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是个什么样的人精品好句62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梭罗是个什么样的人 1、1845年,梭罗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他在瓦尔登湖畔像一个原始人那样简单地生活,想试试一个人......

梭罗是个什么样的人

1、1845年,梭罗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他在瓦尔登湖畔像一个原始人那样简单地生活,想试试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能够简单到什么程度。

2、这期间,有两个好消息不得不提,一是在自家铅笔厂打工时,梭罗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一种特别的笔芯,靠这个专利,他的家人换了康科德镇的一所大房子。

3、大家开始渴望拥有更多,仿佛那样才能生活的更好。但物质欲望是一个填不满的沟壑,无尽的追求只会让自己迷失其中,失去生活的乐趣。就像梭罗所说,大多数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的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大有妨碍。

4、梭罗在湖边完成了他对自身深度的“衡量”。他离世而不弃世,他孤独而不忧愤。他真正监守着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立场。梭罗1847年离开瓦尔登湖,他说自己有“更多的生活要去体验”。他不是一个永世隐者。所以他离开瓦尔登湖回归了社会。

5、“我见过各种各样的人,也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社会阶层。在五十年中,如果我善于利用了我的时光的话,我就可以说,我等于活了好几个世纪。”

6、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梭罗是个什么样的人)。

7、“村子”一章里记录了他到镇上补鞋的意外。1846年7月,他因为拒绝纳税,在镇上取补的鞋时被抓捕,关了一个晚上随即获释。

8、在路易安那我看见一棵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它孤独地站立着,有些青苔从树枝上垂下来,那里没有一个同类,它独自生长着,发出许多苍绿黝碧的快乐的叶子。

9、可以说越是赚不到钱的人,越是不了解自己,更是不敢去了解自己,逃避自己,对自己很不自信,甚至会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很无能,做什么都做不好,被看不起。其实只要愿意静下心来,我们很多人也能分析出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原因。

10、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抗命》、《公民不服从论》(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1863),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瓦尔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11、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便是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很快使人厌倦。我好独处,迄今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

12、时间:2017年9月23日(周六)19:00-21:00

13、梭罗基本不关心政治,他每天在广阔的山野间漫步,觉得比起大自然,政治是一个太过狭窄的领域。但他并非一个对政治社会完全无动于衷的人。他只是希望尽量少和政治社会打交道。这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政治观点。他说他由衷地认可这句箴言:“管得越少的政府,就越是好政府。”他十分希望看到这句话被更迅速、系统地实施,直到达成大约这样一个结果:“什么都不管的政府,便是最好的政府。”他认为是美国人天生自带的性格,创造了美国人现在所有的成就,如果没有政府干扰,他们本会干得更好。政府至多是某种权宜,可带来方便,但大部分时候却带来不便。不过,梭罗说他也不完全赞同无政府主义,比起无政府,他更赞同一个好的小政府。这好政府也并不一定就是民主制政府。在他看来,诸多政府形式中,多数管理的政府在很多时候也是有失公平的,甚至超乎理解的不公。一件事情的正当与否,本不应完全由强势多数的意志来决定,而是应当以道德为标准。他认为,“群体是没有道德的”这话说得贴切,除非群体是由道德高尚的人引领,群体才有道德。甚至美国民主之父杰斐逊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他其实也赞成一种贵族制,不是血统的贵族制,而是德才的贵族制。但梭罗还是承认,从绝对的君主制到受限君主制再到民主制,是对人的尊重的进步。他也认为,从一个较低的视角来看,美国的宪法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已经很不错了;法律和法庭也都值得尊敬;只是从较高标准或最高标准来看,这算不了什么。因为梭罗对政府的根本性质的看法就是:政府只是我们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东西。任何政府其实都不可能太好,它不可能满足我们的全部愿望,尤其是最高愿望。

14、1845年7月4日,梭罗走进森林,开始瓦尔登湖畔两年的小木屋生活。

15、他的世界如此美好,兴致勃勃,充满生气,他和他的邻居们徜徉湖边,啄木鸟,小松鼠,鹧鸪,野兔,猫头鹰,丁香花,桦树,松树……这些飞禽走兽、草木花果和他并肩林中,看日出日落云聚云散。

