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老子道德经名言 1、(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老子道德经名言......
老子道德经名言
1、(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老子道德经名言)。
3、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5、夫唯弗居,是以弗也。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6、(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7、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8、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9、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老子的《道德经》,言简意赅,哲理深邃,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著作。一部《道德经》短短五千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都有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已传阅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其在出函谷关之前,留下了这部句句珠玑、流传千古的奇书。品读老子的名句,感悟生命的真谛,可以帮助人寻回心灵的宁静。
10、最方正的物体往往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物往往最晚才制成,最动听的天籁之音听起来好像没有,最崇高宏大的物象好像看不见。其中“大器晚成”一句,最为后世所常用,比喻圣人或杰出的人才在晚年才表现出与众不同,在最后有杰出的成就。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老子名言: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3、(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14、了解、通晓别人的人算是很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有智慧的明白人。战胜别人的人算是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时有本事的强者。(老子道德经名言)。
1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老子名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18、(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19、0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2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经典名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1、(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22、(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23、 译:有悟性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24、(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25、28)、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6、出自于《老子》第七十四章,字面意思为: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偏偏还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要用合适百姓的方式来治理天下,不能总是以刑法恐吓百姓,而要以真正让百姓爱戴的方式来治理天下,此之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27、1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8、(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29、(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30、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1、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2、老子名言: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34、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36、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四十六章》
37、0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38、5)、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9、《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看别人总是很容易,但是认清自己却是很难。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认清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一辈子都在做自己不适合做的事情,到头来碌碌无为。认清自己,坚守自己的本分,不做超出自己能力与本分的事情。道德经经典名句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4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
4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4、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5、(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46、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7、(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48、 译:普天之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
4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50、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1、说好听的话,是可以得到人的好感,但是只有把事情做得漂亮,才能真正得到一人的真心认同。
52、老子名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3、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4、 译: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55、《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5000字,所以又称五千言。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道德经》十大修身金句:
56、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7、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8、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59、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了“道”的规律。
60、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知道知足的人,经常都是心满意足的。在西方的观念中,往往赞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在中式智慧中,我们经常强调要知足常乐,不要奢求太多自己能力外的事情,因为和自身条件不匹配的欲望,往往会带来灾祸,因为你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去满足,比如校园贷中的裸贷等等,或者去抢劫、杀人,走上歪路。
61、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6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3、这几种情况都不是自然的常态,一直踮着脚尖和迈大步走远路,这样的事情我们几乎见不到,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样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64、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5、(感悟)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66、道生于安静。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6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 第四十五章》
68、大意:真正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当我们也能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69、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70、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71、老子名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7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
73、行善者不巧辩,巧辩者不良善。——《道德经 第八十一章》
74、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75、(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76、行:路程。 始:开端,起始。 足: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怕一千里那么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起步的。比喻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得从头实施,循序渐进来完成。
77、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
78、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
7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80、老子名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1、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82、(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83、(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84、(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85、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
86、老子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88、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宽厚仁慈,人民就会变得纯朴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会恐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89、(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