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叔本华哲学 1、与黑格尔不同,叔本华着重强化康德的反理性成份,抛弃或改造了康德的理性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以主观意志为本原的反理性的哲学体系。 2、世上有利的事也就有其弊,......
叔本华哲学
1、与黑格尔不同,叔本华着重强化康德的反理性成份,抛弃或改造了康德的理性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以主观意志为本原的反理性的哲学体系。
2、世上有利的事也就有其弊,有弊的事亦必有其利。郁悒而充满忧虑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乐又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因此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光明一面的人却常常不能如愿。
3、个性差异、气质迥然常常或多或少会引起不和,尽管这种不和可能微不足道。思想的平静,灵魂深处的安宁以及身体的健康,所有这一切世间能给予的最大幸福,只有在独居中才能获得,而这种平静和安宁作为一种持恒的心境,惟有身处绝对幽静之处方可达到。
4、另一位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是俄国文豪屠格涅夫。根据学者瓦里基所写的《屠格涅夫与叔本华》:从19世纪60年代起直至逝世为止,叔本华就是屠格涅夫所喜爱的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成为一个甚有价值的框架——以此屠格涅夫整合自己的观点。(叔本华哲学)。
5、托尔斯泰买回一张叔本华的肖像,把它挂在了自己的房间,就像瓦格纳同一时间所做的那样。托翁始终没有改变对叔本华的看法,叔本华的哲学始终成为托翁看待事物的一个坐标。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叔本华的哲学已把我们带至哲学所能把我们带至的极端。
6、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中依次探讨了这四个知识领域的层次问题;而第二篇“世界作为意志初论”则说明在这些表象底下实际上就是意志在起作用,它们都是意志的客观化的结果。表象世界按照其不同层次等级而构成了从矿物、植物、动物到人的不同阶段,但它们都是意志的表象,只不过有的是盲目地表象出来,有的是自觉地表象出来。人则具有最清晰的意志表象,最有资格说“世界是我的表象”,因为他有自我意识,能够通过自己对意志的领会来理解万物,直到最盲目的无机的机械物体的运动,从中看出意志的作用,从而认出自己的本质。万物的表象与它们的意志都隔着遥远的距离,只有人的意志与他的身体表象显示出同一性,即他可以支配他的身体,身体是意志的客观化。人由此理解到其他事物(包括自己身体中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部分)其实也是意志的客观化,从而使自己的意志不再被局限于自己个人来理解,而是被扩展为世界万物的统一本体。所以我们不能像机械论者那样把万物还原为最盲目最低级的无机规律,而必须倒过来,把最简单的无机物及其运动都归结到人在最高层次上所领会到的意志作用。所以对世界的认识和科学知识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只是“从意志自身产生的”一种“辅助工具”,“认识和身体的任何器官一样,也是维系个体存在和种族存在的工具之一”,它是“命定为意志服务的,是为了达成意志的目的的”。(3)所以这一篇的结论就是:“我们生活存在于其中的世界,按其全部本质说,彻头彻尾是意志,同时又彻头彻尾是表象”(4)但表象是相对的,是这个世界的假象,如同印度哲学所谓的“摩耶之幕”,而意志才是真正的自在之物。
7、(5)叔本华著,石冲白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44页。(叔本华哲学)。
8、因此,我们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从康德的哲学出发的,同时又扬弃后者,发展了后者的理性思维,建立了庞大的辩证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9、叔本华认为,每个人对别人的基本倾向,在品性上被定为要么是妒忌,要么是同情,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人类的美德和恶德。嫉妒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有时候,甚至彻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别便消失了。
10、但是,如果没有钱和权势,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忍着,克制着。就好比路过一家美食店,身上没有钱,只能闻着香气。但有钱,就克制不住,就非得进去尝一尝一样。