16、《做自己的营养医生》第五章夏季营养补充方案04苦瓜维生素C丰富,清热解暑降血糖

17、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如《河上一周》﹑《瓦尔登湖》﹑《种子的信仰》等。

18、他聊女性主义:“人们可能不知道女性主义都有什么理论,却能记住伍尔夫说的:一个女人,要有自己的收入,自己的房子。”

19、书里有太多的动植物知识,从名字到形色,都是浩瀚的未知,令在这大海中漂浮的读者难以识别方向。据说这本书里出现了两千多种植物,我没有数过,我连杏花梨花桃花都分不清,没有信心数完遥远的马萨诸塞州的陌生朋友。

20、然而,我们还是可以说,这树又不是孤独的,寂寞的、与世隔绝的。它与世界的联系和作用是通过它隐秘而深刻的根须、通过大地进行的。通过大地,它不仅和它的同类--其它的树木联系着,也和青草、鲜花、阳光、雨露和整个大自然联系着。联系干吗非要互相蹭在一起?"人的价值并不在他的皮肤上,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碰皮肤。"不要模仿,而是表现你自己的独特性吧,你才配得上你的称号--人,你才可能和其他人发生一种真正的联系,才可能和真正伟大的大全和唯一发生一种联系。

21、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就如涓涓清流姐一语道出了真相,梭罗的生活才是最奢侈的生活,对于我们寻常人来说那就是一种奢侈的生活。

22、《三联生活周刊》最负盛名的栏目之一“生活圆桌”——曾汇聚了王小波、余华、苏童、史铁生等一众名家在此讨论生活的栏目——就是由苗炜创办。

23、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流水帐就像读一首诗。他计算了自己造那间小木屋的支出,总共是花了28块1毛2分5;他也计算了他在一段隐居期间的饮食费用及其它支出,得出了收支相抵后的差额。我觉得,读这些看来枯燥的数字就像读一首诗。梭罗的手不仅拿笔,也拿斧子,梭罗的眼睛不仅看书,也看绿树、青草、落日和闪动着波光的湖水。他的脑子自然也在思考,是在接近思维之根的地方思考,在那里大概也埋着感觉之根、情感之根。 

24、在《阅读》中,作者讨论了他对读书生活的看法,他认为“读得好书,就是说,在实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生活使人加深对现实的看法,但一本优秀的书籍能使人得到进步。

25、而在今天的中国,有太多的人,为了一日三餐或者三房两厅,过着奔波劳碌、忧心如焚的日子;也许还有同样多的人,他们去澳洲旅游,去西藏朝圣,去欧洲购物,花三千块钱吃一顿饭或者做一次头发,却依然感到空虚和痛苦。但生活其实不必如此。这本《瓦尔登湖》能够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其实不需要很多钱,也能够好好地活着,而且能够快快乐乐地活着。

26、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27、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哲学和著书立说联系到了一起,似乎非著书不足以立说,非立说不足以成为一个哲学家。可是,人们往往忘记了最早的哲学都不是写出来的,无论在东方、在西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哲学都只是门徒与后人对他们生活和谈话的笔录。而还有那些没有流传下来的呢?哲学是一种显示,有时是有意、有时是无意的显示,有时连显示都不是,甚至于是一种有意的隐蔽,那么,去注意人们的生活吧,要并不亚于注视书本。梭罗也谈到过哲学,他说∶"近来是哲学教授满天飞,哲学家一个没有。然而教授是可羡慕的,因为教授的生活是可羡慕的,但是,要做一个哲学家的话,不但要有精美的思想,不但要建立起一个学派来,而且要这样地爱智慧,从而按照智慧的指示,过着一种简单、独立、大度、信任的生活。"他做了他所说的,他比许多哲学教授更像是一个哲学家,一个具有古朴遗风的哲学家。他不单纯是从书本中熬出一点学问,他贡献给我们的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28、但是这一次,我们请到了《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苗炜 带你深度剖析这部作品,带你走进梭罗、王尔德、里尔克、陀思妥耶夫斯基、詹姆斯·乔伊斯等文学家们的经典佳作与冷门遗珠,在文学中我们聊聊美学经验、趣味、道德选择、自由,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字眼……

