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精品好句84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1、子游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没有对父母的一片敬爱之心,那养活父母与......

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1、子游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没有对父母的一片敬爱之心,那养活父母与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孔子的反问令人深思。中国人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的心中对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吗?

2、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5、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6、我们之所以把父母当作他者来理解,是因为孔子讲到孝敬这类特殊的活动。对父母不仅要孝顺,而且要孝敬。这是孔子儒学讲“孝”的独特之处。对“敬”的强调应该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论语》说:“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把养狗养马与养父母区分开来,至少表示这样两层意思:一是把自然与人文区分开,狗和马作为自然之物不涉及人文意义,而侍奉父母则是具有人文意义的事件,具有人文关切的意义;二是突出“敬”的意思。“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服侍父母行为,而且带有某种敬仰、敬畏父母的意义。

7、孔子这样说。他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在这里面,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

8、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作者:戴达菲尔德

9、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10、  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11、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孔子尽孝的名言有哪些)。

1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  就是在咱们母亲的膝上,咱们获得了咱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马克·吐温

14、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15、孔子说:君子讲大信(大义),而不拘泥于小信。

16、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18、校风:见贤思齐 养正立身    传承红色基因 

19、(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21、其次,四十岁的人,其父母年龄都大了,做为四十岁的人,必须承担起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尽心尽力尽早去尽孝;

22、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23、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24、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25、想要完全做到无惑、无忧、无惧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不间断地修炼,提升,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26、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7、当然,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当我们在使用“超越”这样的术语的时候,必须把西方和中国的传统区别开来。在西方的犹太—基督教的传统中,上帝是他者,是超越的他者,是人类律法的创制者。但是在中国的文化里,他者既具有超越性和神圣性,又具有内在性,是即内在即超越的,不属于超越的神的世界。比如天与命这样的用法,如有的学者指出:“在孔孟思想中一方面削弱了或去除了其神秘的超越性力能,另一方面被用来合理地表达一种限界性观念。”他者也是如此。他者提示出自我作用力的界限,表示自我之外的可能性场域。无论是师友、父母,还是圣人,这些他者都包含着区别于或超越于自我的其他的可能性维度。这些维度的存在时刻提醒自我注意自己的局限,激励自我不断开放自身,努力向善,在“我—他”关系网络中展开为他者负责的伦理实践。

2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9、子游问孔子行孝之道。孔子说:现在行孝的人,认为只要能够在饮食起居上供养父母,就算是行孝了。但是这样真的算是尽孝了吗?

30、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31、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2、孔子说的这句话,只有做过父母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俗话说“母子连心”,其实父子也连心,每次孩子生病的时候,是父母最忧愁最难受的时候,父母宁可自己生病受罪,也不忍心看着孩子生病受苦,当时父母心中所想的,就是只要孩子能够健健康康,一切都不重要,一切都可以放弃了。

33、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34、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35、闵损,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36、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3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8、(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39、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40、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名人名言——朱柏庐

4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42、首先,他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不单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必须尽到的社会责任,只有每个社会成员的辛勤工作,才换来整个社会的进步; 

43、(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44、朋友、师长和父母是现实生活中的他者,真正具有超越性特征的他者当属圣人。和前面两类他者范型相比,如果说师友属于差异性的他者,父母属于无限性的他者,那么,圣人属于理想性的他者。圣人作为他者也具有超越性,但与在孝敬行为上体现出来的超越性不同,前者具有理想性的品格,后者具有现实性的品格。

45、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46、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在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47、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48、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9、自我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常常是自足的,自我消化与吸收,有一种同化他者、外在者的趋势。把外在的东西通过自我的作用机制化为自我系统的要素或环节,外在的变成内在的。因此,在自我的道德修养中,如果不保持对他者的开放心态,很容易走向封闭之境。在某种意义上,他者的存在抵制着自我的同化趋势,抗拒着自我的吸收。存在他者,意味着自我始终保持开放,存在着一块无法被自我吞并的领域。无论是朋友还是老师,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只要具有差异性,就是他者。他者可以是朋友,如果“我”与朋友绝对的相同,那朋友就不是他者了,就已经变成“我”了。正因为朋友是异样的他者,具有不同于“我”的“他性”,“我”与“他”才能成为朋友,才有讨论的必要,才有沟通的余地。朋友不是另一个“我”,而是一个“他”,当然,“他”会与“我”有某些共同之处,但不是绝对的同一。相反,差别才是根本的。这是从孔子儒学中引申出来的关于他者的第一层意思。

