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的典故精品好句106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老马识途的典故 1、《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于是齐桓公留下燕庄公镇守令......

老马识途的典故

1、《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于是齐桓公留下燕庄公镇守令支,又向山戎打听了前往孤竹的道路及其兵力等情况,然后便率领大军往孤竹进发,虎儿斑则奉命返回了无终。

3、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北方的山戎国(今河北迁安县一带)不断侵犯燕国,闹得燕国不得安宁,燕国国君便向齐桓公求援,齐桓公带着宰相管仲和大夫隰朋出征。结果,山戎国被打得大败,山戎王带着残兵败将逃往东部的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至辽宁朝阳市一带)去了。齐桓公命令军队继续追击,山戎国和孤竹国的军队吓得钻进了深山老林之中,最终还是遭到了齐桓公军队的围歼。

4、在讨伐山戎的同时又进攻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和令支国(今河北迁安、迁西、溧县北部)。

5、齐桓公由于有了蚂蚁的先例,也很赞成管仲的观点,于是赶忙让人挑选了几匹无终国老马,让它们走在前面探路,只见老马不慌不忙的在山中转了几圈,然后选择了一个方向一路行进,最终果然带着大军走出了伏龙山。

6、①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 (选自《史记 齐太公世家》)(老马识途的典故)。

7、(识途老马)清·钱谦益:“攫食饥乌心未饱,识途老马足堪扪。”(老马识途的典故)。

8、于是齐桓公命令手下按照隰朋的指点进行搜索,果然没过多久就发现了蚁穴,之后又在蚂蚁的带领下找到了水源,众军的境况得以缓解。

9、齐桓公却阻止道:“眼下戎贼并未折损一兵一卒,胜负未分,因此还不到饮酒的时候,我军应继续向前追赶,力争将其有生力量全部消灭,彻底解除燕国的后患。”

10、齐桓公问道:“你的办法可以一试,只是要去哪里寻找蚁穴呢?”隰朋回答说:“冬天时蚂蚁喜欢呆在温暖干燥的地方,一般会选择在山的阳面建巢,而夏天蚂蚁喜欢凉爽的地方,因而多在山的阴面。如今正值隆冬之际,蚁穴定在山阳一侧。”

11、齐桓公听完打发走了俘虏,又将管仲等人叫来商议说:“如今山戎已遭遇重创,绝不可再给他喘息的机会,我军应继续追赶,以防再生变故。”众人点头称是。

12、孤竹国主和密卢被押到齐桓公面前后,齐桓公命人列数二人的几大罪状,包括荼毒百姓、掠夺中原等,之后便下令将二人推出宫外当众斩首。

13、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14、山戎我们曾经讲过,属于北戎的一支,居住在河北省北部一带,东南方向与齐鲁等国临近,北边又和燕国接壤。

15、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6、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便不再迟疑,于是下令大军加紧休息,等到天一亮就向鬼泣谷挺进。

17、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和敌人交手后很快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散兵游勇短期内不再有反手之力。不过,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道路都变了样子。想按照标记寻找来时的道路已经变得十分艰难。大军在崇山峻岭的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众人一筹莫展时,管仲发现老马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在征得齐桓公同意后,他们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前面自由行走。

18、临淄区文化和旅游局、临淄区融媒体中心、临淄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推出——临淄成语典故我来讲,齐国历史文明听我说。

19、按照山戎的指引,齐桓公带兵走了没多久便抵达孤竹城下,孤竹大概位于河北省滦县以南,最早建国于商朝初年,到春秋时期已经严重衰落。

20、亦作“识途(涂)马”。清代诗人黄遵宪《题樵野丈运璧斋话别图》诗∶“谓我识涂马,招我来咨陬。”清代史学家赵翼《重赴鹿鸣宴恭记四首》之四∶“智可识途推老马,才渐横海掉长鲸。”现代作家茅盾《子夜》四∶“你也不用发忧,还有你老子是‘识途老马’,慢慢地来指拨你罢。”

