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言必信 1、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不知道如何立身处世;朋友之间要诚信,否则就没有朋友;一个国家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政权就无法站稳......
言必信
1、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不知道如何立身处世;朋友之间要诚信,否则就没有朋友;一个国家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政权就无法站稳脚跟。诚信是立人之本,成事之本,治国之本。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信义。“仁、义、礼、智、信”中,“信”乃五常之一。
2、不孝有无后为大。原文:不孝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3、译文: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的固执己见,简直就是个顽固不化的小人。
4、在《论语·子路》里,孔子与子贡讨论士的标准时已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是从反面来否定“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孟子也从正面来表达“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可见,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的。
5、本着真实、公开、良心的原则,特设置4个重量级选项,分别是:消费者信赖企业;消费者信赖汽车大奖;消费者信赖汽车品牌;消费者信赖汽车服务品牌。
6、那么,在中国思想中,以正面称赞意义使用「言必信,行必果」的到底是谁呢?也许是司马迁,但他用这句话描写的,乃是「游侠」群体。
7、རང་གི་སེམས་ནི་ཡོངས་སུ་འདུལ།།
8、翻译:只要心中有佛祖,就算喝酒吃肉也无妨。但世间上的人如果学我这样做的话就犹如堕入魔道一般。
9、另外,「言必信、行必果」还出现在《墨子·兼爱下》。在那里,墨子假想了一个信奉「别」主义(只爱自己家、自己人)的士,和一个信奉「兼」主义(互利互爱,把朋友的家人当作自己的家人)的士。若他们两人同样都「言必信、行必果」,当我们要远行异乡、生死未卜时,会把自己的家人子女托付给那一位朋友呢?显然是托付给那个会把你的家人当自己家人的朋友。同样,有一位信奉「别」主义的君王,另一位是奉行「兼」主义的君王,当你成了难民的时候,你会投奔哪一位的国家呢?显然会去找后者。
10、“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忠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言必信)。
11、诚信是脆弱的,只要经历一场风吹雨打,就会被吹的一干二净,打的无影无踪。
12、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
13、翻译: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14、可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15、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6、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原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7、(解释)信:守信用;果:结果、果断。说了的话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18、诚信是微小的,它只要占据心灵的一个很小的角落,就温暖了人们整个人生;
19、释义: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20、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1、近义词: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信行果
22、(出处)战国·孔子《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kēng)硁然小人哉。”
23、关于诚信这一品德,古今中外的国家人民无不将其视为道德的底线,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有哪个人愿意享受被欺骗的感觉。
24、言语诚实忠信,行为笃敬坚守,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孔子解释《周易》乾卦中的爻辞,认为“庸言之信,庸行之慎”,日常言论要诚实守信,日常行为要严肃谨慎。自很早的时候起,中国就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据《周礼》记载,周代有禁暴氏一职,其职责之就是对言而不信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左传》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肯定说话诚实守信对于“立志”的重要性。《墨子》也强调说:“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同样希望人们言行一致。
25、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26、诚信这一品德又被赋予了许多不同层次的意义,让人们不得不努力践行诚信品德要求。鲁迅说“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古罗马执政官西塞罗说“没有诚信,何来尊严”;孔子在与子贡的对话中谈到“言必信,行必果”这一对人的最基本要求。而“言必信,行必果”又是两个层次的内涵。除“言”外,更强调“行”,毕竟人是不可能光说不练的,言出必行,更多的也是落实在行这点上。
27、其实,在儒家经典中有大量对「信」这一品德的赞扬,例如我们熟悉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但我们应该明确「信」的含义。我们之所以把讲信用视为一种美德,很大的原因是我们所谈论的是人和人之间互相承诺之后是否守信的问题。如果我和你说好了晚上八点一起办一场活动,八点钟到了你却没来,我和其他参加活动的人就要花时间等你。我们可能还花钱租了场地,花精力策划了活动,却因为你不守信而白白浪费。最重要的是,如果大家都习惯这样,我们就办不成任何活动,因为每个人都不敢相信别人的承诺,承诺会到场的人很可能不来,承诺会提供场地的单位也许突然不想提供,那社会就无法合作完成任何互助共赢的事业。因此,不遵守对他人所作出的正式承诺,轻则浪费社会成本,重则深刻地破坏一切社会合作的根基。
28、在《论语·子路》里,孔子与子贡讨论士的标准时已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是从反面来否定“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孟子这里则是从正面来告诉我们“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可见,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的。
29、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30、人常说“榜样的力量无穷”,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言而有信,言出必行的榜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诚信品性。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出去的话,作出去的承诺,就一定要做到。要像季布一样,一诺千金。
