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死前说的话精品好句92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苏格拉底死前说的话 1、「如果有一天,这柄剑不堪用了,我们可以拆毁它,将刃部分的金属熔掉制成锅子,将剑柄扔弃。这时这柄剑不再存在了,构成剑的各部分已经散在世界不同角......

苏格拉底死前说的话

1、「如果有一天,这柄剑不堪用了,我们可以拆毁它,将刃部分的金属熔掉制成锅子,将剑柄扔弃。这时这柄剑不再存在了,构成剑的各部分已经散在世界不同角落了,这就是毁坏。对吗?」

2、▲ 意大利拉斐尔《雅典学院》,伊壁鸠鲁:头戴叶冠者,主张“人的幸福是追求心灵中永远的快乐”。(苏格拉底死前说的话)。

3、「那既然如此,有生之物必有死,那你觉得死之后呢?」

4、调查员:这样啊。(说话被政敌打断,门外传来声音:苏格拉底已经死了!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政敌上场)

5、相对于荷马这位“古人”,苏格拉底算是“今人”:批荷马最狠的是他,最懂荷马的也是他,可以说他既是最早挑起“古今之争”的人,又是真正连接“古今”的人,实际上后来一切承上启下的大思想者莫不如是。柏拉图以老师苏格拉底为第一英雄,创作了戏剧对话三十五篇,按照这些对话发生的戏剧时间依次排序,从《巴门尼德》(对话发生在公元前450年8月)到《厄庇诺米斯》(对话发生在公元前399年6月21日夜间),全部对话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大剧。主人公苏格拉底完全符合柏拉图式英雄人设,在所有这些对话中从未哭过,也几乎从未笑过;我们唯一见到苏格拉底笑了一回,是在《斐多》篇中哲人即将赴死的时刻。《斐多》篇依照时序排在全部《柏拉图对话》第三十二位,也是全剧的压轴部分:苏格拉底在狱中将被处死,众朋友与门徒纷纷赶来与之诀别,这位旷代大哲谈笑风生,与在场的哲人们进行了最后一场关于生死与灵魂的哲学对话,在对话结束后与众人含笑作别,从容赴死。对话的讲述者斐多这样描述当时在场者的情形:有人几乎已经“不能自已”,大家全都“心神大乱”,人们“一会笑,一会哭”,“悲欣交集”;一向耻于描写“有价值的人物”大喜大悲的柏拉图,几乎把这些人所有的笑与泪都交待在了这一刻。尽管苏格拉底在这里反复提醒在场者要用理性节制强烈的快乐与痛苦,尽管以理性自持是哲人本色当行的工夫,这些最具理性的哲人们却终于“再也克制不住”,“悲痛欲绝”,“失声恸哭”。柏拉图一生都在力求克制的那种人性的力量,在这个时刻一举释放奔决,其戏剧性的冲击力真是无与伦比,甚至连荷马都瞠乎其后。到了这个时候,和卓越的阿基里斯一样,向死而生的大哲苏格拉底迎来了直面命运的时刻:没有延宕,没有犹疑,他拒绝了朋友与门徒的营救,坦然选择了死亡,最后投入了一场欢乐的哲学对话。这是属于哲人们的英雄赛会:看着大家一边进行关于生死的超脱的哲学讨论,一边面对与挚爱的生死诀别终究情难自己,已然参透生死的卓越者向他们报以温和的微笑。谁说哲人无情?从来不笑的苏格拉底,此时对着亲爱的朋友们一而再,再而三而笑了四次之多:那是哲人彻悟了自身的命运,最后向着有情世间的深情回眸。

6、苏:对于死亡,要弄清楚它是怎样的,我们是否也要这样运用理智呢?

7、亲爱的雅典同胞们!所剩的时间不多了,你们就要指责那些使雅典城蒙上污名的人,因为他们把那位智者苏格拉底处死;而那些使你们也蒙上污名的人,坚称我是位智者,其实并不是。如果你们再等一段时间,自然也会看到终结一生的事情,因为我的年纪也不小了,接近死亡的日子实在也不远了。但是我并不是要对你们说话,而是要对那些欲置我于死地的人说话。同胞们:或许你们会以为我被定罪是因为我喜好争辩,其实如果说我好辩的话,那么只要我认为对的话或许还可以借此说服你们,并替自己辩护,尚可免处死刑;其实我并不是因好辩被判罪,而是被控竟敢胆大妄为向你们宣传异端邪说,其实那些只不过像平常别人告诉你们的话一样而已。(苏格拉底死前说的话)。

