巴顿指挥美军第3集团军横扫布列塔尼半岛,随后又发明了坦克开路,机械化步兵和步兵在后面的类似闪电战的战法。该战法卓有成效。巴顿最后的功勋战役是突出部(阿登)战役,用几个军和101空降师成功击败了希特勒的反扑。至此,巴顿将军名扬天下。
47、巴顿将军的两个堂兄弟是牧师,他早年时也曾考虑当神职人员,然而最后决定要当军人。他在西点军校时期的室友菲利浦曾回忆说道:巴顿每天夜晚都会跪在床边祷告,他在默默地祈求神的指引,在日后的战争中,巴顿都维持不断地祷告,他经常参加战地礼拜并且随身带着《圣经》。
48、巴顿走下讲台后镜头淡出,接着就从远处传来军号声:533533533然后变成3343很象古罗马时代的军队所使用的那种和喇嘛用的法号相似的号角,于是片头字幕开始。画面上出现北非的古战场的远景和鹫。几声军号以后,出现由管风琴演奏的影片的主题1-123-1-5-655-2-3-123-5-1-765--,在这主题中还时时插入小鼓点。最后一支短笛和圆号引入了美国的军乐。在片头字幕结束时,那军号声又出现在远处的山谷里。
49、毫无疑问,巴顿是历史上一位饱受争议的将领。有人不接受他的作战风格,也有人是他的忠实拥护者。
50、 伟人之所以伟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效忠于他们的下属。
51、我是成贺,河北人,现居浙江嘉兴,做皮革生意,关注教育和时事,希望和同道多交流。
52、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地面部队虽然在海岸线站稳了脚跟,但隆美尔指挥包括七个装甲师在内的德军拼死抵抗和反击,实际上盟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无法完成纵深突破,战局处于僵持状态。而此时的巴顿,却正在加莱的对面坐着冷板凳看热闹,担任根本不存在的“第1集团军群”总司令。
53、二战后期,当巴顿被邀请到他的第二故乡波士顿的哈奇纪念堂演讲时,他这个人的复杂形象最清楚不过地表现出来。“他昂首阔步地走上讲台,俨如一位上帝和裁缝密切合作巧夺天工制造出来的完美无缺的武士,他用高亢宏亮的声音开始了他的演讲,其声有如其人。他的动人的演讲突出了他为人正直的品德,因而听众鸦雀无声,这个演讲既保持了他的英武姿态,又显得谦逊感人。”巴顿说:“只是悼念死者是愚蠢和错误的。相反,我们应当为他们曾存在而感谢上帝。”在纽约市政厅台阶上的另一次演讲,他指着胸前的绶带说:“是勇士们赢来了勋章,只不过由我们佩戴罢了。”然后落泪不能自持。
54、室外,艾尔格塔附近,阿拉伯骆驼队的帐蓬前的阿拉伯人,背景是帐蓬内的暗处,所以和前一个镜头是接的,镜头逐渐后拉成全景,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光进入镜头,骆驼卧在地上,有些动,好象有所感觉,同时突然一声驴叫,骆驼动得更强了。我们知道,动物的听觉频率和人不一样,所以它们可能听到什么动静,而人并没有听到,你们看,光和声,也就是视觉和听觉因素都开始逐渐加强。注意,是逐渐,你可以画出一个很缓的上升节奏曲线。帐蓬前的阿拉伯人开始动作起来,间歇出现的小鼓点的声音。最后一个镜头是阿拉伯人慌张地在收帐蓬。切。
55、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网军事倾力推出二战“偶-像剧”《永恒的瞬间》,其第十五集《血胆老将尽显侠骨柔肠》已于今日上映。本集着重描述了二战时期的美国陆军著名将领巴顿将军,在其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背后,更有着一颗情感丰富的内心。虽然这颗火热的心经常巴顿将军的锋芒所掩盖,但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更加衬托出巴顿将军的平凡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