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豆瓣 1、注册登录后把你的kindle里的MyClippings.txt上传,就会自动帮你整理好。小懒甚至看到了几年前上传的《挪威的森林》的标注。 2、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在做选择......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豆瓣
1、注册登录后把你的kindle里的MyClippings.txt上传,就会自动帮你整理好。小懒甚至看到了几年前上传的《挪威的森林》的标注。
2、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在做选择。能接得住什么选择,能放得下什么欲望,直接关系着将来的生活质量。
3、被赋予了高度精神力量的人,过着思想丰富、多姿多彩、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意义的人生,其自身就承载着最高尚的乐趣之源。他的头脑只为有价值、有趣味的事物所吸引,
4、by(德)叔本华。花了五个月,读完这本书,太吸引人了,我脑海中的哲学应该就是这样的。下午读完后,我在扉页上这上这样一句话:"我昏睡了很多年,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醒来。"
5、柏拉图说,他的理想国度里一定能够有“正义”。 “正义”就是人人都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做多管闲事的人——当商人、辅助者和卫国者各自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干涉别的阶级的事情,整个城邦就是正义的。
6、叔本华在30岁时就写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完成自己的哲学史观,尼采在看了这本书后迸发灵感,开创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库布里克从尼采哲学里找到素材,拍出了声名远扬的《2001太空漫游》。
7、柏拉图的这个主张,是与当时的奴隶制贵族城邦的制度需求是一致的。 对卫国者阶级如何更好地管理国家,柏拉图提出了若干建议——
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SLiu1IcG2lQUnTVrzsRoA提取码:ckr4 书名:人生的智慧
9、亚当.斯密的研究出发点,是探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这个思想,被后人概括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提高国家收人和增加国家总的资源的科学。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豆瓣)。
10、我们应该把现在所拥有的财富看作能够抵御各种可能发生的灾祸的城墙,而不是用来挥霍、享乐的许可证。
11、而《人生的智慧》这本书,就是一本难得的“人生参考书”,没有晦涩的概念和高深的术语,却有着“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将永世不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好能带我们穿越团团迷雾、梳理人生、看清自己,最后学会如何尽量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12、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在做选择。能接得住什么选择,能放得下什么欲望,直接关系着将来的生活质量。
13、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所具有的个人品质,并遵循符合个人品质的方向去追求发展,避免其他的情形,再选择最适合我们个性的人生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14、简而言之,普罗大众大体代表着庸俗,而卓越者大抵代表着孤独。
15、商人只是把钱当作挣钱的工具,就好像工人对待他的工具。即便他们的资产全部是辛苦挣来的,他们仍会千方百计运用金钱使其保值、增值,所以商人阶级比其他任何阶级都更懂得如何运用金钱,他们是最富裕的人。
16、懒人标注:在 部分过往经历 里小懒说过“穷人乍富,腆胸叠肚”,因为穷人对于财富的态度是,大不了就回到以前的状态咯。还有就是虚荣了,比如本科时小懒外面租房就在学校旁边,租车就是因为虚荣。
17、叔本华于1788年2月22日生于但泽(即今天波兰的格但斯克),父亲是一个大银行家,母亲是一个颇有才气的女作家。由于父母的性格不合,所以时常借着娱乐活动来减少相互间的磨擦,旅行就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就这样,叔本华从小不得不时常随着父母四处出游。据说他的父亲相貌长得令人不敢恭维,且脾气也很暴躁,而他的母亲则聪明美丽,且富文学才华,外国语也说得很流利。叔本华自己也曾说过:“我的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我的智慧则遗传自母亲。”这大概正是他自己特色的写照,如果确定是这样的话,那么,叔本华在先天就已经播下了“怪癖”和“天才”的种子了。
18、此外,叔本华还认为,一个人自身拥有的东西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也就越不重要。因此,有些人可以不依赖别人,来寻找到自己所想想要的。
19、具体意见作为附录附后。有兴趣的就看看,没兴趣可不看。
20、幸运的,在身体垮掉之前意识到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开始关注自身健康。
21、第高中阶段,除了是对初级中等教育的继续和提高之外,另有两个教学目的——一是为接受高等教育打牢基础;二是为直接就业提供基本的知识储备。
