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黑格尔辩证法名言 1、笔者认为,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得到恢复和发扬,黑格尔哲学无疑将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像不懂得它却又自认为是坚定的马克思......
黑格尔辩证法名言
1、笔者认为,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得到恢复和发扬,黑格尔哲学无疑将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像不懂得它却又自认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理解的那样,是绝对真理的化身;也不像没有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朋友们断言的那样,它一无是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几个人想入非非的杜撰,而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它的生命力并不会因我们的好恶而增减。现在的问题是,虽然粉碎“四人帮”已经四分之一世纪了,但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还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主要阻力,这可能是因为封建的遗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严重地存在。
2、 ——黑格尔(黑格尔辩证法名言)。
3、关于开展2017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4、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5、“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6、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7、苏格拉底思想的革命性维度是,他引入反思的道德(Moralit.t),以对抗既定的道德和伦理(Sittlichkeit)。反思的道德事关个体,个体要有意识地自己去考虑什么是善,而非仅仅不加批判地接受父母、祖先或社会所认为的善。黑格尔认为,这标志着一场巨大的历史变局,启动了一场全新的、持续至今的思想运动:
8、苏格拉底还没有走到将自己的私人意志说成是真理并加以捍卫的地步,因此他求助于命神,这命神指向主观性以及他个性中内在的方面,但并非就与他的意志同一。只有在现代世界里,我们才走到高扬个体意志的真理性和合法性的地步。但这是在苏格拉底之后,经历了超过两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发展,才到达的地步。苏格拉底仅仅开启了革命性的运动,但没有完成它。
9、黑格尔的辩证法主要是逻辑性质(概念性质、命题性质)的,黑格尔把辩证法当作逻辑(即思辨逻辑、辩证逻辑)。黑格尔的“主题”是指演绎学派和归纳学派所说的“普遍概念”和“普遍命题”。
10、但演绎学派从绝对意义上说,归纳学派通常从相对意义上说,黑格尔接受了归纳学派的思想,通常从相对意义上说,如果不是的话,不会有所谓的主位;黑格尔的主位是与主位相反的概念对立、命题和案例;结合是更高层次和更基本的普适概念和命题。
11、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
12、但是,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是按实证科学的观点来了解辩证法的,即辩证法是与人的能动性没有任何关系的纯客观规律。例如,我们常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正因为客观上是如此,所以主观上亦如此。在这里,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是直接性的关系。事实上是如此吗?并不是如此,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不是直接性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现实中,任何事物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着的,不过,这些个体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在个别中蕴含着类。在思想中,一切都是以类的形式存在的,不过,人们在运用这些类概念时,所指向的恰恰又是个别。这就是说,客观存在是以个别蕴含一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思想中便恰恰相反,是以一般蕴含个别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在特定的给定状态中,两者的表现形态是相反的,但在具体的认识活动中,正是在这种相反的表现形式中达到了内容上的一致。这种一致性,特别表现在实践中的相互转化中。
13、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14、然而黑格尔最伟大的贡献,不在于他所论述的辩证法的错误实质,而在于提出了辩证法的形式,而这个形式,包含着科学的原理,虽然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个科学实质是什么。他的绝对观念是唯心的,但是他运用辩证法揭示事物具有内在矛盾,对马克思写《资本论》第一章分析商品的二重性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也是马克思自己所承认的。