11、牺牲健康去谋求外界身外之物,来谋求幸福注定是悲剧的,因为外界是无常的。
12、叔本华公开主张意志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意志的客体化”。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动物,“意志的客体化一级比一级明显。”第宇宙“皆备于我”叔本华以“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为前提,必然导致万物、宇宙“皆备于我”的结论。
13、因此,天才少年之所以能成为天才少年,是因为这个阶段的他们,不是满脑子的美少女,也不需要担心生计问题。只需要一台电脑,加上对Dota2的热爱,脑子就可以完全聚焦在Dota2的认知之中。
14、“在彻底取消意志之后所剩下来的,对于那些通身还是意志的人们当然就是无。不过反过来看,对于那些意志已倒戈而否定了它自己的人们,则我们这个如此非常真实的世界,包括所有的恒星和银河系在内,也就是无。”
15、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改变看法,但目前我敢肯定:叔本华是无与伦比的。你说过叔本华就某些哲学问题写过一些东西,并且还写得不错。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什么叫写出了一些东西?那可是反映了整整一个世界啊,那种清晰和美感令人难以置信。
16、叔本华在哲学上尼采在思想上都属于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之人,都有想超脱的想法。
17、还有就是,“在这世界的现实生活当中,性爱表现为至为强劲、活跃的推动力,这仅次于对生命的爱;它持续不断地占去人类中年轻一辈的一半精力和思想;性爱是几乎所有愿望和努力的最终目标;至关重要的人类事务受到它的不利左右,每过一小时人们就会因为它而中断正在严肃、认真进行的事情;甚至最伟大的精神头脑也间或因为它而陷入迷惘和混乱之中;它无所顾忌地以那些毫无价值的东西干扰了政治家的谈判、协商,和学者们的探求、研究;它会无师自通地把传达爱意的小纸条和卷发束偷偷夹进甚至传道的夹包、哲学的手稿里面;每天它都挑起和煽动糊里糊涂、恶劣野蛮的争执斗殴,解除了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联系,破坏了最牢不可破的团结;它要求我们时而为它献出健康和生命,时而又得奉上财富、地位和幸福;它甚至使先前诚实、可靠的人变得失去良心、肆无忌惮,把一直忠心耿耿的人沦为叛徒”。
18、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给予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过高的赞誉,否则,你很有可能会大失所望,因此而惭愧甚至受到某种伤害。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要看他的本性,一个人的品性往往能通过他对一些日常小事的处理看出来,因为在处理小事时他是毫无防备心理的。这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一个人的人性中欲壑难填的利己心以及毫无利他之心的极好机会。如果这些弱点和欲求缺陷是通过一些琐事或一般行为显露出来的,那么,你将会发现这些弱点和缺陷也同样体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尽管他会极力掩饰这些弱点或缺陷,伪装事实。
19、生活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尽职而终的说法是一件善事,它意味着某些人已经了结了他的工作。
20、《论天才》指出,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摆脱了“意欲”的控制。他们通常表现为无欲无求,行为古怪,不拘一格。因此,不需要思考如何讨生活、讨女朋友的“天才”的脑子,就如一面理性的镜子,能反映出客观的宇宙。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无用”的,是一般人看不懂的。但是,这正是一种“艺术”。
21、倘使你坚信这个真谛,你就会根据这种真谛来调整你对未来的祈望,就不会再把人世间大大小小令人不快的事情,如人的痛苦、忧虑和苦难等,看成不正常的或不规则的了,而且你还会发现一切事情将以原本的样子呈现于世上,在那里,我们每个人都以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赎回他生存的罪孽。
22、叔本华对康德哲学的继承和批判,与黑格尔走着不同的道路。
23、1851年,直到人们在读到他的最后一部著作《附录和补遗》时,才恍然大悟,认为叔本华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叔本华在世时,他的哲学整整沉寂了30多年。终于,他像个英雄般,名噪全欧、誉满天下。
