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和黑格尔精品好句68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叔本华和黑格尔 1、“所以在这两重观点之下,每人自己就是这全世界,就是小宇宙,并看到这世界的两方面都完整无遗地皆备于我。”第“人生是痛苦”,“世界是无”叔本华非常重......

叔本华和黑格尔

1、“所以在这两重观点之下,每人自己就是这全世界,就是小宇宙,并看到这世界的两方面都完整无遗地皆备于我。”第“人生是痛苦”,“世界是无”叔本华非常重视人的问题。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最后部分说:

2、第十章法兰克福的哲学家《论自然中的意志》自由是个谜《论人类意志的自由》 倡导同情的哲学家《论道德的基础》.为素描着色当两者以我的名义聚在一起之时无法无天的乌合之众(Canaille)写给世人的哲学附录与补遗第十一章声名乍现,生命尽头成名的喜剧没有意志,没有表象,没有世界参考文献(叔本华和黑格尔)。

3、叔本华是现代西方最早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早在19世纪20年代,当黑格尔哲学处于顶峰状态、黑格尔本人的名声如日中天的时候,叔本华就敢于藐视权威挺身而出公开向黑格尔哲学发起挑战。他在柏林大学的课堂上与黑格尔对垒,谴责黑格尔等哲学家是“诡辩家”,“他们用野蛮神秘的语言使时代的思想力量疲倦”,“使大家失掉哲学的信仰”,并大声疾呼应该取消他们的“哲学家资格”,“像古时一样,牟利的人都要赶出庙宇”。除此之外,叔本华更多的是在其著作中不断地对黑格尔进行激烈的攻击。他丑化黑格尔哲学是“赤裸裸的胡说、拼凑空话无意义的疯狂的词组”,是“只有在疯人院里听到过的最大的狂妄”;斥骂黑格尔是“最厚颜无耻的”、“臭名昭著的骗子”;还将他比作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丑鬼,称他是“精神上的咖利本”。其言词之尖刻为思想史上罕见。叔本华所以对黑格尔及其哲学采取如此仇恨的态度,根本缘由在于他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尖锐对立,他坚决反对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下面我们将着重论述叔本华如何在理论上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

4、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之后也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何以见得呢?叔本华之后的尼采,有一次走在大街上,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如获至宝,披星赶月地看完,并且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5、其实德国哲学,在康德之后,有三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们分别是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黑格尔虽然比谢林年长5岁,但是他成名比谢林要晚。费希特是主观唯心主义;谢林是客观唯心主义,而黑格尔在他们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可能是哲学史上最宏伟,最全面唯心主义思想,被誉为是“近代的亚里士多德”

6、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之后也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何以见得呢?叔本华之后的尼采,有一次走在大街上,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如获至宝,披星赶月地看完,并且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7、应当说叔本华对黑格尔理性主义的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的分析,以及对其宗教唯心主义本质的揭露,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要害,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叔本华的批判与后来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有某些相似之处,尽管两人批判的立场并不一样。费尔巴哈在分析黑格尔哲学的错误时也曾指出:“思辨哲学的绝对或无限,……不过是不加规定的、不确定的东西——抽去一切规定的抽象”。“思辨哲学一向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想到实在的进程,是一种颠倒的进程,这样的道路永远不能达到真实的、客观的实在”他还揭露,“黑格尔关于自然、实在为理念所建立的学说,只是用理性的说法来表达自然为上帝所创造、物质实体为非物质的、亦即抽象的实体所创造的神学学说”等等。但须指出的是,叔本华提出类似于上述的判断却要早于费尔巴哈数十年。(叔本华和黑格尔)。

