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小说在线阅读 1、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或是重,在两位主人公身上反应的尤为明显。 2、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终身只痕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小说在线阅读
1、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或是重,在两位主人公身上反应的尤为明显。
2、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终身只痕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3、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4、这种被动的“了”,不是好,是叹息,也是讽刺,是对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的致命讽刺。人在欲望中挣扎,永远不得解脱,差不多是“把石磨套在脖子上,丢到海里”,在欲海中持一块磨盘而活,可悲,可叹的人生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小说在线阅读)。
5、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小说在线阅读)。
6、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7、 托马斯将最后的生命用于追随特蕾莎而死,在他的一次又一次为了特蕾莎而放弃自我的行为中,我看出了这个男人骨子里诗意的温暖,无论如何,托马斯是个让我感动的男人。他对特蕾莎的爱便是他诗意的温暖张扬。
8、其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存在于他们一如既往的主观梦想之中。
9、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10、曾近还有一个最难忘的好同桌,当时跟她相爱相杀各种撕逼过后又重归于好。跟她一起写过诗来吐槽万恶的数学月考:“岂有豪情似旧时,及不及格两由之……”具体的忘了,那时的我们相当年少轻狂,语文课一起写小说一起风花雪月,后来她以北大的分数进了南大商学院顺便成了校花,也就是现在的白闪闪。
11、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好像只能理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句话,因为很多人都感到生活的压力总是那么大,活得很累,觉得很重,难于承受,所以大家都在拼命想办法减负,结果却适得其反……
12、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13、已经听很多很多人批判电影拍没了小说里的深刻意韵,好莱坞式痕迹把暗黑系的哥特风欲盖弥彰把得太浓。
14、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
15、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16、大街小巷,长亭短亭,碌碌红尘,人来人往。得意之徒,失意之人羁绊于名缰利锁,永远在奔波劳碌,没有谁能真正停下来。
17、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18、另一方面,我在考虑作者要传达的爱情观。然而,我不懂爱情。我以为,爱情是纯感性的东西,如果你用太多理性思维去思维它,那么爱情将不纯正。现在这种观点几乎完全被颠覆。爱情需要条件,需要理性的思考。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你所喜欢的一切特质。你必须要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找个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然后包容他的其他缺点,履行自己对对方的责任,这才是爱情。作者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大概伴责任走过的爱情才是真实存在的爱情。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执着地追寻一个自己想象的人是多么愚蠢,爱情是在特别的时段遇到特别的人。
19、他的现在,曾是那些人的未来,他们的道路在他看来完全明朗,它的全部范围清晰可见。
20、 这让特蕾莎在这段关系中猜忌又不安。二人的僵局在苏联侵入捷克的时代背景下有了一次弥合。二人离开故土,去异乡生活。可是托马斯依旧不改风流本性,这让特蕾莎在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和丈夫不忠的双重压力下,还是选择回到祖国。
21、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22、 年轻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爱情圣地、神秘浪漫之都——布拉格。一首《布拉格广场》更是让它成为了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但是据考证,布拉格其实并没有“布拉格广场”。
23、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
24、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25、昆德拉在国内出版的作品我读了十之八我觉得最出色的除了这本之外,就是《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昆德拉对小说历史和小说艺术的分析,精彩至极,一个一流大师对其他大师的评点,不可错过。他还有本短篇小说集《欲望玫瑰》,也非常好,读过的人大概不多。记得其中有一篇是关于坟墓搬迁的,“死了很久的人要给新死的人让位”,充满寓意。
26、 也许只有经过了生活的磨砺和沉淀才能真正地读懂昆德拉吧。这一次我屏神静气地把这部小说读完,我发现我原来不以为然的那些部分原来是有价值的。正是因为这些貌似与故事无关的联想和阐释才让小说和人物都无形中厚重了起来。
