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当皇帝精品好句42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阿斗当皇帝 1、因此招纳到了诸如诸葛亮、庞统等这样的当世名士。可令人不解的是,刘备明明有四个儿子,自己看人又这么准,为何偏偏看重“扶不起的阿斗”继位为皇帝? 2、延熙七......

阿斗当皇帝

1、因此招纳到了诸如诸葛亮、庞统等这样的当世名士。可令人不解的是,刘备明明有四个儿子,自己看人又这么准,为何偏偏看重“扶不起的阿斗”继位为皇帝?

2、延熙七年,刘理去世,谥号悼王,时年不满三十岁。其子刘胤继承安平王的爵位。(阿斗当皇帝)。

3、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刘禅的能量的话,那么下面这几件事,应该多少可以见些端倪了。

4、刘禅本人其实并未做过太大的恶事,其人为帝四十载,不过是执政的最后几年被人蒙蔽做了几年昏君。即位之初,他自知在政治上干不过另外两家,将政事全权交予诸葛亮之手,他甚至“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帮也”,以求缓解吴蜀之间的关系。

5、“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国内局势实现了平定。

6、至于他的投降则尽可见仁见智了。说他昏庸、怯懦、不孝等,都是说得通的,因为事实就摆在那里。而说他顺势而为,以一身之荣辱,一家之成败,换得全国之完璧,也不是毫无根据。这从史学家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的评语中得到佐证,更可以从日后蜀国百姓的怀念中得到佐证。

7、刘禅胸怀和肚量之大,令人叹服。然而,他却不是不要原则,相反,在涉及重大问题时,他是坚定不移、毫不妥协的。针对一些大臣和民间要为诸葛亮立庙的请求,刘禅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8、如果让阿斗真正当权,建立一个强大的蜀国是完全有可能的。凭着蜀道难的天险,虽然不至于统一天下,但是偏居一隅绝对没问题。

9、公元263年,姜维听闻钟会跑来关中治军,猜测一定没有安什么好心。他上书请求后主调兵布放,被黄皓所阻,黄皓信奉玄术,对刘禅说敌人不会到来,阿斗听了就没有下令发兵。姜维再上表,全被黄皓秘密压了下来,风雨欲来,满朝文武几乎无人知晓!

10、吴皇后家是本地大族,刘备既要利用他们,又要提防他们,刘备死的时候嫡长子刘永才9岁,皇后娘家势力又那么大,谁能保证刘家江山不会变成吴家江山呢?坐江山最怕臣子一家独大,而此时的刘禅已经17岁,算是比较懂事了,甘夫人娘家没什么势力,不过加上一路跟随刘备的老臣、老将辅佐,这就可以和蜀中本地的势力打打擂台了,这样就可以维持蜀汉国内的稳定。

11、废除丞相制度。任用费祎为大将军,与大司马蒋琬权力交叉,相互制衡,后又"自摄国事",政治手段巧妙高明。

12、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13、当听到诸葛亮的死讯时,刘禅连日伤感难忍,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

14、一是庶弟鲁王刘永,因刘永看不惯黄皓的作派,致使黄皓也与刘永为敌,经常在后主跟前说刘永坏话。刘禅便渐渐疏远了这个弟弟,甚至十几年没有见他。但尽管如此,刘永却一没有杀头,二不曾流放,三王位照旧。(阿斗当皇帝)。

15、再想一想,亡国之君哪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远的如王莽毒死汉平帝,董卓毒死汉少帝。南唐的李煜,就是因为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从而引来一杯索命毒酒。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评价刘禅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说到司马昭问他想不想蜀地,本来就是试探他有没有野心,这和曹操当年“青梅煮酒”十分相似。只不过刘禅表现得更为巧妙,用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轻轻遮过。倘若当时刘禅真的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等待他的不是毒酒就是白绫。

16、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

17、诸葛亮为了打破这个定律,实现双赢,他选择了北伐。离开权力中心,给刘禅空间。

18、三国演义中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阿斗。刘备死后他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刘禅平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贤臣良将人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阿斗的江山——白送)最后还主动投降魏国。

19、以往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继续坚持,诸葛亮生前推荐的人除了杨仪之外,全部重用,仿佛和原来全然一样。

20、其魏国大军兵临城下,刘禅吓得不敢打直接投降,让很多人觉得刘禅怯弱。

21、真可谓内忧外患,岌岌可危,这么糟糕的局面,即便是刘备收拾起来都不容易,何况才年仅十七岁的幼主刘禅呢?