24、又比如对金钱的欲望,钱少了是痛苦,钱多了,如果没有更高的目标,就会无聊,然后要去赚更多的钱,但钱再多也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即使你富裕得成了一个金钟摆,仍逃脱不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的命运。
25、那些不能再具体享受人生幸福的人,便只好费尽心机去谋取钱财。
26、简单介绍了这本书的大体内容,接下来,我会分几期内容来分享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先聊聊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主体和客体。
27、或许虚荣心比其它感官更主要地和欢乐与痛苦有关,因为只有心智的东西,才能产生如此猛烈的震颤。低等动物熟知情欲,但并不知激情的愉悦与爱情的痛苦。
28、就好比我读过叔本华一段语录,至今都记在了心里,叔本华说过:“只要时机成熟,条件允许,人人都想作恶的。”
29、叔本华认为所有一切表象中可以分为直观表象和抽象表象(概念)。他非常强调感
30、另外你可能知道,我给其他读者简单介绍下。叔本华在艺术领域的贡献远大于哲学,但在哲学界他很特别,是唯心主义中的唯心主义,号称唯意志主义,是在广义唯心主义中,和有灵主义一样又切出来一块田地的人。他是无神论者,也是人类至上主义者,这点我很认同,根据进化论,人类中会有出现很多无神论+人类至上主义的个体,然后由于他的思想可以让很多其他个体生活的更好,所以传承了下来。艺术领域他是大神,他的阅历太丰富了,对现代美学影响很大,罗素就是受他影响(厌恶他到极点但是又学了他的体系,关注多了被潜移默化),然后慢慢把世界美学搞成“帝国大厦也是精心制作的求偶图腾”的(唯性论)样子,意志的重点是性(那个男人脑子图上99%面积为性的图片看过吗?我看这事就是叔本华直接导致的!)
31、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32、“无论在什么地方,哲学除了解释和说明现成的事物,除了把世界的本质,在具体中的,亦即作为感知而为人人所体会的世界之本质纳入理性的明确而抽象的认识以外,不能再有什么作为。”
33、叔本华认为,一个人既想感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又想从这同一个人那里体验到挚爱那是十分困难的。倘若如此,我们将不得不进行选择,或者是从我们的同伴那里得到尊重,或者是爱。
34、人的一生免不了与人交往,包括配偶、父母、孩子和朋友。在人生旅途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宽容和自律,避免与人争论和口角,放眼前途,容忍异己,这样我们的一生将获益良多。为人处世的睿智,更少不了容忍的光辉。
35、万物是“意志的客体化”,叔本华从唯意志论和意志体论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意志与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
36、黑格尔和叔本华对康德的批判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的方向。
37、康德在哲学史上好比一个蓄水池,在此之前的一切哲学流派皆流向康德,而在此之后的哲学流派又都由康德这个蓄水池流出。
38、瓦格纳还说:“那个老人一点都不知道他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一点都不知道我通过他对自己意味着什么,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39、例如,真正的艺术品永远不会被假冒,虽然经过很长时间,也永远不可能被怀疑。叔本华是非理性主义哲学家,他崇尚知性,而反对理性,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40、叔本华认为,人这种生命现象也是求生意志的客体化,是所有生物中需求最多的。叔本华把意志在追求目的时受到阻碍称为痛苦;把意志达到目的的状况称为幸福。所以说,痛苦是经常的,幸福却只是暂时的。因为,人的追求永无止境,如此说来,痛苦成了人生的本质。此外,如果人的愿望就算得到一时的满足,可是,可怕的空虚和无聊便会迅速袭来。
41、综上所述,黑格尔和叔本华在对待作为他们共同起源的康德哲学上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42、(2)叔本华著,石冲白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55页。
43、可以说,他俩的哲学思想核心本质不同之处在于:
44、贪欲并不是一种恶德,只有它的对立面奢侈才是一种恶德。奢侈来源于当下瞬间的一种肉欲的要求,建立在一种错觉上面,认为感官的享乐具有一种积极的或真实的价值。
45、托马斯·曼说得更直接和大胆: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各种本能与欲望的贮存所)和自我(进入意识的我)——那不是与叔本华对意欲和智力的论述毫厘不差吗?那不是把叔本华的形上学转换成心理学吗?
