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泰戈尔生平简介 1、从博物馆二楼内侧长廊望去,才看到博物馆建筑呈回字形。中央是一个敞亮的庭院。四周的白色拱形立柱。阳台走廊是观看庭院演出的最佳位置。泰戈尔的家庭成员......
泰戈尔生平简介
1、从博物馆二楼内侧长廊望去,才看到博物馆建筑呈回字形。中央是一个敞亮的庭院。四周的白色拱形立柱。阳台走廊是观看庭院演出的最佳位置。泰戈尔的家庭成员曾经在这里排演戏剧,演唱泰戈尔创作的歌曲。
2、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叛乱,他站在共和国政府一边,明确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的倒行逆施。
3、依戏剧大家焦菊隐的说法,欧游归来的梁启超,告别政坛,转入文化教育,非但不是“悲凉”、“守旧复古”,相反,他抱雄心壮志,想高举文艺复兴的大旗,在中国大干一场。
4、泰戈尔作品中的女性来自各种不同的种姓和阶层,也有着不同的身份。(泰戈尔生平简介)。
5、我之所以把我的痛苦不当一回事,是因为我怕你会那样做。
6、1915年,《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陈独秀翻译的《心无恐惧》一诗,此诗曾在印度激励无数青年参加抗英运动。陈独秀翻译的这个五言诗版本,至今仍被众多研究者推崇,认为它抓住了诗的精髓,比冰心的直译版本更好。翻译之外,陈独秀还简单介绍了泰戈尔的生平。
7、了解了泰戈尔的时代背景、他的生平和世界观,才能了解他的文学作品。泰戈尔从十四岁就开始写诗,长诗《野花》在杂志上发表。一八八一年第一部诗集《黄昏之歌》出版,文名大震。以后又写戏剧和小说,一九〇〇年写了《故事诗》。在十九世纪结束以前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他写了近六十篇短篇小说,几部诗集,还有其他一些作品。这是他创作最旺盛的时代。到了二十世纪初叶退出反英运动以后,他仍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一九一二年写了《吉檀迦利》,一九一三年写了《新月集》,一九一三年写了《园丁集》,一九一六年写了《飞鸟集》。从一九一九起,他积极地参加政治活动。一九二一年到一九四一年又写了大量的诗歌。他一生写了近两千首诗歌,出版了五十部诗集,写了长篇和中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一百余篇,剧本二十余种,还有许多论文学、哲学和政治的文章、回忆录、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谱了无数的歌曲,画了将近二千幅画。
8、泰戈尔成了“玄学鬼”和靶子,实在有点冤。他怀着一颗友好之心前来交流,对此前的争鸣并不清楚。之所以要大谈东方文化复活,其实是想让当时的中国文化界树立自信,不迷失在西方的现代与科学中。
9、话虽如此说,但身在中国,不谈中国问题是不可能的。在5天后的盛大欢迎会上,面对1200多各界名人,诗人改变了立场,“不得不据实以告,说几句忠告”:“要晓得把一切精神的美牺牲了,去换得西方的所谓物质文明,是万万犯不着的。”(泰戈尔生平简介)。
10、讲演中经常有人来闹场,让接待者不免心怀愧疚,各地的欢迎活动搞得也就愈发隆重。
11、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12、台湾日据时代诗人王白渊留学日本期间,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文学及哲学思想产生兴趣,同时也对甘地的印度独立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致盎然,并且寄予高度的期望。
13、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4、生命,一次又一次轻薄过 轻狂不知疲倦 ——题记
15、根据他自己在《新月集·译者自序》里面所回忆的,他在1918年就读到了泰戈尔的诗歌。出于对泰戈尔的喜爱和推崇,在文学研究会成立不久,郑振铎就发起组织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研究一个作家的学会——泰戈尔研究会。
16、综观他一生诗歌的创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活分不开的。第一个阶段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至二十世纪初他退出群众反英运动止。第二个阶段基本上是他退出反英运动过着退避生活,一直到他再加入反英运动。当然并不是完全退避,他仍然参加社会活动,周游世界,只是不积极参加印度国内的政治活动而已。第三阶段从一九一九年后直至他逝世。