22、魏景初二年(238年)刘禅立刻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下诏告诫蒋琬与孙吴合力伐魏,取得了强国安民的效果。

23、倘若姜维等主战派能够充分理解刘禅的治国深意,对外防御,据险固守;对内取和,积蓄国力,蜀国的命运可能不是这样,甚至会改写历史。

24、偏居巴蜀一隅的险地,而能执政四十一年,成为整个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倘若没有过人之处,是绝对不可想象的。有人把刘禅的执政完全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是不够客观的,也不是事实。因为诸葛亮于公元234年死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的皇帝,没有相当的智慧和能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25、因为在宋代以前,礼制规定,只有皇室才有资格和权力拥有祭祀祖先的太庙或宗庙。诸葛亮虽然被刘禅以“相父”称之,但是实际上仍旧是臣子,并非皇室中人。《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提到“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明确点明了刘禅曾就此专门开了一个御前会议,让大臣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的结果是给诸葛亮立庙是僭越之举,是不妥当的,也是有伤诸葛亮一生的德行和操守的。

26、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已开通认证号(ID:dushi918和dushi828),欢迎订阅。

27、那年刘备46岁,在古代这已经是比较大的年纪了。他不缺女人,但却没有儿子,搞得刘备觉得自己可能是命中无子。所以之前才会收养了寇姓的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关羽败走麦城,他死活不出兵救援的刘封。

28、其二就是蜀国被灭后,刘禅表现得乐不思蜀,这不是没心没肺吗?其实不然,若刘禅表现的很痛苦,很难受的样子,这还有善终的可能吗?

29、因为刘禅深知,尽管当时蜀汉朝廷内部存在着一股对诸葛亮专权的不满情绪,但是诸葛亮是贤相,为了蜀国的繁荣、强盛和安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0、夏侯霸从此死心塌地地跟定了刘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刘禅的这一手怀柔之术,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恐怕刘备在世,也不过如此吧!

31、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连别人都看出来了,后主刘禅本人能没有感觉?那是不合常理的。

32、只不过刘禅表现得更为巧妙,用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轻轻遮过。倘若当时刘禅真的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等待他的不是毒酒就是白绫。

33、此时的刘禅有两个选择,一是组织军队战斗到最后一刻,誓死不降;二是臣服曹魏,开城投降。就在满朝文武商讨如何抉择的时候,刘禅做了最终的决定,他选择了不抵抗开城投降这一条路。因为他听说“城外百姓,扶老携幼,哭声大震,各逃生命。”对他来说,个人生死事小,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却事关重大。

34、意思是连丞相诸葛亮都称赞你刘禅聪明过人,雄韬大略,远远超过人们的期望,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二是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35、其实,刘禅自小有诸葛亮教授诗书韬略,虽然算不上精通,但至少能达到一般的水准。

36、姜维(孔明指定继承人)北伐的时候,魏国快扛不住了,就开始采用离间计。他们派人秘密入蜀,以重金贿赂黄皓,之后黄皓就在后主耳边嚼舌根,说姜维的坏话。结果姜维被后主召回,北伐大好形势毁于一旦,姜维肺都快气炸了,他上书后主杀掉黄皓,刘禅则认为黄皓只是一个小人而已,而且他也舍不得杀(之后就不了了之)。

37、同样是公元263年,邓艾率领大军占领成都,蜀国亡。后主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满朝文武跟着他迁往洛阳居住。作为亡国之君,阿斗活得多少有些不光彩,可刘禅也没有自我一刀了断的勇气。只能讲刘禅在大趋势下,明哲保身,保全了百姓,少死了很多人。这种做法不值得称赞,可也不好指责什么。

38、这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禅都是刘备唯一的儿子,并且其母甘夫人一直都是负责打理刘备的后宅的,她缺的就是一个名分。

39、说起来,阿斗非常的可悲。刘大耳在世时,他一直被刘大耳等父叔的光辉所压制,因为是太子的原因,他不能出入沙场获取功名;刘大耳去世了吧,又被相夫孔明所压制,作为一个非常孝顺且稳重的人,一直对孔明谦恭如俾。

40、除这些外,对拂逆他意愿的臣下,刘禅也能容得下。对董允不同意他增加后宫妃嫔数量的要求,刘禅此后不仅再也没有提起过,而且还对董允委以重任,充分信赖。

41、费袆为大将军,主管军事,兼管行政。使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

上一篇:劳动节手抄报第一名精品好句56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