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弗兰兹卡夫卡 1、 你会发现,这很难称得上是故事中的象征,象征最显见的特征恰恰就是自然性(naturalness)。但是,自然性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范畴。有些作品,故事情节读者看似很自然......
弗兰兹卡夫卡
1、 你会发现,这很难称得上是故事中的象征,象征最显见的特征恰恰就是自然性(naturalness)。但是,自然性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范畴。有些作品,故事情节读者看似很自然。也有些作品(确切地说,是极少的作品),其人物认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是极为自然地。一个古怪而又显而易见的对立矛盾就是,故事人物的经历越异乎寻常,这个故事的自然性就越容易为我们所发现:它与我们所感到的离异成正比,这种离异是一个人对生活的陌生和他接受这种生活的率直程度之间的矛盾。似乎,这种自然性是卡夫卡式的。准确地说,有人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了《审判》的意义。我确信,有人提到过人类境遇的意象。然而,这种概念既简单又复杂。我指的是,对卡夫卡来说,这本小说别具深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那个一直在说话的人,即使他倾诉的对象是自身。他活着,他犯了罪。在小说的前几页,他就了解到了这一点。这个世界中,他也一直在追寻这一点。然而,一旦他力求适应,他丝毫不惊奇自己能够做到。对自己缺乏惊奇之感,他从来也没有表现过足够的诧异。正是通过这种矛盾,我们捕捉到了这部荒谬作品最初的种种迹象。心智投射在实体世界中的是它的精神悲剧。它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一个永恒的悖论,后者赋予了色彩表达虚无的能力,给予了日常行为转化不灭壮志的力量。
2、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审判》《城堡》《变形记》等。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弗兰兹卡夫卡)。
3、1936年,“四人小组”解散,各奔前程。赫达亚特到了印度孟买,跟随印度帕尔西人(萨珊王朝灭亡后移居印度的波斯籍侨民)学习中古波斯语即巴列维语,将著名的巴列维语著作《阿尔戴细尔·巴伯康业绩》翻译成了现代波斯语,并将之前已写好的小说《瞎猫头鹰》自费油印出版,赠送给自己的朋友。1937年,赫达亚特从印度回到伊朗,先在银行做职员,后到文化部工作,并在音乐机构和艺术学院兼职。同时,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流浪狗》,继续整理翻译其他一些巴列维语作品。
4、结合了边缘人种学和多媒体艺术的卡夫卡国,以人种学描述,视觉表达,和行为表演来进行旅行探索。
5、而隐喻是卡夫卡作品中非常常见的文学创作手法,受尼采等著名哲学家的影响,卡夫卡善于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哲学式的反映现实,因此隐喻就成了卡夫卡创作时必不可少的手法,“卡夫卡式隐喻”也就是指卡夫卡在创作时使用的独特的隐喻手法。
6、在这样的时期之后,为了集中心思,我经常修正地洞,在对地洞作了一些必要的修缮之后,我经常离开地洞—虽然只是很短的时间—去外面溜达。长时间地离开地洞,这对我来说不啻是一种太严厉的惩罚,但是短时的出游,我认为是不可缺少的。每当我走近出口时,我总有一种庄严感。住在家里时,我总是避开出口,甚至避开通向出口的任何一条最小的岔道;再说在那里无所事事地漫游也并不容易,因为我已经在那里建设了一套完整的、小规模的锯齿形的通道,我的地洞就是从那里起始的,但当时我还不能指望按照我的计划去完成它,我开始半游戏似的从这个小犄角干起来,在建造迷宫的过程中,我第一次充分领略到劳动的快乐,我当时觉得建造迷宫是一切建筑之冠,但以今天的眼光看,把它评价为太吹毛求疵的、与整个地洞建筑不相称的小玩意儿(Bastelei),这或许更为恰当一些,虽然在理论上这小玩意儿也许是逗人乐的—“这里是去我家的入口,”我当时讥讽地对那些看不见的敌人说,并仿佛看到他们全部窒息在入口迷宫里的景象—可是事实上,入口迷官不过是一种墙壁非常单薄的消遣的东西,它几乎不可能顶住当真的进攻或者孤注一掷的敌人。