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平简介精品好句69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陶行知生平简介 1、陶行知(1891-1946)是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艰苦朴素,为民众鞠躬尽瘁,他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

陶行知生平简介

1、陶行知(1891-1946)是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艰苦朴素,为民众鞠躬尽瘁,他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自勉,更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陶行知守护着中国学者的尊严,为人师表,安贫乐道,他心中的大事就是振兴中华民族,要做的大事就是通过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为祖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奉献了一生。

2、《行知先生》共分三幕,分别讲述了陶行知在南京创建晓庄师范、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在上海反内战吁和平的生平故事。

3、谈及献身精神,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是他写给几个到新安小学办学的学生的寄语,也是他对自己做人境界的一个要求。储朝晖坦言,“现实中很多的人对此有误读,把这句话当成对别人要求的工具,而首先不是想到自己要捧着一颗心来,这对陶行知思想的领会是不准确的。他实际上是强调,自己与他人共同的生成。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这个基础上和别人去合作。若献身不包括对自己权利和责任的要求,如何做好后面的事情?如何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呢?”

4、                      七录斋(陶行知生平简介)。

5、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6、从教育改进到乡村改造-陶行知诞辰125周年纪念系列之二

7、操场的四周都有花坛。花坛里盛开着各种鲜花:映山红、月季花,牵牛花

8、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他写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他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d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这表明他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国家进步发达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他已基本确立了投身教育,报效祖国的思想和志向。

9、因此,陶行知要求教师和家长,不要束缚儿童的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大胆地创造。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让儿童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大胆地提问是多么的重要。四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五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有自己的时间去创造。六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思想正确地指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0、1946年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

11、前妻汪纯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第一位夫人。其和陶妹是同学,陶行知和她完婚后便赴美留学。陶行知和汪纯宜一生育有四子:陶宏、陶晓光、陶刚、陶诚。

12、操场前面有几棵高大、挺拔、秀丽的大树。这几棵树像是守护学校的卫兵,一直站在那里。其中的银杏树很引人注目。一阵风吹过,银杏树那小小的扇子就不停地扇啊扇啊!发出沙沙的响声。我心想:难道是银杏树的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黑暗和寒冷吗?

13、刁文琪一品教育指导老师:马老师我的校园六年级作文13朝阳东升,我迎着霞光向学校走去。一路上桃红柳红,小鸟啾啾。

14、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闲谈讲的故事加工整理,写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15、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陶行知诞辰125周年纪念系列之一

16、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六大解放。

17、由于自小聪敏好学,陶行知6岁蒙馆。15岁时,其母在歙县一所教会中学“崇一学堂”帮佣,陶行知经常到那儿帮母亲做些事,被学校校长英国人唐敬贤看中,免费让他入学读书。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他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18、在他看来,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视角,学习陶行知都大有裨益——

19、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

20、1945年,陶行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曾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著名口号,被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

21、一九运动后,在中国共产d的帮助和影响下,积极宣传抗日,参加民主运动,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应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

22、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他睡觉时,躺在一堆乱柴草上,夜夜不得安眠,睁眼便是励精图治,早日报复!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先尝尝苦味,提醒自己时时不忘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穿着粗布的衣服,顿顿吃粗糙的饭食,连过年过节也不沾一点儿酒肉,平日就在四乡里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妇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23、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24、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25、钱大昕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十驾斋”,就是取读书做学问须锲而不舍之意。他早年就以诗赋闻名江南,又与纪晓岗并称“南钱北纪”,可不是什么驽马,而是一匹骐骥。他在十驾斋勤勉治学,笔耕不辍,著成《十驾斋养新录》,后世将其与顾炎武的《日知录》并称。他自己则被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等著名学者公推为“一代儒宗”。

26、                      陋室

27、1932年,创办了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社和国难教育社,提倡“小先生制”主张教育深入民间,为民众服务、为抗日救国服务。

28、陶行知认为在传统教育下劳力者与劳心者是割裂的,造成“田呆子”(劳力者)和“书呆子”(劳心者)两个极端,所以在中国“科学的种子长不出来”。为纠此偏,就必须“(1)教劳心者劳力——教读书的人做工;(2)教劳力者劳心——教做工的人读书。”(3)“在劳力上劳心”是指“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劳力和劳心的“两橛子”联接起来,“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