21、战国:纸上谈兵(赵国赵括)、百发百中(苏厉劝白起称病不领兵的说辞中提到的典故)、朝秦暮楚、完璧归赵(蔺相如的典故)。

22、管仲思索良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战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让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23、虎儿斑建议说:“从这里出发,向北走就是伏龙山,穿过伏龙山便可直达山戎的老巢令支,我率本国兵马在前面为君侯引路,君侯领大军跟在我军后方即可。”

24、再说鲁庄公得知齐桓公凯旋,再次赶赴济水为齐军道贺,齐桓公颇为感动,将所俘获物品的半数以上赠送给了鲁庄公,二人又在济水重新修订了盟约,然后便各自回国了。

25、不一会儿,只见齐军又一支先头部队在宾须无的带领下大张旗鼓走进谷中,而主力部队也紧随其后。这时山间两侧突然响声大作,山戎果然早已在此设下埋伏,眼见齐军中计,立刻从树林中闪现出来,如雨泻一般冲向齐军。

26、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27、大白天撬了民乐社区多个防盗门还顺走了放在门口的废纸箱

28、将近傍晚之时,管仲回到里岗向齐桓公汇报说:“我看此谷并没有虎将军说的那样险恶,主公只管放心向前,我自有破敌之策,虎将军若有顾虑,也可跟在大军的后方。”

29、时间一长,军队的粮食越来越少了,相国管仲意识到如果再不找到出路,大家都会困死在山谷里,必须赶紧想出一个主意。

30、(存老马)唐·杜甫:“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31、齐桓公非常着急。管仲见状,忙向齐桓公建议说:“我听说老马能够记住自己走过的道路,我们不妨令人挑选几匹老马,让他们走在队伍的前面,或许可以找到出路。”

32、走了没几天,部队再次来到了伏龙山,当初经过这里时正值春天,又有虎儿斑带路,因此大军很快就通过了此地。

33、虎儿斑向齐桓公建议说:“山戎向来惯用埋伏之计,如今我军连战连捷,却不见山戎踪影,想必对方已做好准备,而这里再往前便是鬼泣谷,那里道路崎岖狭隘,正是设伏的最佳地点,我军如果贸然进兵,一旦被困于谷中,定然葬身于此,因此我认为应该绕道而行。”

34、第二天清晨,王子成父和赵川换下虎儿斑担任先锋,二人按照管仲的指示,先将马匹的嘴用笼子罩住,又用棉布将车轮裹起来,使得队伍在行进时没有一点声响,之后二人便带领部队悄悄往山的两侧走去。

35、驾轻就熟 (jiàqīngjiùshú)赶着轻载的车走在熟路上。后用以比喻对事情熟悉,做起来容易。

36、那么燕国究竟遇到了什么麻烦呢?原来就在不久前,紧邻燕国的游牧民族山戎大举进犯燕国,燕庄公无力阻挡,只得向齐桓公求助。

37、有一次跑买卖,两人住进了一家客栈,当晚遇到了盗贼,结果,二人的马也被偷了去。他二人和店主一起报了官。几天过去了,官府没有任何消息。鲍叔牙就和管仲商量,准备次日回家。二人正在店中闲坐,忽然远出传来“得、得、得”的马蹄声,愈来愈近,他俩急忙跑出去观看,是两匹马,一黑一白,朝着这家客栈奔了过来,停在了客栈的大门口。鲍叔牙和管仲定睛一看,喜出望外,正是自己被盗贼盗走的那两匹马。

38、此时,草木已经枯黄,不是原来的摸样了。齐国军队在山中转来转去,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了。

39、作者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40、《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1、 山戎是我国春秋时期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活动地区在今河

42、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43、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44、鲁庄公得知齐国出兵的消息后也赶往济水为齐军送行,并主动提出自己愿率本国兵马随齐国一同救燕。

