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俾斯麦名言铁与血 1、卡尔•波尔文•祖•梅克伦堡公爵,1908年之前 2、先来说说铁血这个闻着便尚武的词语,它多用来形容刚强,坚忍不拔之意志。语源却是力促德国统一的著名宰相......
俾斯麦名言铁与血
1、卡尔•波尔文•祖•梅克伦堡公爵,1908年之前
2、先来说说铁血这个闻着便尚武的词语,它多用来形容刚强,坚忍不拔之意志。语源却是力促德国统一的著名宰相俾斯麦的那句名言,“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这套说辞后来被纳粹征用变成另一套争夺“生存空间”的鼓吹按下不表,“铁血”却在中文语境中成了形容血性军人的专称。
3、1862年,卑斯麦正式出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
4、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5、2004年,3月19日,陈水扁与吕秀莲现场拉票,后来两颗神秘的子弹,帮助他们连任成功。
6、(“Ichkannwohl― mitStolz―vonsichbehaupten,dieam bestengehasstePersnlichkeitimDeutschenReichzusein.”)
7、舒尔茨描述的许多决定都需要详细说明,首先是武装部队的紧急采购和准备计划。目前,大多数德军部队缺少自己的装备,当他们被派去执行北约的驻外任务时,需要向其他国家的部队乞讨和借用装备。一项紧急计划将试图改变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在军事能力方面的尴尬处境。
8、 真正意义上的决斗在德国的历史到此为止。当然德国大学生兄弟会的斗剑(Mensur)传统延续至今,不过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这不是为了荣誉而厮杀的决斗,而是大学生培养自己品格的一种手段。
9、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10、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11、1920年10月21日,顾维钧与“爪哇糖王”黄仲涵的女儿黄惠兰在布鲁塞尔的中国使馆举行婚礼。顾黄两人的婚姻维持了三十九年,于1959年离婚。在这期间,黄惠兰育有两子,顾裕昌和顾福昌。
12、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13、因为决斗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捍卫荣誉,所以一般来讲,只要走完整个决斗程序,双方的面子就保全了。所以双方可以预先商量好,各自手下留情,不要取对方的性命;甚至约定只打非要害的部分,或者干脆约定都故意打不准。(俾斯麦名言铁与血)。
14、到了近代,无论在哪个国家,参与和协助决斗都是违法的。德意志也是这样。从1882年到1912年的30年里,第二帝国的刑事档案记载了2111起针对决斗者的司法程序。没有闹到公堂的决斗肯定还有很多。(12)但在鼓励贵族风格“荣誉感”的第二帝国,对决斗的惩罚非常轻。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刑法》规定,以致命武器决斗者,将被处以三个月到五年的“要塞监禁”。所谓要塞监禁,是一种不损荣誉的徒刑,犯人享有相当多的自由。希特勒在啤酒馆政变之后就被判处要塞监禁,在此期间可以著书立说,可以相对自由地接待访客。并且在实践中,政府和军事法庭甚至更为宽大,连这么轻的刑罚都不一定施加到决斗者身上。被判刑的决斗者有很大机会得到赦免和减刑。申请宽大处理的决斗者当中有60%最终得到了赦免或减刑。(13)
15、上面这八位当年的美丽岛的受害者,无不在外国势力的扶持下以民主英雄的形象走上政坛,后来都成为民进d的核心成员,并在此后至今一直影响着台湾政治。其中,吕秀莲是台湾首位女性副地区领导人,陈菊是高雄市长以及现任的蔡英文办公室秘书长,姚嘉文曾担任考试院院长,黄信介是民进d首位连任两届并做满任期的d主席,许信良是首位曾经退出民进d的前任d主席,施明德是民进d历任d主席中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坐牢最久者,林义雄是带领民进d走向执政的d主席,张俊宏曾任海基会副董事长。
16、1870年底,南德四邦宣布加入北德意志联邦,从此,北德意志联邦扩大为“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4月16日,新选出的帝国议会批准了帝国宪法,俾斯麦就任帝国宰相。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终于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而使自己永垂史册,成为德国和世界历史上的巨人之一。列宁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德国贵族)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17、1864年5月12日,丹麦同普奥两国缔结停战协定。此后双方进行谈判,于8月签订《加斯泰因协定》:石勒苏益格划给普鲁士,荷尔斯泰因划给奥地利。
18、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19、俾斯麦准备对奥战争,最担心的是法国。1865年10月4日,法皇拿破仑三世会见俾斯麦。俾斯麦为换取法国中立,欢迎把卢森堡、瑞士法语区、莱茵河左岸的德国土地等并入法国领土。俾斯麦说:“一个怀有远大志向的普鲁士将把法国人的友谊看作是极端重要的。”拿破仑三世的策略是,等普奥两败俱伤后,他好乘机占领卢森堡、比利时和莱茵河左岸地区。
20、仅仅不到一周时间,德国就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摆脱了惰性和鸽派的外交政策,并承诺大幅增加国防开支。俄罗斯进攻乌克兰造成的震撼效果促使柏林向基辅援助了数千枚反坦克和防空武器。这个经常被其盟国批评在国际问题上出力太少、太晚的国家,现在已经站在了舞台中央,在欧洲安全中扮演领导角色。