31、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2、言必信,行必果,讲话诚实,做事果敢。《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弟:同“悌”。
33、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34、白话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
35、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
36、让我们想象一位领导者L,ta承诺了要去做一件事,但后来发现它是不道德的,便「食言」不去做了;或者这件事本来已经开始推行,后来因为许多人反对,发现这件事实际上不该做,便「出尔反尔」,把这件事撤回不做。这样的食言和出尔反尔,确实会损害L本人的声誉,使公众和上级意识到她的缺点——毕竟撤回证明了一开始决策的错误,证明了她能力的不足——但即便如此也要撤回,这是君子应该做出的选择。这时候,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就是放下个人毁誉,真正从共同体利益去考虑的表现。虽然社会对她个人的能力评价因此而变差,但孟子想说的是,我们对她道德水平的评价却应该提高,因为在这种情境下能做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恰恰是伟大的。「言不必信」与「言而有信」因此并不矛盾,它们是不同层次、不同情境的道德准则。通常来说,一旦做出承诺,应该言而有信;但在所言、所行可能不符合「义」的时候,则应该将前一条道德准则降到较低的位阶,这就是「言不必信」。
37、解释:前半句本来是用来表达为人诚信,做事果敢的,结果后一句就给否定了。
38、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
39、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
40、〖解释〗信:可信,可靠;果:果然。果真。说的话就一定是可靠的,说一是做的事一定是真实的,说到做到的。
41、恪守诚信应当从家庭教育开始,如果一个家庭中都没有诚信做基础,怎么可能会有诚信的家风?进入社会后,就更难有诚信的操守了。坑蒙拐骗、阴险狡诈也就没有什么稀奇。所以首先要在家里灌输“言必信,行必果”的理念,要求家庭所有成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说一不说到做到,言出必行。
42、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43、曾子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成了信誉的典范。《增资烹煮》的故事,也千古流传。给我们以启示和启迪:一个人如果讲信誉的话,那么,他就会立足于世上。并且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反之,将一事无成,遭到人们的唾弃和指责。
44、拼音:yánbìxìn,xíngbìguǒ。
45、དགེ་བ་ཕུན་སུམ་ཚོགས་པར་སྤྱད།།
46、这句话出自先秦时期记录孔子语录的《论语·子路》,此句全段是:
47、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48、ConfuciusbyPatrick,Dribbble
49、因此,言行一致便成了诚信品德对人的基本要求。“表里如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毛主席讲“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便是这个道理。对于同学们来说,出于爱自由的天性也罢,出于心理上的自我防御也罢,出于对管理、约束的抗拒也罢,从初中开始,越来越多的对父母、老师有选择的说真话,有选择的做真事。在面对父母的训斥,老师的教导时,有的同学为了尽快结束谈话,而做出一些可能无法兑现的承诺。
50、我不是个吹毛求疵的人,我并不是想用一个字、一句话的误用去说明我们已经不再是中国人。我只是想用这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帮助大家看到背后更大的问题。对于被中国人奉为精神导师的孔子、孟子来说,如果我们有一天强大到能用武力实现统他们会为我们鼓掌喝彩吗?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许是:是,因为中华民族历来都追求国家统一。只要是我们的地方,我们就要拿回来。只要「主权」(这是一个伴随着帝国主义传来的西方概念)属于我们,我们就要统治。
51、常将此心作彼心,常将他情作彼情,为他人留余地,也为自己增加几许胸襟。
52、解释:前半句常用来比喻在同一困境里的相互帮助之情。实际想表达的是后半句的“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思想。
53、注意,这里孟子是不管齐国的民悦不悦的,只看燕民悦不悦。如果你问,怎样能让别人「悦」呢?每当君王问孟子自己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总是告诉他:先发挥「仁」的精神,把自己已经统治的人照顾好。若你已经统治的地方本身就矛盾重重,还想着要统治更多人,犹如缘木而求鱼。当自己已经统治的人有很高的幸福感时,别人自然也想被你统治。这就是所谓的「仁者无敌」。「统一」,说到底不是国家有多强大的问题,而是内部政治是否清明的问题。
54、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55、“言必信,行必果”典出《论语·子路》。子贡请教孔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士”?孔子认为要行己有耻,是非观念明确,还要不辱君命,有做事能力。子贡又问:次一等的要求呢?孔子则强调必须知孝悌。子贡接着问:那么再次一等的要求呢?孔子回答:“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孔子认为,说话一定真心诚意,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这是一般人也应该做到的,但也可以算是士了。
56、尾生抱柱的故事,出自《庄子·盗跖》篇:“尾生与女子相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说这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个女子约会于桥下,可等来等去这个女子也没来,眼看河水都涨上来了,女子还没来,但尾生为了守信,却坚持抱着柱子还是不离去,最后淹死了。
57、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哭闹的时候都会采取“哄骗”和“吓唬”两种办法来让孩子安静下来。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无益于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比如有的家长会说“别哭了啊,宝宝,明天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灰太狼去,好不好?”孩子信以为真,可能不论多委屈,都会暂时停下来,把希望寄托在灰太狼身上了。
58、不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教育孩子,说话算数、言而有信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家庭是否具有良好的家风,标准之一就是孩子是否讲诚信,是否是一个有诚信的人。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无论是家里还是家外,也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孩子,都要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