17、1873年2月,11岁的泰戈尔参加成人仪式后,父亲带他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旅行。第一站就是博普尔(Bolpur)。泰戈尔接触到了农村生活。他们又去了旁遮普,最后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个度假胜地。绵延起伏的群山震撼了泰戈尔的心灵,他们在山峰间漫步行走,欣赏自然风光。父亲在圣地进行修行和冥想,教授儿子梵文诗歌。他对儿子说,世间万物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人类、动物、昆虫和植物只有名相上的差异。人伤害动物和昆虫,就是在伤害自己。这段旅程影响了泰戈尔的一生。
18、哭是给自己听的,笑是给别人看的,这就是所谓的人生。
19、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贸易》(1881年)、《中国的谈话》(1924年)、《俄罗斯书简》(1931年)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
20、泰戈尔接过梅兰芳写就的折扇,打开一看,一排排用钢笔书写的方块字,正是洛神登场时的唱词:“满天云霞湿轻裳,如在银河碧河旁。缥缈春情何处傍,一汀烟月不胜凉。”徐志摩即兴将其翻译成英文,泰戈尔连连说:“好,好,这是一首好诗,清丽得像洛神,也像梅先生本人!”。
21、我知道成熟不是人的心变老,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
22、5月12日,泰戈尔在北京最后的演讲举行,到会听众约两千人。首先出场的换成了徐志摩,他想替泰戈尔主持公道:“说远一点,他的使命是修补中国与印度两民族间中断千余年的桥梁。说近一点,他只想感召我们青年真挚的同情……部分的青年不但不能容纳他的灵感,并且存心诬毁他的热忱……所以从今天起,所有已经约定的集会,公开与私人的,一概撤销,他今天就出城去静养……”
23、早年对泰戈尔尊崇有加的郭沫若,借《泰戈尔来华的我见》一文与他“划线”,“无原则的非暴力的宣传是现时代的最大毒物”;林语堂则嘲弄说,泰戈尔以亡国奴的身份,来尚未亡国的中国大谈精神救国,本身就不够格;翻译过泰戈尔著作的茅盾,担心泰戈尔会给中国青年带来“不良影响”,旗帜鲜明地说“我们决不欢迎高唱东方文化的泰戈尔”。
24、泰戈尔后来说过,他这段生活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实际上,离开学校这个“医院和牢狱的混合物”以后,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没有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而是正式开始了探索文艺创作道路的新时期。
25、泰戈尔从日本人那里看到了传单的英文翻译,大为震惊,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被骂为帝国主义的间谍,资本主义的助力,亡国奴族的流民,提倡裹脚的狂人……
26、我上面也已经谈到,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其中也包括诗歌,受到西方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纯诗等等流派的影响。我在这里再谈一谈印度古代梵文诗歌和印度民歌对他的影响。泰戈尔精通梵文文学,谈话时常引用一些梵文的诗句。他对于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对于迦梨陀娑的作品都非常熟悉。因此,他受一些梵文文学的影响,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很自然的。但是泰戈尔决不是迷信古代。他对梵文文学的缺点明确地指了出来。他曾经说过:“整个梵文文学是装模作样的、文体复杂的、惨淡经营的诗——《沙恭达罗》是例外,在梵文文学中寻找真正好的作品是很难的。”(《炉火边的泰戈尔》第98页)。我认为,泰戈尔提出这样的看法不是没有见地的。但是这种说法比较笼统,不具体,没有说明哪一个时代的梵文文学是这样,也没有说明哪一个类型的梵文文学是这样。容易产生误会。至于民歌对泰戈尔的影响,那是很显著的。他作诗就喜欢用人民大众的语言。
27、泰戈尔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187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各级学校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英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28、 若是你害羞就不必和他说话,你迎接他的时候只须站在门边。
29、世人一致认为长篇小说《沉船》、《戈拉》是泰戈尔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孟加拉文最伟大的小说。《沉船》通过青年大学生罗梅西曲折复杂的恋爱、婚姻故事,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与争取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之间的尖锐矛盾,批判了包办婚姻以及青年男女婚前不允许见面的陋习。