46、叔本华用唯意志论去探求摆脱痛苦之路。既然意志是痛苦的根源,那么摆脱痛苦的途径是意志的否定。
47、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48、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这本书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49、“你知道这一个夏天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吗?那是对叔本华著作的心醉神迷和连续不断的精神愉悦,这种陶醉、愉快是我所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我已经叫人把他的所有著作都凑齐,现在就正阅读这些著作(我还读康德的著作呢)。我看还没有哪个学生像我这样在一个夏天里,学到一门学科这么多的内容。
50、一种很大的愚蠢是“不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找幸福,而是在“别人看待他是什么”中寻找幸福。
51、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52、叔本华认为,一个人肯定能在他人身上,看到人人所共有的,人的本性是庸俗的,器量小的与卑鄙的成分;在此,每个人对他的同胞都有所了解;一个有胜过另一个人优点的人,看不到其他人的优点,看不到超出他自己拥有的东西以外的任何东西,因为他骨子里想看到的不过就是这个范围的东西而已。倘使有任何使他困惑的事情,它将带给他一种模糊的,夹杂着愠怒的恐惧感,因为它超出了他的理解力,所以与他志趣并不相合。
53、c、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意欢愉。
54、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事物,不管是工作要务还是普通小事,都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如果仅以非固定的次序或关系来看,它们表现为一个反差强烈的混合体,绝无雷同,不仅如此,它们影响我们的方式也是特定的,倘使我们的思想与思想的种种问题谐调一致,那么,在这些思想与思想的问题在我们心中引起的忧虑之间必然存在一种相应的不一致。因此,当我们开始着手某一事情时,第一步就是要将我们的视线从别的事物那里收回来。这将使我们在第一时间内处理每一件事情。不管我们对这件事是喜欢还是讨厌,都不能让其他杂念对他有所影响。这样一来,我们的思想就像被分别置入许多抽屉中,我们既可经常打开其中的任何一个,同时又不侵扰其它。
55、叔本华这个思路,有点像哲学家莱布尼茨说的:存在即是被感知。
56、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尤其是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思想表示特别的赞许。
57、本能是一种先天给定的行动规则。一个人出于本能的行为往往不同于任何其他行为。在出于本能的行为中,关于行为对象的认识跟随于行为其后。我们有可能对行为所指的对象一无所知,然这种无知对于达到它是必要的。另外,倘若某行为是出自理智或理性的运用,那么,认识本身是为了完成一个预定目标而谋划的。所以,正是这种依据理性规则的行为可能失去其目标,而本能则是万分可靠的。
58、它们完全依赖当前的印象,依赖可以觉察到的动机;而人类则常常被与现在无关的抽象概念所决定。动物们只有在死亡的时候才认识到死亡,而人类却在活着的时候,已经无时无刻不在死亡的阴影下忙碌。
59、物质状态,比如孩子得到一个新玩具,他会立刻欢喜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
60、1844年,在他的坚持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出版。第一版此时早已绝版,且未能引起评论家和学术界丝毫兴趣,结果第二版的购买者也寥寥无几。
61、妒忌是人的天性,它可以很快变成一种邪恶,并导致不幸和痛苦。我们应当把它当作幸福生活的大敌,像压抑制止任何恶念,熄灭炉中的炉火一样。当真正的灾难降临于我们时,最见效的安慰恰恰是想到了还有比我们遭遇更不幸的人;其次,是想到世界上那些与我们处于相同命运的人,他们分担了我们的不幸和灾难。
62、人性中最坏的特点就是对他人的不幸遭遇感到幸灾乐祸。这是一种非常接近残忍的感情,它与残忍同根同源,但又有所不同,实际上它们的差别仅仅是理论和实践的区别。可以这样说,幸灾乐祸取代了我们本应该具有的怜悯,怜悯是这种感情的反面,也是一切公正和仁爱的真正源泉。
63、叔本华说,物质对直接对象的作用决定了人的知觉,而物质只存在于知觉中,知觉是对现实世界对象的一种感知和觉察,而知性是对知觉表象的认识能力。
64、叔本华说: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他的结论是:根本就不存在幸福这回事。如果只在欲望层面上找幸福,叔本华的话是对的。
65、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吸收了印度哲学和很多老子思想的成分。