21、对于台湾,我们有一种很特殊很复杂的感情,70多年前的战火把同文同种的中国人分隔在海峡的两岸,从此台海波诡云谲、海峡波翻浪卷,有紧张对峙,也有和平发展。70年过去了,大陆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大陆,台湾也已不是当年那个台湾。不过无论时局风云如何变幻,独还是统都是最为敏感也无法绕开的话题。
22、顾维钧的第二位夫人是国务总理唐绍仪的第五个女儿唐宝玥,他们于1913年6月结婚,两人是基于自由恋爱基础上的一段美满婚姻。但是这段婚姻就像昙花一现,留给顾维钧无限的凄怆和悲伤。1918年10月唐宝因患西班牙流感,在美国突然病故。这次婚姻为顾维钧留下儿子顾德昌和女儿顾菊珍。
23、当年姚嘉文的辩护律师谢长廷(时年34岁),后来也曾担任民进d主席、高雄市长和行政院长;而姚的另一位辩护律师苏贞昌(时年33岁)后来曾任台北县长、民进d主席,现在还担任台当局行政院长。
24、 这下子惹恼了芬克,他通过中间人向俾斯麦发起了决斗挑战,要捍卫自己的荣誉、人格与地位。俾斯麦也承认自己的话对芬克是侮辱。当然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不仅仅是因为近期的争吵,也不仅仅是个人侮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政治立场。双方通过中间人紧锣密鼓地准备决斗。俾斯麦原希望用军刀(Säbel)决斗,因为双方都曾是大学生兄弟会成员,都剑术高超。俾斯麦自己在大学期间参加过25次斗剑决斗,只输了一次;而他对手枪决斗没有经验。芬克也是斗剑的老手,1833年为此受过要塞监禁。但最后还是约定用手枪。于是有了本章开始的那一幕。
25、无敌,不是指无人能敌,而是没有敌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倘若耀武扬威,则天下人共诛之,强弱之势倏忽而变矣。
26、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27、早先,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有支配欧洲大陆之势:虽然法兰西第二帝国内部并不巩固,然而凭着法军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意法战争中不断获得的军事胜利平息了不少内部矛盾,也拉拢了一定的民心。拿破仑三世便竭力想恢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欧陆霸权。
28、博德尔施文格对决斗过程描述道:“我给两支手枪装填好子弹,让两位决斗者站好位置,告诉他们:听我喊两人就掏枪;我喊两人瞄准;在我喊三之前,就可以开枪。我会在二和三之前留出充足时间。我喊二的几秒钟之后,两人都开了枪,几乎同时。至少我判断不了谁先开枪。两人都没打中。冯·俾斯麦先生立刻走过去,向冯·芬克先生伸出手。在决斗现场,两人握手言和。”(2)
29、此等情形下,这个周末即将公映的《铁血战士》,多少能让院线和影迷们回血了。
30、1996年3月,“台海危机”发生时,美国第七舰队航空母舰战斗群前往台湾海峡。
31、如果您对“德意志贵族”的话题感兴趣,还可以点击本公号主界面下方的子菜单“几个系列”,看里面的“德国贵族”。
32、1921年,顾维钧赴美参加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又解决了中国外交史上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废除了一些不平等条约,是顾维钧在其外交家生涯中的又一次胜利。
33、从国家叙事的角度看,他毕生都在为中国的主权积极呼喊奔走从未动摇。晚年虽身在美国,却始终怀念家乡的罗汉菜。
34、1862年,俾斯麦初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上任后不久,他就在次议会预算委员会上公开宣布其政治主张。他说:“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演说词和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错误一一要解决它,只有用铁和血!”后来,“铁和血”被用作战争政策的同义语,俾斯麦也因之获“铁血宰相”之名。 在德国的统一事业上,充分显示了俾斯麦的政治家眼光和战略家才干。他先是利用当时欧洲各国的矛盾,以对外发动战争的手段孤立对手,各个击破。奥地利是当时普鲁士统一德国的一大障碍,为此,伸斯麦先积极联合奥地利,准备对丹麦的战争。
35、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36、俾斯麦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他认定,武力是取得政治和外交成就的基石。他曾反复对普鲁士人说:“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要凭铁和血。”
37、1848年革命被镇压下去之后,欧洲处于君主力量回潮的“反动年代”。德意志各邦恢复了“德意志邦联”,以奥地利为领导者,这让普鲁士不满。新任普鲁士派驻德意志邦联的公使俾斯麦的使命就是尽可能破坏德意志邦联的声望,也就是打击奥地利的声望。也就是在俾斯麦担任该职务期间,发生了著名的“燃烧雪茄”传奇。这个传奇很可能是俾斯麦自己炮制并传播的,真实性可疑。大致的情节是这样的: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议会中占主导地位,奥地利公使担任主席;只有主席有权在会议室抽烟;俾斯麦拒绝接受奥地利独享特权,就故意也点起雪茄来抽。在俾斯麦带领下,巴伐利亚公使也抽起烟来。最后就连平时不抽烟的其他邦国公使为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也不得不抽烟。在普鲁士国内,大家觉得这是针对奥地利的一次外交胜利。
38、通过这次演讲,斯科尔斯为这个三十年来一直安于现状的国家开启了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博克说,“也许就在这一天,德国将抛弃在外交和安全政策问题上过于克制的态度。”