15、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16、到此为止,我们大体上分析了由休谟哲学到黑格尔哲学这一发展过程中,思维方式转变的逻辑过程。那末,发现这一过程的现实基础是什么呢?以往的教材和著作中常说,一是自然科学的成就,二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实践,我以为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假设。因为,大家所说的科学成就都晚于黑格尔的辩证法,至于18世纪法国的阶级斗争,对当时积极参与了这场斗争的思想家尚没有获此启发,只敢在思想里闹革命的黑格尔却从中获得了超越性的认识,岂非可笑。所以,我认为,启发黑格尔认识到了辩证思维这一秘密的现实基础,是对经济学的研究,使他对人的存在方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他在《小逻辑》中,在谈到哲学的认识方式时说:“禽兽对于足以满足其需要之物,俯拾即是,不费气力。反之,人对于足以满足其需要的必需品,必须由他自己去生产和培植。所以,即就他对于外界食物的关系来说,人总是通过外物而和他自身相联系。”(注:黑格尔:《小逻辑》,第91页。)
17、而就在只言片语中,黑格尔的思想也往往能直透事物的本质。
18、“我的哲学劳作一般地所曾趋赴和所欲趋赴的目的就是关于真理的科学知识。”
19、相对意义上的纯客观规律有没有呢?当然有的。但揭示这种规律不是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要揭示为什么存在着客观规律的世界,并没有能束缚住人的活动,或者说,人在客观世界面前仍然是有自由的,为什么?辩证思维方式所要揭示的正是这一矛盾关系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抛开了这一核心问题,奢谈什么纯客观规律,那末,我们便倒退到德国古典哲学以前的理论水平上去了。
20、有(being)、无(nothing)导向生成(becoming)
21、事实上在汉语言中的“合理”更多意思指向了个人情感意识下的主观愿景。也就是,相信绝大多数读者在读到合理一词的时候是无法避免在不自觉中混入自我主观情感期许的道德准则评判的。
22、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是他这句名言,理解了这句话,也就打开了进入他那宏大体系的大门。“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即所谓的“存在即合理”, 在黑格尔那里,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是符合自己的本质的,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而只有合乎理性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因而一切现实的东西就都是合理的。同样,按照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要变化的,那么凡是现存的,都是要走向灭亡的。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历史就是变化必然发生的舞台,变化总是从不完整朝向完整发展——朝向整体性、同一性和自由。
23、在黑格尔看来,认识者以自身为对象是能成立的,而且只能以自身为对象。因为我们要讨论的是思想,而不是感觉经验。感觉的对象是外在于感觉者的,与感觉者并列的。所以,感觉者与感觉对象都是有限的实体。反之,思想的对象是内在于思想者的,是思想者自身。所以,思想者之为思想者是个无限的实体。黑格尔曾经说过,思想的简称叫“我”。这是个十分通俗而又十分深刻的概括。在我们说“我”的时候,思想者和思想的对象不就是同一个自己吗?一个刚刚学语,还说不出“我”的孩子,即还没有健全的逻辑思维;一个不能正确使用“我”的成年人,一定是个白痴。
24、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25、“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AbstraktioneninderWirklichkeitgeltendmachen,hei?tWirklichkeitzerst?ren.)
26、在普遍意识中,在苏格拉底所属的那群人的精神中,我们看到了向着反思道德的自然而然的转折……世界的精神自此开始改变,这改变后来得以完成。
27、把辩证的思维方式,喻之为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不仅很形象,而且很深刻,它自身中蕴含着他物,在他物中返回到自身。无论是认识还是认识中把握到的存在,都是按照这样的轨迹在前进的。只有在这种思维方式中,才能真正理解何谓无始无终的永恒发展。真理是个过程,不是绝对真理的最后结论;存在是个过程,它不是绝对完满的永恒不变的天国。
28、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29、在第一部分的历史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了,辩证思维方式的发现是与对人的能动性的认识内在地联系着的。当然,黑格尔所了解的能动性仅仅是精神的能动性。但是我们知道精神的能动性其实是来源于人在实践中的能动性。没有实践,精神什么也实现不了,哪来能动性可言。正如上面已经指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永远是通过肯定来达到否定,也即通过否定来达到新的肯定。正是实践教育人们应如此这般去认识现实,否则实践便不可能成功。
30、因此,不管是将“vernünftig”译作“合理”或是“合乎理性”,都无法规避该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意把读者的思维引向了非理性思维模式,译成“合理”的版本最甚。毫不客气地说,正是这样的译法,成功将神启一般的哲语拉低至如胡言乱语而备受争议,不知其始作俑者可有自疚?