66、在小说集《羊脂球》中的一个故事《在一个死人的周围》,就是与叔本华有关的,并且,故事中所用的大都是赞语。
67、黑格尔哲学思想标志着传统理性主义的完成,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则是非理性主义的开端。
68、叔本华认为,生存的全部痛苦就在于:时间不停地在压迫着我们,使我们喘气急促,并且紧逼在我们身后,犹如持鞭的人。但是,一定的焦虑、痛苦、烦恼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一条航船如果没有压舱物,它就不能保持平稳,也就无法正常行驶,人生同样如此。
69、黑格尔在批判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纯理性的哲学体系,这种哲学体系是彻底的辩证唯心主义体系,它有两个特点:第纯思辨的理性体系这种纯思辨的体系,就是以理性概念为本原的体系。它以绝对概念为出发点,以绝对精神为归宿点,整个哲学体系就是概念运动的体系。
70、叔本华在很小的时侯,人们似乎已看出他将来注定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中国的小说中人林黛玉看到落花就会流泪,徳国的生活中人叔本华小时候遇到悲惨的事情就要沉思良久: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悲惨和不幸的事呢?人活在世上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年青而天才的叔本华带着类似的许多问题思考着,终于在1818年他30岁时找出了答案,在其巨著《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他认为世间许多的不幸,痛苦和矛盾表现的根由,原来是盲目的意志。从西方哲学史来看,叔本华是第一位强调意志对于哲学重要性的哲学家,开创了生命哲学,强调必须自生命內在因素来了解事物自身。仅此一点,叔本华与他同时代的康徳、黑格尔、尼釆一样,在哲学上就足以不朽了。
71、要回答黑格尔与叔本华哲学思想的本质区别,则需要从他们的哲学思想源头——康德哲学体系出发。
72、事实上,每个人在本性上,也都有某种邪恶的一面。即使最高尚的性格,有时候,也会因其堕落、腐败的特性而使我们感到吃惊,好像它和人类是密切相关似的。
73、我们所有的满足,即一切的享乐或幸福,都是消极的;反之,只有痛苦才是积极的。
74、亚瑟·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生于年出生于波兰旦泽。其父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母亲是一们通俗小说家,但在当时颇有名气。他从小就厌恶商业生涯,憧憬文人学者平静高雅的生活。由于父母的性格不合,所以时常借着旅行来减少相互间的磨擦。就这样,叔本华从小就时常随着父母出游。据说他的父亲脾气暴躁,而他的母亲外国语也说得很流利,聪明美丽。叔本华自己曾说过:“我的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我的智慧则遗传自母亲。”这大概正是他自己给“怪癖”和“天才”做的解释。
75、这篇文章,我将从他们对康德哲学体系的批判和继承发展,具体说说他们的哲学思想区别。黑格尔建立了辩证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黑格尔从康德出发,但并没有在康德面前停却下来,他一方面吸收了康德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另一方面又去掉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论成份,从而建立了庞大的辩证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76、叔本华认为,当一个人很少或几乎没有经验时,他必须借自己先在的知识去进行判断,并且,在需要加以判断的事物中,先在的知识与经验相比决不在同一水平上。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先在知识意味着他们自己的自私自利观点。这与那些品质和精神都高于普通平民的人的情况不同。严格说来,就他们的非利己方面而言,他们与另外一类人大相径庭,当他们以自己的高水平去衡量、评判别人的思想和行为时,结果,往往与他们的预测不相符。
77、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引起轰动,叔本华称“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在第三版序言中写道: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30岁,看到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总算我在彼德拉克的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叔本华在最后的十年终于得到了声望,但仍然过着孤独的日子。陪伴他的是一条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有人说这个名字是用来讽刺黑格尔的,也有人说不是。