因此,我要不要把这一部分重建呢?我犹豫不决,大概要永远维持这样的现状了吧。且不说重建不合理地要求我付出巨大的劳动,它也是一件人们可以想象到的最危险的事情。当时,也就是我开始挖掘地洞的时候,我是能够比较安心地在那里劳作的,那时风险并不比别的地大多少。但在今天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因为要像从前那样安心地在那里劳作,这无异于是恶作剧,那就等于要促使世人注意到整个的地洞。我感到高兴的是,眼下这一处女工程也只有一定的敏感性,比方说吧,一旦发生大规模的进攻,哪一种入口的平面图可以救我呢?这个入口可以迷惑、错愕和折磨进攻者,也就是说,它是可以应急的。但是,如果遇到真正大规模的进攻,那我就必须马上使用整个地洞的一切手段和身心的全部力量来对付—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啰。所以这个入口也可以继续保留下去。尽管地洞有着这样多的天然强加于它的缺陷,但毕竟是我亲手创造的;虽然事后才认识到这些缺点,而且是精确地认识到,那就让它保留着吧。当然,这一切并不是说,这个缺点没有偶尔或者也许经常地使我感到不安。平日散步时,我都要避开地洞的这一部分,之所以会是这样,主要是因为我一看见它就感到不舒服,既然这个缺点已经在我的意识中发出嘈杂声,我就不愿意老是目睹这个缺点。那上面入口处的缺点看来是根除不了的,但只要能够回避,我就尽可能不去看它。我只管朝着出口的方向走,虽然那些通道和广场把我和出口处分隔开,我仍以为我已经陷入一种巨大危险的氛围之中。有时候我好像觉得我的皮变薄了,好像不久我就会全身赤裸、光溜溜地站立在那里,此时我的敌人们号叫着来欢迎我。当然,出口本身就其本身而言已经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也就是说,它失去了对我的家屋的保护作用,但使我格外苦恼的,仍是入口的构造。有时我梦见我已经把入口改建了,一夜之间以巨人的力量,神不知鬼不觉地、迅速而彻底地把它改造了,这下谁也无法攻克了。我做梦的这一觉睡得比任何时候都香甜,醒来时我的胡子上还闪耀着欢乐和解救的泪珠。(弗兰兹卡夫卡)。
7、《变形记》中,变为甲虫格里高尔死后,一家人如释重负。父亲萨姆沙说,“让我们感谢上帝吧!”母亲竟“带着忧伤的笑容”。“卧室的门打开了。萨姆沙穿着制服走出来,一只手搀着太太,另一只手挽着女儿。”
8、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
9、缜密地考虑到极端危险的情况—不是直接的追踪,而是包围—我在靠近地洞中心的地方修建了一个中央广场。如果说所有其他的建筑物是极端紧张的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的产物的话,那么这个城堡广场则是我的艰苦的体力劳动的成果,它比地洞里的所有别的部分都艰巨。有好几次,我由于身体疲乏不堪,濒于绝望,想弃绝一切,仰卧着翻滚,诅咒这地洞,并吃力地拖着脚步爬出洞外,任穴口敞开着。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不想再回到洞里去了,直到几小时或几天后我后悔了,我决定回去看一看,当我看到地洞完好无损时,我恨不得引吭高歌,并以发自内心的喜悦重新开始劳动。修建城堡广场这一工程也产生了不必要(说不必要,是因为地洞从那种无效劳动中并未得到真正的益处)的困难,其原因在于,恰恰是在按计划进行开发的地方,土质很松,而且充满砂粒,因此必须把这地方的土层夯实,才能建造起又大又美的拱顶和圆形广场。可是从事这样一种劳动,我只有额头。所以,我不分白天黑夜,成千成万次地用额头去碰碰硬土,如果碰出了血,我就高兴,因为这是墙壁开始变得坚固的证明,我就是以这种方式,正如人们会对我承认那样,理应得到我的城堡广场的。
10、投稿邮箱:569229327@qq.com
