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苏格拉底之死因 1、第一层看这个画看到的是力量与抗争。这副收藏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超级名画,画的是2000多年前古希腊第一先哲苏格拉底临死时的场景。苏格拉底拷问雅典人的灵......
苏格拉底之死因
1、第一层看这个画看到的是力量与抗争。这副收藏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超级名画,画的是2000多年前古希腊第一先哲苏格拉底临死时的场景。苏格拉底拷问雅典人的灵魂,最后遭到审判这一众所周知的史实。本来可以苟且偷生,他却选择饮鸩而亡。作品本身也是新古典主义的开山之作,画于1787年。作者雅克路易大卫在古代的叙事雕塑中获得灵感,他用舞台剧的方式重现了这一现场。
2、民主派将“亵渎神明”和“腐化青年”这两顶大帽带在苏格拉底头上在当时的雅典城邦还是能服众(庸众)的,毕竟苏格拉底出于对其时雅典民主制的不满确实不信奉雅典城邦专有的神祇——说理女神倍多和议会之神宙斯阿戈拉奥斯,此二神祇是雅典民主的象征。苏格拉底不信奉城邦专有的神祇,还在任何可能的场合向任何人宣称有自己个人的神灵指导自己的思想与行动;苏格拉底也确实吸引了一批富家子弟投靠自己,无所顾忌地揭示其时民主制的弊端。
3、中间的苏格拉底为什么那么淡定?因为他无畏。无所畏惧的坚定来自他内心对真理的追求。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临死一刻他还和大家讨论死亡。他说“倘若死亡是一场无梦的长眠,你们又何必悲伤呢?看淡那些污蔑你诋毁你最终又将成为你的人。”苏格拉底的左和右,表现了人生中两种脆弱的常态。也就是左手边的逃离和右手边的扭曲。生活中的恐惧和慌张,都是因为没有鉴定的信念,没有需要捍卫的理想。没有热爱的支撑,那你就会害怕消失依赖的不确定性。被命运反复羞辱,毫无还手之力。
4、我们专注于经济基本面分析,为用户提供最专业、最理性的投资指导!下面这些文章也许你会想看哦~~>>
5、每当谈论起世界文明的停滞不前或希腊文明的不进反退时,人们总会以苏格拉底的不幸为例来佐证雅典人的冥顽不灵。如今,经过翔实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对苏格拉底,以及他的生前身后之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位街头演说家虽然有点招人厌烦,却才华横溢,他用追求学问的一生致敬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盛行的思想自由精神。因为当时的老百姓还相信神明的存在,于是苏格拉底便自称神的使者,能预示以何事不当为。虽然大家不能完全理解他所谓的“灵迹”,却知道他对常人视作神圣的东西嗤之以鼻,对传统习俗置之不理。最后,当政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这位饱学之士。
6、负责审判苏格拉底的是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他们大多是苏格拉底的政敌们精心安排的人选,其中还包括不少学者。面对这些居心叵测的法官,苏格拉底发表了一席通俗易懂又鼓舞人心的演讲。
7、在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中,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又一次相遇了。
8、 最近有一个趋势,就是公募基金和国家队(甚至险资举牌)都不断的放弃题材而转向传统行业。今天也有知名分析师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来判断,但我认为还是供给侧改革这个核心命题在左右着市场。
9、公元前399年,当权者认为苏格拉底在当时的雅典是一个反传统的“异类”,他只相信自己心中的“灵异”,而对传统的信仰持怀疑和不敬的态度。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处以死刑,罪名是“不信城邦诸神、自创新神”和“败坏青年”。败坏青年,不可不杀。孔子杀少正卯的根本原因当时和后世,都有人认为孔子公报私仇,借道德之名排除异己,消灭竞争对手,以维持教育培训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10、突然想起爱情故事里常有的一句台词:你得到我的人,也得不到我的心。
11、这已是孔子在世的最后七天,子贡来了,他是闻讯专程来看望老师的。
12、接着他饮下鸩毒,躺在床上,让一切争辩伴随着他最后一口呼吸,尘埃落定。
13、如果是后者,死亡意味着另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先生们,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祝福呢?你将发现,在那个世界里,将有传说中真正的法官进行审判,譬如弥诺斯(Minos)、拉达曼堤斯(Rhadamanthus)、埃阿科斯(Aeacus)、特里普托勒摩斯(Triptolemus),以及所有其他在世时真正以正直著称的人。换言之,你们愿意付多少钱去见奥菲斯(Orpheus)、穆赛乌斯(Musaeus)、赫西奥德和荷马?——这难道会是一个没有价值的旅程么?