29、在书中的结束语里,梭罗说他至少从实验中了解到: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渴望的生活,是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30、教师的生活没有中断梭罗的探寻。和他在同一所学校任教的哥哥约翰,也是梭罗探索自然的伙伴。1839年,22岁的梭罗和24岁的约翰驾着他们自己造的船,在8月的夏季,沿着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做了一次淋漓尽致的航行。

31、但梭罗毕竟是以一个人的身份在这自然之中。他在瓦尔登湖独居两年多的事情也引起了不少猜测和热议。所以,他说要写一写他在那里的生活和为什么这样做。梭罗心目中所悬的读者是哪些人?他说他肯定不是写给那些雄心大志、坚定无比直奔事业的人,也不是写给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居乐业的人,甚至也不是写给像他自己那样已经想清楚了怎样生活的人;而是写给那些自己觉得不安和不满,想改善自己生活的人。他的批评是激烈的,但他的态度始终是温和的。他认为许多人其实是生活在默默的绝望中,但他不奢求,更不会强求人们彻底改变自己的现有生活。他只是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的想法。

32、可能会与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人格格不入,细细品味他的文字后,我要说梭罗才是真正会生活的人,他是我们生活的引导者。

33、见了面,尧帝就对许由说,好太阳出来,圆月亮也出来。我还在这日日夜夜的燃烛照明,假如您要是烛火,那难道不觉得这太丢脸了吗?要是赶上年景好,及时雨下了,我还在那儿以饮池水灌庄稼,假如您是水池,难道不觉得白白浪费吗?许攸先生,您在民间,现在是影响远播,致使天下安定,我坐在帝位之上,装扮神主似的枉自享受拜祭,我其实内心感到万分的惭愧。现在,我是至至诚诚,请允许我把天下交还给您治理。

34、早在100多年前,梭罗做了一件非常疯狂的事情。1845年3月的一天,他放下了一切,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畔,仅凭着一把借来的斧头,开始砍伐树木,建造木屋,就在湖边开垦土地。在独居的过程当中,他学会了钓鱼和狩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除了生活必需品,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断、舍、离。

35、这是她的心声,独身与否我们谁都作不了评论,但我羡慕她过得如此自我,明白自己的所需,为自己活而不是随波逐流。

36、亨利·戴维·梭罗(HenryDavid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37、自然的意义,在于生命;而生命的希望,源于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里,不曾出现这样的字句,梭罗从不定义大自然的含义,他只是把自己放进大自然里感受草木春秋鸟鸣兽奔的生命,那是全书的血脉。

38、梭罗洞察到了现代人的主要问题,也就是他们的欲望,即追求主要是由物质财富构成的幸福的欲望。这种物欲席卷了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也是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这种欲望是否变得过分?梭罗说,他到处都看到人们仿佛像赎罪一样,从事着成千上万种惊人的苦役。他们在生命道上爬动,推动他们前面的一个大谷仓,还有上百英亩土地。而那些没有继承产业的人,也为了他们的血肉之躯,也许还有获得一点产业的卑微愿望,而委屈地生活,拼命地劳作。他们满载着无穷的忧虑,忙着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及时采集生命的美果。他们今天还一笔账,明天又还一笔账,直到死去为止。

39、梭罗是个法国血统的美国人,只活了四十五岁。他的挚友,年长他十四岁的爱默森在他死后曾对其人格特征作过一番栩栩如生的描述:梭罗喜欢走路,并认为走路比乘车快,因为乘车你要先挣够了车费才能成行。再说,假如你不仅把到达的地方,而且把旅途本身当成目的呢?但他几乎一辈子没有走出过他的家乡--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及其附近的山水。他觉得他家乡那块地方包含着整个世界,他是能从一片叶子就看出春夏秋冬的人,他家乡的地图就在他的心里,那地图自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固定的,而是活动的,云会从它们那儿带走一些东西,风又会把它们送来。  