31、黑格尔是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时代,他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
32、在笔者看来,通过学习黑格尔来掌握社会规律就好比现在学习力学时去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不去学朗道《力学》里最先进的最小作用量原理一样,是一个效率低下、绕道过远的选择。牛顿的原始文献,还没有成熟的微积分,全靠几何来证明力学的规律,得出了一个有缺陷的理论,如果有精力去挑战一下纯几何的方法,实现思维上的满足,我当然不反对。但是时间精力有限,花如此多的精力在过去有缺陷的文献上,重复造轮子,忽视学科的发展、不去学习先进的知识(国际共运史上已经有了丰富的理论建设和历史经验),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厚古薄今的行径。
33、下面再来看看黑格尔对辩证思维方式的基本规定及其对我们的启发。
34、《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35、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多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过多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36、综上所述,黑格尔的”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的中文翻译,将“vernünftig”译作“合理”的版本,不管是冯友兰的“凡存在者都是合理的”;或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梁志学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的译法,以及日常的很难考证源头的已经沦为街头口头禅的更加简单粗暴的“存在即合理”。因为“合理”多样的词义,无疑无法做到给读者传递准确信息的目的。甚至,这一译法暗示了不合理现象的合理性存在,使这一本应体现哲学的严肃、严谨的命题沦落成为人人都可以加以嘲笑批评的笑柄。这严重背离了黑格尔的写作本意。而即使是范扬、张企泰、贺麟将“vernünftig”译作“合乎理性”的版本:“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样的翻译也很难规避其歧义性带给读者的困惑。
37、看看英文的翻译:Whatisreasonableisreal;thatwhichisrealisreasonable.或译作:Whatisrationalisactualandwhatisactualisrational.查阅英汉词典,虽然reasonable、rational的中文释义都包含有合理、合乎理性的意思,但因这两个单词都是基于reason这个词根,而reason的词义是原因,而且特指的是符合逻辑推理的原因,这使得reasonable和rational都具有基于逻辑进行分析推理的理性意义,或者说,reasonable和rational就是合乎因果律。因而,reasonable和rational这样的用词更多把读者的思维引向理性思维而很少导向非理性思维。显然,英语的这个翻译要比中文“合乎理性”以及“合理”这种极易误导为情感期待的感性化思维方向的翻译要严谨和准确很多。
38、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康德所说的哲学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对传统的思维方式作出了什么重大修正呢?第一项重大的变化,既赋予了原来只是被动的认识主体以很大的主动性。或者说,使原来只是接受者的认识主体变成了认识对象的主动设定者。由于这个变化,必然就要发生另一个变化,即传统认识论所认定的先验的对立也必然要修正;或者说传统认识论总是把认识者与认识对象的对立当做先于认识的前提,而康德却认为,没有这一对立,固然谈不到认识,但这种对立在认识展开以前,只有逻辑上的意义,不能有经验实在性。例如,在认识展开以前,认识对象只是一种不可言说的X(物自体或自在之物),认识者则是一种具有先验的观念性,而没有经验实在性的纯形式(先验的自我)。不过在认识活动的展开过程中,这两种没有经验实在性的东西一经结合,便都获得了经验实在性。因此在康德看来,认识有两个源泉,一个是外在的给予者,一个是能思的我。
39、再看儒家的哲学体系,除去指向道德标准的那一部分人,从韩非,到王弼、张载、程颢、程颐、罗钦顺、王廷相等,对“理”的定义基本都指向了自然规律。
40、这样,黑格尔也就把康德关于认识的两个源泉变成了一个,即仅仅留下了一个自我。但是,在感性直观中,一提起认识,当然意味着一要有认识对象,二要有认识者,现在把物自体抛弃了,只有一个认识者了。人们一定会问,没有认识对象的认识能成立吗?它去认识谁呢?或者说它去认识什么?认识者的对象就是他自己一说能成立吗?