29、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30、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31、1909年,陶行知十八岁进入南京汇文学院学习文学。次年转到金陵大学学习文学和哲学。读大学期间,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爆发,他一度回故乡参加地方起义。这一段时期,陶行知研究王阳明的学说,深受其“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也为他后来的教育思想打下了基础。

32、1946年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

33、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强调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合一。

34、来到大门口,抬起头来,那天空水汪汪,湛蓝透亮,早上鱼鳞般的白云消失得无影无踪,换来的是一片万里无云的天幕。桂花第二次开放,零零星星,好像舍不得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

35、又往前走,穿过篮色为主色调的篮球场,就来到了孔园。

36、此后,陶行知又写了〈〈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具体提出通过“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一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包缠了起来。因此,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造;二要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传统教育已是要求小孩静坐、静读、静写、不许小孩子动手,小孩的双手被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

37、1891年10月18日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祖籍浙江绍兴。

38、“十驾”一词,典出《荀子·劝学》。《劝学》篇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十驾,用马拉车,一天叫做一驾,十驾就是十天的路程。良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十天也能跑千里。这是说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39、陶行知反复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那么,如何筑起人格的长城呢?陶行知认为,首先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要树立为博学而学习、为独立而学习、为民主而学习、为和平而学习、为科学创造而学习精神。其次,要修身养性,具有“大丈夫”的气概。所谓“大丈夫”的人格,就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还须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生利和耐劳的筋骨,耐饿的体肤,耐困乏的身躯,去做那摇不动的基础,即为建立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基础而奋斗不息: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行知曾亲自为育才学校学生制订的“育才十二要”,即育才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每个学生自觉遵守。

40、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造,为中国教育寻找出路。他一面猛烈批判中国传统的“旧八股”和西化的“洋八股”教育,另一方面又在批判的基础上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她与时代发展同步,既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趋势,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生活力和创造力。具体地说,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特色:

41、操场边的草坪是另一番景象。那枯黄的草坪可不像地毯一样,而是像刺一样扎人。另一边的草上面有一些蚂蚁,他们正在搬家呢!边上有几棵银杏,银杏绿中带黄,好看极了。

42、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43、进入朝气蓬勃的校园,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教学楼,里面书声朗朗,像一个知识的海洋。进入教学楼,地面墙面一尘不染。我们的教室也是如此的干净整洁,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感到特别舒适。下课时分,我们会到楼下玩耍,下楼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的旁边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石头好像一个守卫战士一样守护着美丽的花坛。春天,花坛里百花盛开,香气迷人。旁边有一棵刚发芽的柳树,它独自立在那里,肯定很孤单,还好有地上小草的陪伴,那些小草长得绿油油的,仰着头,似乎在跟大树聊天。到了夏天,柳树变得翠绿翠绿的了,同学们都抢着要在柳树下乘凉,我们坐在柳树下,没有了夏天的炎热,说说笑笑,好像几只快乐的小鸟。秋天,美丽的菊花仙子给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冬天,梅花屹立在皑皑白雪中,多么威武,我称它为“英雄花”。我最喜欢梅花了。

44、父母给他取名陶文浚,到了19岁,读大学期间深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影响,给自己改名“陶知行”,认为“知是行之始”,认识先于实践。

45、1909年,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读大学期间,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中,他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46、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陶行知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内容是以文字为中心,是以与生活脱离的无用知识为中心,不能真正培养人的生活能力。也可以说,中国的教科书是应试的书,专供书呆子读的书。陶行知以当时通行的小学常识与初中自然教科书为例进行剖析,认为这些书,最多只配称做“科学的识字书”,“科学的论文书”而已。这些教科书不教你在利用自然中去认识自然,也不教你试验,也不教你创造,“它们只能把您造成一个自然科学的书呆子”。

47、陶行知把知识分为三类:亲知、闻知、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成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的;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

48、明代学者张溥的书斋取名“七录斋”。他自幼好学,所读之书一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反复六七次,直到背熟为止。

49、为何当今再无陶行知?-陶行知诞辰125周年纪念系列之三

50、“绿林书屋”,是鲁迅书斋名,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而被一些反动文人诬为“学匪”。鲁迅先生针锋相对,遂把自己的书屋“俟堂”更名为“绿林书屋”。“绿林”意即强盗,“绿林书屋”意即“学匪、强盗寓所”。这间书屋,体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无畏战斗精神。