40、演讲,在梭罗随后几年的生活中频频出现,为此准备的演讲稿也成为《瓦尔登湖》内容的雏形。

41、我的住所却并非如此,因为我发现自己突然成了鸟儿的邻居;不是抓住一只鸟关起来,而是把自己关在了鸟儿附近的笼子里。

42、真的,他生活得像一棵树--我们可以从树的全部意义上去理解这句话∶它的伞样的形状,它不断迸发的枝条、它的蓬勃向上、它的扎进土壤深处的根须和承受阳光雨露的绿叶,尤其是它的独立支持和独立性,对于梭罗,我们可以像惠特曼一样说∶在路易安那我看见一棵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它孤独地站立着,有些青苔从树枝上垂下来,那里没有一个同类,它独自生长着,发出许多苍绿黝碧的快乐的叶子。  

43、虽说永别了,但是这希望永不断绝,对这世人的爱意也永不断绝。说道别,仅仅因为他已经太老了。而梭罗是个极为简单的的人,无论从经历上还是思想上都很简单,他的爱情也很简单,正如那时的美国。他一生远没有卢梭那么多的经历,他所接触的最了不起的人物也许就是爱默生了。而卢梭的经历则太复杂了,那时的欧洲,是最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先后作过镂刻匠、家仆、收税人、官吏、家庭教师、乐谱抄写员、外交秘书、作曲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44、书里有太多的动植物知识,从名字到形和色,都是浩瀚的未知,在这大海中漂浮的读者难以识别方向。据说这本书里出现了两千多种植物,我没有数过,我连杏花梨花桃花都分不清,没有信心数完遥远的马塞诸塞州的陌生朋友。

45、许有曰,许有就说了,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说您治理天下,天下都已经治理的这么好了。而我犹代子,而我再去接替您。吾将为名乎?我岂不就是为了图名声而来了吗?名者,实之宾也,宾是宾客的宾说,这名声是什么呀?无非是依附于实体的客体。吾将为宾乎?我难道要做有名无实的客体吗?

46、我不比那嬉水湖中的鸭子或沃尔登湖本身更孤独,而那湖水又何以为伴呢?我好比茫茫草原上的一株蒲公英,好比一片豆叶,一只苍蝇,一只大黄蜂,我们都不感到孤独。我好比一条小溪,或那一颗北极星;好比那南来的风,四月的雨,一月的霜,或那新居里的第一只蜘蛛,我们都不知道孤独。

47、但这些作品所反映的自然观因超越了他的时代而未受到同时代人的认可。

48、有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有一天他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时间是不存在的,因此他自言自语,哪怕我一生中不再做任何其它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得十全十美。他一心一意,锲而不舍,目不他视、心无他想,坚定而又高度虔诚,在这整个工作过程中,他的同伴逐渐离开了他,都死去了,而他在不知不觉中却保持着青春,最后当手杖完成时,它突然辉煌无比,成了梵天世界中最美丽的一件作品。  

49、这是一本非大众读物的书。至少在我的周围,喜欢读书的一些朋友里,它不那么受欢迎。我曾刻意做过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有四分之三的朋友拒绝亲近它,有的朋友礼貌地表达了对它的高山仰止,有的则干脆说自己不喜欢,不值一读。

50、但梭罗认为,这样一来,人生就是在获取与享受、生产与消耗之间无限的循环。

51、在《瓦尔登湖》初次问世时,书的扉页上有梭罗的题词:“我不预备写一首沮丧的颂歌,我要像黎明时站在栖木上的金鸡那样,放声啼唱,即使我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唤醒我的邻人罢了。”他的动机和目的,不言而喻。

52、所以后来肩吾和连叔才抱怨说,连叔说肩吾见识浅薄,不懂道理,尧帝才是受人敬仰的圣人,他们已经和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们才是大道至简的化身。尧帝治理天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就认为自己很厉害了。后来当他见到“四子”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被自己的想法所束缚了,所以不得逍遥。尧帝把天下的事安顿好了之后,去见了这些神人,他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差距。