8、康德却独具慧眼,看到了它们的“二律背反”,即矛盾的关系。

9、在叔本华能够作答之前,叔本华的友人,生理学家利希滕施泰因却顶住并打断了这场争执,声言叔本华所用的动物机能这一术语准确无误,口试就此结束。

10、如果说一位哲学家对另一位哲学家的憎恨仅仅是他们各自哲学体系的根本观念之间对立所产生的作用的话,那么,叔本华对黑格尔的敌意便会具有重要的哲学基础,尽管他们之间不乏关联。叔本华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相互对立在多个方面都是意义深远的,或许,如果黑格尔只是个唯物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话,那么,这些对立将会大到叔本华对他这位柏林大学同事所怀有的强烈蔑视具有了相同形态的哲学基础的程度。叔本华的逻辑学就其传统而言是亚里士多德式的,真理只是命题的特性,一种表示关系的特性—正如他在自己博士论文中所指明的一样。除非是在涉及某种外部原因的时候,否则就不会有命题为真。他并未试图确定其意义,并未将其作为一个只想愚弄傻子的“无耻骗子”观点不予考虑,而是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摘引了以下内容:“但看清陈述一个命题、为其引证成立的理由以及同样通过理由来驳斥其对立命题的方式并不困难,它并非真理能显现于其中的形式。真理是其自身的自我运作……”按照叔本华的说法,“真理”广布于黑格尔思想之中,而黑格尔那实为效用之本体论的辩证法逻辑学则令他感到震惊。在他《哲学全书》第一部分,即所谓的“逻辑学”,黑格尔在开篇处试图将绝对之物描述为“本体”,并通过一连串令人眩惑的辩证环节达到了那个理念在其中从它自身制造出了一个与它自身相符合真实世界的契机。之后,在第二部分的“自然哲学”当中—叔本华从这之中选取了他的黑格尔哲学样本来贬低其作者—黑格尔通过空间、时间、重力、有形物体、植物与动物缓慢地推进着理念的进程,将自然表现为“精神的自由反映:认识上帝,不是在将其作为精神而进行的观想之中,而是在其直接无间的存在之中”。之后,在第三部分的实为辩证法那炫耀辩才的精心杰作(tourdeforce)“精神哲学”当中,黑格尔猛推着他的宏伟计划经过了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达到了绝对精神,在这一巅峰阶段中“充分展现出其自身本质的永恒理念,一刻不停地促使自身产生影响,使自身脱胎成为绝对精神并欣赏着作为绝对精神的自己”。

11、事实上,道德行为来自内心信念、良心、同情心、习惯、社会舆论、教育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理性和非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现代道德养成教育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心理疏导的作用,认为理性的“灌输”只有和情感的渗透相结合,显性教育只有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才能发挥道德教育功能于润物细无声之中;道德信念、原则只有被情感所接受,才能真正化他律为自律于自身的行为之中。

12、然而,黑格尔的哲学却是被叔本华视为腐坏的果实。它一无是处,只不过是对于证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所作的“荒谬扩充”,康德在很久之前就对该论证表示过怀疑。如果黑格尔还记得他的康德,如果他仔细阅读过亚里士多德的作品,那他就会认识到了,某个事物的定义与证明其存在的论证完全是两码事。尽管叔本华会同意黑格尔的理性是哲学能力的观点,但他将黑格尔的理性视为了失常的理性。对黑格尔而言,理性是调和那些有限、有尽、推定为互为矛盾概念的能力,而知性这种次哲学能力在遭遇这些概念的时候却会粉身碎骨、自取灭亡。理性自身便能思考真正哲学思想的那些无限、无尽与绝对的客体。知性在发现将其称作绝对“本体”就恰恰无异于说它是“虚无”一样空洞的抽象概念的时候,迷失了方向而停顿下来,但理性通过在“生成”的概念中认识到存有与虚无的真理这两者而调和解决了这一矛盾重重的难题:“在生成之中,与虚无同为一体的存有和与存有同为一体的虚无,都仅仅是逐渐消散的因素;它们存在又都不存在。”他继续写道,只有从想象的角度来说,“存有与虚无实则相同的命题才似乎如此的自相矛盾,以至于它或许是被当成了一个笑话。”黑格尔是这样断言的。叔本华觉得这比笑话更糟,并为其鼓吹者设想出了一个不同于哲学家座席的应居之所:“一种其根本主题是存有即为虚无”的哲学,实乃疯人院中才有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未加上“是以唯我论者为伴的”这句话。从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你可以得出任何一个你所满意的命题,叔本华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通过掩人耳目的主观愿望产生了作用。认为那种想法与存有同为一体又实则相同,是想要把一个正方形画成圆圈。

13、每个人都是一面面向天堂,一面奔向地狱,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丢掉自己身上向下的部分而仅仅追求向上的部分。

14、综上所述,黑格尔和叔本华在对待作为他们共同起源的康德哲学上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15、他认为人的性欲是生命意志最强烈表现,其目的是为自身保存和种族繁衍。

16、而叔本华在时间上几乎与黑格尔是同时代的人,然而,他的哲学是属于未来的。正是他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出场揭开了序幕。

17、“只要我们一直是纯直观地行事,那么,一切都是清晰的、固定的和明确的。我们既已确信直观是一切证据的最高源泉,只有直接或间接以直观为依据才有绝对真理”。

18、1809年,叔本华进入大学,学的是医学,转而对哲学发生兴趣,为此去柏林学习了一段时间。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