27、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28、 这样的雨夜,看完这样的小说,很容易让我涌上无法驱赶的一些情绪。昆德拉的小说散发的那种独一无二的特质让我久久的沦陷,那是一种温暖的痛苦的诗意情感,非常饱满,情意深长。
29、窗外,疾行的车流从一个未知,驶向另一个未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高中2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
30、另一类,则是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里无穷的种种姿色,他们被这种欲念所诱惑。
31、高中三年我过得浑浑噩噩。相信许多人跟我一样,天天重复着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心里隐藏着不低的梦想却羞于告诉别人。考着马马虎虎说得过去的成绩却依然要随时感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要为数理化担忧,也会被莫名的情愫困扰缠绕。是有多少人跟我一样,经历了情节相似却又独一无二的那些年。
32、而在特蕾莎因为托马斯对她不忠,不辞而别离开苏黎士后却用五页篇幅描写托马斯两天里的思想活动,在轻与重之间反复游移,并由此引出了贝多芬音乐和同情症等主题,揭示了特蕾莎在他生命中的不可或缺,是扩述。
33、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34、 电影中因为篇幅的设置,减去了许多原著中的情节。对于情爱戏的表现有几处也显得流于表面,略微局促。
35、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
36、人要是天生就具备了“轻”的一切条件,又会怎样呢?弗兰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出身良好,才华出众,有稳定的事业与家庭,颇有名望。该有的都有,而且来得很容易。但是,他觉得生活太“轻”,他同样不能忍受,他强烈地向往反抗,向往在苦难中挣扎奋斗呐喊的那份激情。于是,他糊里胡涂地参与游行、示威、呼喊,令人难堪的是,一切努力像堂吉阿德愚蠢地与风车搏斗一样,结局徒劳无益,令人啼笑皆非。
37、 而托马斯经历了一个人在异国的身心自由之后,极度空虚的他发现自己还是要回到特蕾莎身边,此后二人便一直生活在一起。不再去执着生命的轻与重,而是把握瞬间的幸福。
38、这几位年轻人“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透过种.种幻觉,米兰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39、不知道每年有多少华人循着《布拉格广场》的旋律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可是这里并没有叫布拉格广场的地方,也没有许愿池,但这绝不妨碍人们因为一首歌来到这个城市,继而恋上这座城市。
40、站在城市的高地,从高处俯瞰,高高低低的塔尖,毗连成一片塔林。在阳光照耀下,“百塔”显得金碧辉煌,犹如撒上了一层金粉一般。
41、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可是,当国家动乱,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42、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43、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44、而特雷莎,这个男性话语笔下的女子,就是我,也是你。
45、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
46、当时我对前半句深以为然对后半句不以为意,如今看来不是学长学姐们的矫情而是他们作为过来人的感慨与喟叹。
47、昆德拉当然有资格获诺奖,当然,指望诺奖公正也是不可能的事,几个糟老头躲在瑞典皇家文学院里老眼昏花,就算星星砸下来他们也当萤火虫。截止我写的时候,我发现昆德拉还活着,那就是说他已经91岁了,一个脾气显然比较暴烈的老头也能如此长寿,恭喜昆德拉。
48、你所在意的总是那个你最无法掌握、最摸不透的人,无论男人女人。
49、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因为这种思考,叫做自己骗自己。
50、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51、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而生命正是因为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无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在无休止地重复着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52、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53、 昆德拉给予书中人物的最终命运是死亡,托马斯和特蕾莎死于卡车车祸,萨比娜在美国准备遗嘱,弗兰茨暴死异乡土地,他的墓志铭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言下之意,因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他们死了。
54、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
55、 在电影学院观片室的幽暗里带着耳机看《布拉格之恋》的感觉,刻在心底很深的地方。除了影像,专注的感觉与坐在电影院里的质量别无二致。没有把电影与小说作太多的比较,实际上电影无法承载那么沉重的抽象的哲学意义。就像爱森斯坦无法把《资本论》搬上银幕。
56、这位学姐曾和我一起去看孟京辉的话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也曾在未名湖畔的长椅上闭眼听我朗诵顾城的诗。我在去看话剧的公交车上对她说,如果我有三次生命,一次愿过诗人的一生,一次愿过社会学家的一生,一次愿过流浪者的一生。想不到一语成谶,在我的半生中,我把这三次生命都过了。然而我和学姐并没有进一步的故事,因为当时我胆子太小。
57、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58、没有悟透“好”和“了”之间的真谛,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