53、也许是因为与自然的关系太过亲近,梭罗与人的关系就总是有些隔膜,甚至和他的好朋友也是如此。当他的朋友衣冠齐楚地要和他出游的时候,他只好皱起眉头。他时常觉得人注定是要独自生活的,尤其是像他这样的人。他和许多人之间注定有一条鸿沟,或者一起走到某个分岔就要分道扬镳。他觉得好像有条规矩:“人无法对自然和人类兼有深情……走近一方势必会疏远另一方。”而他和自然界的关系却永远不变。自然界也不会发生法国大革命,不会有过度之举。他说:“我热爱大自然,还因为其中绝少人间色彩,而且也能够借以避世隐遁。大自然不受人类习俗和制度的左右,奉行别样的公道和正义。身处自然,我欣乐满怀,如果大地尽为人类所占,我就会一无希望,也无处容身。有一个自己独享的世界,那便是大自然,人类的机构休想在这里评判裁量。伟大的上帝却气定神闲。他出手创造总会让人激动不已,享受不尽。”但他又说,倾心自然也有一种意味深长:“热爱自然者尤其热爱人类。”

54、疫情无情。玉兰花开了,这是春天,却在孤芳自赏中流逝。

55、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似乎总是要赶到那里去,甚至连休假,游玩的时候也是急急忙忙地跑完地图上标上的所有风景点,到一处"咔嚓、咔嚓",再到一处"咔嚓、咔嚓",然后带回可以炫示于人的照片。我们很少停下来,停下来听听那风,看看那云,认一认草木,注视一个虫子的爬动。 

56、梭罗反对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对人类社会中他认为是恶的东西的憎恨程度不下于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他曾因拒绝交税而坐过监狱,一八四九年他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公民的不服从》(作为单行本出版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被人认为是历史上改变世界的十六本书之他倡导的"公民的不服从"( civil disobedience)的思想对托尔斯泰、罗曼·罗兰、印度圣雄甘地和马丁·路德·金都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在他那里,有着某种隐士和斗士的奇妙结合。

57、演讲,在梭罗随后几年的生活中频频出现,为此准备的演讲稿也成为《瓦尔登湖》内容的雏形。

58、阅读难以为继,更大的障碍是心静不下来。就像徐迟在译者序开头提醒读者的那样: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那就最好先安静下来,再打开它。

59、梭罗并不完全否定那些便利人类的发明与工业的贡献,他认为它们也还是可以接受的。但问题在于,如果恰当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和生活方式,这些本来可以成为对我们的文明的祝福的材料,却成了一种拖累。而且,是不是还有精神的活动和修养也需要考虑?当文明改善了房屋的时候,它却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同时在精神上改善和提升居住在房屋中的人。他们本应该上升到更高级的生命中去,但他们没有,而是继续追求更多更好的——还是物质。所以,人们欢呼进步的时候,在夸赞各种现代化进步设施的时候,不要对它们发生幻想,因为并不总是有正面的进步,尤其进步并不仅仅是物质的进步。梭罗赞颂文明中的精神成分,尤其是古典的精神文明。他认为,东方的那些宫殿和陵墓的废墟,可能还没有一卷古代经书更可赞叹;一个国家锤击下来的石头大都用在它的坟墓上了——它活埋了它自己。物欲过分强大的问题在于,人不仅为他内心的兽性而工作,还为他身外的牲畜而劳动。只知物欲会让人变得和动物没多少差别。而正是因为摆脱物欲和减少人际交往,梭罗才觉得自己独立而自由。

60、自然的意义,在于生命;而生命的希望,源于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里,不曾出现这样的字句,梭罗从不定义大自然的含义,他只是把自己放进大自然里感受草木春秋鸟鸣兽奔的生命,那是全书的血脉。

61、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一点寂寞,此愿巳久,这本书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上一篇:富有哲理的话精品好句68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