11、我利用这个城堡广场来收藏我的储备:凡是洞内猎获而眼前还不需要的一切,和外面猎获的全部,我统统把它们堆放在这里。场地之大,半年的储备都无法装满它。因此,我可以把各种储备摊开,在其间漫步,玩赏它们,喜欢它们的数量和各种各样的气味,而且对存货都能一目了然,此外,我还可以随时进行重新排列它们的顺序,根据不同季节,做出必要的预计和狩猎计划。有些时候,由于洞里供应充足,我对饮食漠不关心,因而对在这里一闪而过的小动物一点也没碰,当然从别的理由考虑,这也许是欠考虑的。由于经常从事防御准备工作,我原先利用地洞来进行防御的主张有了小幅度的改变和发展,于是有时我觉得把防御完全建立在城堡广场的基础上是危险的。地洞的多样化确实也向我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可能性,而且我觉得将储备稍加分散,供给它们某些小广场,似乎更为周到些。于是我决定约每隔两个广场设一个次要储藏站(Nebenvorratsplatz),每隔三个广场设一个预备储藏站,或者每隔四个广场设一个总储藏站,如此等等。或者,为了欺骗目的,我关闭某些道路,即在这些道路上不再堆放贮藏品,或者,各按它们通向主要出口的位置,完全是跳跃式地挑选少数广场。当然,每一项这样的新计划都要求艰巨的搬运工作,我必须全新计算,然后就是来回搬运东西。当然啰,我无需仓促行动,可以从容不迫地干,把那些质地好的东西衔在嘴里搬运,高兴在什么地方歇一歇,就在什么地方歇一歇。遇到可口的东西就吃它几口,这是满不错的。更加糟糕的是,我每每从梦中惊醒,就觉得目前这种分散储藏粮食的办法是完全失算的,它会招致严重的危险,必须马上尽快地加以纠正,睡意和疲劳也不用考虑;于是我急忙就走,快步如飞,连考虑一下的时间都没有。为了完成这一新的、完全准确的计划,我任意地逮住碰到嘴边的东西,用牙齿咬着它,拖呀,背呀,喘息着,呻吟着,踉踉跄跄地走。只要对目前这种我感到过于危险的状况有任何一种改变,我就心满意足了。直到我逐渐完全苏醒过来,即脑子完全清醒过来,我几乎不理解我为何如此勿忙,对于被自己扰乱了的家里的和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返回了我的卧所,由于新造成的劳累而立即入睡了。醒来时,作为这几乎像梦一般出现的夜间劳动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是牙缝间还挂着的一只耗子。此后又有一些时候,我觉得把所有的储备集于一个场地是最好的办法。把储备贮存在小广场上对我会有什么好处呢?那里到底能放置多少东西呢?无论你把什么东西带到那里,它都会堵塞道路,一旦进行防御,在奔跑的时候,说不定反而成为我的障碍。此外,如果不把所有的储备集中在一起,因而不能对自己的财产一目了然,势必损伤自己的自信心,这种想法虽然愚蠢,但却是符合事实的。那么,分成这么多摊,不会丢失很多东西吗?我总不能老在纵横交错的通道上四处奔跑,察看一切是否完好无缺吧。不错,分散贮藏的基本想法是对的,但必须有个前提:拥有好几个像我的城堡广场这样的场地。好几个这样的场地!当然!但是谁能够办到这一点呢?在我的地洞的总体规划中,现在也没有增添的余地了。可是我得承认,这一点正是我的地洞的缺陷,就好比任何东西只有一种样品都有缺陷一样。我还得承认,在修建整个地洞期间,我对于拥有好几个城堡广场的要求思想上是模糊不清的,但是,要是我有过这一良好的愿望,那就清清楚楚了。我没有按照那种要求去做,对于这项巨大的工程,我感到自已太弱了;甚至,我一想起这项工程的必要性,就感到自己太弱了。我以同样模糊的感觉聊以自慰,这在平常是难以做到的,但在这一场合我却做到了,这是一种例外,也可能是老天爷开恩,因为保留我的前额以代替夯实锤子正是天意所使然。现在我只有一个城堡广场,但是觉得一个不够用的那种模糊感觉已经烟消云散了。不管怎样,我只得满足于一个城堡广场,那些小广场是不可能取代它的。所以,当这种想法在我心中酝酿成熟起来的时候,我又动手把所有的东西从各个小广场搬回到城堡广场。一段时间我感到有些欣慰:我看到所有的场地和通道又空出来了,看见城堡广场上堆积着大量的肉,许多肉类混杂的味道传送到最边远的通道,我老远就能把它们一一辨别出来,而每一种味道都使我心醉神迷。在此之后,通常出现了一段特别安宁的时期,在这期间,我把我的卧所从外围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往里移,因而越来越深地沉浸于各种气味之中,以致再也忍耐不住了。于是一天夜里我冲向城堡广场,从肉堆里清理出我所爱吃的最好的东西,饱餐了一顿,直至完全自我麻醉。这是幸福的时期,也是危险的时期;谁要是懂得充分利用这个时期,无须冒什么风险,就可轻而易举地将我毁灭。在这点上,缺少第二个或第三个城堡广场同样起到危害作用。我之所以受诱惑,是因为粮食集中堆放在城堡广场上。我试图好几次抵御这种诱惑,保护自己,把粮食分散储藏在各个小广场上,是的,这也是一个这类的措施。可惜的是,这类措施也像其他类似的措施一样,由于感到缺乏而导致更大的贪欲,这贪欲突破了理智,为了自己的目的,任意改变防御计划。
