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陆游的诗歌风格 1、从这两首陆游六十八岁时在山阴所写的作品中,不难体会到他抗敌的决心、激昂的意气,以及至老不衰的爱国***和豪壮风格。(陆游的诗歌风格)。 2、诗歌比较阅读是......
陆游的诗歌风格
1、从这两首陆游六十八岁时在山阴所写的作品中,不难体会到他抗敌的决心、激昂的意气,以及至老不衰的爱国***和豪壮风格。(陆游的诗歌风格)。
2、诗歌比较阅读是考试中时常出现的题型,一般从思想感情、表达技巧、语言风格、形象四个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比较阅读,比单诗阅读,在答题上要复杂。(陆游的诗歌风格)。
3、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4、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
5、他的 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 兴四大家”。
6、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7、在这晴朗的春天,我坐在交椅上,看将士射箭练兵。
8、陆游《南唐书》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①体制创新。陆书只有本纪和列传,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外,又创设《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②史评色彩鲜明。宋代理学兴盛,陆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准绳的观点,如多数史家都批判后主李煜沉迷诗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陆游却先赞后主“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再对其“酷好浮屠”作简单批驳,最后总结为“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③严谨的治史精神。陆游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其书卷数、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多,但史料多经考证,“简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补保存方面有巨大价值。
9、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10、首先,林黛玉并不是说陆游的诗不好,也没有批评陆游的诗风。而是建议香菱学诗要从格局大的诗学起。陆游的诗风格多样,有的诗句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了又一村”这样清新自然,有的诗句像“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样雄浑壮阔,有的诗句像“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样气象万千。但是“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句诗的确是不能体现陆游的风格特色。这句诗是典型的江西诗派风格,吟咏书斋,刻画生活细节,的确像香菱说的那样有趣,但是太琐碎,太细腻了,没办法体现诗人的胸襟眼光与淑世情怀。
11、最近做了几个陆游诗的比较阅读题。做这几首诗,有三个效果:一是回顾关于陆游的文化常识,包括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二是复习诗歌比较阅读的方法,三是复习课文中的《书愤》,解决课文背诵问题。一举三得,从效率上来说,非常划算。
12、B.诗人指斥那些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达官贵人。
13、欃(chán)枪: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定有兵乱,这里代指金兵。端:真正。
14、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锦江上。淳熙四年(1177)正月孝宗有诏:“自今内外诸军,岁一阅试”;“沿江诸军,岁再习水战”。这首诗就是记淳熙四年春天,诗人观看万里桥一带江上演练的情景,以及由此而触发的感想。
15、D.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然本诗尽显失意悲愁却又不失沉雄浑厚气象。
16、“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不要害怕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山阴老家。在这里,作者直接将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17、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 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 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
18、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
19、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问”,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答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20、陆游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提倡“万卷虽多应具眼”,又强调“诗思出门河处元?”他一生之中写出大量优秀诗篇,是与他的苦学精神分不开的。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一二两句,确是议论。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确是可贵。三四句是写实,尽管明白如话,浅显平淡,但仔细琢磨,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把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小字的场景,维妙维肖地刻划出来了。既对自己生活描写,更是对后人告诫.
21、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22、陆游还具有史才,陆游的史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的《两朝实录》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书》。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领导史馆所修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计11个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
23、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 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 集大成“。
24、陆游是古代作家中最多产的诗人,其诗今存九千二百多首。他早年拜著名江西派诗人曾几为师,其《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里说:“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这玄机是什么呢?他在《赠应秀才》里说:“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忌参死句,就是说要悟“活法”。他在学了古人的作诗方法后,到自己的生活中寻找诗的灵感,以为功夫在诗外。从江西诗派入,而不从江西诗派出,是陆游早期诗歌创作的特点。他于江西诗派的诗,取其清新流畅而不为其瘦硬,取其平淡而去其生涩。如《游山西村》:
25、和那个时代很多人一样,他的一生只有一个梦想:收复故土,也为这个梦想为之努力,敢说敢做,没事就对别人喊口号。
26、自六十五岁罢归山阴,到八十五岁逝世为止,陆游晚年的绝大部分生活是在山阴农村度过的。平静的安居生活见闻成为他最习见的诗题,风格上也趋于闲适淡泊,但爱国思想和积极奋斗的精神还继续保存着,不乏风格悲壮的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7、陆游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
28、(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诗词下阙的感情和《书愤》感情的异同。
29、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
30、当时的朝廷,也不是没有主战派,但大多都是郁郁不得志之人,毕竟主和派最大的后台就是皇帝赵构,所以经常惹的主和派不开心,陆游的仕途也不是很好。想起来了就把陆游召回朝廷,但又看不顺眼又把他贬谪,又召唤回来,待不了多久又贬出去。
31、(2)不同点:甲诗的情感是xx,体现在xx。乙诗歌的情感是xx,体现在xx。
32、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如《游山西村》。
33、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34、这一时期陆游充满了要以身报国的热情,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但没有什么结果,于是便发为感慨万端的悲愤之音,特别表现为才气纵横、一泻无余的写法。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35、B.首联下句点题,诗人在晴朗的春天观看江上将士们演习射箭,陶醉于春日的闲适和愉悦。
36、从陆游学诗的过程来看,他早年的确是沉醉于江西诗派诗风,注重文字雕琢。但是陆游后来也反思自己早年专事藻绘的风格,转而开始用写诗的方式抒发心中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陆游曾经写下过“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前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可见,陆游自己也不欣赏自己早期一心学习模仿江西诗派诗风的创作过程。从军的经历和历代前贤的作品让陆游明白了写诗应该尽量表达心声,而不是单纯重视修饰辞藻。后来,陆游就形成了雄浑奔放中带有沉郁顿挫,用整饬的形式和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蕴的诗歌风格。
37、高低不平的坡地,如起伏的波涛,向东北方向倾斜,
38、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
39、(小题1)D(小题2)同:(1)都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早信此生终不遇”和“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终不遇”和“空自许”写出作者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2)都透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愤不平之气。如“当年悔草《长杨赋》”运用典故,讽刺统治者和汉成帝一样昏庸无能,其中“悔”字透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愤不平之气。《书愤》尾联运用典故,渴望效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但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暗含着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异:(1)“江海轻舟今已具”化用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含有归隐江湖的意思。(2)“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感叹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3)《书愤》首联“中原北望气如山”以及颔联回顾两次战斗经历,写出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4)《书愤》“镜中衰鬓已先斑”写出时光流逝,英雄迟暮之感。
40、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41、颈联是从颔联引出来的议论,意思是如此习武练兵,正可击退金人的侵犯,那些“草间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惊慌。有这下一句作陪衬,更加强了上句的力量,更强调出收复失地的宏愿。颔联描写见闻,颈联借以发轮,一实一虚,相得益彰。“端可”、“不须”而语,下得有理,并前后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