8、克贝回道:「苏格拉底,我必须承认你既睿智又有节制。你所说得虽然极好,但对一般人来说,并不容易相信。若死亡真的是灵魂离开身体,你说的自然无误,可是大家担心的是,万一死后一切都消失,连灵魂也消失了,那这可怎么办?」

9、苏格拉底道:「谢谢你的关心,这个问题我自然考虑过。我相信我们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发现灵魂不灭的证据,我愿举出两个重要的理由,与你们分享。」

10、下一步,我要向你们预言到底是谁判我的罪,及你们未来的命运如何;因为人在将死之际,通常就成了先知,此时我正处于这种情况。

11、说到死亡,它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话题,也是哲学和宗教思考的终极问题,今天要讲的这本书《斐多》,给出了古希腊,乃至西方哲学史上对死亡和灵魂问题最精彩的论述之一。同时,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生命最后时刻的描述也感人至深。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家杨绛先生就曾经翻译过这部作品。

12、司马:苏先生,恕我直言,你不过是在胡言乱语。如你所说,生死相存,无生则无所谓死,无死则无所谓生,然而你所言貌似有理,却有违于世间常理,生者自然要死,死者又何以复生?人之亡也,或归九泉之下,或升苍天之上,或居泰山之中、蒿里之间,于斯长存。或有人曰,死者魂魄可附于活人之身,然而止于依附而已。死者已往,何来死者复生之理?何况死者的魂魄再得新生又有何意义?即便我死后魂魄再次得到生命,我的记忆也不会存在,我的《史记》依然未成,吾道仍未得以传。

13、他们讨论的这个问题也与苏格拉底的死密切相关,那就是灵魂是否不朽?也就是苏格拉底死了之后是不是还会继续在什么地方存在?如果灵魂随着肉体一起朽坏,那么苏格拉底也就彻底离开了人们;但是如果灵魂在肉体死掉之后依然存在在某个地方,那么苏格拉底其实就并没有真正离开人们。

14、▲雅克·路易·大卫  《苏格拉底之死》局部

15、司马:阁下误会了,我并不是波斯人。但这里是否为安息,却也并非我所知。

16、围在苏格拉底身边的人看见他真的喝下了毒药,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纷纷大哭起来。

17、你根本证明不了我有罪,……墨勒图斯,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他只相信人类的活动,而不相信人类的存在?……我再问,会有这样的人吗,他不相信有马,却相信马的活动?或者他不相信有音乐家,却相信作曲和演奏?显然没有这样的人,尊贵的朋友。如果你不想回答,我可以为你,也为这些尊敬的陪审员作出回答,但下一个问题必须由你来回答:会有这样的人吗,他相信神奇的活动而不相信神奇的存在物?……

18、或者如尼采所说,这句话喻示生命是一种疾病,因而暴露了苏格拉底骨子里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19、在《斐多》篇中,苏格拉底一来就很自然地谈到自己的自杀(61bc)(苏格拉底的自杀,似乎并不像尼采所说的那样“隐蔽”),在场者显然对此心照不宣。紧接着苏格拉底自己又说“自杀是不合法的”(61c),这立刻引发了哲人们的兴趣:这场关于生死与灵魂的哲学对话,便从探讨自杀的合法性问题而始。来自外邦底比斯的友人克贝与西米阿斯因之质询苏格拉底:既然自杀不合法,那么你何以为此?(62d-63a)而苏格拉底在对方提问之前,其实已经预先回答了这个问题:“人不可以自杀,直至神明送来必然,就像我现在这样”(62c)。“神明送来必然”这种荷马史诗式的表述,没有引起底比斯友人足够的重视,或者说,这种诗性语言未能触动哲人的心灵。于是克贝与西米阿斯继续刨根问底,此时苏格拉底给出了下面这番著名的回答:学习哲学就是学习死亡。死亡是灵魂摆脱肉体、获得真理的唯一入口,哲人的任务便是将灵魂从肉体中解脱出来,真正的哲人向死而生,死亡于他而言乃是乐事、岂足惧哉?(64a-68b)不仅如此,正是由于面对了死亡,哲人成为了真正的英雄:为了追求智慧,他们无惧于死亡、此之谓勇敢,不受生之欲望的驱使、此之谓节制,而唯有智慧,才能让人拥有真正的勇敢、节制、正义,即真正的美德/卓越(Arete)(68b-69b)。——到了《苏格拉底之死》三部曲最后一部,我们发现,苏格拉底的言说/存在方式焕然一新、不复是“苏格拉底式的”:他不再进行拆解与自我拆解,转而代之以斩钉截铁铿锵立言。经过苏格拉底为哲学-哲人所作的正面辩护,曾经英雄独具的德性如今成了哲人特有的美德。对柏拉图来说,为信仰献身的哲人是他那个时代真正的英雄,苏格拉底则是时代英雄中的卓越者。柏拉图此后在《法篇》中为自杀制定了严酷的惩戒条款,但与此同时规定城邦依法判决其自杀者不在此列(《法篇》IX.873cde),严刑峻法的哲人王对亲爱的老师网开一面。