39、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地处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的日德兰半岛的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根据1852年5月8日缔结的《伦敦议定书》,两公国不隶属于丹麦,但拥戴丹麦国王作为大公。1863年3月30日,丹麦国王否定议定书内容,提出对荷尔斯泰因享有特权;11月13日丹麦通过新宪法,准备吞并石勒苏益格。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邦人都拒绝归属丹麦。普鲁士面临抉择。
40、决斗不是专属于贵族的,但在德意志历史上与贵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里说的决斗不是战场上的单挑,比如《旧约》里少年大卫击杀非利士巨人歌利亚,或者特洛伊战争里帕里斯与墨涅拉俄斯为了争夺海伦而一对一对抗;也不是中世纪用来判定某人有罪还是无辜的决斗审判;而是社会生活中为了荣誉、脸面而进行的武力冲突,古时用剑,近现代用手枪,双方预先约定好时间地点和规矩(用什么武器?如何操作?),在助手和医生陪同下,来一场你死我活,或者刀尖舔血,体验超凡的刺激。
41、这是 FilmCriticism 第 7 期
42、热爱一切longago和faraway的东西
43、(10)http://phaidra.univie.ac.at/o:6550
44、美丽岛事件对台湾的影响十分深远,后来活跃在台湾政坛的各路人马,无论是民进d还是国民d的,几乎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参与或介入过美丽岛事件。前面提到的吕秀莲,在这一群大神中,只能算是个小角色。
45、决斗的目的不是杀死对方,而是为自己受到的侮辱(言语攻击、辱骂、含沙射影,以及自己的妻子、姐妹、未婚妻等女性亲友受到侮辱乃至性侵犯)得到“满足”(Satisfaktion)。;所谓的侮辱可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第二帝国时期著名的卡尔·菲灵(CarlVering)与爱德华·萨洛蒙(EduardSalomon)决斗的起因是,一群大学生因为一位女歌手发生争吵,菲灵骂另外一位大学生是“犹太小子”,萨洛蒙误以为是骂自己。
46、其次是美国。对于德国的再武装以及欧盟的一系列地缘战略行动,目前美国政府和媒体在口头上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但是实际上态度十分微妙。美国人的如意算盘,是以此次俄乌战争为契机,让德国和法国适当地增强军事力量,在欧洲战线上顶住压力,便于其进行由欧向亚的战略性调整。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必须继续保持北约(实际上就是美国)对欧洲军事力量的绝对控制权。
47、俾斯麦后来成为伟人,芬克则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很多俾斯麦传记,比如西德历史学家洛塔尔·加尔(LotharGall,1936—)和东德历史学家恩斯特·恩格尔贝格(ErnstEngelberg,1919—2010)的俾斯麦传记,甚至提都不提这次决斗。
48、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49、1861年,普鲁士的威廉一世继承王位后,任命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为内阁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对于普鲁士有能力统一德意志深信不疑。1832年读大学时,在当年美国独立战争纪念日那天,他同一位美国朋友莫特利用25瓶香槟酒打赌:25年内德意志必然统一。虽然德意志统一比他的赌注晚了10年,但毕竟在他的手中实现了。
50、克林顿先生的话,很容易让人想起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言: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对志在称霸世界的强权国家统治者而言,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平和正义,解决问题最可靠的手段永远是铁与血。一百年前,是火炮,一百年后,是航母。
51、从此之后,尽管德国军官和贵族固守决斗的理念,但实际发生的决斗越来越少。德国高级贵族参与的最后一次决斗可能要数1908年卡尔·波尔文·祖·梅克伦堡公爵(KarlBorwinzuMecklenburg,1888—1908)在埃尔萨斯-洛林决斗身死。他是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阿道夫·弗里德里希五世的次子。卡尔·波尔文的姐姐玛丽下嫁给一个法国伯爵(并且其家族是前不久刚获得贵族身份的银行家与药厂老板),这对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第二帝国的联邦成员国之一)来说是贵贱通婚,已经损害了家族的荣誉。不料法国伯爵又与别的女人有染,这对玛丽和整个大公家族来说是更大的耻辱。十九岁的卡尔·波尔文为了捍卫姐姐和家族的面子,向法国伯爵发起决斗挑战,不幸丧命。他的哥哥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六世就是最后一位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
52、20世纪德国军事侵略留下的丑陋遗产产生了一种心态,认为对话和多边主义是外交政策的关键,而且往往是唯一的工具。对自我的过渡恐惧是德国对增强硬实力持有怀疑态度的核心因素。德国人对再次出现武装单边主义的诱惑是如此害怕。对于他们而言,联盟(北约)不仅是为了遏制对手国家,更是一种自我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