22、正如周国平曾说:“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
23、普通大众的生活,让人们醉心于各种满足个人安逸的渺小福利,却不得不对抗由此而生的各式不幸与苦难,旷日持久地挣扎其中;一旦停止为实际生活操劳,人们被打回原形,只能依靠自身内在时,人生就会被不堪忍受的无聊包围,如同行尸走肉,只有疯狂的激情才能稍微点燃死气沉沉的生活。
24、即便这样,上述三本书成为课外参考书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因为,它们对于普通中等教育的作用不直接。
25、第课程和课外参考书设置,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换句话说,是科学性很强的事情。
26、当然这种观点至今还争论不休,各说各的理。不管你持那种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谁都得服从。不妨咱举几个列子说明一下:
27、如果说“人不能要他想要的”,在受挫后给人们以慰藉,那么,“人能够做他想做的”,又为我们在黑夜里燃起希望。
28、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哲学家。柏拉图尤甚。
29、看综艺节目,伊能静不停地问婆婆:“妈,你觉得昊子到底爱不爱我?”当婆婆给出毫不迟疑的肯定答案时,伊能静列举了一连串秦昊对自己的好。最后她很不甘心地告诉婆婆,秦昊就是不会表达爱,她甚至让婆婆告诉秦昊要学着表达。
30、另外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真理,很多时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31、第男女卫国者应该住在共同的房子里,吃同样的伙食。为此,传统的婚姻必须改造,要使新郎新娘们相信,他们是靠抽签配对的。所有的孩子,都要从父母身边带走,让父母不知道谁是他们的孩子,孩子也不知道谁是父母,孩子可以叫每一个年龄相当的人“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也是这样。“父亲”和“女儿”,“母亲”和“儿子”不能结婚。“兄弟”和“姐妹”之间也不能结婚。后来的哲人讽刺说,这其实是禁绝了一切婚姻。
32、◆本译本与其它译本的四大不同:真正珍藏足本,全新无删节珍藏版,忠实还原叔本华的权威定本;为方便读者阅读,首次划分章节新增标题;首次新增纯手绘插画,装帧设计精美,适合各年龄段读者阅读收藏;荣获当当终身五星级畅销好书奖。
33、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现在,包括最平凡无奇的,我们无动于衷地听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发掉的日子。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此刻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从此以后,它就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在将来,尤其到了糟糕恶劣的日子,我们的记忆就会拉起帷幕:此刻时光已经变成了我们内心眷恋和思念的对象。
34、1819年,叔本华31岁时进入柏林大学任“无俸讲师”。讲课不很顺利。反复两次之后,干脆离开了学校。
35、◆经典畅销书《金刚经修心课》《心经修心课》作者、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费勇教授,亲笔撰文导读推荐!
36、大部分人要消耗很多生命精力,为自己和家人的生计奔波。一旦物质富足生活安逸,却又被无聊困扰。
37、一些思想家和哲学家通过著书立传表明自己的孤独,而一国的领导则也由此好,他们很少有闲暇,也不大长篇著述,譬如中国古代一国的国王则通过日常口语时常表明他们是孤独的~他们是寡人等等,不必一一列出。
38、前几天和朋友聚餐,其中一个是做房产中介的。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他辞职创业,先后开了四家房产中介公司,生活实现了初步的财富自由。
39、而也有很多不幸的人,还没得到外在的名利之前,已经掏空了身体,毁坏了健康。
40、避免痛苦的现实意义,就是不要犯错,特别是原则性的大错,如此以来,人生的基本面就不会垮。
41、就像一个人承担着自己的身体却对身体的重量毫无察觉,但在搬动别人的身体时却会感到重量一样,一个人对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恶习可能视而不见,但却会看到他人身上的这些东西。所以,人人都要把他人当作自己的镜子,从镜子中可以看清自己的缺点、恶行和其他坏处。
42、◆翻开本书,让您彻底读懂“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从而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享有幸福人生。
43、获取幸福错误的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伴随而来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谎言与欺骗。
44、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常常表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支持,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举几个让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见解:
45、生活中很多麻烦困扰,源自于这种过分在意他人眼光引起的焦虑。