30、他一面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见到什么书刊报纸都要拿起来看一看;一面热情洋溢地与哥哥、嫂子、姐姐、亲戚、朋友交往,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向他们请教一番。
31、他在1922年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3卷2号上面,发表了介绍泰戈尔生平和创作概况的《泰戈尔传》,这是我国最早介绍泰戈尔生平和创作的文章。
32、 笼中的鸟低声说:“到这里来吧,让我俩都住在笼里。”
33、舒婷吸收了泰戈尔爱情诗创作的表现手法,用细腻的笔调刻画出女子对爱情特有的领悟。
34、 自由的鸟叫唤说:“这是做不到的,我怕这笼子的紧闭的门。”
35、投稿与合作邮箱:36573967@qq.com
36、 不,这不是一阵陰风,新娘,不要惊惶。
37、 我在散发上戴上新鲜的花串,坐在洞开的窗前。
38、49天的行程,泰戈尔既享受了至诚礼遇,也遭遇到讽刺和抵制,他像一颗“不合时宜”的石子,落入新文化运动后形成的思想潮流里,激起一阵波浪。崇拜者如梁启超、徐志摩等将他奉为“活神仙”、“救世主”;批判者如陈独秀、林语堂嘲讽他是“亡国奴”、“什么东西”。
39、泰戈尔和爱因斯坦,1920年代二人先后访问中国。
40、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
41、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42、 我不能回绝他们。这样我的日子便过去了。
43、 不要让你的手镯作响,当你提着灯,带他进来的时候。
44、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45、第四层:泰戈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什么?短短两句诗,实际上浓缩了泰戈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泰戈尔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在泰戈尔看来,人的尊贵卑微,不取决于其社会地位,而在于是否有一颗爱人之心: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哪怕只会唱歌,只要爱人,能为别人带来益处,这样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若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悲喜,自私自利,不为别人带来益处,即使位高权重,仍将孤独于世,这样的人生就是毫无价值的。这是典型的泰戈尔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一生所坚持的人生态度,也是其一生坚持劝谕世人的价值观。当然,也是理解其诗歌的钥匙。
46、前三个问题主页君是耗了三升心头血,也回答不出来了,不过这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倒是可以来好好说道说道。
47、魏丽明教授曾在中印两国研究相关史料,她发现,泰戈尔虽然从未正面反击,但演讲词中常有“你们既然反对我,何以又要请我来”的口气。在几篇演讲词中,他又时常疑惑:“中国是礼仪之邦,何以不以礼仪对我。”
48、何乃英,1935年生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东方文学和日本文学教学、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60余篇,译文17篇,出版著作50余部(其中自己编著17部,主编4部,二人合编2部,其余为多人合作编著),译著10余部。主要著作有《新编简明东方文学》、《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泰戈尔——东西融合的艺术家》(以上为自己编著)、《东方文学概论》(主编)等。
49、在本书中,作者深入细致地剖析了泰戈尔一生的主要作品,结合泰戈尔当时生活的社会环境,探寻他对自然、世界、人性的观点,引导大家领略其诗歌所营造的恬静、肃穆的意境,感悟其哲理的光茫。
50、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以及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51、The sky woke with the sound of the gong at the temple.
52、泰戈尔到中国前,这场讨论已经被异化成:谁才能救中国?靠东方哲学,西方科学,还是唯物论?