14、一束光从上面打下来,任务悉数登场。画面中央时苏格拉底,他一只手高举着,另一只手接过行刑人员送来的铁杉汁——也就是画面中装着毒芹酒的杯子。他并不害怕,但围绕他的众人却慌乱不堪。满是凌厉线条、肌肉和力量感与周围那些垂落的、松软的衣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粗糙的画风颠覆了当时主流的洛可可式(Rococo)描述宫廷华丽生活的审美。这里就带出了三层对比:
15、投稿邮箱:2479791180@qq.com
16、苏格拉底是被判死刑后服毒自尽,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17、重点看柏拉图。苏格拉底去世时,柏拉图只有29岁,他并不在场。画家却把他置身于这个画面中,并且以一个老者的形象出现。他所在的位置是一个门洞,对应着画面中唯一一个有纵深感的时空。这里代表着时间。这个舞台剧般的场景是在他的脑后迸发出来的映射。如果从左往右看,可以理解为:在那很长很长的时间以后,柏拉图都在还原和勾勒这个他错过的场景。这是他这辈子逃过的最重要的一课。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世界是由向外张望的,缺乏信念扭曲的人们和向内审视充满了勇气抗争的老师苏格拉底这两种人构成的。
18、(1)苏格拉底死之前说:“现在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着;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只有神知道。”这句话浓缩了古典哲学对待死亡的态度:死,完全不值得恐惧;相反,死还是生之所依。苏格拉底谜一般的遗言——“克里同,我们应该向阿斯克勒庇俄斯献一只鸡”,表达了死是生之良药的观点。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医药之神,遭受疾病之苦的人们在睡前向他敬献牺牲,希望他能够唤醒患病之人。所以,死亡,只是一场治疗性的沉睡。
19、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匠,他子女众多却收入菲薄。因为没有办法负担两千元一节的课程,苏格拉底从小没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在年少的苏格拉底看来,追求纯粹的真理和研究无用的科学现象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培育自我的信念:不懂几何学没关系,叫不出彗星或行星的名字也不碍事,反正这些外在的东西于个人灵魂的提升无益。
20、现在麒麟出非其时,自取其亡,孔夫子认为这是老天爷来暗示自己,召唤自己,是自己将殁之证!所以孔子“见麟”后大惊失色,喟然长叹:“吾道穷矣!”
21、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朋友其实是想要帮他逃脱,拯救他的性命,但是他否决了朋友的帮助。也就是说,他不一定要根据规定去服罪和喝那瓶毒酒,但是他没有选择听朋友的意见。
22、子路人单势孤,受了重伤,帽子上的缨也断了。
23、临刑前,学生、朋友们为他安排好了越狱逃离雅典的道路,被其断然拒绝。苏格拉底对劝逃的克里托阐述了他的公民道德思想:作为雅典城邦的公民,几十年来在城邦的保护下成家立业、接受教育,过着安定无忧的生活,这说明自己接受了城邦对自己的保护,同时也意味着自己对城邦法律没有异议,既然对自己的审判是以城邦法律的名义进行的,那么自己必须接受城邦法庭对自己的判决,哪怕判决是非正义的。这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公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城邦,既然选择了、并接受了这个城邦法律的保护,公民就得履行公民维护城邦法律的义务。如果自己不服从城邦法庭对自己的判决而逃亡国外,就会造成对城邦法律的否定和损害,城邦的基础就会因自己的贪生怕死而动摇。如果每一个被控告的公民视城邦法庭审判不公,然后设法逃亡国外,那么城邦法律就会名存实亡。(《克里托篇》)此其一。其即使城邦法律被恶用,一些人借用城邦法律的名义对自己实行了不正义的审判和判决,而如果自己越狱逃亡,就是以非正义对付非正义,这种“复仇”行为将违背追求正义之士的行为准则,别人作恶决不应该成为自己作恶的理由。并且自己若越狱逃离雅典就是故意作恶、自甘堕落,较陪审团、庸众出于无知对自己的不正义更糟糕。因此,他认为,自己无怨地等待服刑是作为城邦公民应有的、必然的道德选择,符合自己的道德理想。他提醒克里托,作为有道德理性的人,不应该只是追求活着,而应该活得好,那就是省察人生,追求“善生”。他说:“如果人非要在实行不正义与接受不正义两者之中做出一种选择的话,我宁可选择接受不正义而绝不实行不正义”(《高尔吉亚篇》)。他就是从这种道德理想出发从容就死,以对生的无悔放弃履行作为雅典公民的道德责任,实现自己的“善生”理想。
