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物候 1、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中国东部夏秋过渡季节里的秋雨较为明显。因该季节台风常在中国东部登陆北上或在近海转向,致使随台风而来的暖湿空气......
物候
1、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中国东部夏秋过渡季节里的秋雨较为明显。因该季节台风常在中国东部登陆北上或在近海转向,致使随台风而来的暖湿空气与北方于冷空气相汇于此,形成持续性的阴雨天气。
2、从上面所讲,可以知道,我国古代物候知识最初是劳动人民从生产活动中得来,爱好大自然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学者,再把这种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引入诗歌文章。我国文化遗产异常丰富,若把前人的诗歌、游记、日记中物候材料整理出来,不仅可以“发潜德之幽光”,也可以大大增益世界物候学材料的宝库。
3、“晓出锦江边,长桥柳带烟。”很早以前,成都古九眼桥就如长虹卧波般横跨锦江,九眼石桥和两岸如烟柳色亦是成都的象征。成都平原自古河道众多,为了固水,蜀人很早便开始栽植柳树。古蜀国的鱼凫(fú)王定都于今天的成都温江区一带,他在此地建都后,便广植柳树,把他建造的王城叫做“柳城”。直到今天,“柳城”仍然是温江的别称。
4、喜鹊忙着筑巢过冬,不要抱怨天寒,因为春天快到了!
5、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撕页式日历,而是将过去的每一页抽出后,依次放入背后。
6、美人梅。图片:WendyCutler/Flickr
7、阿拉伯婆婆纳。图片:Etiaetia1020/wikimedia
8、(11)(宋)朱熹:《诗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68页。
9、说起各种物候名,如「鹰乃祭鸟」,大家只觉高深玄妙,但仅此而已。
10、《逸周书·时训解》中《七十二候》对处暑有极为形容的描述:初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11、一年之后,再去翻看,已不止是一本简单的「物候历」。
12、文学活动是一种生命体验。文学家不仅能够对动植物的生长荣枯和推移变迁等物候现象有着更敏锐、更细腻、更强烈的体验,而且能够用一种诗化的形式,把他们的这些体验和感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清代黄宗羲《景州诗集序》云:“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倾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6)所谓“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就是指诗人能够敏锐地、细腻地、强烈地体验和感知动植物的生命律动;所谓“能结之不散”,就是指他们能够抓住这种体验和感知,并且把它用诗化的形式(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学家对生命的体验、感知和表现,又可以唤起或强化更多的读者对于生命的感受、思考和体认。所以说,生命意识对所有思维健全的人都是重要的,对文学家尤其重要。一个文学家如果没有敏锐、细腻而强烈的生命意识,不能算是优秀的文学家;一个读者如果不能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生命的流程、状态、质量、价值和意义,他(她)对于生命的体验和思考,乃至他(她)的生命质量,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13、(1)诗人对古代遗留下来的错误观念,不加选择地予以沿用,如以杨柳飞絮为杨花或柳花。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诗说:“白门柳花满(一作酒)店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说:“杨花落尽子规啼。”实际所谓絮是果实成熟后裂开,种子带有一簇雪白的长毛,随风飞扬上下,落地后可集成一团。
14、“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萌动而抽出小芽。
15、取而代之的是喜爱阳光的至阳之物鹌鸟,纷纷出来活动。
16、(5)郁达夫:《杂谈七月》,《郁达夫散文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209页。
17、 ①参见曾大兴《岭南诗歌的清淡风格与气候之关系》(《学术研究》2012年第11期)、《气候与戏剧、小说人物之关系》(《广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10期)、《气候(物候)的差异性与文学的地域性》(《浙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应物斯感:气候(物候)与文学创作的触发机制》(《文心雕龙研究》第10辑,2013年7月)等。
18、李嘉伟,1997年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现于爱丁堡大学攻读艺术硕士。曾获重唱诗歌奖,东荡子诗歌奖,全球华语青年文学奖,全球华语微情书大赛一等奖,吴竹平何肖贤伉俪古典诗词创作奖。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合作创办「快速眼动诗歌奖」及相关出版计划。
19、自从斯达尔夫人和丹纳提到气候影响文学这一问题之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学批评界,也有学者提到这一问题。气候影响文学这一提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无论是对文学批评来讲,还是对文学创作来讲,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环境对文学的影响,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遗憾的是,斯达尔夫人等人并没有就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研究,他们只是点到为止。气候影响文学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两个具体问题:一是气候影响文学的途径是什么?二是气候影响文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果这两个具体问题得不到解答,那么气候影响文学的问题就只能是一个或然性的问题;如果解答了这两个具体问题,气候影响文学的问题就成了一个必然性的问题。关于气候影响文学的主要表现问题,笔者已有多篇论文探讨。①本文的目的,即在试图解答气候影响文学的途径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解答这一问题,必须借助气候学与物候学的知识,必须借助中国智慧。
20、从气候学与物候学的角度解答气候影响文学的途径问题
21、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
22、暑热就此基本结束,凉爽的秋日到来。鹰隼等猛禽捕捉开始迁徙的鸟儿,将鸟儿摆在面前吃食,仿佛在祭祀,这是它们在抓紧补充能量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储备。天地万物经过春夏的生长已至极致,植物不再萌发新芽,开始凋零。黍、稷、稻、粱类等农作物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23、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24、(调研)李强来青调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25、于是,前几天还略显寂寞的草坪,似乎是一夜之间,因为这些不请自来的花儿,突然就变得热闹起来。每年这个时候,我总会在河畔的草地里,寻找一种开着可爱的粉紫色小花。因为我总是觉得,正是它们悄悄为这个城市带来了春天的讯息。
26、贴梗海棠也叫皱皮木瓜。图片:Shimizusatsuki/wikimedia
27、“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28、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上联描绘了一幅远山高林、野鸟飞翔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忙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
29、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菊花开在寒露,经霜而不凋。
30、古人虽没有享受过现代生活的便利,生活却并非乏味,他们有着物道合一的恬淡惬意。
31、一起来回望一下,这一年度过、或错过的每一个节气、物候~
32、(3)(英)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江培基等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489页。
3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34、虹无影,北风寒,冬藏时节万物也都该好好休养了。
35、去年,「20物候历」已荣获2018年度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产品设计铜奖。
36、它便是紫堇,这是一种一年生的灰绿色草本植物。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总是忽视它们,甚至就算到了它们花开的季节,我们还是视而不见。所以,如果要寻找一种就在身边,却又被我们在不经意中忽视的——那种即熟悉又陌生的——成都春天标志,我想紫堇这个粉嘟嘟的小可爱一定可以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