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朗诵精品好句52句

admin 59次浏览

最佳答案诸葛亮诫子书朗诵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

诸葛亮诫子书朗诵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非(fēi)宁(níng)静(jìng)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3、东吴派老将丁奉率精兵援救,然救兵仅至巴丘,未进蜀境,诸葛瞻只好再度出战,被重兵包围,中箭落马,最后自刎殉国。诸葛瞻之子诸葛尚也战死沙场,邓艾怜其忠,将诸葛瞻父子合葬。而后丁奉得知消息,遂领兵还建业。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

6、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诸葛亮诫子书朗诵)。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俭(jiǎn)以(yǐ)养(yǎng)德(dé)。

9、《诫子书》的主旨是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0、⑴诫:警告,劝人警惕。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⑷养德:培养品德。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⑺才:才干。⑻广才:增长才干。⑼成:达成,成就。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⒃穷庐:破房子。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11、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学(chéngxué)。

13、《诫子书》的主旨是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4、《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懒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5、夫君子之行( fú ) 淫慢( yín ) 励精( lì )

16、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17、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18、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19、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20、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1、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22、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23、释题:诫:告诫、劝勉。子,一般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文题的意思是:给儿子写的一封告诫、劝勉的信。

24、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与:跟随。

25、(蒲广济朗诵)|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

26、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7、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28、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29、《戒子通录》是一部家训文集,共八卷,辑录了西周初期到南宋时期家训文一百余篇,南宋刘清之辑。刘清之,一一三九年生,一一九五年卒,字子澄,江西临江人。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年)进士。有《曾子内外杂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诵录》、《墨庄总录》、《祭仪》、《诗令书》、《续说苑》、文集、《农书》等传世。

30、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1、明朝朱元璋的军师刘基刘伯温,讨平元末农民暴动,建立永乐王朝。

32、《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对诸葛瞻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为人父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33、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34、诫:警告,劝人警惕。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穷庐:破房子。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35、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

36、《艺文类聚》是唐初由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一部文集,其书由欧阳询主编,参与其事的还有裴矩、陈树达等人,武德七年(六二四年)成书。此书分四十六部,每部又列子目七百全书约百馀万言。按目编次分类,故事在前,均注出处。所引诗文,均注时代,并按不同的文体,用诗、赋、赞、箴等字标明类别。所引古籍,据北京大学研究所一九二三年所作的统计,共为一千四百三十一种,这些古籍大多散失,现存不足十分之一。因其所引者多为唐前古本,可用以互校今传之本,纠订误谬。注释:

37、夫君子之行(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

38、《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39、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40、《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41、(名家朗诵专集)|(按朗诵者姓氏拼音检索)

42、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远:远大目标 )

43、这是《社群11月朗诵会》的投稿作品,是由郑老师语言表达少儿群289群的群友栋栋为大家带来的朗读作品。栋栋小朋友在《少年中国说》之后,再度发表古诗词朗读,这篇《诫子书》虽然短小,但是理解起来也不容易,栋栋小朋友能够将这篇稿件读得这么流畅,实属不易。

44、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5、(蒲广济朗诵)|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46、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

47、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成功。

48、当时黄皓用事,故诸葛瞻托病不出,后邓艾奇袭阴平,刘禅采纳郤正建议,连发三诏征诸葛瞻领兵,以诸葛瞻之子诸葛尚为先锋,对抗邓艾。初战胜利,邓艾修书诱降,诸葛瞻怒斩其使。后与邓艾交战失利。遂修书请东吴发兵救援。

49、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50、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51、(18位朗诵者合诵)|汪曾祺《故乡的野菜》

上一篇:天涯海角的意思精品好句80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