24、《大卫·戈尔的一生(TheLifeofDavidGale)》
25、子路说,君子在临死的时候,帽子要端正。他用尽全身力气,整理好衣服和帽子,平静地等待死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个人临终时应该保持心灵的平和”,而子路比苏格拉底还平静,他以一种君子的优雅姿态,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庄严而悲壮地死去。
26、先生们…真正的困难不在于逃避死亡,而在于如何避免邪恶、避免不公正。如果说年迈的我将被死亡追上,那么正当年的你们,已经快被邪恶、被不公正,追上了。当我离开这所法庭,我接受我的判决、迎接死亡,而你们也将接受你们的判决、迎来堕落。——毫无疑问,你我的结局就该如此,对此我觉得非常公平。
27、到了公元前403年,贵族失势,民主派控制了希腊全境,苏格拉底便大难临头了。他的朋友预见到了他的结局,纷纷劝他尽早逃离。苏格拉底平生树敌众多,同时也交友广阔。在大半个世纪里,他以丰富的学识针砭时弊。对于那些自认为是社会支柱的,苏格拉底热衷于撕下他们的伪装,并将其思想骗术公诸于世。
28、我很清楚,我的时间已到,与其继续留在世上,不如从纷扰中解脱出来、安然地死去。这就是为什么神的声音没有警示我回头的原因。
29、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详细描述了他的酒神与太阳神思想。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酒神」与「太阳神」做为一组二元对立的典型,他以醉境和梦境分別形容酒神状态和太阳神状态
30、71幅房龙亲笔插图重新上色,全彩印刷震撼呈现
31、第一哲学家ID:firstphilosopher
32、(7)笛卡尔:我的灵魂啊,你被囚禁了那么久,到了摆脱肉体重负,离开这囚笼的时候了。你一定要鼓起勇气,快乐地接受这灵肉分离之痛。
33、年轻的苏格拉底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哥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通过他的教诲产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产生了犬儒派等新学派,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他貌不出众,但言谈话语富有魅力,他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公元前399年,他被人控告有罪,罪名主要是两项:不敬城邦所敬的诸神而引进了新神,并败坏了青年,结果被判刑。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的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他不能违背。
34、都说圣人长寿,庄子活了孟子活了墨子活了孔子只有73岁。
35、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
36、死亡不是邪恶的,否则神会警示我。死亡可以是一种消灭,于死者一切归于虚无;死亡也可以是一种改变,死者的灵魂将去往另一个地方。
37、苏格拉底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发起人,可以说西方文明苏格拉底占一半。苏格拉底虽然生活在伯利克里的盛世,当时没有战乱,没有天灾,一切都是那么好。但再美好的世界都会有困难的一面,苏格拉底活在盛世,却一生过的继位贫苦,他甚至都是赤脚走路的。苏格拉底本来是父亲学习雕刻的,但后来热爱文学,自学成为了一名老师。
38、负责审判苏格拉底的是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他们大多是苏格拉底的政敌们精心安排的人选,其中还包括不少学者。面对这些居心叵测的法官,苏格拉底发表了一席通俗易懂又鼓舞人心的演讲。