45、齐国的军队出征的季节是明媚的春天,而班师凯旋时已是寒冷的冬天,加上白雪的覆盖,沿途的草木全都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回归的路。在大家不知所措时,管仲对齐桓公说∶“大王,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作我们的向导,带引大军走出山谷。”齐桓公大喜,同意试试看。于是,管仲挑选了几匹老马,解开缰绳,卸下鞍具,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了山谷。

46、“老马识途”这一成语,国人几乎妇孺皆知。然而,这典故原发生在何处,知之者却不多。其实,这故事就发生在河北省东部的迁安市与滦县交界处的龙(泉)山脚下、滦河岸边的“迷谷”。

47、京华往事—一个历史地理的视角 (寻找埋藏的记忆—岳升阳主讲 北京城的由来—岳升阳主讲)

48、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

49、亦作“老马知路”。南宋诗人陆游《东窗遣兴》诗三首∶“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

50、(孤竹马)清·黄景仁:“识路漫夸孤竹马,问名久似辽东豕。”

51、据文献记载,孤竹国建于夏末、兴于殷商。从立国到灭亡存在940多年(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660年)。孤竹国是滦河之滨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之是今冀东地区文明史的开端。伯夷叔齐的故事,成语“老马识途”,都与孤竹国有关。考古专家明确卢龙是孤竹国文化的中心之一。

52、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53、临淄人讲临淄成语典故,临淄成语典故滋养一代代临淄人。

54、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55、于是齐桓公下令,将这超出的五十里地全部割让该燕国,以弥补自己的过错,燕庄公大为感激,等到齐桓公离开之后,他便下令在齐桓公所赠之地上建起一座城池,名为“燕留”,以此来歌颂齐桓公的恩德。

56、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扩展资料: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57、齐桓公说:“贵国被围数月,早已疲惫不堪,寡人怎能忍心再让你们充任先锋,你带兵在后面接应我军便可。”

58、卢龙近年来编辑出版的有关老马识途记载的刊物有《孤竹风》、《卢龙记忆》、《孤竹史稿》等;文艺作品有快板《孤竹礼赞》、音乐舞蹈剧《老马识途》等。

59、齐桓公闻讯亲自出迎,二人行过礼后便来到帐内分宾主落座,齐桓公先向虎儿斑表达了谢意,进而开口问道:“此次讨伐山戎,应该从何处进兵?”

60、据传,管仲之所以知道老马识途,主要缘于他亲身的经历。早年他和鲍叔牙在一起做买卖,有一年,他在外面买了一匹良马,这匹马浑身上下墨黑,惟有四只蹄子洁白如雪,卖马的人告诉他,这马名字叫“雪里站”,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后来,鲍叔牙在管仲的参谋下也买到了一匹良马,这匹马浑身上下雪白,惟有四只蹄子漆黑如炭,也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61、"老马识途"的典故告诉我们对于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有经验的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62、齐国的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跟随齐桓公进攻孤竹国。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

63、管仲想了很久,对齐桓公说:“大王,狗离家很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我想老马也应该有这个认路的本领,不如让军中的老马在前面领路,带着大家走出山谷。”齐桓公一听,觉得有道理,立刻让人挑出几匹老马,解开套在老马身上的绳子,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64、等密卢带着残兵败将退回令支时,齐桓公已经率领大军追了上来,密卢自知令支难以坚守,只得再往孤竹方向跑去。

65、《管子》也有这段记裁,不过它说迷失道路的原因,是由于中了敌方的奸计:孤竹国王答里呵故意叫黄花元帅向齐桓公假投降,把齐军诱进了迷谷瀚海,那里一片沙漠,荒无人烟,风又大,天又冷,而且又是黑夜里,因此迷了路。挨到天亮,管仲想出了利用老马作向导的办法,才把军队带出了迷谷。

66、齐军到达孤竹时,密卢已经进入城中,齐桓公按照管仲的建议将其都城团团包围,并切断了城中的粮草供应。

67、亦作“马老知道”。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费县道中三首》之三“枥中老马空知道,爨下车劳枉作薪。”

68、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

69、②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选自《韩非子 说林》)

