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王阳明简介精品好句75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历史人物王阳明简介 1、朱载垕: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2、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

历史人物王阳明简介

1、朱载垕: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2、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宁波余姚人,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艺术造诣。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

3、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他的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离开余姚,移居绍兴。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4、沈德符:惟王文成以理学建安壤,遂开国封,固书生之希固书生之希构矣...乃知王文成真天植异禀,其用兵几同韩、白(韩信、白起),而见罗亦以良知余唾,妄希茅土,且兼十哲三良而有之,亦不知量矣。

5、然而,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武宗身边的佞幸之臣,平时与宁王交往密切,心态极端复杂。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武宗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势,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付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终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世宗即位以后,王守仁才加官晋爵。(历史人物王阳明简介)。

6、王阳明心学对中国影响很大,但他的“良知”更多是在“仁义礼智信”等儒学思想的框架上,更多在一种道德,伦理范围内,对于不需要对外“格物”,所以在科技的探索就显得无力,这点他比不上朱熹。(历史人物王阳明简介)。

7、纪昀: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

8、所以,中国历史上能真正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且无争议的,唯王阳明一人也!说王阳明“真三不朽”,是名符其实、绝无半点水分的。

9、李贽:阳明先生在江西与孙、许同时,则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与胡端敏、孙忠烈同举乡荐,曾闻夜半时有巨人文场东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见,则在浙江又为三大人矣。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诚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间不待请兵请粮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时有一朝廷,若不见有朝廷为胡虏所留者。举朝晏然,三边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无有,此则于少保之勋千载所不可诬也。若英宗北狩,杨善徒手片言单词,欢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时遣人随善护送上皇来归。以余观之,古唯厮养卒,今仅有杨善耳。吁!以善视养卒,则养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则先生与于与杨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呜呼!天生先生岂易也耶!在江西为三大忠,在浙江为三大人,在今古为三大功,而况理学又足继孔圣之统者哉?(9) 

10、(5)心外无物,是阳明哲学之核心。阳明尝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1、李贽:阳明先生在江西与孙、许同时,则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与胡端敏、孙忠烈同举乡荐,曾闻夜半时有巨人文场东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见,则在浙江又为三大人矣。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诚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间不待请兵请粮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时有一朝廷,若不见有朝廷为胡虏所留者。举朝晏然,三边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无有,此则于少保之勋千载所不可诬也。若英宗北狩,杨善徒手片言单词,欢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时遣人随善护送上皇来归。以余观之,古唯厮养卒,今仅有杨善耳。吁!以善视养卒,则养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则先生与于与杨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呜呼!天生先生岂易也耶!在江西为三大忠,在浙江为三大人,在今古为三大功,而况理学又足继孔圣之统者哉?

12、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13、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4、余秋雨: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15、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16、(3)立言、立德、立功,称为三不朽,王阳明为古今中外第一人。

17、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由藩王入继大统的世宗,在对王守仁有过短暂的赏识之后,便对这位非常能干的臣子采取了冷漠的态度。在世宗即位之际,王守仁因父老请归,世宗说王守仁有擒贼平乱之大功,正要论功行赏,不许他辞官。同年八月,先升其为南京兵部尚书,不许他推辞,稍后又特许他顺路回去探视父亲。不久,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世袭。

18、  据方志远介绍,他与王阳明的缘分来自于“好奇”,他出生的年代不提王阳明,但是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方志远对于王阳明的好奇心则越来越重,只是苦于时代局限,无法找到一本真正详细描述王阳明的书籍。于是,方志远在硕士阶段从师于欧阳琛教授学习明清史,入师门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王阳明的。方志远还记得当时教授并未直接为其解答,而是给了他一篇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教授在《新中华半月刊》上发表《王守仁与大礼仪》一文,也让方志远从此与王阳明结下不解之缘。

19、在认识论上,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他认为人都有良知,都有生来固有的关于真理的认识。他认为“天地万物”、“万事万变”都已包含在“良知”之中,所以知识乃是“良知”的自我认识,不必通过外界事物来求得知识。并认为心里的“良知”就是“天理”,把心中的“良知天理”贯彻到事物中去,使事物与我心中的“良知”相符合,就是“格物致知”。这是一条典型的从“心”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他与程朱学派“知先行后”论不同,认为知行不可分离。他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答顾东桥书》)又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就是说“真知”就是“行”,“行”包括在“知”中。思想动机就是“行”,完全取消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这就是他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知行合一”论。

20、①王阳明继承和发扬光大了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他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要创造人与社会的和谐;他提出致良知,就是要创造人与自身的和谐。