51、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52、在北大听潘守宇先生演讲-----生命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您心热眼湿、潸然泪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穷孩子的保姆;我们的朋友;人民的导师:陶行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爱撒满人间! 教育为公,以大达天下为公。我们今天缅怀陶行知,便是想凌空从先生那借来那浩然之气,让它如火,让它如光,让它重新照亮每一个为师者心中,那种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以及对祖国的赤子热爱。只希望到那一天,多少能够延续先生的光,把它变成隽永的亮。你会问,你会问在今天全是发财的师父,全是教人的导师,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生命质量,让导师这二字有不一样的分量?可还真有那样一种人,用他自己的光亮,让导师这两个字有那种灿烂的光华?你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因为就在不远处,因为就在不久前,真有这样的人。他就站在这里,他用他的一生温润过中华。他是陶行知,他是人民的导师,他的一辈子给我们讲一件事,就是,为人师者还可以活成这样一般大写的模样。

53、其“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5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在充分认识了中国教育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在陶行知看来,中国实行新教育30年,依然换汤不换药,不过把‘老八股’变成‘洋八股”罢了。‘老八股’与民众生活无关,‘洋八股’依然与民众生活无关”。真正的生活教育必须是“适应于中国国民全生活之需要”的,即提倡一种把鸟儿从鸟笼放回树林的教育。所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不仅考虑了一般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状况,尤其是考虑到了中国学校教育的十分不普及和民众极其缺乏教育的现实。

55、                       聊斋

56、为了纪念陶行知,歙县崇一学堂旧址被建成了陶行知纪念馆,成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后人瞻仰。

57、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会,致力于抗战期间的教育活动。积极响应中国共产d提出的全面抗战的号召,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

58、陶行知对教学内容的总要求是什么?他提出三条标准:第“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也就是说教科书要有引导学生动手的力量,使儿童的手从仅仅起握笔的作用中解脱出来,成为“万能的手”,“开天辟地的手”。’第“看它有没有引导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一本好的教科书,要给儿童以启发、以思考、以创造的作用,从而达到举一反学以致用的目的;第“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59、校门如画,我们学校的大门上写着“福州金桥学校”这六个大字,上面涂着金色的油漆,在阳光下,金色的大字闪闪发亮。校门的地上是水泥路,每天都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教室里铺的瓷砖白得像牛奶。校园的门是不锈钢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像银子一样闪着银光。

60、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书斋项脊轩,有两重意思。其一:颈之背为项,不大,与脊同在不为人所注意的身体的背面;轩小而北向,居于屋的背面,故以“项脊”为喻。其二:作者的远祖(归道隆)宋朝时住在太仓县的项脊泾,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题名为“项脊轩”,表示不忘所宗。

61、3)有利于打破知识私占观念,实现知识公有,为达到“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的目标打下基础

6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63、我爱我的校园,我爱那宽敞的教室,广阔的操场,碧绿的草坪,我更爱母亲般的老师和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们。在这个校园里撒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脚步,奠定了我们成长的坚实的基础。希望之光已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让我们刻苦勤奋,开拓进取,把在酒一中的成长岁月变成我们永远难忘的记忆!我的校园六年级作文12我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是开发区第九中学。

64、在晓庄,陶行知带领学生们自己耕作,自己劳动,自己修建校舍,他说流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干。陶行知不是要培养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那些在人民之中的老师。他邀请自己的朋友、学者到晓庄授课,传播新的知识和观念。渐渐地,这个在晓庄极不起眼的大学堂,从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众。陶行知行走在世俗乡里之间,行走在街头巷议之内,他要帮助那些最普通的中国人,那些年迈的爷爷奶奶,那些富人家里面的佣人,那些财主家的帮工,那些街头的打杂者,那些货场的脚力,那些拉洋包车的师傅们,都识字。

65、春意多浓呀!我们的校园里一派迷人的春色,哪怕看上一眼,准叫你心醉!我的校园六年级作文14沿着通向学校的路,我来到静逸的校门口,早晨,太阳光照在校园里,像给校园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壮观极了,校门两边有用瓷砖贴的墙壁,一边刻着我们学校的名字,几个闪烁着金光的大字,显得庄重古朴。

66、其“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67、刘文西,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1950年在上海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美术,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先生教导,1958年毕业后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

68、在他36岁的时候,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晓庄师范,后被查封,罪名是晓庄通共,有碍风俗,陶行知也被迫逃往日本。直到他四十岁,陶行知回国,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后来又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后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

上一篇:好句大全40字左右精品好句43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