39、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40、从二人对后世文化影响力来看,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因为二人的确均非徒有虚名之辈。但如果从影响文明的发展方向来说,二人又实在是大相径庭。
41、子贡远远望见老师颤颤巍巍拄着一根拐棍在门前,没等走到跟前,就看到老师两行清泪,哽咽着说:“子贡啊,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42、子贡看着老师老泪纵横地感伤,看着老师风中残烛般衰朽,肝肠寸断……
43、倘若你们想杜绝指责,唯一的方式只有尽可能地成为一个好人。——这,是我对你们最后的忠告。
44、苏格拉底被城邦人们所知,很多人都来跑来与他辩论,辩论失败的慢慢成为他的弟子,一些听闻他大名的人也成为他的弟子。可以说他当时弟子无数,而且很多弟子家中非常殷实,他们想接济苏格拉底,但苏格拉底拒绝了,他认为外物都是次要的,心灵才是最为重要的。
45、最后,几个月后,翻过年头,也就是孔子七十三岁这最后一年,忠心耿耿的子路又死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予者,其由与!”而今,子路也死了。老先生伤心之极,大病。
46、蒯聩是孔悝母亲的弟弟,也是孔悝的舅舅。对于父子二人的“互掐”,孔悝和母亲立场相反。母亲支持弟弟蒯聩,孔悝支持表弟卫出公。但孔悝是卫国的执政官,蒯聩要想做国君,必须获得孔悝的协助。
47、如果另一个世界是真实的,我愿意死十次。我将与那些早年因为遭遇不公正的审判而死去的英雄们见面,把我的有趣经验跟他们的相比较,然后博得满堂欢笑。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那里,继续把时间花在探索人的心灵上,看看他们中间,谁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而又有谁,是自以为聪明的人。先生们,谁会否认,能与那些千万人耳熟能详的男男女女交谈、交往以及争论是一种无法想象的幸福?更何况我与他们,在时间的长流里将是永生的。
48、 子路不在城里,听到政变的消息,急忙往城里赶。路上遇到了从城里逃出来的同学子羔。
49、孔子宣扬自己的学说,核心是克己复礼,中庸之道,如果不是按照这个方向走,则被他视为异端。孔子在为数不多的春风得意的日子里,便诛杀了少正卯,诛杀理由竟是“其人诈而险”,几近“莫须有”,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牵强!
50、孔悝的老妈亲自出手,把儿子抓了起来,强迫孔悝同意舅舅做国君,把表弟赶下台。因为要“歃(shà)血为盟”,菜园里找不到牛,只好临时杀了一头猪,以猪血冒充牛血。
51、这里我提醒大家,黄金可能还会有一波行情。正如川普上台前我们预料的一样,他和自己的政d一定会推动欧盟解体。法国有个反欧盟政d领袖勒庞,在这次的法国大选中很可能会胜出。现在法国媒体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这哥们有点步川普的后尘,很可能胜出。那么,如果法国也推出欧盟,就不是加速欧盟解体,而是极大的加速欧盟解体。这个人的主张是法国要恢复使用法郎。大家知道英国一直是英镑,这点和法国还是有区别的。而且法国人也当过欧盟主席,对于欧盟来说法国很重要,也是欧洲经济里还算不错的国家。另外,意大利脱欧公投就要开始了(12月5日前的一个周日)。
52、而杀少正卯,正可谓始作俑者。 结语:一个社会传统的形成,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要经过漫长时间的累计,与无数风雨雷电的洗礼,才塑造出一种独特的面貌,而远远非一二人力所能为。孔子也好,苏格拉底也罢,是时代打磨造就了他们,他们的光彩才得以至今还熠熠生辉,而不是他们塑造了时代,或者,像唐僧取经一样,从西天抱回几部经卷,就彻底改变了东土大唐的面貌。
53、因为他不愿意用错误地方式来对待错误,他认为自己是一位雅典公民,就要捍卫雅典的法律。
54、颇为有趣的是,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苏格拉底仍满怀激情地舌战群儒,让大部分法官越听越想放他一马,但前提是,他得改掉那喜欢争辩和说教的坏毛病,并承诺此后不再干涉别人享乐或无休止地给人提问题。
55、(5)莫尔:记住,如果可能仅仅由你我承受世间全部的痛苦,却能够让我们永远享有所向往的欢乐,这点痛苦就不算什么。因此,我请求你不要忘记那种欢乐,将所有世俗痛苦从心中驱逐。在登上行刑台的时候,莫尔对行刑官说道:“你保证我安全上去,至于怎么下来,我自己都安排好了。”作为对传统行刑仪式的显著改变,莫尔蒙住了双眼,平静地等待执行。