46、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当我们感到快活,在我们远离上述一个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就接近了另一个敌人,反之亦然。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47、曾有人说:“所有的鸡汤成功学大师加在一起,都不配给叔本华提鞋。”
48、而也有很多不幸的人,还没得到外在的名利之前,已经掏空了身体,毁坏了健康。
49、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以前发生过的,以后还会发生。
50、独处的好处,一个人只有感知能力非常丰富,对别人的依赖性很少,才能从独处中自得其乐,而独处对于天才而言,则更是必需的部分。一个无法忍受,无法从独处中获得快乐的人,其思想和智力,都是贫乏的,是这世上大多数庸俗的人的一部分。想想你可以避开的哪些俗不可耐的人,你一定会好好享受独处的好处。
51、而“人能够做他想做的”的意思是,虽然求而不得,但是我们至少尝试过,失败了也无怨无悔。只要不放弃,也许就会有转机。
52、这本《人生的智慧》在都豆瓣也有1的高分。作为叔本华晚期作品,可以称之为成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叔本华的人生主张。
53、前几天和朋友聚餐,其中一个是做房产中介的。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他辞职创业,先后开了四家房产中介公司,生活实现了初步的财富自由。
54、回到开头的这句“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得到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直接摆动”,最直观的代入是性欲。得不到满足时满脑的荷尔蒙,欲火焚身。和谐之后,贤者时间不就是无聊的表现么,六根清净,无欲无求。除非累得不行,不然这时候都会把平时晦涩看不下去的书本拿起来阅读。
55、这个世界并非慷慨无私,我们能从中得到的东西并不多。生活充满了痛苦和不幸,就算你侥幸逃脱,无聊也会无孔不入,即刻找上你。邪恶总能赢,愚昧最喧嚣。命运是残酷的,人类是可怜的。
56、幸好还有虚荣心带来的乐趣终生相伴。庸人们要么是为自己在财富、社会地位、影响和权力方面高人一等而得意扬扬;要么,至少也要追随着那些各方面都更显赫的人,沐浴在他们的华丽荣光之中—英国人把这样的情况叫作附庸风雅,而这样的人,自然就是势利眼。
57、他说:“大多数人的生活不过是求生存的持续的斗争,即注定终于要失败的斗争。人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威胁自己的死亡的抵御,每一秒钟都为抵御死亡而战斗。但是死亡终于必然取得胜利,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受它支配,它只是在吞噬它的捕获物之前,要玩弄他一会儿而已。人却尽最大努力来延长寿命,正如人吹肥皂泡,使之尽量大和尽量长远,尽管知道它终于会破灭。”
58、其实,除了有数的亲人好友,谁又真正关心你呢。将做事的标尺放在那些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人手中,是一种既愚蠢又软弱的做法。
59、柏拉图对理想国的论述,是以这样的逻辑开始的——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而人的灵魂,也就是个人的本质,有三个部分——理性、意志和情欲;对应这三部分灵魂的,是三个阶级——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 他认为,在理想国度里,只有卫国者才能有政治权力。这部分人的数量要比前两者少得多。一开始,他们是被立法者选定的,此后,通常他们就可以世袭了。 在例外的情况下,可以在低等级中选拔少量出类拔萃的孩子;对卫国者的不肖子孙,可以把他们降级。
60、“决定成功的因素中,体力、智力、精力、教育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大小。”
61、鲁迅说过:我的书要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看得懂。
62、他心有鸿鹄之志,却被母亲讥讽为他的作品只配当包药的纸。
63、似乎人人都应该是交际高手,似乎热衷社交成为成功的标配。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狂热的偏见。
64、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倘若他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甚至会选择离群索居。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得越多,需要从他人身上获取的就越少。
65、还有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里面的各色人性,尤其是刘冰这个角色体现了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性格。
66、尤其,书中最经典的这7句话,句句入骨,点醒很多人。
67、另外,年轻人不要总把“人脉”,“利益交换”挂在嘴边。知道友谊怎么消失的嘛,从你称之为人脉的那一刻。交个朋友嘛,whysoserious。
68、懒人标注:我们都有虚荣的心理需求,哪怕为此不得不去造假,去展示和本我不相符的一面。这没啥,不要过头就行。或者,当你撒了一个谎,有办法去圆谎就行,虽然大部分时间为了圆一个谎不得不造更多的谎。如果没这个能力最好的方法还是真诚。人生苦短,不要忙于不能获取到好处的伪装。
69、懒人标注:有钱很多时候意味着更多选择,更有能力保护爱的人,能解决很多问题,拿钱砸我吧~
70、西方哲学界怎么看叔本华呢?罗素算是大数学家大哲学家了吧?他说,这两个人,是恬不知耻站在极少数人一边的。
71、柏拉图的《国家篇》,内容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五卷的末尾部分之前,是关于理想国的组织;第六卷和第七卷,是讨论“哲学家”的定义,因为他认为,理想的国家必须由哲学家来做国王;此书的余下部分,柏拉图讨论了对当时现实存在的体制的优缺点。