12、-----------------------------------------------
13、赫达亚特一生的创作与生活都深受卡夫卡的影响,强烈的虚无荒诞感不仅笼罩着他的作品,也萦绕着他的精神。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赫达亚特的思想认识超越于当时的伊朗社会,曲高而和寡,知音难觅,终生未婚,一生落落寡合,与家庭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他在自述中说:“我的一生,没有任何突出之处……在学校里,我不是一个耀眼的学生,总是遭遇不成功。在机关里,我是一个不显眼的默默无闻的角色,领导对我很不满意,乃至每当我提出辞职请求时,他们都以一种忘乎所以的高兴接受。总之,我命中注定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废品。也许,真谛就在于此。”1950年,赫达亚特持医生开具的证明,借健康原因,离开伊朗,移居法国。1951年4月上旬,赫达亚特在巴黎租赁的寓所内打开煤气自杀。
14、不过,卡夫卡并没能在柏林待很久,因为他的肺结核病在1924年开始恶化,3月他返回了布拉格,在布拉格他完成了《女歌手约瑟菲尼》。回到布拉格的卡夫卡受到了家人们的悉心照料,但卡夫卡的病情并没能得到好转,由于病痛的折磨,他已经无法正常进食,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又无法以其他方法为卡夫卡进食,结果卡夫卡基本上算是被饿死的,但他却因此获得了灵感,创作了短篇小说《绝食表演者》。最终,卡夫卡在1924年6月3日去世。
15、人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而且也是他自己的杰作。
16、浙江海洋大学—长峙校区密集书库009315
17、历史是由每一个毫不足道的瞬间的错误和英雄业绩构成的。
18、我们读卡夫卡、萨特、加缪等人的作品,都可以感受到尼采的遗绪。
19、 同理,如果卡夫卡要想表现荒谬,他就会利用前后一致性。你一定知道疯子在浴缸里钓鱼的故事。一个精通心理治疗的医生曾问他,“是否有鱼儿在咬钩呢?”,结果却得到了一句刺耳的回答:“当然不会了,你这个笨蛋,这是浴缸!”这故事有点巴洛克式(3)的风格。但是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清楚地发现荒谬的渲染与过度逻辑之间的联系。卡夫卡的世界是一个难以表述的真实宇宙,在此之中,人可以在享受到明知无所得、却依然在浴缸里垂钓的痛苦。
20、全球犹太人不过1500万,仅占世界人口的0.2%,但他们在各方面的贡献和成就却令许多人口多于其十数倍乃至上百倍的民族相形见绌。截至2001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累计为600多人,而其中犹太人竟占了129人,分别为医学奖45人、物理奖31人、化学奖22人、经济学奖13人、文学奖10人、和平奖8人。日本人口多于犹太人10倍,却只有12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21、虽然卡夫卡是一个腼腆、不太自信的人,但相貌英俊、又爱好广泛的卡夫卡感情经历也很丰富。在1912年,他遇见了菲利斯·鲍威尔,两人坠入爱河,但在五年的时间里,两人却大多通过书信往来,只有偶尔才见见面,甚至还两次订婚,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这五年的时间里,卡夫卡爱情和写作事业都达到了一个高峰,著名的名作《变形记》便是在此期间创作完成。他还曾一年之间完成了《判决》,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美国》《审判》《在流放地》《司炉》《中国长城修建时》以及一系列短篇小说,可以说相当高产了。