78、“思辨的思维唯在于思维把握住矛盾并在矛盾中把握住自身。在于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或者说乡在否定的东西中把握肯定的东西。”
79、而幸福的精神品质却十分稳定,比如培养足够多的兴趣爱好,多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去做;减少干扰,多份自我空间,多去有意思的地方玩;学会欣赏,在各种事情上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享受生活,多和情投意合的朋友相聚等等。
80、叔本华指出:康德的最大功绩不是他的认识论,而在于他划分了表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别。他指出:康德错误地假定知觉包括想象,将直观和思维混淆起来。康德构造了将感性直观和知性十二范畴共同构成经验对象的理论。
81、主体和客体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永远无法分开的,这两面的任何一面只是借助另外一面才有意义,也只对另外一面而存在,但我们永远无法同时看到两面,就像我们不能看到硬币的两面一样,叔本华说,客体出现的地方,主体就消失,这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82、可以说,叔本华这是把黑格尔列为“一生之敌”了。
83、叔本华的这本书的主旨是作为表象但最终作为意志的世界,而不是将两者并列的。在本书中,叔本华试图解决康德哲学遗留下的难题。所以整部书都是为了阐述这一思想,他始终坚信自己已经解决了世界之谜。
84、人一到这个世界就肩负着原罪的重压。并且正是由于我们必须时刻地救赎我们的罪过,才使得我们的生存是如此悲惨,惟有死亡才是我们苦难的终结。
85、根据法国作家左拉的传记作者约瑟森所说,左拉写过一部完全是叔本华式的小说,并且名字是讽刺性的《生活的快乐》。在书中,主人公时常琢磨:左右着这一世界的意欲所玩弄的花样,生存意欲的盲目和愚蠢,还有就是痛苦的所有生命。
86、在无意识的夜晚,一个被生命所觉醒的意志,化成个体,它从广袤无垠的世界中,从无数正在努力、烦恼、迷惑的个体间,找出他自己,然后又像做了一场噩梦一般,迅即回归以前的无意识中。但是在未走到那里之前,他有无限的愿望,无尽的要求,一个愿望刚获得满足,又产生新的愿望。即使赐予他们世上可能有的满足,也不足以平息他的欲望、压抑他的需求,满足他内心的深渊。
87、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
88、在这个世界大舞台上,绝大多数人默默无闻,尔后便永远消失,只有天才过着一种双重生活,他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89、沉重的人世的罪孽导致了沉重的人世的痛苦,这是一个最明显不过的真谛。对我们的生存最恰当的解释莫过于:人生只是某些失误和罪孽的结果,为此,我们正遭受着报应。
90、上述四篇构成《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体系,其中第一篇可以看作全书的导论,也可以和第二篇合起来看作第一部分,讨论认识论和“真”的问题;第三篇讨论美”的问题;第四篇讨论“善”和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各篇之间层层深入,最后落实为一种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这样完整的体系颇有古典形而上学的遗风,形式上并未与理性主义哲学有什么本质区别。但叔本华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于他对生命意志的本源性的强调,虽然仍然要以认识论和自然哲学为自己开路,却已指示出一条与传统理性主义哲学截然不同的致思方向,它直接影响了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尼采,并对弗洛伊德有启发作用。
91、另外,屠格涅夫的传记作者萨皮洛也举出例子:屠格涅夫深受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影响。叔本华关于性爱本质的观点对屠格涅夫所发挥的影响,其明显例子见于屠格涅夫的《春潮》和《爱的凯旋》。叔本华的思想在屠格涅夫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例如,人们总是误以为能够在这世上寻觅到幸福,而其实,幸福只是免除了苦痛而已;一旦免除了苦痛,无聊就露面了。这样,新一轮的争取满足又告开始。
92、对于大音乐家瓦格纳来说,就像托马斯·曼所写的:“接触和认识叔本华的哲学是瓦格纳生命中的一件大事。……那对他意味着最大的安慰、最高的自我肯定;那也意味着心灵、精神的解放。……毫无疑问,那使他的音乐从束缚中解脱出来,使这音乐鼓起勇气成为自己”。
93、他认为康德的二律背反是把无条件者的理性理念,应用到世界上而引起的矛盾,即把世界看成一切有条件者的总和,或把世界本身认作无条件者、无限者而引起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