20、苏:好的。我问你,你同意生死是相反的也是相互依存的吗?

21、按理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被驱逐总比接受死刑要好。可是,这回却轮到苏格拉底不干了。他对众人说:“不管我在哪里,不提出质疑,我就活不下去,没有省思的生活不值得活。你们也可以对我处以罚款,可是我什么也拿不出来,我不是有钱人。”

22、苏格拉底道:「我接受你的反驳,但我认为灵魂不依附于肉体还有第二个理由。第二个理由就是灵魂能够走到肉体的对立面,能主动地控制它,影响它,干涉它。我们能够认识自己,控制自己,展现自己,这些都是灵魂对肉体的主动操纵,不是吗?」

23、尊敬的陪审员们,事实上,我感到无须就墨勒图斯的控告再为自己辩护了,以上所作的辩护已足够充分了。你们很清楚这样一个事实,这我在前面的辩护中已经说到过,即我招致了大量的敌对情绪。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毁灭我的话,既不是墨勒图斯,也不是安尼图斯,而是众人的诽谤和妒忌,正是这种敌对情绪能导致我的毁灭。诽谤和妒忌已经给很多无辜的人带来了不幸,我想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下去,我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24、因耶稣的被钉,十字架象征着苦难;因耶稣的复活,十字架象征着荣耀。因耶稣在十架上的献上自己,十字架成为救赎的标志,十字架象征并成就了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平,人与上帝之间的和平。

25、苏格拉底道:「最后,就算自身完全准备好了,外在环境也不见得配合,战争与动乱将个人卷入,让我们再度必须在艰困中刻苦求生。我们终其一生因着身体的挟制无法追求真正的知识与美德,只有在死去以后,而非今生,我们才能获得心中想要的智慧。」

26、苏格拉底那句奇怪的最后遗言,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阿斯克是希腊神话中的医药之神,蔑视肉体的苏格拉底,竟要克里托在他的肉体死去之后,替他向这个司肉体的病痛及治疗的神灵,献祭一只公鸡,这不会是一种讽刺吗?

27、尽管是“赴死演说”,但苏格拉底言辞间无半点悲戚,而是充满了豁达、乐观,显示了哲人的风范。同样显示哲人风范的,是这篇演说的思辨色彩。它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警句时出,颇能给人以启迪。

28、这就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最后的结局,一直到最后一刻,他都还在声嘶力竭 地谈论着神明、知识、灵魂不朽与永恒的福乐。没有知道他的灵魂最后去了哪里,但毫无 疑问地,在当时的希腊,苏格拉底肯定是所有人中最勇敢,最聪明,也是最正直的。

29、反之,如果死是从这里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说法如果正确,那么所有的死人都在那里,判官啊!那又有什么是比这个更伟大的幸福呢?因为假如死者到了阴府,他就可以摆掉那些把自己伪装成法官的人,而看到真正的法官在黄泉当裁判,像弥诺斯、刺达曼堤斯、埃阿科斯,特里普托勒摩斯,及其他一些半神半人,跟他们活着的时候一样。难道说这种迁移很可悲吗?而且,还可以见到像俄耳甫斯、穆赛俄斯、赫西俄德及荷马等人。如果真有这回事,我倒真希望自己常常死去,对我来讲,寄居在那儿更好,我可以遇见帕拉墨得斯、忒拉蒙的儿子埃阿斯,及任何一个被不公平处死的古人。拿我的遭遇与他们相比,将会使我愉快不少。

30、司马:是,可在此之上,我还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是我的追求,所以我要完成《史记》,我还不愿死。

31、苏:汉?又一个新名字,看来你来自于一个我不知道的地方。不过你的希腊语说得真好,难道你到过希腊的某个地方游历?