21、1905年,被日本称为军神的东乡平八郎,大胜俄国舰队,日本天皇为他举办庆功宴时,只见东乡平八郎挂着一个腰牌,上面写着:一生俯首拜阳明。

22、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当时,叛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故以为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叛军大败,于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23、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24、15岁那边,王阳明随他父亲去了关外,领略了草原和大漠的风光,回家后把自己关在屋里。过了几天,他拿着奏疏对他父亲说:“我已经写好了平安策,你转交给皇上,我愿意出关,征讨鞑靼”王华听后直接把奏疏一扔:“无知之极,狂妄之极。”

25、经过一段日子,北军都被当地百姓的盛情所感动。时冬至节将至,王守仁命百姓在城中举行祭典,超渡亡魂。百姓因刚经历朱宸濠兵变的战乱,因此以酒哭吊亡魂祭拜死者的哀泣声不绝于耳。北军听了,无不勾起思乡的情怀,纷纷流着泪要求返乡。

26、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27、确实,年轻人不喜欢照本宣科,不喜欢听大道理。当王阳明上来就以一个大师的姿态站在面前,年轻人想到的,或许是他会像长辈一样训导,讲一些早已不合时宜的人生建议。

28、在宇宙观方面,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事物都说成是“心”的产物,认为沒有我的心,便沒有世界的一切。他说:“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传习录》下)这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主义。

29、很多人不知道以后干嘛、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其实大部分人进入了大学,忙于恋爱、游戏、看剧;要么是忙于本专业考研的准备。

30、王守仁在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王守仁将心学融入书法,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

31、张廷玉: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

32、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青年时代,他“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曾于天春年间应过文、武试,得中文、武双举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难。

33、沈德符:惟王文成以理学建安壤,遂开国封,固书生之希固书生之希构矣...乃知王文成真天植异禀,其用兵几同韩、白(韩信、白起),而见罗亦以良知余唾,妄希茅土,且兼十哲三良而有之,亦不知量矣。

34、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35、历史上谁可以做到,立功、立言、立德,只有:孔子、王阳明和半个曾国藩。

36、纪昀: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

37、而跟随辛柏青的视角,我们仿佛更像是去探访一位多年的老友。知行合在行动中致知,在知之后行动,我们边走边看,边走边设问,边看边解答,在反复地设问与解答的过程中,逐渐走进大师的内心。结识顽童时候的他,从5岁还不能开又说话到学习武侠、骑射,再到沉迷仙术,再到立下一生志业......走过心路,见证大师的成长。

38、看到这里也许你觉得可笑,做圣贤能当饭吃,有什么用,而且做圣贤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中国泱泱华夏历史,被称为圣贤的无非就孔孟之流也,千年难处一圣贤,王阳明敢出此言,真是无知者无畏吗?

39、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40、徐渭: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41、一 阳明心学很早传入日本,影响了明治维新主要领导人的思想认识,可以说心学是明治维新的思想基础,明治维新对日本、中国甚至世界有多大影响就不用说了。

42、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据说,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王琼却十分自信地说:“王伯安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

43、王阳明为官之地大都不太平。社会矛盾突出,匪犯猖獗。为此,消除匪犯基本上在他一生中度过。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特别在广西匪犯地区,自己亲自考察剿匪要道,跋山涉水坚超持久,自带干粮费尽,只有饥饿伴行,导致病根复发。并带病亲自上阵,导至病情加重,直至平定匪犯才回乡救治,在回乡途中病亡在南安。就是现在的江西大余县境内。真是为之感叹!可歌可泣!

44、 有一次,他去杭州虎跑寺游玩时,见到以僧人打坐,听闻他已三年不视不言。王阳明对和尚大喝一生道:“你终日坐在这里,说着什么看着什么?”,不知是什么触动了和尚,竟然睁开眼“啊呀”了一声。王阳明盯着他问:“家里可还有人?”和尚答道:“还有老母亲”,王阳明问:“想她吗?”,和尚良久后满脸羞愧地说:“怎能不想啊。”。

45、说曾国藩只做到半个“三不朽”,几无异议。在立功上,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为大清挽狂澜于既倒。同时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努力中兴大业。在立德上,曾国藩以儒家为宗,每日修身养性,砥砺自律,戒骄慎独。而曾国藩缺的是“立言”,虽有《曾文正公文集》,但俱是前人思想的综合,无独立观点的开创。

46、“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当我们试图解读王阳明深奥的知行观时,亲身去行动,通过实践走进王阳明的内心,或许正是解铃的妙招。

47、说到传统儒学,我们可以联想到“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话,可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

48、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黄绾借此机会上书争辩守仁的功绩,请赐给他铁券和岁禄,并叙录平定宁王叛乱功臣,世宗都答应。十二月,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守仁平定盗贼和叛乱,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

