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方法与艺术精品好句99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读书的方法与艺术 1、(时间)2020年1月12日(周日)14:00-16:30 2、ofColorado,Boulder)荣休教授) 3、(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9:30-11:00 4、(时间)2020年1月13日(周一)10:00(读书的方法与艺术)。 5、(主讲......

读书的方法与艺术

1、(时间)2020年1月12日(周日)14:00-16:30

2、ofColorado,Boulder)荣休教授)

3、(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9:30-11:00

4、(时间)2020年1月13日(周一)10:00(读书的方法与艺术)。

5、(主讲)解虓虓(北京书香东城读书会会长、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北京结核病研究所等15个单位阅读导师顾问)

6、            ——《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

7、“把做人与读书合为一谈。”“因得其‘致’便知其味,不至开卷昏昏。”

8、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9、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

10、(主题)爱的黑暗旅程——《大象席地而坐》新书交流分享会

11、作家刘堂江曾经研究过巴金、夏丏尊以及秦牧的读书方法,巴金的读书方法是“回忆法”,即静坐在那里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属于读书而无书;夏丏尊的读书方法是“蔓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书联系起来读;秦牧的读书方法是“鲸吞牛食法”,“鲸吞”指的是泛读,“牛食”指的是精读,两者互相结合,调配得当。

12、(主讲)郭帆教授(四川大学。主要从事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与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的研究)

13、(主题)革命战士成长手册——从《小兵张嘎》谈起

14、(时间)2020年1月12日(周日)9:30-11:30

15、(主题)“唐代文学研究新视角”系列研讨课丨第六讲:选集与类书

16、(详情)http://t.cn/AiFoUeVJ

17、(报名方式)请于2020年1月14日24:00之前致信cgls@ruc.edu.cn邮件报名确认,邮件标题注明(活动时间)+(活动名称)+(姓名)+(单位)

18、一个人如果能在十二小时之中,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两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是和旅行一样的。

19、(时间)2020年1月13日(周一)15:30-17:30

20、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有一个实行苦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个学者在夜间读书的时候,叫一个丫头站在他的旁边,看见他打盹便唤醒他。这真是荒谬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把大针刺进小腿或叫丫头推醒他,对他都没有一点好处。这么一种人已经失掉一切读书的趣味了。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21、周国平先生将自己读书的特点归纳如下:第一个是“不务正业”;第二个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22、《读书的方法与艺术》一书是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论述读书重要性,分享读书的方法、体会和感受的书籍。书中集中收录了鲁迅、邓拓、老舍、冯友兰、杨绛、顾颉刚、汤一介、张炜、楼宇烈、陈平原以及王安忆等24位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美文,其内容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有助于广大读者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3、(报名链接)http://t.cn/AisJjmQO

24、(时间)2020年1月12日(周日)10:00

25、女儿们在美入学学不到中文,林语堂便和她们一起读书:

26、(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14:00-15:30

27、(时间)2020年1月12日(周日)9:30

28、(地点)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南楼6420

29、读书会|《我与新中国70年》读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30、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山谷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

31、(地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区10层报告厅

32、(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9:30-11:30(主讲)郭豹(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书记、馆长,文博研究馆员,北京数字科普协会监事会监事长)(地点)首都图书馆B座四层第一影院

33、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34、(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14:30-16:00

35、(主题)“阅书香悦成长”海淀区青少年新春文化剪纸活动

36、最后,解虓虓表示在当前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读者越来越关心阅读的意义、读什么书以及怎么提高读书质量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探询读书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艺术哲理,才能真正做到助力全民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进而使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37、(简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大变故,很多诗人的个人命运都在这一变故中发生了重大改变。李白、王维、杜甫、高适等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遭遇可以说是生动而富于戏剧性的历史进程写照。本讲将对他们各自在这一事件中的交叉重叠又各不相同的经历做出叙述,并对各自的相关联作品做出介绍和点评。

38、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三四十万种,但是能够有效帮助、指导广大读者读书的有用、实用、好读的图书并不多。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与整个民族良好读书氛围的形成需要优秀书籍“指引”,更需要有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与良好的阅读习惯。