19、“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是第一性的,最原始的。”

20、尽管如此难懂,但黑格尔的著作仍有一代代哲学家阅读、解读。黑格尔对后世的影响也鲜有哲学家可以比肩。

21、叔本华认为让学生们耗费大量宝贵的时光去研究“荒唐”的黑格尔哲学,不仅“毒害”了他们的思想,而且带坏了整个一代人的学风。他指出,当时德国学术界缺乏严肃认真的研究空气,既不认真研究前人伟大的哲学思想,也不认真研究现代科学知识,但是“每一个初学者都可以对一些曾经使最伟大的思想家大伤脑筋的问题随便发表意见”。一些庸俗之辈拙劣地模仿黑格尔构造哲学体系,“唱起哲学的高调,把宇宙用一种根本不同的演绎法,从绝对中推演出来,这种推演一个比一个更令人厌烦”。

22、一个认为主体能够完全反思自身,所以客体是主体,物自体和现象就是统一的,提出了符合形而上学传统的只能为思维把握的本体论。

23、叔本华无视黑格尔哲学中的精神财富,对辩证法一窍不通。他在其著作中很少谈到辩证法,偶而谈到也只是将它当作“逻辑学的同义词”;认为它仅是一种“争辩的技能”或“精神格斗的技能”。更有甚者,他还将全部黑格尔哲学贬为“胡说八道”、“瞎吹牛”、“令人作呕的废话”。这是对黑格尔哲学的严重歪曲,这种歪曲在某些方面反映了叔本华的无知和他顽固地坚持非理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立场。

24、他也谈人世间的名利,也并非是否定名利,而更多是谈论人生和名利的关系,名利对人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地对待名利,就是这样一个人,让我们觉得更加亲近,因为他不是在否定我们所肯定的东西,而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这些东西。

25、温布尔登学校看世界第三章父亲亡故;哲人诞生海因利希·弗洛瑞斯之死约翰娜的重生一位伟大的妈妈?阿图尔的解脱第四章大学岁月费希特与柏林第五章更优的意识、原因、根据及冲突更优的意识入门问题《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813)生成 理性与认知存在行动 结语魏玛第六章歌德、色彩与东方之光古印度的世界第七章德累斯顿的单一思想《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前言及阅读指南第一篇:认识论第二篇:自然的形而上学第三篇:艺术的形而上学第四篇:伦理的形而上学第八章落败柏林柏林《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的评论哲学反应第九章我不是柏林人老妇与重负柏林之外的空隙回到柏林再次逃离柏林,幽灵的形而上学

26、叔本华还将黑格尔哲学与基督教神学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哲学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黑格尔哲学实质上是一种宗教神学,它的全部内容就是为下列宗教信条“提供一个哲学基础”:“存在着一个上帝、造物主和宇宙的统治者,一个被赋予知性和意志的人格的,因而也就是单个人的存在,她从虚无中创造出了世界,并且用她那崇高的智慧力量和仁慈统治这个世界”。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观念实际上扮演了基督教中上帝的角色。根据上述状况,叔本华把黑格尔哲学称作“故弄玄虚的神秘主义”,说它是经院哲学的“单纯的模仿”,是“应当能代表基督教的一种怪物”,“而且和经院哲学一样注定是为神学服务的。

27、叔本华认为,为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黑格尔将自己变成了教会与国家的走狗,因为他无话可说,所以他不得不在满是晦涩术语并在由杂乱、不时荒谬的辩证法的文字游戏来运行的繁杂句子结构当中掩饰他思想的匮乏。黑格尔的风格蒙蔽并误导了学界,而叔本华也看到了晦涩之物被等同于深邃之物。更为糟糕的是,在他看来,正如黑格尔那结结巴巴、咳嗽不断、毫无条理的授课风格被他人模仿一样,他那可怕的写作风格同样成为仿效的对象。拙劣之作如今成为美文佳作。叔本华断言道,真理在赤裸时被看得最为清楚,但黑格尔所写的东西却有着不止七层的面纱,而这些面纱下面则空无一物。