50、  贤不肖不能够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51、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52、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五仪解》一个人若有仁义之心,就不会自我夸耀;考虑问题若能明辨是非,通达事理,说起话来就不会自以为是。

53、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兄弟姐妹有信。——孟子

54、(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55、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56、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处:礼记

57、颜渊对孔子的问题“仁者若何”的回答是:“仁者自爱”。这句话不能理解为仁者的孤芳自赏或自我保全,而应该这样理解:所谓“自爱”的“自”不仅指向自己,也指向他者。在儒学的语境里,不存在与他人无关的、原子式的自我。他者的关怀和自我的关怀均包容在“自爱”之内。一个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如果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其境界不可能达到君子或圣人的地步。

58、  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59、三十岁时,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是曲折的,是跳跃式地上升,四十岁的人生轨迹到了高峰,五十岁的人生轨迹就相对平稳了。如无特殊情况,很难再出现大的波动了。五十岁的人,走过人生的大半,他们正处于人生最清醒的阶段,他绝不会埋怨上天不公,而是默默接受已有的现实。 

60、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61、  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6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63、上述两种说法看起来是对立的,一指父母的面色,二指子女的面容。在伦理的语境下,两者是可以统一的。我们把“色难”看作双关语,子女的“色难”与父母的“色难”就可以统一起来。一方面,父母是他者,在“我”与他者的人伦关系中具有优先性。他者要求“我”为“他”尽孝,这个要求就写在“他”的脸上。面对他者的伦理要求,“我”无法违抗。“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即使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作为子女虽然可以婉转劝解,但是如果父母没有接受子女的意思,当子女的仍然要保持恭敬的态度。换言之,父母—他者的伦理要求具有绝对性,它在地位上高于作为子女的“我”的要求。另一方面,子女看到父母的面色,等于是接到了尽孝的要求,于是在实践中展开孝敬父母的活动。孝敬活动是无限的。在此无限的孝敬活动中,子女要无限地保持愉悦的面容自然很困难的。

64、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林逋《省心录》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李毓秀《弟子规》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65、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清代徐熙《劝孝歌》 释义:如果你行孝道,枉披这张人披了。

6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67、  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68、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它应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自强是立身之本,别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父母的资助上,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那都是软弱的表现。立身是对每个人立足于社会最起码的要求。 

69、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篇》。慈:爱,指父母对子女的爱抚。本句大意是:父亲不知道爱抚儿子,儿子就不知道孝敬父亲。上行下效,有其父必有其子。讲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作用时,可引此条。

7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71、  宝,就是要做到邻里和睦,与周围人和善相处、在社会上学会与人相处,那就是无价之宝。

72、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73、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7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75、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76、对父母的孝敬行为可以推广开来,拓展到一般的社会实践中,这便是“事思敬”、“执事敬”的姿态。这两句话说的是,做事要有敬谨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做事的敬谨与否常常表现为对“礼”的遵从与否。礼仪与尽孝、为仁是相通的。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也。”“礼”是社会规范,是与他人打交道时遵循的规范,“礼”规范着自我与他者的社会关系。自我的建构以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认同为基础,这表明自我是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在学习与认同社会规范中建构起来的,如美国学者芬格莱特(HerbertFingarette)所言:“正是在这种与那些在终极的意义上类似于自己的他人的美好、庄严、共享以及公开的参与中,人才会获得自我的实现。”由此,芬格莱特指出:孔子思想的中心主题不是个体的发现或个体的充分发展,而是人性在人类礼仪行为中的充分展开。我们对此表示赞同。不过,他所说的礼仪行为在我们看来主要指的是与他者的交往行为。

77、  早,就是早睡早起,让生活有一个规律,既是生活的好习惯,也会影响一个人将来工作上的良好作风。

78、  共产主义不仅仅表此刻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此刻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联上。——马雅可夫斯基

79、颜渊、子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0、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81、(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82、  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8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上一篇:团结人民之歌精品好句13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