32、「你没办法是因为这个观念是简单的。这把剑A的观念也是不朽的。即使这把剑已经被破坏了,灰飞烟灭了,但我们仍然保有这把剑的观念不是吗?我们仍然可以说,某一把剑不如以前的那把剑A好用。」

33、首先,我们来讲讲苏格拉底怎样看待自己最后一次和朋友们讨论哲学,用什么样的态度讨论灵魂不朽这件事,也就是苏格拉底如何看待自己的这首“绝唱”,或者说“天鹅之歌”。

34、司马:人之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不成,我生不得有泰山之重,此为一大憾事。世间之事,多为人力可成,若有成《史记》之机,我当以全力成之;可若天命如此,我也无法违抗。死既不可免,我又何必哀叹?不如淡然接受。

35、因此,你们这些判官们,要尊敬死,才能满怀希望。要仔细想想这个真理,对一个好人来讲,没有什么是罪恶的,不管他是活着还是死了,或是他的事情被神疏忽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并非偶然,对我来讲,现在死了,即是摆脱一切烦恼,对我更有好处。由于神并没有阻止我,我对置我于死地的人不再怀恨了,也不反对控告我的人,虽然他们并不是因这个用意而判我罪,控告我,只是想伤害我,这点他们该受责备。

36、子寿寝前弥留少时,唤诸弟子近叩于榻侧。子声微而缓,然神烁。嘱曰:吾穷数载说列侯,终未见礼归乐清。吾身食素也,衣麻也,车陋也,至尽路洞悉天授之欲而徒弃乃大不智也。

37、以上是苏格拉底的第二次申辩。苏格拉底的两次申辩充满了反讽意味,可以说是他修辞技艺的巅峰展示:第一次他站在城邦法律的对立面,迫使公民大会根据城邦法律判处了自己死刑,实际上用输掉辩论赢得了辩论;第二次他又站在城邦法律一面,代表城邦法律判处了自己死刑,再次用输掉辩论赢得了辩论。而要让苏格拉底代表城邦法律讲出那样一篇虚虚实实的说辞来,非克里同而不办。柏拉图因之特别提醒我们注意此篇对话的对象,名之曰《克里同》。克里同是苏格拉底最不愿伤害的人之《克里同》篇则是柏拉图笔下锋芒逼人的苏格拉底最温柔的一次对话。不少研究者以该篇为依据、实打实地论证苏格拉底的“法律观”或“义务观”(《克里同》篇的副标题为“论义务”),恐怕也和“我亲爱的朋友克里同”一样,君子被“欺之以方”了。

38、可是,诗意归诗意,他终于还是承认,所谓灵魂不死只是一个“值得为之冒险的信念”。

39、苏格拉底:我不能走,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我不能做违心的事……

40、学生:还有一件事,那个准备毒酒的人要我对你说,你要尽可能少说话。说话会使你全身发热,你一定不能做任何事影响毒药的作用。否则的话,说不定还得给你喝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41、我曾怀疑一切超脱的哲人胸怀中,都藏着悲观的底蕴,这怀疑在苏格拉底身上也应验了么?

42、但对于那些赞成我无罪的人,我愿意趁此时法官正忙着,我还有赴刑场之际,跟你们谈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我死前陪着我吧!

43、〈斐多篇〉的主题是灵魂的不灭,我保留了大部份(不是全部)苏格拉底认为灵魂不灭的理由。论证灵魂是简单的这部分,我认为是非常有趣的,这似乎是古代版本的守恒概念,但它的真正的科学版本要等到两千年后了。这部分我用了自己设计的剑的例子,我认为这样解说能让原来的说法更合理。

44、苏格拉底地不断抨击引起了许多人不满。在他晚年之时,雅典统治者以藐视神明和腐蚀年轻人道德的罪名将他送上法庭接受审判。最终,由501位市民组成的陪审团在经过投票后判他有罪。

45、苏: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找不到一个标准的正方形,在哪里也看不到,谁也画不出,你同意吗? 