28、黑格尔和费希特或许不会做什么,可是跟在他们后面的一群粉丝,就不知道会有怎样的行动了。

29、黑格尔和叔本华对康德的批判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的方向。

30、由此可见,大书店估计是没有人愿意卖叔本华的著作,所以只能流落民间。

31、黑格尔片面强调理性贬抑意欲,叔本华片面强调意欲抹杀理性,都是从现实的认识运动过程中抽取某一方面加以夸大和绝对化的片面做法。

32、黑格尔和叔本华在对待作为他们共同起源的康德哲学上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一个强调理性的至上地位,把理性万能化,再次重申了“逻格斯中心主义”的论调,否定了康德的通过划界来限制理性的努力;一个贬低理性的作用,把理性工具化,转而强调人的本真的情感和意志,进一步限制了理性的能力和权利;一个强调抽象认识,认为只有理性能够把握真理,继承了康德的范畴学说,一个强调直观的把握方式,认为只有在直观中才能发现本真的自我,继承了康德的直观学说;一个认为主体能够完全反思自身,所以客体是主体,物自体和现象就是同一的,继承了康德理性批判自身的方法,提出了符合行而上学传统的只能为思维把握的本体论;一个认为主体不能把自身当成对象,主客都不能被实在化,继承了康德的现象从属于物自体、实践理性优于理论理性的结论,进而提出的“意志”是一种超越主客分立的某种活力或倾向;一个要求恢复传统的理性主义行而上学,一个认为直观的艺术优于思辨的哲学,要求把哲学艺术化。

33、在19世纪的德国,黑格尔哲学统治了当时整个思想教育界,叔本华带着愤懑的情绪描述了这一情景。他写道:“现在已经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当然不得不献身于研究‘黑格尔伟大的精神’”,他们“用全付精力对这些庸才无休止的平淡无奇的作品进行枯燥的研究,滥用分配给他们短暂的、极为宝贵的大好时光,而没有用这样的时光去获得……那些极为稀少的、名符其实的、真正罕见的思想家的??…可靠知识”。

34、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35、不过对在德国如日中天的黑格尔来说,叔本华的名号只在他脑中一闪而过。看着眼前爆满,过道上也坐着人的教室,黑格尔只轻蔑地一笑,便将叔本华抛诸脑后。毕竟无需亲自查看,仅凭旁人的一点蜚语,就能想象出,仅有五个学生来听课的叔本华,在讲坛前是多么落寞。

36、我想,绝对不是这样,叔本华不是悲观,他只是在寻求一种真理,而表象和虚无,恰好走进了他的世界。

37、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意志本原论由此昭然若揭了。

38、黑格尔之所以把理性看成是人的本质乃至世界的本质,是因为在他看来,理性是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理性。“人类自身具有目的,就是因为他自身中具有‘神圣’的东西,——那便是……称作‘理性’的东西。”叔本华之所以强调非理性的意欲是自在之物,是因为他认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理性是次要的方面,人与动物相同的非理性的意欲才是本质的东西。“人与动物之中本质的和主要的东西是相同的,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并不在于首要的、原则性的、内在的本质、人与动物的差别其实只在于次要的方面,在于智力、认知能力的程度方面——由于人类获得了名为理性的抽象认知机能,人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相比之下,人与动物的相同之处,无论是精神方面还是肉体方面,却是远远大于两者在智力上的差别。”

39、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感谢,献给阿图尔·叔本华!

40、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41、康德哲学有两个区别他之前的哲学的突出特点,一个是对理性认识中的主体自身的能动性的发挥,和对主体自身的反思的考察,这是康德的批判用的方法;一个是由这种考察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对理性的范围的划界,和对理性能力和权利的限制,从而保留了物自体,以捍卫人的自由、尊严。黑格尔和叔本华可以看作是分别继承了和发展了康德的哲学中的一个方面,批判了另一个方面,正是这两种对待康德哲学的不同的继承的态度决定了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分野,并对后来的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叔本华对康德哲学所进行的批判历来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2、与此同时,黑格尔也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在他之后,现代哲学开启了。一方面,他是他之前哲学的总结,另一方面,他又深深影响着他身后的无数哲学家。

43、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

44、就是说,如果只顾良心的主观性,忽视其客观性,只顾善良动机,不顾行为后果,那么,善良的主观动机极有可能导致道德中主观性的最高峰——伪善,甚至为了达到主观善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仅仅是意欲为善,以及在行为中有善良的意图,这毋宁应该说是恶,因为所希求的善既然只是这种抽象形式的善,它就有待于主体的任性予以规定。这里牵涉到,‘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这一恶名昭著的命题。”黑格尔认为,良心要最终实现自己,变成真实的善,必须要突破主观自我确信这道“防线”,进入客观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实现自己。这里,黑格尔不仅考虑到了个人内心的判断标准,而且从客观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来考察善和良心的关系是十分难得的。