56、苏格拉底早已远去,其一生述而不作,未给我们留下片纸短张,历史上有关他的生活和思想言行的记载主要从其朋友兼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弟子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著作里获得。一般认为,阿里斯托芬描写的是遭戏弄、调侃的、具喜剧色彩的苏格拉底,色诺芬记录的是作为常人、平庸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作为哲人的苏格拉底,无论谁笔下的苏格拉底更接近历史上的苏格拉底,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能够让历史铭记,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是柏拉图笔下的作为哲人的苏格拉底,这样的苏格拉底也许有理想化的成分(历史上又有多少人和事是原本的面目而没有后人的穿凿附会的成分呢?),然而后人宁愿相信这样的苏格拉底,至少并不反感。拙文对于苏格拉底悲剧性之死的探究姑且就以柏拉图的记载为主要文本依据。
57、苏格拉底被处死时已年逾终其一生他都在告诫人们莫要虚度年华,浪费生命—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空洞的快乐和虚无的胜利上没有意义,为了满足短暂的虚荣和一己的私欲而挥霍神明的恩赐更是不智。
58、其实,在所有人的眼里,就是只要我有了一线希望可以活下去,那么我可能就会逃离。但是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他是不可能去逃离的,因为他这一辈子都将不可能真真正正地抬起头,因为他一直在教导别人怎么做是对的,只有他遵从法律选择死亡,才能让别人也不去犯法。
59、你们显然认为我缺乏无罪论证、所以应该被判处死刑,不过这不是真的。我之所以被你们判处死刑,是由于我的无礼和不配合,因为我拒绝用如同其他受审之人的、取悦你们的方式,为自己辩解。即便我将因此迎来死亡,也丝毫不后悔。
60、苏格拉底,一位誓死捍卫真理的希腊先哲。因为主张无神论,被推上了人民的审判台。五百名普通公民以360票对140票判处他死刑。根据当时的雅典法律,只要被判有罪的人承认自己的罪行便以请求宽恕,这无疑是让苏格拉底否认自己的思想。
61、慢慢地,孔子缓过气来,作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哼完,已是泪流满面。
62、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63、吸引外资投资A股(这里包括全球寻求避险需求的资金);
64、不仅西方科学受益于此,政治及思想莫不如此。苏格拉底,作为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功不可没。
65、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66、苏格拉底的人生也就开始改变了,苏格拉底开始以教学为生,但他不收取学费,免费教导别人,可能这也是他过得比较贫苦的原因之一吧。苏格拉底后来认为自己是神赐给人们的意见礼物,他寻求生活与人性的真理,与人们交谈一些人们很少谈及的问题,比如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等等。与人们展开辩论。慢慢苏格拉底就有了自己一套体系,也慢慢出名了。
67、本节目背景音乐: “Thewholetruth”,byCarlosCipa
68、苏格拉底被判处极刑则与其在法庭上的表现有关,说苏格拉底主动求死也不为过。雅典审判苏格拉底的法庭是由500名来自社会各阶层民众的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本来,凭苏格拉底的智慧完全有能力准备一份雄辩有力的辩护词,凭苏格拉底的辩护能力完全有能力说服陪审团中的多数成员站到自己这一边,但苏格拉底不愿向徒有其表的民主制屈服,宁愿一死也不屑于利用其认为的失去了精神内核的、被民主派利用的其时民主制的缺陷为自己获取背叛了灵魂的身体的自由,他不能容忍让自己的活命替徒具外壳的雅典民主制作最后的辩护,,如果自己利用言论自由、获得多数人支持而获胜的话,这将不是我的胜利,而是雅典现行民主制的胜利,这是一个阴谋,如若这一阴谋得逞的话将是对自己、对民主制的精神都是灾难和悲哀。在法庭上,苏格拉底目中无人、口出狂言,毫无畏惧地声称自己的言行是遵循了自己的神灵的旨意,这一藐视法庭的傲慢态度将陪审团中的多数成员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判定自己有罪。