46、苏格拉底道:「附加于乐器上的乐音,无法影响乐器本身,但灵魂能影响身体,能控制身体,甚至能抵抗身体。因此灵魂与身体之间的独立是很明显的。灵魂既然与身体独立,又是无形的、单一的存有,那么其不朽也呼之欲出了。把这些结合起来,就能了解哲学家不畏惧死亡的原因。」

47、调查员:苏格拉底的亲人一定见证了他的死亡,让我询问一下他的妻子。(转向对苏格拉底妻子)请您节哀,我同样为他的死感到无比悲哀。可是仍允许我询问您:您认为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死亡?您又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48、张源,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国家人文研究所中国委员,美国罗阿诺克大学哥本哈弗驻校讲席教授(2017年度),研究兴趣为比较视域下的文学与思想史。

49、《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阅读推荐书目

50、 《儒林外史》有个著名情节:严监生临死不肯断气,伸着两个指头,众人猜七猜八均不合其意。惟有其老婆赵氏明白,把油灯里的两茎灯草芯剪掉了一根。严先生就点了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去了西天。

51、苏格拉底回道:「这说法相当有趣,谢谢您的响应。但我认为只要仔细思考灵魂的特质,就会发现灵魂与身体是两相独立的。第音乐是单一的,灵魂的样态却是多样的。乐音必定是和谐的,但灵魂却有善有恶,有好有坏,有聪明有愚拙,有贪婪有平静。」

52、监刑官回道:「只要喝下去就好,然后站起来行走,直到两脚发沉,这时就过来躺下,毒药自会发动作用。」

53、苏格拉底一生“述而不作”,柏拉图、色诺芬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研究苏格拉底的主要来源,柏拉图和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而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本演说就由柏拉图记述而来。

54、苏:死不是我们这些活人可以经验的,但是我们可以运用理智尝试去认识它,你觉得呢?

55、或许你们会以为我被定罪是因为我喜欢争辩,其实如果说我好辩的话,那么只要我认为对的话或许还可以借此说服你们,并替自己辩护,尚可免处死刑,但是我不认为,为了避免危险起见,就应该做不值得一个自由人去做的事,也不懊恼我用现在这样的方式替自己辩护。

56、「毁坏预设了有部分可以分解,也因此简单没有部分的东西不会毁坏。」

57、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自杀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违背了人们赖以寄托全部道德的对生命的崇拜,从而自杀是不道德的、不正常的,是社会病理学的一种现象(《论自杀》)。在现代社会病理学分析之下,阿基里斯与苏格拉底这些超凡卓绝的自杀者,原来不过是得了一种病。有意思的是,早在涂尔干认为自杀是一种病之前,苏格拉底倒觉得活着是一种病:“人在死后,灵魂可以摆脱人生的疾病,抵达与自身相似相同之境”(《斐多》84b)。他死前最后的话是:“克里同,别忘了向阿斯克勒庇俄斯献祭一只公鸡”(118a)——按照希腊人的习俗,疾病痊愈后要向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献祭,而对苏格拉底来说,献祭医神(也是毒药之神)一只公鸡(日神与胜利的象征),是为了感谢他药(毒芹)到病除,如同白天战胜了黑暗,神用死亡治愈了生命这一漫长的疾病(Geddes:ThePhaedoofPlato)。

58、司马:我虽不知你所说的哈德斯和来世是什么,但是若如此,也足以为乐。可是苏先生,我固然愿意相信你的话,面对死亡之事,你的境界确实高于我,死于我不足畏而已,于你却不足悲,甚至以之为乐。然而,圣人说:“不知生,何知死?”在你看来,死是可喜的,可是在我看来,生却更加重要。况且,死固非你我可知,何以言死? 