45、本书是第一本用英文所写的详尽全面的叔本华传记。为展现出其哲学的全貌,戴维·E.卡特赖特将叔本华置于其历史及哲学背景之中,讲述了他一生的故事。卡特赖特提供给读者的完全是一幅纪实性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卡特赖特探讨了叔本华破碎的家庭生活,他早年所受的对于其个性形成至关重要的诸多影响,他对于康德带有批判性的忠诚,他同费希特及歌德的个人交往,他同谢林的颇为矛盾的关系,他对于黑格尔的蔑视,他为使自己的哲学为世人所知所做的抗争,以及他对于自己迟来名声的反应。出现在这部传记中的叔本华,是一位血肉丰满的哲学家,他的哲学对于众多不同领域中的重要人物,诸如塞缪尔·贝克特、博尔赫斯、涂尔干、弗洛伊德、托马斯·哈代、托马斯·曼、尼采,以及维特根斯坦,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46、戴维·E.卡特赖特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的哲学及宗教研究教授,他发表了多篇以叔本华及19世纪德国哲学为研究对象的文章,编辑并参与翻译了剑桥版《叔本华文集》,另著有《叔本华哲学史词典》(HistoricalDictionaryofSchopenhauer’sPhilosophy)。

47、虽然叔本华以获得任何能被他用于贬低这位绝对精神哲学家的信息为乐——他甚至还嘲笑过J.T.赫尔梅斯(J.T.Hermes)那本极其畅销的感伤小说《苏菲从梅美尔到萨克森的旅行》(SophiesReiseVomMemelnachSachsen)是黑格尔最喜欢小说之一的事实——但他对黑格尔的敌意不仅仅是出于他对黑格尔在德国哲学界崇高地位的妒忌。尽管叔本华将自己哲学与学术道路的失败都归罪于黑格尔的做法有失公允,但他的憎恨却是因为他觉得黑格尔是一个将寻求个人利益的提升置于真理的推进之上的伪哲学家而进一步地加深。这同叔本华所持的真理是哲学唯一目的的信念直接抵触。

48、叔本华一生,写了大量的随笔,这些随笔,也许是最好认识这个人的一道门户,《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虽然洋洋大观,能看到叔本华思想的精华,可是关于这个人,却知之甚少,但是看其随笔,叔本华其人,就突然跃入眼帘,仿佛在和你谈话,谈写作,谈美,谈历史和文学,什么都谈,就像一个智慧的老人在说着自己的经验,绝对没有咄咄逼人,绝对没有居高临下,反而让人觉得亲切。

49、黑格尔哲学渊源于康德哲学。黑格尔高度评价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并加以继承,同时又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批判的重点是关于物自体的学说。黑格尔指责康德“自谦不能认识物自体的批判主义”为“缺乏深思”的一种“浅薄作风”。在他看来,康德所说的那种独立于意识之外、不可知的物自体是根本不存在的,它实际是“一个极端抽象、完全空虚的东西”,“不过只是思维的产物,只是空虚的自我或不断趋向纯粹抽象思维的产物”;既然如此,物自体就没有超出思维、自我之外,就不是不可知的,甚或可以说“再没有比物自体更容易知道的东西了”。其次,与康德关于现象与本质(作为物自体)绝然对立、通过现象不能认识本质的观点相反,黑格尔认为本质与现象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本质性在现象中出现,所以,现象不单纯是没有本质的东西,而是本质的显现”。“当我们认识了现象时,我们因而同时即认识了本质”。可以看出,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学说的批判,是要清除其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和不可知论,以建立其以理性为基础的绝对唯心主义同一哲学。

50、尼采说:“只要看他一眼,我就长出了一条腿或一张翅膀。”

51、现实情况是,许多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明知故犯,人的理性灵魂是不能完全控制人的意欲的马车的。叔本华强调非理性,强调同情心的力量,忽视理性、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同样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52、不管叔本华怎么说,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黑格尔的哲学极为晦涩,他的书极为难读。如《精神现象学》,哲学家罗伊斯说“这书文字粗拙晦涩无法了解”(转引自《黑格尔哲学讲演集》),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则称“能了解精神现象学的那一代人已经死去了”(转引自《黑格尔哲学讲演集》)。我国著名的黑格尔研究。翻译大家贺麟也坦陈“黑格尔的著作是异常艰深晦涩的”(《黑格尔哲学讲演集》)。