39、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是和旅行一样的。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他对自己说:“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可,我非读索福客俪(Sophoclee)的作品不可,我非读伊里奥特博士(Dr·Eliot)的《哈佛世界杰作集》不可,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他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我们只觉得那个头额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讲到谈吐的风味,那完全要看一个人读书的方法如何。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袁中郎曰:“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像一棵树那样地生长着,或像河水那样地流着。只要有适当的树液,树便会生长起来,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石时,它便由岩石的旁边绕过去;当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时,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着一会儿;当水流涌到一个深山的池塘时,它便恬然停驻在那边;当水流冲下急流时,它便赶快向前涌去。这么一来,虽则它没有费什么气力,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可是它终究有一天会到达大海。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孔子曰:“五十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候尚不可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的训言的冲淡温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读者自己成熟的时候是不能欣赏的。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WestwardHo!”)和《亨利埃士蒙》(“HenryEsmond”),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  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着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苏东坡说,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抱着同样的观念。当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诗集里,发见一个名叫徐文长的同代无名作家时,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来,他的朋友开始拿那本诗集来读,也叫起来,于是两人叫复读,读复叫,弄得他们的仆人疑惑不解。伊里奥特(GeorgeEliot)说她第一次读到卢骚的作品时,好象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尼采(Nietzsche)对于叔本华(Schopenhauer)也有同样的感觉,可是叔本华是一个乖张易怒的老师,而尼采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弟子,所以这个弟子后来反叛老师,是很自然的事情。  只有这种读书方法,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像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过了几年之后,这种魔力消失了,他对这个情人有点感到厌倦,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文学情人;到他已经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有一个实行苦学的着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个学者在夜间读书的时候,叫一个丫头站在他的旁边,看见他打盹便唤醒他。这真是荒谬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把大针刺进小腿或叫丫头推醒他,对他都没有一点好处。这么一种人已经失掉一切读书的趣味了。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炼”,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读书的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答案。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谈到他的四弟拟入京读较好的学校时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宋代大学者欧阳修说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马上,和厕上。有一个清代的着名学者顾千里据说在夏天有“裸体读经”的习惯。在另一方面,一个人不好读书,那么,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正当理由: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  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OmarKhayyam,波斯诗人)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在休憩的时候,吸一筒烟或喝一杯好茶则更妙不过。或许在一个雪夜,坐在炉前,炉上的水壶铿铿作响,身边放一盒淡巴菰,一个人拿了十数本哲学,经济学,诗歌,传记的书,堆在长椅上,然后闲逸地拿起几本来翻一翻,找到一本爱读的书时,便轻轻点起烟来吸着。金圣叹认为雪夜闭户读禁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陈继儒(眉公)描写读书的情调,最为美妙:“古人称书画为丛笺软卷,故读书开卷以闲适为尚。”在这种心境中,一个人对什么东西都能够容忍了。此位作家又曰:“真学士不以鲁鱼亥豕为意,好旅客登山不以路恶难行为意,看雪景者不以桥不固为意,卜居乡间者不以俗人为意,爱看花者不以酒劣为意。”  关于读书的乐趣,我在中国最伟大的女诗人李清照(易安,1081—1141年)的自传里,找到一段最佳的描写。她的丈夫在太学作学生,每月领到生活费的时候,他们夫妻总立刻跑到相国寺去买碑文水果,回来夫妻相对展玩咀嚼,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勘各种不同的板本。她在《金石录后序》这篇自传小记里写道: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外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这篇小记是她晚年丈夫已死的时候写的。当时她是个孤独的女人,因金兵侵入华北,只好避乱南方,到处漂泊。  (内容来源于《林语堂文集》)

40、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袁中郎曰:“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   

41、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

42、(主讲)尾竹永子(编舞者、舞者和跨界艺术家)

43、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

44、虽然,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三四十万种,然而,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

45、(简介)为弘扬传统文化,倡导过有传统特色的“中国年”,在青少年群体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海淀区图书馆将举办“阅书香悦成长”少儿剪纸活动。

46、(地点)北京东城区角楼图书馆一层(龙潭东路9号)

47、24篇美文,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这些文章所具有的正能量、劝人向书的精神,无疑为当下社会增添了一抹醉人的新绿,又为当今读屏甚于读书的社会风气吹来一阵涤荡的新风。

48、“笑话得很,一点没有定规。今天英文,明天中文,今天唐诗,明天聊斋——今古奇观、《宇宙风》、《冰莹自传》、《沈从文自传》,当天报纸。忽讲历史,忽讲美国总统大选,忽讲书法,都没一定。”

49、(时间)2020年1月12日(周日)14:00-16:00;1月12日(周日)16:00-18:00(本活动分2场,14点一场,16点一场)

50、分享会上,解虓虓首先围绕“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以及“读书功用是什么?”三部分展开讲解。