22、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23、卡夫卡是著名的奥地利作家,在他生前并没有很出名,但在他死后,由好友整理并发表出来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作品影响力包括现代在内的好几代作家。
24、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20世纪德语小说家。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人言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其作品很有深意地抒发了他愤世嫉俗的决心和勇气,别开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25、(1856—1939)Sigmund Freud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26、出版社: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7、一部根据卡夫卡人生经历选取若干片段制作的定格短片。波兰导演PiotrDumala是一位有惊人想象力天赋的艺术家,在厚重的石膏板上刮出风格特殊的黑白版画作品。
28、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9、显然,艺术家大卫.切尔尼读懂了“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卡夫卡,特别是《变形记》中,变幻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以此为出发点,大卫.切尔尼创作了纠结扭曲、形式不断变换的卡夫卡头像,以此表现其不断纠结反思、自我怀疑的一生。此作品观念突出、造型独特,具有视觉冲击力,并巧妙地将艺术作品融入到时代与公共环境当中。
30、卡夫卡所生活的奥匈帝国的前身为奥地利帝国,是一个地跨中欧、南欧、东欧和东南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1867年,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独立,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改组为奥匈帝国,成为政合国。
31、 然而,这个看似封闭的世界并不是滴水不漏的。卡夫卡正打算向这个停滞不前的宇宙中引入另类的希望。这一点上,《审判》和《城堡》的方向不尽相同,它们互为补充。这两本书,从一本到另一本之间希望的转变几乎是察觉不到的,这一点代表了人们在逃避领域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审判》提出了问题,而《城堡》予与了解决。前者以一种半科学的方式进行描述但未能给出结论。而后者则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前者。《审判》进行诊断,而《城堡》则设想了一种治疗方法。但是它所提出的补救措施却无法治愈前者的疾痛。它仅仅是将这种疾病送还给了正常的生活,从而帮助人们接受它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可以想想克尔凯郭尔),它使得人们把这疾痛视为珍宝。土地测量员K想象不出此外其它的任何焦虑能让他如此痛苦。他周围的人对这种虚无和无名的痛楚情有独钟,仿佛这里苦难是享有特权的人才有的。弗丽达(Frieda)对K说,“自从认识你以来,我感到多么需要你。没有你的日子,我非常的孤单。”这种难以描述的疗法把爱情当成了凌驾于我们之上的东西,并在平和的世界中让希望一跃而起,使这种突如其来的“飞跃”改变了万物的原貌,于是这既成为了存在主义革命的秘密,也成为了《城堡》本身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