在量刑表决是否判处饮鸩自尽的时候,他本来可以交付一笔赎金,可以把妻儿带上法庭求情,用妇孺之情感化陪审团,或直接向陪审团低头,请求自愿流放,这样做都可以使自己免于死刑判决,如若苏格拉底这样做了就等于承认自己有罪,这些做法都是民主派愿意看到的,甚至是梦寐以求的,这比将苏格拉底处死还要过瘾。然而视正义等德性胜过生命的苏格拉底怎么可能让民主派得偿所愿呢?他说:“我不是因为没有尽力为自己辩护才被判有罪,而是我没有厚颜无耻地进行表演,没有以取悦你们的方式向你们献媚。你们愿意听我哭泣哀号,愿意我去说些和做些我认为毫无价值、而你们习惯于从别人那里听到和看到的事”。并且他再次激怒陪审团,先是荒唐地、狂妄地要求陪审团宣布他有功于雅典,是公民英雄,后又提出缴纳为数只有1迈那的象征性罚款,令陪审团和在场公众哗然,苏格拉底决意赶走部分陪审团成员的犹豫不决和内心不安,似乎欲故意将陪审团手中的鸩酒抢过来送至唇边。(《克里托篇》)。
69、而东方大国,受一家独大的儒教所钳制,在思想上找不到出口,在制度上摆脱不了残酷的周期律的怪圈,孔子,罪不可恕。
70、如果你是那只可怜的出头鸟(有逻辑,有代码,不骗人)
71、作者把签名写在紧抱着苏格拉底大腿的男学生下方的石座上,代表着画家本人对勇气的向往。这幅画中的人数参考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12个人。唯一多出来的一个是坐在床位沉思的老人。
72、“恕难从命!”他回答道:“只要我的良知还在敦促我向前,只要那微弱的心声还在提醒我把理智之道展现于人前,我便会继续提问、说教、争辩,把一切倾囊相授,无惧人言。”
73、而同处于“轴心时代”的苏格拉底,也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只不过,他比少正卯更为不修边幅。他经常在古罗马的广场上,赤脚或踢拉着拖鞋,逢人便问问题,搞辩论,抱着质疑一切的态度,给人灌输思辨精神与逻辑思想。至于下顿饭吃什么,有没有得吃,都不在其考虑范围。
74、在雅典的荒烟蔓草里仿佛游荡着一个光辉的身影,苏格拉底,这个不死的灵魂在永不疲惫地捎带着神的圣谕,不住地向来去匆匆的人们发送着理性的光环。他是一个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公民,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
75、说到这,我就想起来我们中国近代的谭嗣同,他能够逃生,但是他想用他的死来唤醒民众。苏格拉底也用他的死来唤醒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和服从、尊重。
76、为了看懂这幅画,这里先提出两个疑问:为什么画中70多岁的苏格拉底强壮如青年?而20多岁的青年又画的垂垂老矣?画面中还藏着一个本不该出现的人,那个人是谁?
77、我丝毫不怨恨那些谴责和控诉我的人们,他们的谴责和控诉将带来我的死亡,而我欢迎死亡,即便他们在谴责和控诉我的时候并非出于这样仁慈的动机。
78、苏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是悲剧,不在于死于一些伪民主人士和一些心胸狭隘的小人之手,而在于死于不理解他的一片苦心的正直善良平庸的雅典同胞之手,他们将经历过寡头政治灾难的雅典城邦及其民主政体视为自己的孩子,却不知这孩子已重病缠身,作为父母的雅典公民讳病忌医,对苏格拉底这一良医恩将仇报、痛下杀手。可以说,普通的雅典公民与至死不愿离开母邦的苏格拉底在爱国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如何爱上是有距离的,这段距离是导致苏格拉底之死悲剧性的深刻原因。
79、我该如何理解神的静默呢?我认为,我正在经历一件幸事。
80、 画中的柏拉图
81、苏格拉底之死让他的学生们心有余悸,他们一度离开过去的活动场所默默度日;而在风波稍有平息后,他们又回到了老地方,继续公开讲学。正因为他们的努力,在苏格拉底死后的十多年里,他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82、原因是,他一生都在根据法律的规定去做对的事情,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那么,他那么尊重法律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去知法犯法和去触碰法律的底线呢?他没有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