53、每个人都是一面面向天堂,一面奔向地狱,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丢掉自己身上向下的部分而仅仅追求向上的部分。

54、后来,就连这五个学生也没有了,这无疑是对叔本华的巨大打击。要知道,叔本华获得柏林大学的这个编外讲师的资格,正是通过刚刚出版的得意之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叔本华甚至在书出版之后,坐着马车各处打听人们对此书的评价如何。

55、在西方近代两位大哲学家,一位是康德,一位就是黑格尔,他们在国内的影响力不分伯仲。

56、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57、叔本华本身就是矛盾的,他的哲学和生活,他的生活,并不是践行他哲学的实践。

58、但是,我们知道辩证法,是最原始,最低级、也是最广泛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律,其实就是辩证法。黑格尔“绝对精神”有积极一面,同时深受康德影响。但他用辩证法做为方法论证,其实是个败笔。

59、可见他们对康德哲学的不同方面的强调所带来的巨大的分歧恰恰代表了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是有非理性主义色彩的哲学)之间在某些观点上的根本的分歧,正是他们两个人的哲学在对这些问题上的这种显著分歧代表现代西方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决裂和分道扬镳。前者代表了西方传统哲学的完成,而后者则代表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始。黑格尔的封闭的体系虽然气势恢弘、富丽堂皇,但是后人却难于在他这里找到思路,也鲜有继承者,而叔本华虽然只有一本主要著作,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却直接点燃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导火索,直接导致了人本主义哲学的诞生。这正如他们二人的命运,黑格尔在世时声名显赫,但他死后不久他的哲学就遭到现代哲学多方面的严厉批判,而叔本华在世时极不得志,其哲学也在很长期内不被人所知,但在他的生命的最后两年却声名鹊起,在其死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60、直观是一切真理的最高源泉和最后根据。他指出,与康德间接的、反省思维方法不同,他采取的是直接的、直观的方法。他把康德比作那丈量塔影以测知塔高的人,把自己则比作那直接用皮尺测量实物的人。叔本华强调,直观与理性无关,人的情感、欲望是直观的动力和温床,尽管理性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只要人在情感上不愿意或不接受,理性就得闭上嘴巴,不能进献一言。

61、黑格尔哲学思想标志着传统理性主义的完成,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则是非理性主义的开端。

62、叔本华根据自己对理性的看法来审视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他认为后者完全歪曲了理性,是“在一种完全虚构的理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63、但比较奇怪的却是,奠定他一生成就的东西,却在他三十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给弄出来了,就把整个智慧的框架给奠定了,往后余生,都是在查缺补漏。

64、一个强调抽象认识,认为只有理性能够把握真理,一个强调直观的把握方式,认为只有在直观中才能发现本真的自我。

65、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66、虽然,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理性认识的对象是理性自身的思想,但他不同意康德对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划分。黑格尔认为,理性不仅能认识现象,而且能认识自身,理性认识的结果不再是自在之物,康德眼中的那种不可知的自在之物是不存在的,它其实是“一个极端抽象”的东西,“不过只是思维的产物,只是空虚的自我或不断趋向纯粹抽象思维的产物”。既然自在之物是思维的产物,那么它就不可能是不可知的,甚至可以说“再没有比物自体更容易知道的东西了”。这样,黑格尔通过理性认识理性自身,克服了康德哲学中的不可知论,取消了康德关于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划分。

67、他对康德的批判首先体现在对康德的认识论的批判,叔本华认为康德认识论的最大错误之一是将直观与思维混淆起来,这也正是造成其理论自相矛盾的根源。他认为“单就直观本身看,他(康德)以为直观是没有悟性的,完全是感性的,所以完全是被动的;而只是由于思维(悟性的范畴)才得把握一个对象,这样他就把思维带入了直观。然后他却又说思维的对象是一个个别的,实在的客体,由此思维(又)损失了它那种普遍性和抽象性的基本特征,所获得的已不是一般概念而是以个别事物为客体。由此他又把直观带入了思维。”(598)这所指的是康德的感性直观与知性的范畴相互作用构建出经验对象的理论。叔本华认为,按照这种理论,由经验对象所组成的外在世界就成了既是直观又是思维的东西。而且这样以来动物要么就具有思维(理性),要么就连外在世界的表象都没有了,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也是和经验中的观察不一致的。康德的这种理论虽含有人的悟性(知性)向自然立法的伟大思想,这本是要解决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但如上所说,它自身却蕴含着内在的矛盾。

上一篇:关于理想名言警句精品好句88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