51、(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15:45-17:30

52、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我们只觉得那个头额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讲到谈吐的风味,那完全要看一个人读书的方法如何。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53、(主讲)王健枥(乐米乐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人、首席研究员,儿童早期阅读干预专家,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儿基会养育照护小组项目培训专家)

54、“国际阅读学会”报告称,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全民阅读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已经蔚然成风。

55、(主题)“唐代文学研究新视角”系列研讨课丨第八讲:西方唐代文学研究历史回顾:优势与缺陷

56、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

57、本次读书分享会特别邀请北京书香东城读书会会长、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解虓虓与来自社区、街道及学校的50余位书友共同探讨读书的重要性,分享读书的方法和体会。

58、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一要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要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三是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张炜先生认为要看“老书”,“老书”是当家的书,是能够传之久远的书,是时间留下来的金块。

59、(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14:00-16:30

60、(报名链接)http://t.cn/AisJjett

61、(主讲)柯睿教授(ProfessorPaulW.Kroll)(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University

62、  扩大吸收信息的范围。眼跳时是移动焦点的过程,基本不吸收信息;眼停时才吸收信息。比如我们吃西瓜,影响吃得快慢的因素有两个:一口咬多少和咬得有多快。所以,阅读过程中应抛弃幼儿园时一字一句的阅读习惯,要求“求甚解”“一目十行”,通过浏览标题,大块阅读,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抓住中心思想。

63、(时间)2020年1月11-12日(周六日)9:30-11:0015:00-16:30

64、(简介)黄加佳将颠覆以往儿童历史读物的讲述方式,以《甲骨文学校》《丝绸之路历险记》的故事为依托,带领孩子从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中,发现历史中有趣的真实细节。此外,还从厚重的历史素材和鲜活的现实文化热点中,寻找写作的平衡,激活孩子的想象力和写作力,让孩子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同时建立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助力大语文下的通识学习。

65、(报名)http://t.cn/AiFVs33X

66、社会是个大学堂。“整个世界就是大学堂,在学校里能学到的东西不如从校外所见所闻能得到的知识;只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一部字典在手,凭自修,什么学问都能学到。”林语堂在教会学校读书读到大学,三十岁在北大教英文时忽然觉悟自己对中国文、史、哲各科的知识还不如他对西方同类学科了解,由而发愤自修,乃成大师。

67、(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14:30-16:30

68、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我们所说的快速阅读是两个过程的叠加:“输入”与“理解”。在“输入”过程实现扩大新信息范围的前提下,“理解”很关键。因为“理解”是需要积累才能获得的能力。所以,我们平时的工作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识记同一题材的基本常识与理念在以后的阅读中迅速调动知识库加强理解;相同专业多读几本书,全面了解认识问题;广泛涉猎文学、哲学、艺术、生活服饰、美体美容、职业成功、婚姻家庭、育儿、旅游等诸多不同领域,一方面修身养性,另一方面扩展视野,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69、(地点)北京东城区码字人书店北京东城区和平里北街6号院15号楼一层南侧109室

70、(主题)ApproximationoftheAtomisticModelbyHigherOrderContinuumModel

71、(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14:00-14:50

72、蔬果——工具需求的阅读;以字典为代表,还包括百科全书、地图等这类书籍。

73、  读书更是一门艺术。通过读书产生的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可以带给读书人一种优雅和风味。譬如,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作家毕淑敏认为,读书的感觉有些像睡觉,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作家何永炎先生提到跟很多读书人一样,自己也有着枕边阅读的习惯。

74、(主题)论《史记·大宛列传》的撰作特征——从“匈奴西域”的概念说起(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9:30-11:30(主讲)孙闻博(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地点)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临琼楼二层(西城区文津街7号,北海公园南门西侧)(注)国家典籍博物馆、古籍馆讲座无需刷卡/预约/购票

75、(简介)本讲将根据近年来搜集到的史料,重新讲述解放战争。从来没有预先决定胜负的事情,从战争初期的敌强我弱的形势,我们来看毛泽东如何把握全局,在初期战略退却,转战陕北,鼓舞士气,实现转折。在三大战役中,毛泽东运筹帷幄,把握主动权,蒋介石虽然有正确的对策,但是将领的执行出现各种异常,终于导致失败。这些历史对我们今天的管理决策,依然有深刻的启示。

76、(报名方式)发送“姓名+学校+专业+年级”至ruc_icsat@1com报名。报名成功后,你将不定时收到研讨会相关信息及材料。

77、(主题)“国宝故事会”第三讲—站在景山看北京!