72、那么,叔本华是谁?他,就是影响了后世很多东西方文学巨匠和艺术大师的著名哲学家,比如托尔斯泰、弗洛伊德、鲁迅、郭沫若等,他们作品里或多或少都有叔本华的影子。
73、客观地说,叔本华曾经发奋过一段时间。著有《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1813);《世界是 意志和表象》(1819);《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伦理学中两个根本问题》(1841);《附录和补遺》(1851)。遗憾的是,这些著作曾经都卖不出去,反响寥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是在1853年,其影响主要在他离世之后。
74、可是人类这样一个贫乏、欲求不满的生物,对财富有近乎崇拜的尊重,这种尊重比对其他任何东西的尊重都要更真诚,也要更狂热,甚至连权力和名声,有时候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
75、这也就像日月星辰轨迹一样,说,你这辈子跑不出这个道去,基本就这样,改变不了多大。你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有时努大了,可能事得其反。
76、有两样东西可说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能有缘对其深入了解并从中得益,我真算是幸运的了。这两样东西就是叔本华的著作和古老的中医。
77、头脑越简单,脑袋越贫瘠,人就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填充,甚至从外在的东西里获得优越感,因为他所拥有的外在的东西而骄傲。
78、爱因斯坦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这句话,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人生的至暗时光里,叔本华的这句话,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79、叔本华在很小的时侯,人们似乎已看出他将来注定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中国的小说中人林黛玉看到落花就会流泪,徳国的生活中人叔本华小时候遇到悲惨的事情就要沉思良久: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悲惨和不幸的事呢?人活在世上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年青而天才的叔本华带着类似的许多问题思考着,终于在1818年他30岁时找出了答案,在其巨著《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他认为世间许多的不幸,痛苦和矛盾表现的根由,原来是盲目的意志。从西方哲学史来看,叔本华是第一位强调意志对于哲学重要性的哲学家,开创了生命哲学,强调必须自生命內在因素来了解事物自身。仅此一点,叔本华与他同时代的康徳、黑格尔、尼釆一样,在哲学上就足以不朽了。
80、尤其是渐渐步入中年之后,我更加体会到这其中的道理,我也努力让自己践行这个忠告。
81、那么对于财富的欲望,到底什么程度才算合理呢?
82、也许这和她早年失去父亲又早早出道养家的经历有关,那种缺爱和缺乏安全感的阴影一直烙印在她内心深处,即便现在有了温馨的婚姻家庭,依然需要从外人的认可中寻求平静。
83、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 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伏尔泰)
84、不过叔本华的思想要在原作中才完整的呈现,像这种精选的入门书都很容易有这种毛病;你要是对哲学感兴趣,可以拿这个作引子。
85、叔本华虽然是“性恶说”的代表,也不太看得起女人,但是他的一些观点你不得不认同,的确说到了点上,算是把人性看得比较透的人了。
86、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在上班路上疾走,这时,另外一个问路人拦住了他,问他为何这么匆忙。青年说他在寻找幸福。之后,青年几乎每天上班路上都碰到那个人,问同样的问题,当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变成年老体衰的老年人时,那个人问他是否还在寻找幸福,当他回答完后,他才知道这个问路人其实就是幸福之神。原来他一辈子找寻的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他天天上班的路上!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天都在为未来焦虑,为没有达到目标在悔恨过去,却忘记了那些沿途的风景,才是最大的幸福!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一花一草,柴米油盐中。
87、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常常表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支持,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举几个让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见解:
88、我们之所以感到不满,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提高我们的要求,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成功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