53、日来年往,就是他永远以种种名字,种种姿态,种种深悲和极乐,来打动我的心。
54、父亲给他活动自由,但并不完全放任。白天,他得读梵文、孟加拉文和英文的书。晚上,他要坐在父亲身边吟唱颂神曲,并面对星空听父亲讲述天文知识。也是在这个地方,泰戈尔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诗剧,描写国王普利德威拉奇抗击穆斯林侵略者的故事。这个剧本没有能够发表,后来原稿也散失了。
55、 因为深深害羞,我不好意思说出:“她就是我,愁倦的行人,她就是我。”
56、一连串活动,让诗人有些疲惫,梁启超安排他在清华小憩,于是有了电影《无问东西》中鼓舞人心的一段:泰戈尔要学子“不要忘记天职,不要被恶俗势力引诱……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满的理想”,清华的大师们,梅贻琦、闻一多、辜鸿铭等站在他身边,将无形的精神力量注入一些学子的内心。
57、泰戈尔欣然接受,并表示10月份来。从他的角度看,收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讲学邀请在先,又有讲学社的正式信函,自然是中方率先伸出了橄榄枝,自己是受邀而来。但在讲学社看来,是泰戈尔的助手主动找上门来的,演讲又不收分文,风格这等高,“乃自动地来中国”。
58、 在落日的光辉中年轻的行人驾着车辇来了。
59、黎 钢||我愿争春飞翰墨,湾区呼鼓作良媒
60、泰戈尔与陈三立、郑孝胥、辜鸿铭等满清遗老遗少见面,本是作为异国诗人之间的优雅聚会,哪想到都成了罪过。与法源寺长老、溥仪之间的会面,难免成了复古、反动的罪状。
61、实际上,一踏上中国的土地,他就感受到了不和谐的气氛。有一次讲演,他晚到了半小时,就有一家报纸批评他是过时人物,只该与古人对酒当歌才是。在印度,泰戈尔常因激进前卫受到责难,到中国,反而成了老古董,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62、现在我们就把他的诗歌创作按照这三个阶段来谈一谈。
63、对泰戈尔的崇拜之情在徐志摩的诗歌《泰戈尔来华》、《泰山日出》、《泰戈尔来华的确期》、《泰戈尔》等一系列文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64、请知名学者访华,不仅费用高昂,而且南北各地巡回讲演,组织工作繁重,需要众多资源。梁启超曾在写给张东荪的信中明言,“讲学社经费政府每年补助二万元,以三年为期,此外零碎捐款亦已得万元有奇”。
65、13日,他在中国的第一次发言就开宗明义,强调此行的目的:“只不过是求道而来罢了。好像是个敬香者,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他还一再声明,“我不是一个哲学家”,人们只须作“诗人看待”。
66、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67、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68、在这个相对高级的情敌面前,她总显得有些自卑,她觉得自己长得丑,又不会笑,其实情绪无无外乎是源自于当年夺夫之恨,但从根源上来说,又和林徽因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徐志摩过于滥情罢了……
69、五子乔迪林德拉纳特·泰戈尔多才多艺,在诗歌、剧作、音乐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妻子卡丹巴丽•黛薇(KadambariDevi)是一位美丽、性情自由的女性,她10岁嫁给大自己10岁的丈夫,由于丈夫忙于事业,她与年少2岁的泰戈尔无话不说,俩人都获得了精神慰藉。
70、为实施“中国的文艺复兴”计划,梁启超组建了三个机构:一是读书俱乐部,与松坡图书馆合并,提倡研读新书;二是设立共学社,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编译出版新文化丛书;三是发起讲学社,每年邀请一位国际知名学者来华讲学。