49、②文成之术,非贵其能从政也,贵乎敢直其身,敢行其意也。

50、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品德上。作为一名政治家,王阳明的一生忠君爱国,面对权贵刚直不阿,同时为官保持清正廉洁,展现出了一个文人士大夫良好的气节和操守。同时王阳明也是个至孝之人,无论是对父亲王华,还是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祖母,王阳明都是极尽孝道,堪称践行孝道之楷模。

51、辛柏青,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因曾在《妖猫转》中饰演肆意狂傲的李白,在年轻人中间广受好评。又因外形与王阳明神似,此前对王阳明的文献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他被制作团队选中,来扮演王阳明这一角色。

52、路过南昌,昔王阳明擒宁王朱宸濠之所在。当年先生只身赴难,以心学之力破十万贼众,立不世之功。有感而发,作诗以志之。

53、黄宗羲: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54、在马背上的征途让王阳明想起自己十来岁的和父亲一同看过的关外大漠狼烟,想起自己年幼时那个驱除鞑虏,保卫国家的梦想,一股豪情激荡在他的胸怀,挥笔便是一首《即事漫述》:

55、在浙江余姚的王阳明故居寿山堂正门,悬挂着一块“真三不朽”的匾额。另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真三不朽”成了王阳明一生成就的标签。

56、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历史上能做到“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即孔子和王阳明各半个就是清代晚期的曾国藩。

57、1499年,28岁的王阳明考中进士,当上了刑部云南一个正六品的官。在官场岁月里,他因得罪太监刘瑾,被贬去贵州龙场当驿丞,在一次躲过刘瑾的追杀后。王阳明无路可去,只能栖息在山东。从此后对功名利禄不再追求,自己凿了一副石椁,有一心等死。

58、王阳明有一颗强劲的心,既然被贬去贵州,那就去吧。他逃过刺客追杀,后来又在舟山遇到台风,差点命丧海上,但仍然去上任了。当时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闭塞落后。他根据风俗教导当地人开化,受到民众爱戴,就这样扎下根来。

59、王阳明厉害之处,不管在哲学上、思想上还是军事上。他在指挥战斗时,从不安常理出牌,他的原则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能打倒敌人就行。与他对战的敌人,最是苦不堪言。

60、二十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之后的他更加适才讨论军事,并且善于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嫉妒者议论说,这个年轻人若中了上第,必然目中无人。二十五岁再考时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同学中有人以不中举为耻者,他笑道:“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61、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62、王重阳(1112年-1170年),全真道开创者,咸阳(今陕西咸阳)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嚞(或喆),字知明,号重阳子,以“害风”为自称。

63、某一天夜里,一声大笑传出山洞,随后王阳明狂奔而出,大叫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64、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65、正德四年(1509年)闰九月,王守仁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次年八月,刘瑾被杨一清联合宦官张永设计除去,十二月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正德六年(1511年)王守仁随即被召入京,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吏部文选司主事。正德七年(1512年),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卿。正德九年(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卿。

66、冈田武彦:修文的龙场是王阳明大彻大悟,并形成思想体系的圣地…阳明学最有东方文化的特点,它简易朴实,不仅便于学习掌握,而且易于实践执行。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不分种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

67、王明阳是王守仁的别号,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在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出生,汉族,小时候叫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68、(2)儒家、释家、道家,至明代由王阳明融为一体,成为心学。

69、曾国藩: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70、朱彝尊: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

71、王阳明在儒释道兜兜转转,不断研究。其实梦想也是,想做侠客,想做将军,想做诗人等等,不断在试错。没有前面各种的尝试,不可能有后来的心学创办。

72、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与生俱来的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己,只需从内心寻找就行,不用像理学大师朱熹需要向外“格物”来达到。

73、  所以在撰写本书的时候,方志远将王阳明定格为实践家,然后才是思想家,从对他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的继续来分析时代对其锋芒的影响,最后再分析他的思想。真是这样的理念,才有了《千古一人王阳明》这本基于史实,却又毫无嚼蜡之感的通俗读本,让读者可以在领略王阳明所处时代风光的同时,品读王阳明的智慧,从中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力量。

74、画面加解说,加入对相关人物的采访——历史人物类纪录片大多喜欢采用这种粗暴的格里尔逊模式来展示历史。解说词往往压倒画面,一个如上帝般全知全能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将历史配合画面徐徐展现在观众面前。以这样的姿态向观众走来的人物,总是自带圣光,有着常人无法靠近的神圣性。让人敬仰,唯独失去了一份亲切感。

上一篇:个性微信签名简单气质精品好句74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