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名人读书故事记400字 1、这样读书,对书本知识或生活认识,都是大有益处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
名人读书故事记400字
1、这样读书,对书本知识或生活认识,都是大有益处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3、“不怕。凡不能毁灭我的,必能使我更强大。”我说。
4、 遗子万金不如教子一经。黄庭坚有诗曰:“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家族血脉的传承,不是财富的传承,也不是官职的传承,而是文化的传承。祖宗留下的房子,再坚固也是会倒的,留下的财富再多也是会用尽的,只有书香、品德,才可以润泽久远,世代绵延。
5、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有关名人读书故事13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论文,觉得对自己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反复翻摸,洁白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黑印。他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有关名人读书故事14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6、“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
7、马克思主要从事的是政治经济、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因而阅读任务也相当繁重和紧张。
8、由于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于是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只有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9、他两万五千里两遍却从未上战场,林彪评价:他一人堪比十万雄兵
10、 范文正公即范仲淹,是个勤奋读书的典型。“断齑画粥”的典故就生动反映了他的苦读情形。青年时期的范仲淹曾到山东邹平长白山醴泉寺求学。读书心切的他把醴泉寺丰富的藏书都借了出来,然后把自己关在山洞里,足不出户,潜心阅读,常常看书通宵达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每天晚上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上凝成冻后,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就这样坚持三年,终于读完了寺院所有的书。后来,范仲淹曾在《齑赋》中如此描述当时的艰苦生活:“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11、陆续有好书停落我案头。忙碌之余,我被各种“阅读时刻”推着。腾讯每月华文好书榜推荐,我所供职的《文学报》每月好书遴选,为山西《语文报》小学六年级孩子撰写读书专栏,一些临时穿插的读和评……被各路阅读包围,倒也不用考虑写作这件事——究竟,阅读要大于写作。
12、除了写作,杨绛先生还坚持做慈善事业。2001年,她和清华大学签订协议书,将钱钟书和她当年上半年所获稿酬72万元及其后他们发表作品获得的报酬,全部捐献给母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爱好读书的清寒子弟完成学业。目前,好读书奖学金本金已累计达1400万元,已奖励了400多名清华学子。而且,杨绛还会和获得奖学金的小友读书的种子见面聚谈。
13、相传,在东汉时候,有为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出名的勤奋好学,而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经常是废寝忘食。不仅如此,他读书时间长,即使劳累了,也不想休息。但是时间久了,疲倦却不听使唤地让他打瞌睡。
14、 欢迎您通过留言讲讲您对传统家规的思考感悟,说说那些让您印象最深的家规家训;或者分享您的阅读故事,畅谈读书心得。我们将精选评论区点赞数排名前30位的留言,与作者联系,赠送《中国家规》。
15、 在我的眼里,孙悟空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猴子。尤其是对待师傅更是好上加好,可师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徒儿的。我看到三大白骨精那一段,白骨精变成了老婆婆、老爷爷、小姑娘来蒙骗师傅,可师傅从没有把徒弟的话当回事,反而认为孙悟空在伤害无辜。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徒弟是火眼金睛,能够识别妖精的真伪,但他却一意孤行,念咒语伤害悟空。并一怒之下把悟空逐出师门,断绝师徒关系。把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就是这样悟空回到自己的地盘,对师傅仍然念念不忘,他知道妖精是不会放过师傅的。依然决然再次回到了师傅的身边,一次又一次救了师父和师兄弟的性命。
16、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17、我想了一会,决定终止这个话题。我问:“你可以帮助我们吗?”
18、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9、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0、 在曾氏看来,读书之道关键在于“体贴到身上去”,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真正让知识、思考融入进自身,知行合止于至善。
21、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22、“太好啦。”马丽跳起来,说,“你瞧,这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们也不是要他死,只要他别来烦我们就行啦。”
23、这正是一个好作家“自己的句子”。就跟画家一样,不平庸的画家色彩不只是色彩,还有太阳的香气、雨落的清明,阳春长了脚一样爬过窗台的植物、又顺着桌子爬到书本上,“行家里手般的”,能“识文断字”。
24、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25、他认为读书不能光凭自己的爱好,来追求某一流派和类别,而要对各种文学流派和思想学派都加以阅读和观察,本着学习的态度,吸取其中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读书态度要认真、虚心。
26、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27、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28、这就是杨绛,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着这个时代。
29、鲁迅十分讲究读书方法。他曾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
30、司居敬又召集居住在孟子故宅处的百姓商议,并应允发给搬迁费用。几家百姓非常乐意。
31、秦始皇只活了49岁,为何而死?原来他吃“元水”,史书不好记载
32、还有一本书《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如果刚看书名,会以为书里描写了大量霍乱病肆虐的内容。仔细一看,这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当然这部小说也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
33、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着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34、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但就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35、 左宗棠在给妻弟周汝充的书信中说:“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
36、杨绛的翻译生涯最早追溯到清华读研时,一次钱钟书的老师叶公超请她到家里吃饭,饭后拿出本英文刊物,让杨绛译出其中一篇政论《共产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吗?》。她当时心想:莫非叶先生是要考考钱钟书的未婚妻?在此之前,她英文虽棒,也从未学过、做过翻译,但也只得硬着头皮应考。交稿时叶公超却连连称赞很好,推举发表到《新月》杂志。从此杨绛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翻译的道路。她翻译的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受到朱光潜的高度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
37、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己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
38、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