78、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他对自己说:“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可,我非读索福客俪(Sophocles)的作品不可,我非读伊里奥特博士(Dr·Eliot)的《哈佛世界杰作集》不可,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他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79、(主题)2020第三届有路全球地产互联网峰会

80、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Omar Khayyam,波斯诗人)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在休憩的时候,吸一筒烟或喝一杯好茶则更妙不过。或许在一个雪夜,坐在炉前,炉上的水壶铿铿作响,身边放一盒淡巴菰,一个人拿了十数本哲学,经济学,诗歌,传记的书,堆在长椅上,然后闲逸地拿起几本来翻一翻,找到一本爱读的书时,便轻轻点起烟来吸着。金圣叹认为雪夜闭户读禁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陈继儒(眉公)描写读书的情调,最为美妙:“古人称书画为丛笺软卷,故读书开卷以闲适为尚。”在这种心境中,一个人对什么东西都能够容忍了。此位作家又曰:“真学士不以鲁鱼亥豕为意,好旅客登山不以路恶难行为意,看雪景者不以桥不固为意,卜居乡间者不以俗人为意,爱看花者不以酒劣为意。”  

81、(时间)2020年1月12日(周日)14:30-16:30

82、(地点)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魏公村,理工科技大厦1101室(11层)

83、     谢明波老师春季冲刺班——真的能帮你提分的网课!直播间超high的!错过直播有录播喔!结合最新考试动态,给你最实用的应试技巧!应试必看!

84、(简介)《大象席地而坐》是胡波(笔名胡迁)留下的非凡遗作,他以生命换来了让这部作品能以完整面貌被看见。虽然是自编自导的第一部长片,但整个影片,无论剧本台词、长镜头叙事掌控等都已展现出高度成熟的个人风格,不仅获得了多个世界级影展奖项的肯定,在欧美和日韩上映后也受到亿万观众的喜爱。

85、(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13:30-16:30

86、本书从浩瀚书海中遵SHOU*选99篇生动有趣的古代文言文小故事,它们大多短小精悍,趣味性强。为了便于中学生理解,编者将难懂的字句添加了注解,并配以白话译文,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文言文,从而为中考储备文学常识。

87、地理书只看清地图,余者考前再念,及格则已。“而且看电影上各地风景就是地理。”

88、(主题)寻找自己的闪光点—109只动物的马拉松大赛

89、(主题)感悟鲁迅经典(时间)2020年1月11日(周六)9:30-11:30(主讲)陈漱渝(研究馆员,原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地点)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一层学津堂(中关村南大街33号) (注)学津堂讲座须持刷本人读者卡或二代身份证进入,除特殊注明外,无需提前预约/购票

90、“庄子与西厢同等看待。韩(愈)文与《宇宙风》同等看待,而且在我看来,宁可少读韩文,不可少读现代通行文章。”“学问之事,是与看《红楼梦》、《水浒》相同,完全是个人享乐的一件事……若不能用看《红楼梦》、《水浒》的方法去看哲学史、经济学,就是不懂得读书之乐。”

91、(主讲)于杰(上海法律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多年从事国际经贸货币汇率体系研究工作);黄章晋(资深媒体人,曾任《凤凰周刊》主编,大象公会创始人);

92、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象一棵树那样地生长着,或象河水那样地流着。只要有适当的树液,树便会生长起来,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石时,它便由岩石的旁边绕过去;当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时,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着一会儿;当水流涌到一个深山的池塘时,它便恬然停驻在那边;当水流冲下急流时,它便赶快向前涌去。这么一来,虽则它没有费什么气力,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可是它终究有一天会到达大海。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孔子曰:“五十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候尚不可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的训言的冲淡温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读者自己成熟的时候是不能欣赏的。   

93、全民阅读活动能否开展好,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这是阅读的客体、基础与前提;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与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的工具与武器。

94、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

95、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96、正如该书封面上那幅版画:一本打开的书与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是本透着一股书香味,散发着一丝书卷气的装帧雅致的好书。《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对当今的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旨趣塑造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

97、(时间)2020年1月12日(周日)14:30-16:00

98、那些谈论读书的雅文,如漆黑雨夜透出窗外的一缕暖暖的灯光,又如寒冷冬夜室内燃烧的火炉,可以给人带来温暖与力量,能够为人指明前途与方向。于是,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萌生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