59、「你的回应也充满智慧,为此让我再补充一个观察的事实。即使我们不确定死会不会产生生,但生的事物必定会走向死亡,这点是确定的,对吗?」

60、「若想要从『这把剑A的观念』中切割下一部分来,有可能吗?」

61、已到了我们要分开的时刻了——我将死,而你们还活下去,但也唯有上帝知道我们大家中谁会走向更好的国度。

62、与面临双重命运的英雄阿基里斯一样,苏格拉底选择了后者。早在第一次申辩中,苏格拉底已经就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值得注意的是,苏格拉底正是以阿基里斯的故事为例,正告城邦民众:一如英雄阿基里斯宁死勿辱,职责在身的人同样无惧死亡;我身负神赋予的使命(即毕生追求智慧),更不会由于怕死而放弃职责(《申辩》28c-29a)。要知道苏格拉底以七十之年第一次上法庭,面临的乃是大逆之罪的控诉,而城邦大逆罪常见的处罚便是放逐,放逐意味着终止其祭祀,被逐出国门的人不能参与任何宗教仪式,放逐既是离国,也是离神(库朗热:《古代城邦》)。毕生以侍奉神明为己任,却受到“不信神”的指控并面临“离神”的可怕惩罚,晚年而遭遇这样的逼迫(ananke,这个古希腊语词兼具“逼迫”、“必然”、“命运”等意涵),苏格拉底义无再辱。“人不可以自杀,直至神明送来必然(ananke),就像我现在这样”。曾经痛批荷马、痛批荷马史诗头号英雄阿基里斯(《理想国》III.388a-e、390e-391d)的苏格拉底,在面临生死荣辱命运抉择的时刻,开始对这位绝世英雄惺惺相惜。

63、苏格拉底: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对手了,看来,我了解你,而你还是不了解我啊。我的死是遵守雅典制度而死,我死的光明磊落。而你,你们民主d,于雅典只是毒瘤,你们让雅典变成了一只无头苍蝇,四处乱撞。雅典在伯罗本尼撒战争中的失败都是败你们所赐。

64、因此,如果死就是这么一回事的话,我说它是一种收获;因为,一切的未来只不过像一个无梦的夜晚罢了!

65、克贝回道:「是的,苏格拉底,这时你的确有A这把剑的观念了。」

66、苏格拉底:那是他的事,让他去准备,需要几副毒药就准备几副。

67、这就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最后的结局,一直到最后一刻,他都还在声嘶力竭地谈论着神明、知识、灵魂不朽与永恒的福乐。没有知道他的灵魂最后去了哪里,但毫无疑问地,在当时的希腊,苏格拉底肯定是所有人中最勇敢,最聪明,也是最正直的。

68、但最大的快乐还是花时间在那里研究每个人,像我在这里做的一样,却发现到底谁是真智者,谁是伪装的智者。判官们啊!谁会失去大好机会不去研究那个率领大军对抗特洛亚城的人?或是俄底修斯?或是西绪福斯?或是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人。跟他们交谈、联系,问他们问题,将是最大的快慰。当然了,那里的法官是不判人死刑的,因为住在那里的人在其他方面是比住在这里的人快乐多了,所以他们是永生不朽的。

69、但是,很多人牵挂银子、田产等等不肯瞑目,就不可笑了吗?看不破尘世利益而为遗产、葬礼之类操心的人,其实都和严监生一样可笑。

70、在《斐多》的最后,柏拉图给出了他对苏格拉底的最终评价,甚至可以说是柏拉图为苏格拉底而写的墓志铭:“苏格拉底是我们知道的所有人里面最好的,同时也是最智慧和最正义的。”

71、为什么我要提这件事呢?因为我要向你们说明自己得到坏名声的原因。我听到这个神谕的时候,心里暗暗地想,神的这句话能是什么意思呢?他这个谜应该怎么解呢?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大的小的都没有。那么,他说在人间我最智慧,是什么意思呢?他是神,不可能说谎,那是同他的本性不合的。我经过长期考虑,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问题。我想,如果能找到一个人比我智慧,那就可以到神那里去提出异议了。

72、公民们,即便你们觉得我下面的话很夸张,也请你们安静地听一听,因为那话并不是我说的。我要告诉你们,那是一位值得你们尊敬的人物说的。我要为你们引一位值得信任的证人来作证。这就是那位德尔斐的神。他会告诉你们我那点智慧是属于哪一类的。你们一定知道凯勒丰;他是我自幼的故交,也是你们的朋友,因为他曾经同你们一道被流放,也是同你们一道回来的。这位凯勒丰的性格,你们都知道,是做什么事都很急躁的。有一回他跑到德尔斐,冒冒失失地向神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不要打断我的话,他求神谕告诉他有没有人比我更智慧。女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更智慧了。凯勒丰本人已经去世了,可是他的兄弟在这里,可以证明我说的是实话。

73、再者,我们更可由此归纳出,死是一种祝福,具有很大的希望。因为死可以表示两回事:一者表示死者从此永远消灭,对任何事物不再有任何感觉;二者,正如我们所说的,人的灵魂因死而改变,由一个地方升到另一个地方。如果是前者的话,死者毫无知觉,就像睡觉的人没有做梦,那么死就是一种奇妙的收获。假如有人选择一个夜晚,睡觉睡得很熟而没做什么梦,然后拿这个夜晚与其他的晚上或白天相比较,他一定会说,他一生经过的白日或夜晚没有比这个夜晚过得更好、更愉快的了。我想不只是一个普通人会这样说,即使是国王也会发现这点的。因此,如果死就是这么一回事的话,我说它是一种收获;因为,一切的未来只不过像一个无梦的夜晚罢了!