71、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应梁启超、蔡元培之邀访华,“泰戈尔”热进入高潮,4月20日泰戈尔在南京大学(时称国立东南大学)发表讲演,南京城为之轰动。
72、不过,在那个“不合时宜”的时间点,中国物质文明尚不发达,还需要反帝反封建,需要民主革命,泰戈尔强调爱和东方精神,就显得有点奢侈了。在一些以救亡图存、科学救国为宗旨的知识分子看来,这无异于一种不抵抗主义、一种亡国奴哲学。
73、因为两者一个是徐志摩的前妻,而另一个是徐志摩心中的女神,毫无疑问两者构不成情敌关系,因为张幼仪和林徽因在徐志摩心中并不是一个段位,张幼仪是徐志摩可以随手抛弃的女人,而林徽因则是需要徐志摩去仰望的女人。那为何林徽因在病危的时候还想着去见徐志摩的前妻呢?故事要说到1947年,当时的张友谊带着儿孙前往北京参加朋友的一场婚礼,这一年的张幼仪已经和大诗人徐志摩离婚25年了,而丈夫而前夫徐志摩也已经因为飞机失事而去世16年。
74、 我不能回绝我的沉默的客人。我从黑暗中望着他的险,梦幻的时间过去了。
75、 “尊贵的、卑贱的、婆罗门和锡克团结成一个。”
76、印度国歌《人民的意志》和孟加拉国国歌《金色的孟加拉》都使用了泰戈尔的诗。威尔弗雷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77、在西方国家,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78、因此,善恶且不是绝对的存在,但对于有限的我们来说却是真实的,必须通过《薄伽赞歌》中的业溶血,也就是通过无私善行的实践而与无限者的活动统一起来,以获得宇宙生命或道德生命。
79、一筹莫展之际,恩厚之遇到了刚刚作别康桥的徐志摩。
80、在泰戈尔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一样,人只有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找到“无尽际的幸福之海的岸的道路”。
81、最先败下阵来的玄学派,突然请来了在西方倡导东方文明的泰戈尔,这自然引起了科学派和唯物派的怀疑,他们认为泰戈尔是来给“玄学鬼”助阵的,梁启超是“借菩萨游街”争取青年。
82、18日的演讲显露出泰戈尔的纠结。他一面强调自己的诗人身份,一面又大谈印度哲学,核心就是,强调精神生活的东方文明,优于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
83、由于泰戈尔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大家庭中,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家仆看管下度过的,泰戈尔被关闭在高墙大院之内,不敢越雷池一步。正因为这样,他对围墙外广阔而又神秘的世界越加好奇和憧憬。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他高兴得无法形容。他们到达的第一站宿营地是桑地尼克坦,那里空旷无涯,广阔的原野,坦露的荒地,还有那错落有致的沟沟壑壑,在蓝天白云之下,像是一幅浓笔重彩的大油画。壮丽的景色深深感染了泰戈尔,他第一次获得了在空旷的大自然里自由遨游的乐趣。他们继续向喜马拉雅山进发,沿途游览了许多地方,还特地参观了阿默尔特萨尔的金庙,和那些虔诚的信徒在一起,吟唱锡克人的颂神曲。抵达喜马拉雅山山麓时已是阳春三月,但山区的春天却是姗姗来迟。他们稍作休息之后,便向海拔7000英尺的德尔豪杰峰攀登。
84、 自由的鸟说:“呵,我爱,让我们飞到林中去吧。”
85、1923年,他回忆当时痴迷于泰戈尔的情形:“我记得大约是民国五年的秋天,我在冈山图书馆中突然寻出了他这几本书时,我真好像探得了我‘生命的生命’,探得了我‘生命的泉水’一样。每天学校一下课后,便跑到一间很幽暗的阅书室里去,坐在室隅,面壁捧书而默诵,时而流着感谢的眼泪而暗记,一种恬静的悲调荡漾在我的身之内外。”
86、自从远游喜马拉雅山并得到进入内室的权利之后,他更加不能忍受以往那种刻板的教育了。由于经常逃学,三哥海门德罗纳特只得让他再从孟加拉学校转入圣泽维亚尔学校。但是,该校的教育也同以前几个学校一样机械、刻板,加上严守宗教形式,校风更加沉闷。