70、而眼下已进入隆冬,山上的草木完全枯黄,落下的树叶也遮住了来时的道路,地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大军在山中来回绕了几个圈,竟然迷失了方向,最后怎么也找不到出路了。

71、齐桓公闻言很是感激,于是传令三军即刻进发,在虎儿斑的带领下,大军一路所向披靡,连续收复燕国三城,没过几日就越过伏龙山,来到了一处名为里岗的地方。

72、老马识途的传说是由秦皇岛卢龙县申报的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我国成语典故的宝库里,“老马识途”的故事就发生在现在的卢龙。

73、齐桓公带着部队进入令支国中,下令三军不得妄杀一人,不得侵犯百姓财产,对于投降的士兵一律从优对待,戎人大为感动,纷纷走出家门,夹道欢迎齐军。

74、那么鲁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齐桓公后来又是如何处理的?

75、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76、出处: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77、上回说到,齐桓公正在与管仲商议下一步的战略规划,突然收到来自燕国的告急文书,请求齐桓公立刻出兵相助。

78、而这一次山戎之所以要进犯燕国,是因为戎主密卢听闻齐桓公在北杏举行了会盟,其威望大大提高,密卢担心一旦齐、燕两国联手,将会给自己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决定先发制人,派大军向燕国的南部发起进攻,企图以此切断燕国与齐国联系的通道。

79、据《韩非子·说林》上篇说:齐军队去时是春天,回来时却已是冬天,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而迷失了道路,不知该怎么走,大家很着急。管仲说:“不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有经验,认得路。”于是挑选几队老马,放它们走在前头,队伍跟着走。结果,果然找到归路,平安地回来了。

80、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81、接着齐桓公下令向都城发起总攻,由于齐军来势凶猛,加之城内已经严重缺粮,因此孤竹守军坚持了没三天便被击败,齐军大批涌入城中。

82、"老马识途"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典故内容为:春秋时期,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恒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83、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84、齐桓公通过分析弄明白了山戎的目的后,为了不让其得逞,决定亲自引兵救援,于是在公元前664年春天,齐桓公自领中军,隰朋领上军,宾须无领下军,王子成父担任先锋,浩浩荡荡的开赴燕国。

85、后来,人们就用它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86、7点出发去医院,10点半才到堵车堵得人发慌

87、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88、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xí)朋随同前往。齐军于春天出征,到凯旋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出现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89、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嗅觉雷达”。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

90、(老马知道)唐·杜甫:“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91、二人出了燕国都城之后,一路有说有笑,不知不觉竟已走出燕国境外五十里远。

92、千年齐文化浓缩成一个个成语故事,流转于匆匆岁月长河。

93、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94、为了能尽快脱险,齐桓公赶忙命令手下搜索水源,而就在这时,隰朋却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对齐桓公说:“我听闻蚂蚁能够感知泉水,主公不如先派人寻找附近的蚁穴,然后再跟着蚂蚁一路行走,说不定能够找到水源。”

95、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96、《老马识途》故事出自春秋时期《韩非子·说林上》。

97、(解释)老马能辨认道路。比喻经验丰富的年长者熟悉情况,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98、北京史(增订本)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著

99、《北京城市生活史》姜纬堂、李宝臣、王刚、于光度、吴建雍、袁熹著

100、(老马识途)清·黄景仁:“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101、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部队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102、燕庄公于是建议说:“既然如此,此去向东八十里有一国名无终,虽然他们和山戎同属蛮夷,但彼此却有着很深的仇恨,而我国与无终近年来又多有来往,无终国人熟悉地形,君侯若能争取到他们的相助,则可事半功倍。”

103、齐桓公无奈之下,只得派探子前去找路,可一连派出几批都没能成功,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军队的储水也日渐减少,大军随时有困死于山中的危险。

104、“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引导作用。明代小说家余邵鱼《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一回“臣闻老马识途,无须与山戎连界,其马多从漠北而来,可使虎儿斑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宜可得路也。”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念祖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清代诗人黄景仁《立秋后二日》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105、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上一篇:老马识途现比喻什么精品好句62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