74、第在苏格拉底看来,死亡就意味着灵魂与肉体的分离,而哲学家的一生就是在练习死亡,也就是在活着的时候让灵魂练习脱离肉体的影响和桎梏,更好地追求真理,并且为灵魂最终离开肉体的一刻做好准备。

75、学  生:我知道你会这样说,知识只留给自己,而你现在就要离我们而去。但我认为我也一定要分享这种安慰,为什么一个真正把一生贡献给哲学的人在临死前却感到欢乐?又有什么理由认为当今生结束以后,自己在另一个世界能发现最伟大的幸福?

76、“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77、苏:你说得很有道理,而且高贵,没有人会在面对你这样高尚的人时不为你的理想动容。但我还有疑问,既然你追求真理,那么你是否同意,相较于满足于肉体享乐而不曾有思想的人、对大众的观点不假思索地接受并视之为准则的人、靠着貌似合理的意见获取他人赞美的人,通过理智把握到真理的人是最幸福的?

78、苏:那边和这边一样,雾气遮掩了一切,找不到离开的路。

79、第根据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讨论灵魂不朽的这首天鹅之歌并不是一曲悲歌,反而是欢乐之歌,因为他相信死亡并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意味着回到了神的怀抱。

80、在今天这期音频里,我会为你讲解四个问题:首先,苏格拉底在自己临终前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朋友们讨论哲学;第苏格拉底对哲学的一个惊人描述——“哲学就是练习死亡”;第苏格拉底试图证明灵魂不朽的四个哲学论证中的两个;最后,柏拉图怎样描述苏格拉底从容赴死。

81、尽管他曾获得逃离雅典的机会,但为了卫道,苏格拉底选择赴死成仁。受刑前,苏格拉底发表了著名的演说。

82、司马:(笑)苏先生,你我既要死,那死也就非神所独知。

83、司马:然也。我不愿在《史记》未成前死去,若是如此死去,吾生也不过如鸿毛之轻。

84、这句话,成了这位西方伟大哲学家,最后的遗言。

85、因此,你们这些判官们,要尊敬死,才能满怀希望。要仔细想想这个真理,对一个好人来讲,没有什么是罪恶的,不管他是活着还是死了,或是他的事情被神疏忽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并非偶然,对我来讲,现在死了,即是摆脱一切烦恼,对我更有好处。由于神并没有阻止我,我对置我于死地的人不再怀恨了,也不反对控告我的人,虽然他们并不是因这个用意而判我罪,控告我,只是想伤害我,这点他们该受责备。

86、司马迁(走到苏格拉底面前,拱手):敢问阁下,不知此为何处?

87、学生:据说有的犯人听到要处决了,总千方百计拖延时间,为的是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请你别心急,还有时间呢!

88、克贝道:「苏格拉底,虽然我大体上同意你,但我认为用一切皆处于相对变化来推论死必有生实在过于薄弱了,有时变化只是单向的。让我举个例子,欠债的对立面是什么。」

89、最后我去访问工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确实一无所知,相信会发现他们知道很多好东西。这一点,我可没有看错。因为他们确实知道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在这一方面他们比我智慧。可是,公民们,我发现那些能工巧匠也有同诗人们一样的毛病,因为自己手艺好,就自以为在别的重大问题上也很智慧。这个缺点淹没了他们的智慧。所以,我就代表神谕问自己:你情愿象原来那样,既没有他们的智慧,也没有他们的无知呢,还是愿意既有他们的智慧,也有他们的无知?我向自己和神谕回答道:还是象我原来那样好。

90、苏: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我们的心中构造出标准的正方形的概念,你不觉得奇妙吗,你不好奇这样的观念是如何建立的吗?

91、苏:那么,我们的死亡并不是一件脱离我们生命的事,当死去的时候,我们的灵魂脱离我们的肉体,当出生的时候,我们的灵魂进入新的肉体,生与死是一体的,死亡不在我们的生命之外,而是我们的灵魂在它永恒的存在中所必经的一个过程,你的灵魂将在隐入哈德斯之后,再一次地显现。

上一篇:名人或伟人卧胆尝薪的故事精品好句12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