41、20世纪,黑格尔哲学重新受到广泛重视。黑格尔研究成了国际现象,不同阶级、不同的学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释,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同黑格尔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但黑格尔哲学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启发当代人的思想。在中国,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也正在得到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
42、但是,如何使两者结合起来呢?康德以为,只要对以往的经验论和唯理论来一番折衷就行了,即一方面要有外物对感官的给予,使我们获得经验材料;另一方面,这些经验材料,还要经由能思的自我,按其固有的先验形式进行加工,才能获得对象性的认识。但是,由此获得的认识是不是与外在的给予者相一致呢?由此而获得的认识对象是不是就是外在的给予者呢?这些康德都回答不了。所以,康德的理论常常被有些人指责为不可知论。
43、 逻各斯
44、“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45、黑格尔的著作以其覆盖面之深广而享有盛誉。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来理解哲学的历史和人们身处的世界本身――在黑格尔,这个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个历史的行进,其中每一个相续的运动都是为解决前一运动中的矛盾而出现的。”
46、“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对这种形式进行探索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分析,却至少已经接近了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并且,分析经济形式,即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两者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47、在马克思的年代,要解决的问题是颠倒黑格尔的神秘外壳,肯定其合理内核并为我所用,今天高谈黑格尔的庸人们,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又倒了回去,恐怕已没有多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庸人们大行其道,我们不得不再次重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对庸人们进行揭露和批判。
48、接下来,我们就谈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把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的,以及辩证法在今天的科学世界是如何表达的。
49、相对于无神论者所倡导并对之孜孜不倦加以追求的“客观规律”、“道”、“法”、“理”,有神论者寻道的过程则要简单轻松许多。《圣经》中:“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神与道是自有永有的、双位一体的存在,对神的信仰可使信徒直接从神那里获得“道”,这是一种捷径,省去了无神论者追求真理的艰辛过程而直接使心灵获得了归属感、安全感体验。
50、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51、对于德语的“wirklich”,名词属性,通常中文译作现实的、存在的,对这个译法存在一些争论,但相对不多不是争论之焦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vernünftig”,形容词词性。对于该词最多见的中文翻译是“合理的”和“合乎理性的”两种。那么,对黑格尔的这句话怎么翻译更能准确还原作者的本来意图?或者,如果这两种译法都欠妥当,那又改如何翻译?
52、“否定的辩证法”可以称之为自否定。马克思很重视这一点,他曾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否定的辩证法(或消极辩证法)。“这主要体现为自否定的能动性。自己的不安于现状,自己否定、超越,内在的不安息、自己运动”。这在我理解,就是“扬弃”的过程,“扬弃”一次是德文是“aufheben”的中文翻译,本意就是对旧事物的批判和继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扬弃的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运动是万物尤其是人、人类社会、人类历史的本性。
53、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地位是很高的,虽然人们时时刻刻在批评他的唯心主义,但是,这个唯心主义体系所蕴含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所以,不要说在思想理论界,即便在思想理论界以外,黑格尔也是很受人重视的。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情况便大变了。谈论与研究黑格尔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原因在黑格尔哲学以外。即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失宠了。结果便殃及池鱼,黑格尔哲学也失宠了。
54、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黑格尔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55、黑格尔曾读过诸多哲学巨匠的著作,比如:孟德斯鸠、休谟、卢梭、伏尔泰等等,在阅读大量著作之余让他积累了各学科知识,因此成就黑格尔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
56、法,梵语Dharm,巴利语dhamma,音译:达磨。源于词根√dhar (保持)。佛家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意指主宰和支配一切存在(相)的内在(自持)的、根本的、唯一的、绝对的运行法则。因翻译版本不同或根据行文需求,也会被分别译作世法、诸法、万法、一切法。
57、在中国古代哲学话语体系中的“理”(通常认为以儒家为代表)是同时包含两个不同意义的:一指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这一重意思基本类似于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法”;但儒家的“理”兼具了第二重含义就是道德准则,而这一重意义类同于道家的“德”。而道德标准在现实中相对于客观的自然规律则因具有人为主观判定特征因而存在衡量标准难以建立精准的问题。
58、真正的教养必须要求在最初避免出风头,犹如毕达哥拉斯的教育制度要求学生在最初的五年里保持缄默。
59、所以,马克思从黑格尔这里学到的科学,绝不是什么资产阶级的完整意识形态,绝不是什么团结知识份子的手段,而仅有辩证法的基本形式。并且利用这种形式,第一次统一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第一次科学地论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创造了至今唯一关于社会运动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并且,辩证法也不是什么洗脑的万能手段,拉萨尔派、蒲鲁东等人不都反对马克思吗?甚至在巴黎公社中,马克思主义者反而是少数派。
60、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61、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马克思的时代是科学的启蒙时代,所以马恩当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宣传唯物主义为科学正名,这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就说过:
62、“问题不在于今天有多少‘群众’跟谁走,而在于学说的本质。如果无政府主义者的‘学说’代表真理,那它自然会给自己开辟道路,把群众聚集在自己的周围。如果它是没有根据的,虚构的,那它就会维持不久,站不住脚。”这句话,将无政府主义替换成黑格尔主义者同样适用。
63、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近代哲学的高峰。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