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精髓是什么精品好句32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佛教的精髓是什么 1、所谓诸佛菩萨倒驾慈航,广度众生,就是回到老家的人再回来让迷路的人知道自己迷路了,让知道迷路的人知道回家的方向,自己走回去。 2、所以,如果你信佛,......

佛教的精髓是什么

1、所谓诸佛菩萨倒驾慈航,广度众生,就是回到老家的人再回来让迷路的人知道自己迷路了,让知道迷路的人知道回家的方向,自己走回去。

2、所以,如果你信佛,首先要了解佛教,并且要从相信因果开始。什么是佛教?佛经上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是劝人向善,相信因果,并且通过修行自己,让每一个众生都能达到佛的境界,能够了脱生死,远离诸苦,断除一切烦恼。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平等,皆有佛性,只要向佛学习修行自己,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佛。

3、“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4、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当时的婆罗门教,就是典型的神教,后来释迦牟尼佛所创立的佛教,与婆罗门教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佛教告诉我们,修行要靠自己,而婆罗门教告诉我们,要靠神明。

5、“空”的应用如果你理解了佛家“空”的意思,那么你大概已明白这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6、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7、  我想‘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的意思,一定还有些同学们不太清楚,这儿我应该简单地叙述一下:

8、所谓自作自受,就是有情生死流转的动力,由此形成了惑、业、苦,不断循环,相互地纠缠。

9、  在其他宗教里,教主所说的话就是不可抗拒的‘命令’,就是不容怀疑的‘真理’。谁要是不服从或稍微表示怀疑,那么必遭天谴神罚。在外教的经典里明白地记载著:人类的始祖因为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而永远地被赶出了伊甸园;而且他们的子孙——也就是千千万万的人类,包括以前、现在和未来的,也因此而莫明其妙地跟著受苦了。依外教的解释,这叫做‘原罪’的遗传。

10、我们很多的烦恼、迷惑,是因为我们只看了“相”,看不到“体”,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1、佛陀说:“物质的存在如泡粒,感受如水泡,表象如阳焰,意欲行为如芭蕉,识别作用如幻化。”唯有离开错误虚幻的认知,才能证悟生灭缘起的空性。

12、所谓觉者,就是觉悟到宇宙运行的原理,并推论出离苦得乐的方法。

13、        他说,正如一个人无论是从哪个海哪个洋中取水,都会尝到咸的味道,佛陀的每一个教诲都揭示了解脱的味道。解脱、摆脱苦和苦的根源并获得自由,就是佛教的精髓。

14、  佛教讲的道理,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出世’的,但它和‘入世’的精神并不抵触。(所谓‘出世’并不是脱离、逃避世间,而是改造这个世间,重建这个世界。)佛经上所讲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就是说明修行要在人间,觉悟也要在人间,每一个有心向道的人,他不可能厌弃这个世界,逃避这世界上的人类,而‘独善其身’地修成正果。

15、  佛法如‘药’,众生没有烦恼的‘病’,药就不需要了。佛法传世逾二千五百余年,能适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众生,这就是它能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所致。而这种教育方法,正是佛教的特色之一。

16、敬天地:天,地都是佛,做事对得起天地良心。

17、比如,太阳是绕着地球转呢?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呢?

18、“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意为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这句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日生一善念,日修一善行。一念善,则恶远,一念恶,地狱就在眼前。

19、中孝:孝敬父母之心,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学业事业有成,光宗耀祖,兄弟团结,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20、真正能去除贪嗔痴的人,一定是不经常犯戒的人,一定是功夫修到家的人,也只有自己修到了,不贪不嗔不痴,才能真正断除贪嗔痴。我们学佛,最好要从了解佛教、相信因果、深入经典,严格持戒开始,做到这些,你就会离佛越来越近了。

21、是指世间的万象,无一不是在刹那生灭变化中,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

22、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

23、《心经》能度一切苦厄,真实不虚。千百年来,广大僧众拼命在《心经》里逐字穷理,认为反复抄诵有功德,有神奇力量。但不知,通过抄诵《心经》求功德,求神奇力量就是住相,按《心经》里的话说,就心有求功德,求神奇的挂碍,这又怎么可能得到功德和神奇呢?

24、我说过:小心则举世皆绊索,心大则世界皆营养。

25、  这里我们列下一个数学式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不十分恰当,但多少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假设宇宙人生的起源为x。求x=?外教徒的解答是这样的,他们不必引用定理或已知的假设,直接就写了答案:x=神然而神是从那儿来的呢?请看下列的式子:x=神=y稍有数学观念的人都知道,y也是一个未知数,换句话说这个问题照样没有得到解答。

26、《心经》是非法,非非法。有点绕,研习《心经》就是要绕得进去,更要绕得出来。不能执着于《心经》字里行间求功德,求神奇力量。

27、  无缘大慈:佛教主张不但对跟自己有关系的人要慈爱,如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等;同时对跟自己没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也要慈爱,如跟我从不交往或素不相识的人,也一样地关怀爱护。‘无缘大慈’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礼运大同篇所说的‘不独亲其亲,子其子。’的意思。

28、  (就像一个穷凶极恶或是愚蠢无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样,我们要以‘人道’来对待他,用‘人道’来教育他、感化他。)古人说:‘天有好生之德。’又说:‘万物与我并生。’都是一种视万物为一体的平等思想。只不过是没有佛教说的如此透彻罢了。

29、释迦牟尼佛为何步步紧逼,那是为了破妄显真。我们习惯于执着某一处,就把它当成己心,就如盲人摸象,只是局部不是整体,不能说这是象,但也不能说不是象。只说在一处几处都不能算对,因为,我们的心遍一切处。佛、天地、你我他、动物、植物等,无不是一心所显现。外在有差距是真妄有别,但妄心真心亦是一体两面,但能悟明此心,万事万物皆如大海里的水,何分彼此!(王寿云)

30、例如: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人有生老病死的转化,世间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现象,心念有生住异灭的迁流,这些都说明了世间一切都是刹那无常。

31、廉洁奉公,清正廉明,为官者不贪财,不贪利,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浪费东西;

上一篇:古风仙句简短八个字精品好句21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